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声腔分类新论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13,共7页
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各门类都可分类,而音乐的分类则是独具个性与鲜明性的。戏曲音乐的分类,关键在具有相应的排它性与稳定性的声腔分类。声腔的分类是戏曲艺术分类的核心。
关键词 戏曲声腔 采茶戏 两腔式 艺术分类 板式变化体 板块 戏曲音乐 民间歌舞 形态 戏曲艺术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导演 被引量:20
2
作者 阿甲 《文艺研究》 1983年第2期31-41,共11页
戏曲导演是创造完整的戏曲舞台演出的艺术。在完成比较完整的舞台艺术之前的各别艺术成分:如滑稽戏和角抵戏,民间说唱和文人的诗词吟诵,民间歌舞和贵族家乐以及宫廷歌舞等等,在当时,它们已经是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当它们综合到戏剧里... 戏曲导演是创造完整的戏曲舞台演出的艺术。在完成比较完整的舞台艺术之前的各别艺术成分:如滑稽戏和角抵戏,民间说唱和文人的诗词吟诵,民间歌舞和贵族家乐以及宫廷歌舞等等,在当时,它们已经是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当它们综合到戏剧里来的时候,都是各具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自己的套数和程式。可是一经戏剧综合之后,它们原来个体的形式就综合成为一种集体的形式,就要有一个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演员 观众 戏曲舞台 导演工作 戏曲表演 心理技术 创造角色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的文化比较──关于“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现象生成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际洲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7-63,共7页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的文化比较──关于“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现象生成原因的探讨蔡际洲引言程式性,是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在音乐创造上的一个规律是:必须在本剧种菜腔调的基本框架内作"移步"式的变化,...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的文化比较──关于“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现象生成原因的探讨蔡际洲引言程式性,是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在音乐创造上的一个规律是:必须在本剧种菜腔调的基本框架内作"移步"式的变化,以保证该腔"基本曲调""不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非程式化 文化比较 生成原因 传统戏曲 现代戏曲 社会主义时期 创作主体 创作方式 戏曲艺术
原文传递
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7
4
作者 符均 《文史杂志》 2002年第6期51-53,共3页
傩文化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巫文化.傩祭和傩舞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傩戏是其载体.其中傩戏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傩戏表演中最典型的特点是必须有面具.
关键词 傩戏 傩面具 傩舞 戏曲艺术 表演 艺术特色 相结合 典型 傩文化 巫文化
下载PDF
《姑苏繁华图》:清代苏州城市文化繁荣的写照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金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3-159,共7页
徐扬的《姑苏繁华图》 ,绘录了诸多市招 ,能够辨认者多达 2 60余家 ,把清朝强盛时期苏州这一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都会之地的繁盛市容全方位、直观式地展示了出来 ,而且这些市招反映的内容 ,都有相应的文献记载。《姑苏繁华图》不独展示... 徐扬的《姑苏繁华图》 ,绘录了诸多市招 ,能够辨认者多达 2 60余家 ,把清朝强盛时期苏州这一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都会之地的繁盛市容全方位、直观式地展示了出来 ,而且这些市招反映的内容 ,都有相应的文献记载。《姑苏繁华图》不独展示了其时苏州的喧阗市肆 ,而且将代表苏州文化的科举教育、戏曲丝竹、婚礼习俗、园林艺术等丰富内容无不尽情展示出来。图中很多场景 ,或为文献所难以展现 ,或可补文献之缺失 ,成为全面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繁华图》 苏州市 清朝 徐扬 园林艺术 婚礼习俗 戏曲艺术 科举教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 被引量:19
6
作者 钱鍾书 陆文虎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戏剧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悲剧 ,但是 ,我国古代并没有成功的悲剧作家。恕不同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窦娥冤》、《赵氏孤儿》“最有悲剧之性质”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的说法。对西方美学关于悲剧的理论应当了解... 戏剧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悲剧 ,但是 ,我国古代并没有成功的悲剧作家。恕不同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窦娥冤》、《赵氏孤儿》“最有悲剧之性质”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的说法。对西方美学关于悲剧的理论应当了解和利用 ;对中西戏剧作比较研究是极有助益的。为了充实美学经验 ,我们必须走向外国文学 ,为了充实其他方面 ,我们也必须走向我们自己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戏曲艺术 悲剧 美学思想 比较文学 现实主义 《窦娥冤》 《赵氏孤儿》
原文传递
河南濒灭剧种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金宝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虽然这些剧种在河南都有过兴盛的历史,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积淀,现在都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他们丰富的剧目,各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特征、审美选择。是研究戏曲文化、戏曲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灭剧种 现状调查 河南 报告 文化特色 文化积淀 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文化特征 审美选择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花鼓戏 怀梆 宛梆 剧目
原文传递
略论中国皮影戏艺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崔永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5-65,共11页
在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理论队伍中,很少有人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皮影戏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曾在我国戏剧艺术萌生和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恰恰是这株被人冷落的奇葩,确曾在我国戏曲艺术的最初形成和以后的发展乃至对世界电影艺术的产生... 在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理论队伍中,很少有人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皮影戏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曾在我国戏剧艺术萌生和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恰恰是这株被人冷落的奇葩,确曾在我国戏曲艺术的最初形成和以后的发展乃至对世界电影艺术的产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皮影艺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光”和“影子”的自然科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戏曲艺术 历史渊源 电影艺术 戏剧艺术 发展史 中国戏剧 劳动人民 理论队伍 自然科学
下载PDF
进一步革新和发展戏曲艺术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扬 《文艺研究》 1981年第3期4-14,共11页
戏曲是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传统艺术。戏曲遗产之丰富,剧种、剧目之繁多,表演技巧之独特和精湛,都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在将近一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戏曲艺术在我国的农村和城镇广泛流传。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精神联系。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表演技巧 戏曲改革 人民群众 传统艺术 剧目 剧种 遗产 农村 文艺工作者
下载PDF
从官养到民养:腔种间的博弈——乐籍制度解体后戏曲的区域、地方性选择 被引量:19
10
作者 项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8,184,共10页
本文对乐籍制度解体前后戏曲发展演化特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解读,重在乐籍制度存在之时戏曲的发展规律,乐籍解体之后引发社会反应所采取的措施,从官养与民养、腔种博弈、官戏与土戏理念的对应关系角度进行把握,彰显乐籍制度... 本文对乐籍制度解体前后戏曲发展演化特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解读,重在乐籍制度存在之时戏曲的发展规律,乐籍解体之后引发社会反应所采取的措施,从官养与民养、腔种博弈、官戏与土戏理念的对应关系角度进行把握,彰显乐籍制度解体在戏曲界所产生的诸多变化以及区域、地方性选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乐籍制度 解体 官养/民养 腔种博弈 官戏/土戏 花雅之争
下载PDF
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际洲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0-77,共8页
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蔡际洲一、引言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中国戏曲音乐在经历了八百余年漫长岁月之后,已步入当代社会(本文特指1949年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的门框了。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已... 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蔡际洲一、引言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中国戏曲音乐在经历了八百余年漫长岁月之后,已步入当代社会(本文特指1949年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的门框了。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新的社会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发展趋向 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 创作方式 一曲多用 戏曲艺术 二度创作 样板戏 作曲技法
原文传递
《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崇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公元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即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宋之交,中国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戏曲艺术——戏文——在浙江温州最先形成,并迅速流布于东南沿海。为了同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相区别,有人称它为“南曲戏文”。“南曲戏文”后被简称作“南戏文”、... 公元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即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宋之交,中国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戏曲艺术——戏文——在浙江温州最先形成,并迅速流布于东南沿海。为了同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相区别,有人称它为“南曲戏文”。“南曲戏文”后被简称作“南戏文”、“南曲”、“南戏”。“南戏”,言简、意赅、称便,遂得于后世广为传称。又因元代之前,人们把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乃至歌舞杂戏,习惯称作“杂剧”,故早期南戏,被外乡人称作“温州杂剧”;又温州历史上一名“永嘉”,故又称“永嘉杂剧”。 “永嘉杂剧”的最早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杂剧 永嘉 早期南戏 南曲 戏曲艺术 二十年代 南北宋 北曲 杂戏
下载PDF
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邹元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3-94,共12页
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邹元江中国戏曲丑角审美特征的历史生成和感性具体显现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由于丑角比生、旦等行当更深厚地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基因(讽刺传统、乐天精神、个体意志和丑角意识①等),因而,这个生成和显现的过程... 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邹元江中国戏曲丑角审美特征的历史生成和感性具体显现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由于丑角比生、旦等行当更深厚地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基因(讽刺传统、乐天精神、个体意志和丑角意识①等),因而,这个生成和显现的过程就更显得沉重、滞缓。不难发现,在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丑角 审美主体 德充之美 戏曲艺术 中国美学史 王国维 人格精神 “大团圆” 创造主体
下载PDF
戏曲与载体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华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电视戏曲 中国戏曲 戏曲电视剧 艺术特征 戏曲艺术 艺术语言 专业化 生活化 记录功能 剧场艺术
下载PDF
浅析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广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戏曲艺术 舞台演出形式 封建社会 表演形式 艺术流派 娱乐形式 娱乐生活
原文传递
新媒体传播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秦姜 叶欣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 戏曲艺术
下载PDF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邵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5-189,共5页
黄梅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亲身传播、单面传播到一种方式兼容多面传播等形态的演变。黄梅戏因此而实现从民间小戏到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转变,并形成"梅开一度"和"梅开二度"的繁荣。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黄梅戏... 黄梅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亲身传播、单面传播到一种方式兼容多面传播等形态的演变。黄梅戏因此而实现从民间小戏到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转变,并形成"梅开一度"和"梅开二度"的繁荣。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传播基本结构及其要素的角度看,黄梅戏要走出困境而柳暗花明,必须适应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提升传播主体素质,扩大传播受众范围,创新传播信息,整合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黄梅戏 传播 传播媒介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青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5-54,共10页
中国戏曲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萌芽的日益增长、市民阶层的日益扩大和市井文化的日益兴起而出现并不断成熟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变革中的舞蹈艺术而言。
关键词 戏曲舞蹈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舞蹈学院 中国传统戏曲 舞蹈艺术 美学思想 中国舞蹈 舞蹈美学 阴阳辩证
原文传递
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元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中国思想家和艺术家对“空”、“空虚”、“虚无”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老子对此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关键词 中国绘画 戏曲艺术 艺术 审美特征 中国思想 虚无 实体 空虚 形象 空间
原文传递
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潘先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前,在电影、电视、话剧甚至流行音乐里.都比较喜欢掺入一些戏曲元素,如话剧《暗恋桃花源》、《狂飙》;电影《霸王别姬》、《生旦净末》;电视剧《武生泰斗》、《大宅门》等,这些艺术作品由于加入了戏曲元素.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 目前,在电影、电视、话剧甚至流行音乐里.都比较喜欢掺入一些戏曲元素,如话剧《暗恋桃花源》、《狂飙》;电影《霸王别姬》、《生旦净末》;电视剧《武生泰斗》、《大宅门》等,这些艺术作品由于加入了戏曲元素.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得到了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同时传播了戏曲文化.拉近了戏曲艺术与观众的距离。戏曲元素会使作品更赋有文化色彩,画面更加生动优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本文将分析戏曲元素的表现在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具体运用及凸现的审美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元素 电影 审美意义 《霸王别姬》 《暗恋桃花源》 艺术作品 《大宅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