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戏剧观 被引量:26
1
作者 过士行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5-89,共5页
本文指出,创作者首先应当对世界有一个总的看法,这决定了他写什么、从哪里入手写以及剧作风格的确立。作家应该能够把一个常见的东西写出陌生感来。很多作者以生活中确有其事为写作的理由,本文作者认为生活中“不可能如此”更好。文... 本文指出,创作者首先应当对世界有一个总的看法,这决定了他写什么、从哪里入手写以及剧作风格的确立。作家应该能够把一个常见的东西写出陌生感来。很多作者以生活中确有其事为写作的理由,本文作者认为生活中“不可能如此”更好。文章还表述了对寓言化戏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世界 剧作法 寓言化
下载PDF
布莱希特的诱惑与我们的“误读”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宪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56,共15页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戏剧界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解读。通过对这一时期戏剧文化及其背景的分析,作者着重指出了对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五个方面的“误读”或偏激的理解,进而对中国现代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认知范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关键词 布莱希特 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 假定性 “第四堵墙” 新时期戏剧 中国戏剧 当代戏剧 自然主义 叙事剧
原文传递
开放的戏剧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伟民 《文艺研究》 1985年第2期15-17,共3页
导演的天职在于发现与创造:发现生活的真谛,作出独特的解释;创造新的演出形式,运用新的艺术语汇塑造人的灵魂。无视观众“喜新厌旧”的审美心理,观众就用“门可罗雀”来惩罚我们。为了创造出思想深刻、
关键词 戏剧 演出形式 审美心理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导演 天职 思想 象征主义 戏剧
下载PDF
现代戏剧的三大体系与面具/脸谱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惠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61,共13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阿尔托三大戏剧体系反映了始于欧洲的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面,它们在不断的交融互动之中织成一个网络,囊括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戏剧家和戏剧现象。三者的戏剧观源于它们不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对于人生与戏剧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阿尔托三大戏剧体系反映了始于欧洲的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面,它们在不断的交融互动之中织成一个网络,囊括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戏剧家和戏剧现象。三者的戏剧观源于它们不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对于人生与戏剧孰真孰假的看法。本文着重从“脸谱”或者“面具”这个角度来考察这三大体系的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戏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戏剧体系 戏剧 面具 脸谱 戏剧研究
原文传递
我的“大戏剧观”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华斌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2004年8月29日,戏剧戏曲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研究中心发起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围绕戏剧戏曲学发展战略的课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交流了各自... 2004年8月29日,戏剧戏曲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研究中心发起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围绕戏剧戏曲学发展战略的课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交流了各自最新的研究计划。他们的发言涉及到当前戏剧戏曲学的深入探索与系统整合、戏剧教育的夯实与加强、戏剧学文献的整理与挖掘、地域戏剧文化研究的展开、戏剧批评的深化、戏剧学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形成及戏剧观念进一步拓展等重要的前沿课题。在此,我们谨选贺寿昌(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丁扬忠(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三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人类文明史 四要素 戏剧形态 戏剧现象 共生现象 原始民族 文化现象 不可或缺 现代民族 本体特征 西方学者 可变因素 形态特征 历史时期 叙事性 所有 演员 注意 载体 媒体 故事 扮演 剧本
原文传递
当代戏剧观的新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恭敏 《戏剧艺术》 1985年第3期4-7,共4页
本刊自开展戏剧观讨论以来,发表了不少文章,就何谓戏剧观、戏剧观的基本内容、区别各家、各派、各体系戏剧观的主要依据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由于戏剧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今天,戏剧观已成为戏剧界的通行概念;这对于推动戏剧工作... 本刊自开展戏剧观讨论以来,发表了不少文章,就何谓戏剧观、戏剧观的基本内容、区别各家、各派、各体系戏剧观的主要依据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由于戏剧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今天,戏剧观已成为戏剧界的通行概念;这对于推动戏剧工作者宏观地、思辨地把握戏剧艺术的规律,提高思维的理论层次是颇为有益的。但是,本刊过去的讨论深度终究有限,论及的问题面亦较窄,特别是对戏剧观作动态考察尚属阙如。当前,戏剧观正发生世界性的深刻的、迅猛的变化。对这戏剧观急遽变化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予以科学的评价,以此指导戏剧实践,这样我们的戏剧事业才会出现新的蓬勃的生机,也才有进入世界戏剧前列的可能。为此,本刊记者就当前戏剧观的新变化及其评价问题走访了我院院长陈恭敏同志,以下是他对部分问题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新变化 戏剧 当代戏剧 戏剧艺术 以情动人 戏剧理论 艺术转化 布莱希特 戏剧发展
原文传递
黄佐临的戏剧写意说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惠柱 龚伯安 《戏剧艺术》 1983年第4期7-8,共2页
“写意”是黄佐临同志在对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传统话剧进行比较之后对戏曲的实质所作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佐临戏剧观的核心。佐临从五十年代初起就开始酝酿创立一种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新型话剧,《抗美援朝大活报》是第一个尝试。... “写意”是黄佐临同志在对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传统话剧进行比较之后对戏曲的实质所作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佐临戏剧观的核心。佐临从五十年代初起就开始酝酿创立一种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新型话剧,《抗美援朝大活报》是第一个尝试。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道路时,受到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影响;布氏是有系统理论的,但佐临不想照搬。他向往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艺术,也在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述。他努力研究中国的戏曲乃至各类古典艺术,这方面修养日益提高。一九五八年,他在实践道路上迈出了第二步——《八面红旗迎风飘》;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说 黄佐临 布莱希特 戏剧 中国特色 五十年代 戏剧艺术 不断探索 中国古典戏曲 系统理论
原文传递
“戏中戏”在戏剧艺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健生 《民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1期43-52,共10页
所谓“戏中戏”即是指一部戏剧之中套演与该剧相游离的其它戏剧故事、事件。如果遍览一 番古今中外戏剧文学史,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发现大量使用“戏中戏”这一技巧、手法的成功剧 作,因此可以肯定“戏中戏”乃属于中外剧作家笔下经常运... 所谓“戏中戏”即是指一部戏剧之中套演与该剧相游离的其它戏剧故事、事件。如果遍览一 番古今中外戏剧文学史,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发现大量使用“戏中戏”这一技巧、手法的成功剧 作,因此可以肯定“戏中戏”乃属于中外剧作家笔下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 技巧、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中戏" 戏剧艺术 戏剧 情节发展 审美效果
下载PDF
重提“戏剧观”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罗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0,共7页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本质 戏剧功能 大众文化 艺术形式 社会文化
原文传递
从《仲夏夜之梦》戏中戏管窥莎士比亚戏剧观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俊武 朱茜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85,共5页
莎士比亚不仅创作了许多戏剧作品,而且还在作品中演绎了自己的戏剧观。莎翁对起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持否定态度,主张在戏剧作品中制造一种戏剧错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错觉。他借助通常的模仿艺术来反证戏剧表演仅靠模... 莎士比亚不仅创作了许多戏剧作品,而且还在作品中演绎了自己的戏剧观。莎翁对起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持否定态度,主张在戏剧作品中制造一种戏剧错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错觉。他借助通常的模仿艺术来反证戏剧表演仅靠模仿现实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戏剧是用来探索现实而不是用来模仿它们的。只有摆脱模仿论的束缚,大胆创造戏剧错觉,甚至是极其夸张地大肆渲染,才能够充分展现戏剧的无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中戏 戏剧 模仿错觉 戏剧错觉 模仿论
原文传递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平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第1期91-97,共7页
《仲夏夜之梦》大约写于1595年, 莎士比亚当时三十一岁光景;在这之前,年轻的剧作家早已写下了四个喜剧(《错中错》、《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这些早期的喜剧有很多“误会”、“巧合”,都以情节离奇曲折、热闹取胜... 《仲夏夜之梦》大约写于1595年, 莎士比亚当时三十一岁光景;在这之前,年轻的剧作家早已写下了四个喜剧(《错中错》、《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这些早期的喜剧有很多“误会”、“巧合”,都以情节离奇曲折、热闹取胜。在莎士比亚的创作发展过程中,这些喜剧的惯例手法,逐渐退居次要的地位,人物的性格在喜剧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 喜剧 小精灵 《驯悍记》 “巧合” 剧作家 性格 发展过程 手法
原文传递
鲁迅的戏剧观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万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鲁迅的戏剧活动和戏剧观念很少被人提及。他的戏剧活动是丰富的,他的戏剧观念不乏偏激与片面,但也具有敏锐深刻的洞见。这对当代中国戏剧理论与创作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鲁迅 戏剧活动 戏剧
下载PDF
戏曲的实质是“写意”或“破除生活幻觉”的吗——就“戏剧观”问题与佐临同志商榷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也 《戏剧艺术》 1983年第4期17-25,共9页
佐临同志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导演艺术家;多年来又致力于中国戏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三家戏剧理论的研究,尤其对布氏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他当是我国最早的。佐临同志一手伸向国外,一手伸向中国古典传统,这种比较研究对于开阔我... 佐临同志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导演艺术家;多年来又致力于中国戏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三家戏剧理论的研究,尤其对布氏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他当是我国最早的。佐临同志一手伸向国外,一手伸向中国古典传统,这种比较研究对于开阔我国戏剧家的眼界,推动我国戏剧的革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于一个侧重于实践活动的出色的艺术家来说,理论上偶有疏漏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但也正因为艺术家本身的德高望重,才使他的理论,无论是巨大的创见或是细小的疏漏都会给艺坛带来相应的影响。比如佐临同志关于“戏剧观”、戏曲的“写意性”或“破除生活幻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幻觉 戏曲艺术 戏剧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中国艺术 艺术家 生活 艺术作品 再现
原文传递
“残酷戏剧”理论选译 被引量:5
14
作者 安托南.阿尔托 李浤 吴保和 《戏剧艺术》 1982年第4期71-80,共10页
现代外国戏剧及其理论发展很快,导、表演理论自不例外。我国戏剧界较早接受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并以此作为导、表演方面主要的理论基础,这对我国戏剧的发展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布莱希特体系也有了一些介绍,也收到了较好的效... 现代外国戏剧及其理论发展很快,导、表演理论自不例外。我国戏剧界较早接受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并以此作为导、表演方面主要的理论基础,这对我国戏剧的发展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布莱希特体系也有了一些介绍,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毋庸讳言,我们的眼界还不够宽,尤其对世界上除斯氏体系与布氏体系之外甚为丰富的各种导、表演流派所知甚少。本刊曾对格洛托夫斯基的演员训练方法作过介绍,引起了戏剧界同志们的兴趣。为有助于读者更多地了解格洛托夫斯基及其他戏剧革新家的戏剧观,并借以分析现代导、表演艺术发展的趋势,这一期我们对位于当今最有影响的导演兼理论家之列的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以及他们的先驱者阿尔托关于戏剧导、表演的理论作一介绍。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他们各自社会、阶级的烙印,其语言习惯也和我们颇不相同,因此,研究这些理论,需要化力气、动脑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方能为我所用。作为研究的对象,读者自会以正确的观点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 残酷戏剧 阿尔托 西方戏剧 即兴表演 东方戏剧 语言 演员 戏剧
原文传递
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与价值探究
15
作者 孙帅威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27-29,共3页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戏剧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意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继承,也是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吸收与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戏剧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意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继承,也是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吸收与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的戏剧观。探究老舍戏剧观的建构与价值,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舍的戏剧艺术,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视角,去审视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中国现代文学史 戏剧作品 戏剧 中国传统戏剧 鲜明时代特征 戏剧艺术 老舍戏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钟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20世纪末叶,与电影市场的萎缩同步壮大着的、并且因而直接促成了电影萎缩的电视剧成为戏剧领域中的霸主。文章略述了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世纪戏剧史的背景下,对其中数量最大的历史剧与古装剧领域所蕴含的戏剧观,诸如... 在20世纪末叶,与电影市场的萎缩同步壮大着的、并且因而直接促成了电影萎缩的电视剧成为戏剧领域中的霸主。文章略述了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世纪戏剧史的背景下,对其中数量最大的历史剧与古装剧领域所蕴含的戏剧观,诸如走红的“戏说”观、如何改编古典名著的争论等问题,加以勾勒与评论,并对于电视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说 古典名著的改编 电视文学的未来
原文传递
大匠之门——序魏明伦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秋雨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共4页
大匠之门———序魏明伦余秋雨我是直到8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关注我国当代的艺术实践的。这之前整整10年时间,都埋首于东、西方艺术文化史的钻研和著述之中。在30岁到40岁的年龄段上,居然可以不问世事、杜门谢客,完全是因为... 大匠之门———序魏明伦余秋雨我是直到8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关注我国当代的艺术实践的。这之前整整10年时间,都埋首于东、西方艺术文化史的钻研和著述之中。在30岁到40岁的年龄段上,居然可以不问世事、杜门谢客,完全是因为被一种无法割断的高华气韵所裹卷。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明伦 艺术家 杂文 《潘金莲》 大匠 戏剧 中国文化 四川好人 中国公主 作品
下载PDF
漫谈“戏剧观”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佐临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4-40,34,共7页
今年是戏剧大师黄佐临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刊登黄佐临两篇旧文《漫谈“戏剧观”》和《昆曲为什么演莎士比亚》,从中可见黄佐临倡导的“写意戏剧观”,对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三位大师代表的戏剧精髓的理解与融合,以及力求... 今年是戏剧大师黄佐临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刊登黄佐临两篇旧文《漫谈“戏剧观”》和《昆曲为什么演莎士比亚》,从中可见黄佐临倡导的“写意戏剧观”,对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三位大师代表的戏剧精髓的理解与融合,以及力求创造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戏剧样式的理论胆识和锐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黄佐临 布莱希特 中国气派 戏剧样式 民族风格 梅兰芳
下载PDF
“泛戏剧”时代的到来——我之大戏剧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应明 《社会科学探索》 CSSCI 1990年第4期33-38,共6页
若我们首先不把它当作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当作一个现实的生存问题来看待,若我们不用一种得心应手的固有模式去框定去剪裁活生生的当代艺术现象,而是客观地直面戏剧艺术的现时态,关注于它的现行活动方式、现有艺术格局和现实生存状况,并由... 若我们首先不把它当作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当作一个现实的生存问题来看待,若我们不用一种得心应手的固有模式去框定去剪裁活生生的当代艺术现象,而是客观地直面戏剧艺术的现时态,关注于它的现行活动方式、现有艺术格局和现实生存状况,并由此去把握其生存的潜在趋向,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当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江河日下的时候,流行歌会、新潮影视、各类小品乃至艺术广告等现代表演艺术形式却在大行其道!尽管它们的“行情”也有流转起落,但它们所拥有的开放结构却使其不断地变换新招来盅惑人心。有趣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戏剧 戏剧艺术 艺术现实 艺术形式 理论问题 传统戏剧 生存状况 戏剧
下载PDF
戏剧观众及其对表演的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文.卡尔森 周宪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9-67,共9页
作者运用西方晚近兴起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成果,深入考察了西方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即观众是如何解读戏剧表演的。通过对观众解读有所影响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戏剧宣传、评论等)的分析,作者提出了戏剧理论和... 作者运用西方晚近兴起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成果,深入考察了西方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即观众是如何解读戏剧表演的。通过对观众解读有所影响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戏剧宣传、评论等)的分析,作者提出了戏剧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考察观众共同体与戏剧社会体制之间的复杂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经验 戏剧 戏剧 文本 互文性 节目单 现代戏剧 共同体 角色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