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性戏剧”在中国 被引量:83
1
作者 李婴宁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2,共5页
20世纪初期,最先在欧美国家,戏剧来到了教育界,从而掀起了一场戏剧表演形式和教学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场改革为教育界和戏剧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和思考。在教室里,学生变成了演员、导演、剧务,在参与演出的快乐过程中体验人生,实现人格素... 20世纪初期,最先在欧美国家,戏剧来到了教育界,从而掀起了一场戏剧表演形式和教学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场改革为教育界和戏剧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和思考。在教室里,学生变成了演员、导演、剧务,在参与演出的快乐过程中体验人生,实现人格素质的成长,知识技能的丰富。戏剧只是充当教育的媒介和工具。在舞台上,观众成为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性 戏剧 中国 20世纪 欧美国家 教学指导 表演形式 人格素质
原文传递
VR、AR与电影 被引量:77
2
作者 孙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1,共9页
本文以一个电影从业者的角度讨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VR与AR技术概念,其后分析了VR作为电影的呈现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可能性,又进一步阐释了AR作为电影的制... 本文以一个电影从业者的角度讨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VR与AR技术概念,其后分析了VR作为电影的呈现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可能性,又进一步阐释了AR作为电影的制作技术已经取得的进展,辩证而系统地梳理了VR、AR和电影之间的三者关系,以此引发相关思考,进而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虚拟现实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AR 电影 戏剧
原文传递
莎剧的翻译:从散文体到诗体译本——兼评方平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 被引量:29
3
作者 蓝仁哲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31部剧进行全面校对的基础上,补齐了尚告阙如的六种历史剧和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诗,首次在国内推出一套散文体《新莎士比亚全集》译本,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满足...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31部剧进行全面校对的基础上,补齐了尚告阙如的六种历史剧和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诗,首次在国内推出一套散文体《新莎士比亚全集》译本,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满足了广大读者多年的渴求,受到众多学者的称赞。但与此同时,贺祥麟先生在一篇深表赞赏的文章末尾,表示了这样一个希望:“莎士比亚剧本原文是诗歌,我们现译为散文,自然可以。但能不能用诗体另搞一些译本?即使从‘百花齐放’的角度也应该这样做,更何况译成诗歌将使译本在体裁上更接近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体译本 诗体译本 方平 《新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戏剧 文学翻译 无韵诗
原文传递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肖岩 关子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共3页
译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不同体裁文体的翻译应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本文分析了戏剧翻译的特点,提出戏剧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原则,以原语和译语观众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反应为标准,并探讨了为达到功能对等需对译文进行调整。
关键词 戏剧 翻译 翻译标准 功能对等
下载PDF
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燕迪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2-56,共5页
一、问题:人物与动作在探索莫扎特歌剧创作的独特成就的研究中,历来的著述较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性格刻画”这一侧面,而在这一点上大家均有一致公允的好评。莫扎特在人物性格刻画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常被当作他具有戏剧天才的重要证据。卡尔... 一、问题:人物与动作在探索莫扎特歌剧创作的独特成就的研究中,历来的著述较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性格刻画”这一侧面,而在这一点上大家均有一致公允的好评。莫扎特在人物性格刻画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常被当作他具有戏剧天才的重要证据。卡尔·聂夫〔Karl Nef〕评论道:“莫扎特善于描绘人物的性格,这是他的伟大的地方。……(他)使费加罗、苏珊娜、凯鲁比诺和伯爵夫人都成了不朽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扎特 纯音乐 动作 宣叙调 咏叹调 戏剧 歌剧创作 性格刻画 歌剧改革 格鲁克
下载PDF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起华 钟俊昆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7,共5页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方法而展开,将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并回到田野进行活态研究,以期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赣南采茶戏 客家人 民间歌舞
下载PDF
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帮琼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5,共2页
一、心理剧的理论简介 心理剧是由维也纳精神科医生J.L.Moreno(1889-1974)所创立的。Moreno把自己对社会的兴趣和对戏剧的兴趣结合起来,于1936年在纽约建了一个剧院做心理剧。心理剧从Moreno正式在美国开班授课以来,已有80多年... 一、心理剧的理论简介 心理剧是由维也纳精神科医生J.L.Moreno(1889-1974)所创立的。Moreno把自己对社会的兴趣和对戏剧的兴趣结合起来,于1936年在纽约建了一个剧院做心理剧。心理剧从Moreno正式在美国开班授课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心理剧(psychodrama)是一种特殊的戏剧治疗,根据Dayton(1994)为心理剧下的定义是:“心理剧是一种治疗方法,是随着人们进入他们的内在现实,让他们描述、并以他们看到的情形去运作。透过戏剧行动,做心理剧的人将长期埋藏的情境带到表面,以释放情绪压力,他通过分享、支持与接纳创造一个能掌控的环境,然后让心灵自然疗愈的力量和情绪上的自我继续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剧 咨询方式 学校 情绪压力 精神科 维也纳 戏剧 治疗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傩戏的分类、特征及其“活化石”价值 被引量:27
8
作者 曲六乙 《戏剧艺术》 1987年第4期91-101,共11页
一、从傩到傩戏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都信仰过原始宗教,并且产生出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在我国,春秋战国以前,女为巫,男为觋,合称巫觋。现统一称为巫师)。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消灾纳吉所进行的宗教祭... 一、从傩到傩戏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都信仰过原始宗教,并且产生出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在我国,春秋战国以前,女为巫,男为觋,合称巫觋。现统一称为巫师)。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消灾纳吉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便是在歌傩、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从傩嬗变出傩戏,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认为,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各种傩戏,最早的大约形成于宋代,最晚的大约一、二百年。但作为母体的傩,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发生三个重要的转变。有了这三个转变,再加上其它主客观条件和因素,才具有形成傩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 土家族 祭祀活动 活化石 巫师 三个转变 宗教活动 汉族 西南地区 戏剧
原文传递
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诗歌、戏剧和散文小说语言探析》介绍 被引量:21
9
作者 俞东明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戏剧 诗歌文体 散文 小说语言 文学文体学 小说文体 体裁 语言学习 撰写 论著
原文传递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被引量:22
10
作者 从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9,共10页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主人公“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是前苏联和我国莎学界长期流行的传统观点 ,近年来虽有某些学者 (包括本文作者 )挑战 ,在我国学界仍居主导地位。在进一步澄清“人文主义”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精细的...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主人公“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是前苏联和我国莎学界长期流行的传统观点 ,近年来虽有某些学者 (包括本文作者 )挑战 ,在我国学界仍居主导地位。在进一步澄清“人文主义”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把握莎剧本原语境 ,可以清晰地表明 :哈姆莱特既非文艺复兴时期狭义人文主义者 ,亦非广义人文主义者或“蒙田式”人文主义者 ,因而传统观点应予彻底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英国 戏剧 《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 戏剧文本分析 哈姆莱特形象
原文传递
开放的戏剧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伟民 《文艺研究》 1985年第2期15-17,共3页
导演的天职在于发现与创造:发现生活的真谛,作出独特的解释;创造新的演出形式,运用新的艺术语汇塑造人的灵魂。无视观众“喜新厌旧”的审美心理,观众就用“门可罗雀”来惩罚我们。为了创造出思想深刻、
关键词 戏剧 演出形式 审美心理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观众 导演 天职 思想 象征主义 戏剧
下载PDF
费穆电影论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40,共15页
费穆电影论陈墨在我所见到的费穆电影的研究论文中,份量最重、也最有代表性的是应雄先生的《〈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和李少白先生的《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年轻的电影理论家应雄和年长的... 费穆电影论陈墨在我所见到的费穆电影的研究论文中,份量最重、也最有代表性的是应雄先生的《〈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和李少白先生的《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年轻的电影理论家应雄和年长的著名电影史学家李少白先生,分别以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人道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电影 中国电影 《人生》 中国知识分子 电影艺术 儒家学说 戏剧
下载PDF
再谈五四传统与戏剧的现代化问题——兼答批评者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65,共9页
20世纪 80年代的戏剧观念大讨论混淆了政治教条支配下的伪现实主义与艺术话语中的真现实主义 ,笼统地排斥与消解之 ,鼓吹现代主义又仅得其皮毛 ,完全忽视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股潮流所共有的现代性问题。 90年代戏剧在诸如“红色经... 20世纪 80年代的戏剧观念大讨论混淆了政治教条支配下的伪现实主义与艺术话语中的真现实主义 ,笼统地排斥与消解之 ,鼓吹现代主义又仅得其皮毛 ,完全忽视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股潮流所共有的现代性问题。 90年代戏剧在诸如“红色经典”、“形式创新”的口号下 ,复辟着早被历史唾弃的旧东西。对五四启蒙话语的解构大大助长了这种复辟倾向。因此 ,有必要重提五四传统与戏剧的现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传统 启蒙 戏剧 现代化 中国上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更戏剧性地用音乐展开戏剧——近年来严肃歌剧音乐创作之现状、成就与不足 被引量:10
14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 1998年第5期9-12,共4页
更戏剧性地用音乐展开戏剧———近年来严肃歌剧音乐创作之现状、成就与不足我国当代歌剧创作雅俗分流的大趋势中,作为其主潮及雅化趋势代表的严肃歌剧创作,在近年来有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更戏剧性地用音乐展开戏剧———近年来严肃歌剧音乐创作之现状、成就与不足我国当代歌剧创作雅俗分流的大趋势中,作为其主潮及雅化趋势代表的严肃歌剧创作,在近年来有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当然,由于音乐在严肃歌剧中举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肃歌剧 音乐创作 歌剧创作 音乐形式 歌剧音乐 戏剧 音乐性 剧性 《狂人日记》 《孙武》
原文传递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对人性的剖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立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5,共5页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多部悲剧。在他的作品中,奥尼尔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所遭受的巨大创伤深感忧虑。奥尼尔从各个视角、各个层面,以他犀利与独特的目光,不断地发掘现代人精神悲剧...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多部悲剧。在他的作品中,奥尼尔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所遭受的巨大创伤深感忧虑。奥尼尔从各个视角、各个层面,以他犀利与独特的目光,不断地发掘现代人精神悲剧的根源。其中,对人性的分析与解剖便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榆材下的欲望》,从三个方面揭示奥尼尔对人性的剖析:人性中强烈的物质占有欲,特定环境泛滥的情欲及人性的对立与升华,从而展示奥尼尔特有的悲剧观及宿命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人性 悲剧观 戏剧 占有欲 精神悲剧 人的生存 现代人 物质
下载PDF
从《樱桃园》看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本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董晓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8,共13页
契诃夫《樱桃园》的体裁之谜百年来一直受学术界关注。本文认为轻松喜剧因素构成了该剧外在喜剧特征,而作家对人物情感的表现,对冲突的处理,对生活的观照方式,则形成该剧内在喜剧本质。这种喜剧本质体现为幽默与忧郁的融合,标示了独特... 契诃夫《樱桃园》的体裁之谜百年来一直受学术界关注。本文认为轻松喜剧因素构成了该剧外在喜剧特征,而作家对人物情感的表现,对冲突的处理,对生活的观照方式,则形成该剧内在喜剧本质。这种喜剧本质体现为幽默与忧郁的融合,标示了独特的喜剧精神和契诃夫艺术世界的特质。契诃夫对中国话剧和西方荒诞派戏剧的影响正是内在喜剧精神的影响,因而,把握其喜剧精神是理解《樱桃园》体裁之谜和契诃夫整体艺术特质的关键,也是认识契诃夫对20世纪喜剧观念深化所起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园》 契诃夫 戏剧 喜剧性本质 评论
原文传递
中美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纪念尤金·奥尼尔逝世50周年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海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半个世纪前过世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所留给后世的遗产不仅是那些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版权已为世人共有的戏剧作品 ,而且更是在这些作品中和作品外所体现的奥尼尔精神。奥尼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 半个世纪前过世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所留给后世的遗产不仅是那些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版权已为世人共有的戏剧作品 ,而且更是在这些作品中和作品外所体现的奥尼尔精神。奥尼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养分 ,他的剧作又在大半个世纪中对我国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尼尔无形中成了促进中美文化深层次交流和融汇的杰出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戏剧 中美文化交流
下载PDF
《四川好人》与中国文化传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黎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在20世纪德国作家当中,布莱希特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吸纳,表现得最为积极、热情。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论证了他的剧本《四川好人》是依据我国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创作的,从而揭开了这出戏的蓝本之谜,同时论述了这出... 在20世纪德国作家当中,布莱希特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吸纳,表现得最为积极、热情。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论证了他的剧本《四川好人》是依据我国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创作的,从而揭开了这出戏的蓝本之谜,同时论述了这出戏在主题构思、人物塑造方面与孟子“性善说”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研究了布莱希特借鉴中国戏曲艺术经验进行史诗剧创作、改造西方传统美学规则的努力;论述了布莱希特把古代中国智慧运用于《四川好人》的创作,在丰富剧本文采、加强哲理性深度方面取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人物形象 戏剧 “性善说”
原文传递
影戏剧本作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侯曜 《当代电影》 1986年第1期93-97,共5页
卷头言我是一个主张剧本中心主义的人,我相信有好的剧本,才有好的戏剧。影戏是戏剧中之一种。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中国的电影事业,正在萌芽时候,凡是艺术之园的园丁,都应该负一部分责任,保护它,培植它,使它发荣滋长。“当仁不让”... 卷头言我是一个主张剧本中心主义的人,我相信有好的剧本,才有好的戏剧。影戏是戏剧中之一种。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中国的电影事业,正在萌芽时候,凡是艺术之园的园丁,都应该负一部分责任,保护它,培植它,使它发荣滋长。“当仁不让”,我愿做一个诚实的园丁,尽我能力所及,编成这本书,聊尽一点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剧中人 电影剧本 电影事业 舞台 剧情 观众 娱乐 银幕 影片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16
20
作者 傅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95-100,106,共7页
本文着重探讨从中国戏剧本体生发出的现代性追求,认为只有将20世纪中国戏剧视为一个从悠久的戏剧传统延伸而来的整体,其中的现代性才能得到充分揭示。从这个整体看,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表现为启蒙话语的楔入,更表现在以... 本文着重探讨从中国戏剧本体生发出的现代性追求,认为只有将20世纪中国戏剧视为一个从悠久的戏剧传统延伸而来的整体,其中的现代性才能得到充分揭示。从这个整体看,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表现为启蒙话语的楔入,更表现在以“新舞台”为代表的现代剧场运作方式的出现,以及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中“剧”的重要性超过了“曲”,戏剧社会地位迅速提高,戏剧家在创作与演出过程中不断开拓戏剧表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现代性 启蒙 现代剧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