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农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调查及其筛查方法评价 被引量:80
1
作者 徐亮 陈建华 +11 位作者 李建军 罗灵 杨桦 张蓉秀 孙秀英 郑远远 宋维贤 施玉英 张士元 孙葆忱 赵家良 马斌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26-732,共7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患病率 ,评价POAG的筛查方法。方法 于 2 0 0 1年 6~ 10月 ,采取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 ,对北京市区北部 5个社区和北京郊区南端 3个自然村的 4 0岁以上人群进行眼病流行病...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患病率 ,评价POAG的筛查方法。方法 于 2 0 0 1年 6~ 10月 ,采取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 ,对北京市区北部 5个社区和北京郊区南端 3个自然村的 4 0岁以上人群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青光眼筛查的现场检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验光、倍频视野计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测定、VanHerick法评估周边前房深度、眼底照相。凡可疑青光眼及青光眼患者均进行青光眼标准检查 ,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Octopus自动视野计的阈值视野检查、眼底立体照相。结果 农村及城市实查人数分别为 1980人和 2 4 71人 ,共计 4 4 5 1人 ,应答率分别为 79 5 8%和 87 13%。男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97%和 2 0 7% ,女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0 4 %和 1 4 2 %。POAG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上升曲线呈指数变化。诊断的青光眼患者中 ,约 5 0 %初次测定眼压 <2 1mmHg (1mmHg =0 133kPa)。本调查中新发现的POAG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占 92 30 %和 87 30 % ;POAG单眼致盲率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为 15 4 0 %和 10 90 %。结论 采用眼底照相对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所检出的青光眼患病率高于国内以往的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AG 患病率 筛查方法 原发性开青光眼 人群 慢性青光眼 农村 结论 研究结果
原文传递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opulations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宁利 吴河坪 范志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706-1715,155,共10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jor progres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METHODS: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papers or reviews related to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ublished...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jor progres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METHODS: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papers or reviews related to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foreign journals. A total of 76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rom several hundred original articles or reviews. The content of selected articles i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urpose and the authors are authorized scientists in the study of glaucoma. RESULTS: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glaucoma in the Sino-Mongoloid population. PACG in Chine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depending on the mechanism of angle closure: 1. Multimechanism: 54.8% of Chinese PACG is caused by co-existing factors. The pattern of angle closure appears to mainly be creeping closure. After iridectomy, almost 40% of the cases still manifest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arkroom provocative test and progressive synechial closure or recurrent angle closure may occur. Several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is form of PACG such as pupillary blocking component, iris crowding component and anterior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These factors can coexist in the follow patterns: pupillary blocking and iris crowding coexist; pupillary blocking and anterior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coexist or three of them co-exist. 2. Pupillary block: (38.1% of Chinese PACG) is caused by iris bombe due to pupillary block with acute or subacute attack. It responds well to iridectomy or laser iridotomy. 3. Non-pupillary blocking: (7.8% of Chinese PACG). They usually have a deeper anterior chamber, and tend to be younger (below 40 years of age). Angle closure in this form of PACG is caused by: iris crowding mechanism or/and anteriorly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against iris root to angle. It is critical to distinguish multi-mechanism PACG from other types.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r this type of PACG is also iridectomy, but after the pupillary block component is eliminated by iridectomy, the residual non-pupillary blocking com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 China Glaucoma Angle-Closure Humans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6
3
作者 韩霞 叶剑 王维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6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6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3~7个月,32例(36只眼)有31例(35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36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57±0.338)mm,术后前房深度(3.382±0.197)mm.35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6.655±3.274)mmHg,术后眼压(13.96±4.045)mmHg.房角镜和UBM术后1月检查32例(36只眼)房角均开放,术后3月房角镜和UBM检查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26例(28只眼)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粘连分离术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术后前房深度 形态 术后 分离术 手术前后 对照观察 术后随访 有效治疗 IBM 未发现 视力 中央 检查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许孝义 李镜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2 6例 ( 3 8只眼 ) ,年龄为 5 7~ 76岁 ,平均年...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2 6例 ( 3 8只眼 ) ,年龄为 5 7~ 76岁 ,平均年龄 ( 63 5± 6 1)岁。全部患者均有抗青光眼手术病史 ,手术时间为 6~ 2 7年 ,平均 ( 11 3± 5 8)年。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 6 2± 2 7)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眼压为 ( 14 3 8± 4 73 )mmHg ( 1mmHg =0 13 3kPa) ,比术前少量用药后眼压 ( 17 62± 5 3 9)mmHg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t =2 79,P <0 0 1)。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 ( 1 72± 0 3 6)mm ,提高到术后 ( 2 87± 0 2 9)mm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15 3 4,P <0 0 0 1)。术前患者均虹膜膨隆明显 ,其中周边前房深度PAC <1/4CT2 3眼 ,PAC =1/4CT15眼 ;术后患眼虹膜膨隆消失 ,全部患眼PAC≥ 1CT ,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Ridit分析 ,μ =7 5 5 ,P <0 0 0 1)。术后 3 5只眼( 92 1% )最佳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 ,比较术前术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Ridit分析 ,μ =4 83 ,P <0 0 0 1)。结论 :巩膜隧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巩膜隧道切口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两种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季河清 杜伟 马晓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82-183,共2页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 传统治疗青光眼经典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传统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当患者同时具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时,既往多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有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主要是出现了一些较重的术后并发症。近10年来,针对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超声乳化 分离 小梁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露 刘凯波 梁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198,共7页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43例(共47...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43例(共47眼)和对照组(行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43例(共49眼)。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前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和90 d时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和90 d时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轻微并发症,如浅前房、眼前房出血等,均给予对症治疗,不影响手术效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相比于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更加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患者不仅视力得到提高,患者恢复快,且远期眼压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 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艳君 刘斐 +3 位作者 杨晓然 李远标 邵东平 李敏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随访8~15(平均10.8)mo,观察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2眼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另4眼随访期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后,眼压<21mmHg,1眼加用2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和5g/L噻吗洛尔滴眼液)后,眼压<21mmHg;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除1例术前明显视神经萎缩病例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余病例术后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35±0.54mm,较术前(2.01±0.05mm)明显加深。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粘连分离术 慢性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怡田 陶黎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4~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27只眼),分为A组(房角粘连180°~270°)16只...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4~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27只眼),分为A组(房角粘连180°~270°)16只眼;B组(房角粘连270°~360°)11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以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 视力:A组和B组的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更明显.眼压:A组术前为(4.214±1.55) kPa,B组术前为(4.631±1.153) kPa,术后3天,2周,1月,3月复查中,A组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者,为93.8%,87.5%,87.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仅2只眼眼压正常,余两周内陆续眼压升高.前房深度:A组术前前房深度为(1.98±0.31) mm,术后为(3.55±0.31) mm,B组术前前房深度为(1.86±0.09) mm,术后为(3.51±0.2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改变:所有眼房角均较术前增宽.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180°~270°时,可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房角粘连270°~360°者应联合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分离术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申爱军 高永杰 贾艳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95-897,共3页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龙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5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及1个月,研究组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降低眼压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白内障 改良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关怀英 张大卫 孔凡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和视野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眼压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RNFL厚度、C/D比值和视野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且能维持患者长久可用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拉坦前列素长期干预对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丹萍 施小茹 +1 位作者 高怡红 贺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单纯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9例(55只眼)早、中期老年CACG患者,平均年龄为77.83±5.74岁,眼压﹥21mmHg(1mmHg=0.133kPa)且﹤36mmHg。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滴... 目的观察长期单纯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9例(55只眼)早、中期老年CACG患者,平均年龄为77.83±5.74岁,眼压﹥21mmHg(1mmHg=0.133kPa)且﹤36mmHg。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滴眼,每天1次,共随访3年。于用药后1周、4周、6月、12月、24月及36月观察眼压、视野、视乳头杯盘比(C/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眼部症状及体征。结果与基线眼压值(24.89±2.96mmHg)相比,用药后1周、4周、6月、12月、24月及36月平均眼压分别下降6.77±2.98、7.54±3.24、8.25±3.49、7.36±3.11、7.99±2.89及8.38±2.96mmHg,用药后各时间段眼压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动态观察虽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眼中4眼出现结膜充血,1眼出现虹膜色素沉着,继续治疗无不适。结论每日一次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老年CACG患者具有良好的长期平稳降低眼压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坦前列素 慢性青光眼 老年
下载PDF
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谭经果 周文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我院诊治的98例CACG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组采用白内障超...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我院诊治的98例CACG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内压、中央前房深度(ACD)、视野变化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后ACD值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4、8个月视野平均光敏度(MS)较术前增高明显,视野指数(MD)绝对值较术前降低明显(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CACG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眼压,改善视神经以及视野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慢性青光眼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特点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玲玲 周卉 +1 位作者 尹金福 陈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目的 为了了解早中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chronicangleclosureglaucoma ,CACG)的静态视野损害特点。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MD≤ 15dB的慢性青光眼患者 81例 81只眼 ,其中CACG 2 7例 2 7只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19例 19只眼 ,和原发性开角... 目的 为了了解早中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chronicangleclosureglaucoma ,CACG)的静态视野损害特点。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MD≤ 15dB的慢性青光眼患者 81例 81只眼 ,其中CACG 2 7例 2 7只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19例 19只眼 ,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5例 3 5只眼。采用Octopus10 1视野计G2程序 ,将视野内 5 9个静点划分为 9个区和中央 1个点 ,通过图中各点的值 ,分别计算每只眼的每个点、区的MD ;再将视野以 0°~ 180°为界 ,分成上下两个半侧视野 ,分别计算和比较上方和下方半侧视野的MD和LV ;最后对中央 9个点 (6°范围 )进行受累情况的判断 ,并进行CACG、POAG和NTG三组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 CACG组的中央区MD比POAG +NTG组要小 (Z =-2 0 69,P =0 0 3 9) ,其余各区和中心点差异无显著性 (Z =-0 0 6~ 1 72 1,P =0 0 9~ 0 95 2 ) ;CACG和POAG上方半侧视野的MD明显比下方的MD要大 (P =0 0 2 4和 0 0 10 ) ,而NTG的上下方视野M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77)。CACG、NTG和POAG中央 6°视野的受累率分别是 2 5 9%、5 7 9%和 5 1 9% (P =0 0 40 )。结论 CACG上方半侧视野比下方受损明显 ,与POAG/NTG视野改变模式有所不同的是 ,中央视野比较不易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野损害 POAG NTG 慢性青光眼 视野改变 LV 静态视野 特点 结论 显著性
原文传递
术中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竞英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50-250,255,共2页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91例(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1999年1月~2001年1...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91例(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1999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50例(58眼)连续病例为对照组(B组)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41例(47眼)连续病例为观察组(A组)除行小梁切除术外合并前房穿刺。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眼(急性发作期55眼,间歇期7眼,慢性期4眼,绝对期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为虹膜膨隆型)。男29例,女62例;年龄49—86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术中均未使用丝裂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后浅前房 术中预防 原发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 前房穿刺 急性发作期 丝裂霉素 手术中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娴 胡皎月 刘祖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本文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本身、抗青光眼药物、手术及激光治疗等方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 膜内皮细胞 膜内皮细胞密度
下载PDF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构型的差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思珍 王宁利 +5 位作者 梁远波 范肃洁 孙兰萍 崔红 李惠 Sucijanti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的差异,了解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发病方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FEACG)40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的差异,了解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发病方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FEACG)40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FECACG)42眼。方法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FEACG和FECACG的前房、瞳孔、虹膜、睫状体、房角等相关结构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虹膜厚度(IT1、IT2、ITM)、虹膜根部附着点(SIT)、虹膜膨隆高度(IH)、睫状体位置(A角、B角、TCPD)。结果 FEACG的前房深度小于FECACG,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7)。FEACG的瞳孔直径(3.094±0.782mm)小于FECACG(3.613±0.925mm)(P=0.008)。FEACG眼的虹膜厚度(IT1、IT2、ITM)比FECACG薄(P=0.005,0.000,0.001);FECACG虹膜根部附着位置较FEACG更靠近巩膜突(P=0.016);FEACG虹膜膨隆高度比FECACG高(P=0.000)。FEACG的睫状体位置与FECACG相比较为靠后,FEACG的A角、B角大于FECACG(P=0.004,0.017)。FEACG与FECACG房角开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EACG与FECACG的房角及相关结构存在差异。除前房浅、房角狭窄等共有解剖学特征外,与FECACG相比FEACG的瞳孔直径小、虹膜厚度薄、根部附着位置靠后、膨隆程度更高、睫状体位置靠后。这些差异与两者的房角急性关闭和缓慢进行性关闭的差异表现有关。(眼科,2014,23:2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青光眼 病理生理学 慢性青光眼 病理生理学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A超生物解剖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伟 闵宗英 +4 位作者 罗曼 徐永根 朱凯 王达良 张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美国Humphrey公司眼科专用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的解剖结构(包括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 目的探讨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美国Humphrey公司眼科专用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的解剖结构(包括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同时计算晶体相对位置及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各项均值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相比,除晶体相对位置外,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更浅、晶体更厚、眼轴更短,提示这两类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 超声测量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RNFL和GCC在早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是 杨建刚 邢淑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 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视野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CPACG患者21例38眼,疑似青光眼(suspected glaucoma,SG)患者25例46眼和正常对照25例49眼进行SD-OCT检查,测量平均及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和GCC厚度,分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结果:CPACG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正常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SG组比较,平均及上方(P<0.01)、下方(P<0.05)RNFL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和各象限GCC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PACG组RNFL(r=0.65)、GCC(r=0.72)均与MD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RNFL厚度和GCC厚度对早期CPACG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临床价值,GCC厚度的临床意义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 慢性青光眼 RNFL厚度 GCC厚度 平均视野缺损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立威 赵黎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房深度、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住我院的18例(20只眼)伴有急性... 目的探讨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房深度、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住我院的18例(20只眼)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15例(18只眼)伴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42例(67只眼)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均有所增加,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狭窄甚至关闭的前房角术后可增宽,部分患者可完全开放。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明显加深,房角开放。结论对房角功能尚可的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视力、加深前房、降低眼压。对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其青光眼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 青光眼高危因素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前房深度 前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