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叶锐 张光彩 +1 位作者 吴林 王能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具体方法:拇指重揉肩髃、肩井、肩贞、肩三俞(肩中俞、肩外俞、肩内俞)及阿是穴,约15 min;用揉捻法和按摩肩关节周围肩胛部和上臂,约15 min;对患肢做被动上举、外展、外旋、内收等动作,6~8次,约10 min。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和身痛逐瘀汤加味内服治疗。针刺治疗取穴为患侧的肩髎、肩髃、肩贞、肩前、阿是穴、膈俞和内关,具体操作为穴位常规消毒,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以上腧穴,深度0.8~1.5寸,在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为30 min,期间运针3次,每次3 min,每周进行5次针刺治疗。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杜仲12 g,补骨脂12 g,桑寄生10 g,川芎12 g,桃仁9 g,红花9 g,秦艽10 g,羌活10 g,没药6 g,当归9 g,五灵脂6 g,香附6 g,木香9 g,牛膝9 g,地龙12 g,甘草9 g。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5-HT和IL-1β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 score,CMS)、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MS评分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级指数(the pain rating index,PRI)、现在疼痛状况(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71%,明显优于对照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5-HT和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期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肩关节周围炎 身痛逐瘀汤 推拿疗法 针刺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不同针法治疗慢性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呈超 李旭豪 李金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观察毫针局部苍龟探穴针刺、电针和温针灸3种针刺治疗方式对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生活质量、炎性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探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各类突出症状的最优针刺方法。方法:将108例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目的:观察毫针局部苍龟探穴针刺、电针和温针灸3种针刺治疗方式对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生活质量、炎性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探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各类突出症状的最优针刺方法。方法:将108例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36例,脱落1例)、电针组(36例,脱落1例)和温针组(36例,脱落3例)。3组取穴均为患侧肩前、肩髃、肩贞、阿是穴及阳陵泉,手针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法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评价临床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统计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ADL评分及血清PGE2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电针组和温针组Neer疼痛评分高于手针组(P<0.05),手针组和温针组Neer功能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手针组Neer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电针组、温针组(P<0.05),但3组的Neer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组、手针组(P<0.05);手针组ADL评分低于温针组(P<0.05);温针组、手针组PGE2含量低于电针组(P<0.05)。手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30/35),电针组为91.43%(32/35),温针组为90.91%(30/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月末随访,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中,电针、温针和手针治疗的短期疗效相当,但电针治疗镇痛效果更佳,手针和温针治疗的消炎作用更佳,而手针苍龟探穴针法在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肩关节周围炎 手针 温针 电针 不同针法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