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邱茹洁 张存泰 +3 位作者 徐承义 何蕾 刘成伟 吴明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1期12-15,2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CTO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108例,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CTO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108例,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中青年组124例,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P<0.05)。但2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CTO患者比较无差异,但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替格瑞洛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承义 苏晞 +2 位作者 宋丹 彭剑 何蕾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216例行PCI成功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216例行PCI成功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82例),继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34例)。研究主要终点为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出血、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总体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比21.3%,P=0.318),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研究组显著降低(3.9%比12.6%,P=0.038)。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9.4%,P=0.430),但研究组呼吸困难更为多见(9.1%比1.6%,P=0.011)。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用于CTO-PCI术后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呼吸困难症状较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5 位作者 丰雷 尹栋 朱成刚 刘帅 赵志勇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1 363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n=1 090)和失败组(n=27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1 363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n=1 090)和失败组(n=27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造影情况,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吸烟(68.1%vs 60.6%, P=0.023)及既往PCI患者(28.2%vs 22.2%,P=0.036)比例更高,失败组右冠状动脉CTO更常见(57.1%vs 44.0%,P=0.000),迂曲病变(70.7%vs 60.9%,P=0.003)和中、重度钙化病变(30.0%vs 21.2%,P=0.002)的比例更高。在平均29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成功组MACE(14.6%vs 23.1%,P=0.000)和再次血运重建(12.0%vs 22.3%,P=0.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组,而全因死亡(2.3%vs 0.7%,P=0.112)和心肌梗死(1.3%vs 1.1%,P=0.796)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CTO介入治疗成功仍然可以减少术后的MACE风险(HR=0.661,95%CI:0.488~0.894,P=0.007)。当靶病变为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时,成功组MACE事件显著减少;当靶病变为左回旋支时,成功组和失败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远期MACE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减少了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需要,而在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方面,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长期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跃进 宋雷 +9 位作者 李向东 钱杰 窦克非 慕朝伟 崔锦钢 赵杰 高立建 尹栋 李昂 孙中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CTO处理策略与流程(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再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陆浩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9期531-534,共4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1])。导引钢丝能否通过CTO是PCI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1])。导引钢丝能否通过CTO是PCI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者的技术和经验。冠状动脉造影是指导导引钢丝通过CTO的最主要方法,通过双侧造影或侧支血管显影确定导引钢丝位于血管远段的位置,有助于确认导引钢丝是否位于血管真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松 陈亚磊 +8 位作者 王瑞 贺毅 栗佳南 田锐 葛长江 苑飞 黄榕翀 宋现涛 吕树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运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分析影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lesions,CTO)介入治疗的病变特征及对介入治疗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患者,分为介入治疗成功组(64例)与介入治疗失败组(52例)。收集... 目的运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分析影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lesions,CTO)介入治疗的病变特征及对介入治疗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患者,分为介入治疗成功组(64例)与介入治疗失败组(52例)。收集患者资料,运用CTA分析两组患者CTO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利用ROC曲线判断并评价CT-CTO评分和日本CTO评分(J-CTO评分)的诊断效能。结果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闭塞段近端分叉(75.0%比54.7%,P=0.042)、闭塞段远端纤维帽形态不清晰(17.3%比4.6%,P=0.023)、闭塞段内是否存在钙化病变(73.1%比53.1%,P=0.033)、闭塞段长度[(26.0±16.6)mm比(16.8±11.3)mm,P=0.003]、闭塞段长度≥20 mm(46.2%比25.0%,P=0.007)均高于介入治疗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段远端纤维帽形态不清晰、闭塞段近端分叉、闭塞长度≥20 mm是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ROC曲线下的面积CT-CTO评分预测介入治疗成功率(87.8%比73.9%,P<0.05)高于J-CTO评分。结论闭塞段远端纤维帽形态不清晰、闭塞段近端分叉、闭塞段长度≥20 mm是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CTA能够预测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J-CTO评分相比,CT-CTO评分对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加建 梁占涛 毛幼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41例成功行PCI的CTO患者,分为ISR组(43例)和非ISR组(198例),分析导致ISR的可能性因素。结果:ISR组和非ISR组在糖尿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41例成功行PCI的CTO患者,分为ISR组(43例)和非ISR组(198例),分析导致ISR的可能性因素。结果:ISR组和非ISR组在糖尿病、既往行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长度≥20mm、支架总数、支架总长度、平均支架直径、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成功逆向介入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成功逆向介入、支架总数、平均支架直径是CTO病变IS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TO病变PCI后ISR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成功逆向介入、支架总数、平均支架直径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原文传递
管腔扩张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3 位作者 孙家安 赵玉英 张莉 王冬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评价管腔扩张导管(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处... 目的评价管腔扩张导管(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处理CTO病变的89例患者为Corsair微导管组(A组),以Corsair微导管应用前的89例CTO病变患者为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Corsair微导管组患者病变成功完成支架置入81例,操作成功率为91.0%,而对照组操作成功62例,操作成功率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sair微导管组造影时间及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O病变可以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效果评估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松雨 李燕 +2 位作者 刘江波 李纲 李文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210例CTO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106例患者术前接受常规评估方法,纳入对照组;另1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210例CTO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106例患者术前接受常规评估方法,纳入对照组;另104例患者术前接受CT血管造影评估,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左室收缩功能、并发症,分析CTO回归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改变,其中观察组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指数较术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闭塞段远端纤维帽形态不清晰、闭塞段近端分叉及闭塞段长度≥20mm是影响CTO介入失败的主要因素。结论 CT血管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效果评估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改善心室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反向控制性前向与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泽涵 张斌 +3 位作者 廖洪涛 钟志安 马墩亮 林敬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行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协助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与导丝体外化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19例CTO患者。其中,2015... 目的探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行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协助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与导丝体外化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19例CTO患者。其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入选80例未使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的反向控制性前向与逆向内膜下寻径(controlled antero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的患者(Non-Guidezilla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入选39例使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的反向CART技术的患者(Guidezilla组)。结果本研究中反向CART技术总体成功率为84.0%(100/119)。Guidezilla组成功率(100%比76.2%,P<0.05)高于Non-Guidezil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J-CTO评分为2.67,Guidezilla组手术困难(35.9%比15.0%,P<0.001)和非常困难(61.5%比32.5%,P<0.001)的患者比例均高于Non-Guidezil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uidezilla组二次手术率(25.6%比63.8%,P<0.001)及开口/分叉病变比例(30.8%比62.5%,P=0.002)均低于Non-Guidezil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uidezilla组闭塞近段刀割状(53.8%比32.5%,P=0.030)、闭塞段长度>20 mm(89.7%比72.5%,P=0.035)及闭塞段弯曲>45°(84.6%比63.8%,P=0.020)的比例均高于Non-Guidezil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迂曲的复杂CTO患者,逆向导丝与微导管难以通过病变并进入正向指引时,Guidezilla^(TM)延长导管能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反向控制性前向与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
下载PDF
Knuckle技术辅助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治疗钙化迂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敬业 钟志安 +3 位作者 张斌 黄泽涵 吴开泽 廖洪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行改良反向CART技术。该技术在传统反向CART技术基础上,使用Knuckle技术帮助正向导丝进入内...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行改良反向CART技术。该技术在传统反向CART技术基础上,使用Knuckle技术帮助正向导丝进入内膜下间隙,配合运用操控性好、穿透能力强的逆向导丝及正向球囊在CTO病变处进行扩张,使逆向导丝通过病变进入病变近段血管真腔。所有患者术中对病变进行常规J-CTO评分,对侧支进行Werner分级。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CTO病变位于右冠状动脉,3例位于前降支。J-CTO评分1分2例(2/13),2分4例(4/13),3分6例(6/13)及4分1例(1/13)。侧支Werner分级1级9例(9/13),2级4例(4/13)。13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因侧支循环穿孔行心包穿刺。结论运用本项改良的反向CAR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开通CTO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尹栋 窦克非 +14 位作者 杨跃进 徐波 陈珏 刘海波 姚民 秦学文 吴永健 李建军 乔树宾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PE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399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入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PE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399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入选患者分为Firebird组(296例)和Taxus组(103例)。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得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2年,Firebird组全因死亡率(1.03%比4.95%)、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71%比5.94%)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78%比8.91%)低于Taxus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支架内肯定或可能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rebird组全部血栓形成率低于Taxus组(1.37%比5.94%)。两组间经倾向性得分调整后的各临床事件的风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PS方法调整后,对于CTO病变,与Taxus PES相比,使用Firebird SES在全因死亡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紫杉醇洗脱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闽 张东凤 +2 位作者 田晋帆 南楠 宋现涛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CTO介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CTO介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6MW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3.6±1.3)次比(4.6±1.4)次、(2.6±0.8)min比(3.2±1.0)min、(520±178)m比(435±150)m](均P<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AF)、心绞痛稳定状态(A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T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F、AS、PL、T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76.0%(38/50)](P=0.02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能有效缓解冠状动脉CTO患者介入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绞痛 尼可地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红岩 李为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47-349,共3页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冠状动脉分支之间的侧支吻合血管,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缺血,改善心脏功能。CCC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冠状动脉分支之间的侧支吻合血管,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缺血,改善心脏功能。CCC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lesions,CTO)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率非常高,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尤其是逆向技术的开展奠定了解剖基础。现将CCC在CTO逆向PCI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跃进 宋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34-537,共4页
1背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开通,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在过去10余年中,经过全球顶级介入专家特别是日本和欧美的专家团队对CTO及其PC... 1背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开通,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在过去10余年中,经过全球顶级介入专家特别是日本和欧美的专家团队对CTO及其PCI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结合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完善,以及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antegrade)技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引导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远期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乃亮 叶飞 +6 位作者 张俊杰 林松 刘志忠 单守杰 葛震 李小波 张瑶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随机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和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230例CTO病变患者,成功介入开通CTO病变后随机入选CAG引导组(115例)和IVUS引导组(115例)。... 目的:随机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和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230例CTO病变患者,成功介入开通CTO病变后随机入选CAG引导组(115例)和IVUS引导组(115例)。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复查CAG时CTO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值(LLL),次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心肌梗死(MI)、支架内血栓(ST)。结果:12个月CAG复查时IVUS引导组LLL显著低于CAG引导组(P<0.05)。临床随访12个月时,IVUS引导组累计MACE发生率与CAG引导组无显著性差异;心源性死亡、TLR、TVR、M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ST有降低趋势(P=0.052)。结论:IVUS引导DES植入治疗CTO病变显著降低12个月的LLL;随访12个月,IVUS引导组ST有降低趋势,其他MACE无显著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 药物洗脱支架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畅晓燕 赵江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CTO病变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32例,根据CTO是否开通,将所纳入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CTO病变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32例,根据CTO是否开通,将所纳入患者分为开通组(70例)和未开通组(62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院外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结果:随访1年,未开通组和开通组在心功能NYHA分级、LVEF[(53.56±8.93)%∶(62.83±8.94)%]、LVEDD[(51.69±5.10)mm∶(48.60±5.51)mm]、全因死亡率(11.3%∶1.4%)、再次血运重建率(19.4%∶7.1%)和总MACCE发生率(40.3%∶11.4%)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O开通能够改善患者左室功能、优化心室肌重构,降低MAC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开泽 林敬业 +3 位作者 张斌 廖洪涛 钟志安 黄泽涵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地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二区病房共144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为...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地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二区病房共144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及CTO开通策略、PCI治疗相关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根据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125)和失败组(n=19)。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event,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比较PCI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 PCI治疗总成功率为86.8%(125/144)。随访时间为(11.49±2.01)个月,成功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vs. 26.3%,P=0.002);成功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高于失败组(log rank P=0.025)。PCI治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9/144)。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02)。此外,正向与逆向PCI治疗策略对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无影响(log rank P=0.954)。两种策略术中不良事件发生分别为5例(5.7%)和6例(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向与逆向PCI治疗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开通CTO成功率高,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成功开通CTO能降低患者1年总MACE发生率,提高累积无MACE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不同介入途径选择及相关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纪言 董豪坚 孙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810-813,共4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一般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1]。在过去,由于其特殊的病理及解剖特点,虽然经过严格挑选病例,其手术成功率只有50%~70%[2-5]。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师经验...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一般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1]。在过去,由于其特殊的病理及解剖特点,虽然经过严格挑选病例,其手术成功率只有50%~70%[2-5]。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师经验的不断积累,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器材的不断更新,CTO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可达80%以上[6-9]。尽管如此,其手术成功率仍显著低于非CTO病变,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途径选择
下载PDF
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安美玉 王媛 +5 位作者 姜文溪 王雪 林锐 裴旺 李思进 杜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PET-CT心肌代谢检查,共纳入214例,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浆BNP浓度。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65例)和非事件组(149例)。通过COX回归分析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BNP对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BNP浓度在事件组中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1),尤其是在全因死亡的患者中。BNP浓度越高,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大(HR=2.334,95%CI:1.521~3.579,P<0.01),调整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后,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调整HR=1.862,95%CI:1.097~3.160,P=0.021)。单独对全因死亡进行分析显示,BNP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1倍(HR=3.491,95%CI:1.874~6.503,P<0.01);调整上述因素后,BNP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HR=2.146,95%CI:1.015~4.534,P=0.046)。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62.2%。结论:BNP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全因死亡。当BNP水平≥287.98 pg/mL时,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脑钠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