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成军 王学虎 +5 位作者 肖乐 孙健呜 王昆 郑江华 赵渝 时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0-892,共3页
目的 评价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未施行血管移植或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或(和)介入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伴有下肢间歇性跛行、冷感、疼痛、溃疡等缺血症状的患者892例为治疗对... 目的 评价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未施行血管移植或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或(和)介入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伴有下肢间歇性跛行、冷感、疼痛、溃疡等缺血症状的患者892例为治疗对象.盐酸沙格雷酯剂量为100 mg/次,3次/d,疗程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的症状改善程度、综合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间歇性跛行、冷感、疼痛、溃疡的改善率分别为96.9%、97.1%、89.0%和86.9%,3种疾病总有效率(显效+良好)83.5%.81例(9.1%)有轻度不良反应,7例皮疹,21例轻度恶心,53例胃部不适,对症治疗后可缓解,不需停药.结论 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物疗法 盐酸沙格雷酯 慢性动脉缺血
原文传递
肠系膜血管缺血诊治的近展(综合报道) 被引量:1
2
作者 励春健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4-217,共4页
肠系膜血管缺血可由很多病理过程引起,各自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不论其病因如何,预后取决于迅速的诊断和防止肠梗死的治疗,近期采用的经皮导管内操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综合还介绍了有关的近期进展。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缺血 急性动脉缺血 慢性动脉缺血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俞恒锡 董宗俊 +3 位作者 张建 谷涌泉 李学锋 崔世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98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应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 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 1、3、5年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 77%、6 3%、5 3% ;...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98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应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 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 1、3、5年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 77%、6 3%、5 3% ;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 94 %、74 %、6 6 % ;累积截肢率为 9 2 %。结论 人工血管重建术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挽救肢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外科治疗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临床疗效 手术方法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福真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8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腔内血管外科
下载PDF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嘉桔 《辽宁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有20多种,比较常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所有缺血疾病的病因不同,病变各异,但肢体慢性缺血是共有的临床病理生理变化.所以,应用中西药物(包括基因治疗)和手术方法来改...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有20多种,比较常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所有缺血疾病的病因不同,病变各异,但肢体慢性缺血是共有的临床病理生理变化.所以,应用中西药物(包括基因治疗)和手术方法来改善肢体的缺血状态,就成了对症治疗的共同目的.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成功的手术治疗又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外科手术 动脉转流术
下载PDF
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治疗严重下肢慢性动脉缺血(附23例报告)
6
作者 张雪民 张新伟 +2 位作者 刘志红 屈宏 郭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 静脉瓣膜 静脉移植
下载PDF
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溶栓治疗争议与规范化实施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福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2-1274,共3页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后可在一定时间内被药物有效溶解。这"一定时间"被称为溶栓时间窗。超过传统的溶栓时间窗后,对于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否还能进行有效溶栓?由于在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变部位多有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狭窄以及...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后可在一定时间内被药物有效溶解。这"一定时间"被称为溶栓时间窗。超过传统的溶栓时间窗后,对于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否还能进行有效溶栓?由于在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变部位多有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狭窄以及相伴的动脉硬化等疾病,随时有血栓发生的可能。血栓的形成遵循着机化、再通、再形成的规律,已机化的陈旧血栓可被视为稳定性血栓,而新形成血栓被视为不稳定性血栓。这就为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溶栓目的并非是彻底消除血栓,而是消除不稳定血栓,为进一步腔内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并可有效降低介入强度、减少支架植入数量、避免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但为了规避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重视溶栓指征的科学选择、遵循规范的治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慢性肢体动脉缺血
原文传递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手术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竺挺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5-1076,1078,共3页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少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肠系膜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尸检研究已证实在35%~70%的病例中存在内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还包括...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少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肠系膜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尸检研究已证实在35%~70%的病例中存在内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还包括肌纤维发育异常(FMD)、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和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动脉(cA)等,但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并不常见,发病率仅有其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血管腔内治疗 动脉内膜剥脱 肠系膜动脉旁路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氧分压在糖尿病足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闫航 王玉环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诊断慢性下肢动脉缺血(CLI)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经皮氧分压(TcPO2)可以直接反应组织细胞的氧气含量,早期提供血循环情况。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下肢动脉疾病 糖尿病足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应用 氧气含量 组织细胞 直接反应
原文传递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652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清斌 车兆义 +3 位作者 张娟 辛世杰 张健 段志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52例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血管介入、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 目的分析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52例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血管介入、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及复合式手术等。结果 652例病人中,药物治疗108例,有效率为75.9%;血管介入治疗106例,有效率为83.1%;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02例,有效率为83.3%;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54例,有效率为90.8%;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67例,有效率85.2%。其中复合式手术治疗215例,有效率93.5%。结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应对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客观全面评估,以选择复合式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复合式手术
原文传递
血浆内皮素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为 张彦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3例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ET-1),并与正常人比较。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ASO)28例,间歇性跛行15例,肢(趾)端坏疽13例;血栓闭塞性...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3例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ET-1),并与正常人比较。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ASO)28例,间歇性跛行15例,肢(趾)端坏疽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35例,间歇性跛行16例,肢(趾)端坏疽19例。结果:TAO肢(趾)端坏疽者血浆ET-1水平  明显高于间歇性跛行者;ASO肢(趾)端坏疽者ET-1也明显高于间歇性跛行者。且TAO的间歇性跛行和肢(趾)端坏疽分别高于对应的ASO组,所有结果均比正常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1)。结论: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内皮素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相关性研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
下载PDF
老年人的健康杀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2
作者 杨华 《保健医苑》 2008年第10期24-25,共2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大、中动脉,多见于腹部大动脉的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下肢动...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大、中动脉,多见于腹部大动脉的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共有1200万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由该病引起的肢体慢性缺血,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萎缩、皮肤坏死,严重者肢体坏死,常常需要截肢挽救生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报道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肢体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截肢率高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老年人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全身性疾病 健康 肢体动脉阻塞 肢体坏死 慢性缺血
下载PDF
做好血管保健,远离跛行——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 张望德
13
作者 邱婷婷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4年第3期34-35,共2页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其中截肢率超过5%;若是吸烟或合并糖尿病,截肢率竟然超过20%!为了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知识,加强人们下肢保健的意识,享受高质量...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其中截肢率超过5%;若是吸烟或合并糖尿病,截肢率竟然超过20%!为了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知识,加强人们下肢保健的意识,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望德教授,请他介绍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周围血管疾病 下肢保健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跛行 外周动脉阻塞 合并糖尿病 记者采访
下载PDF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腔内治疗体会
14
作者 唐骁 郭大乔 +9 位作者 陈斌 史振宇 蒋俊豪 徐欣 杨珏 王利新 唐涵斐 林长泼 严栋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6年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30例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采... 目的 探讨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6年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30例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肱动脉入路16例,股动脉入路14例;肱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开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成功开通肠系膜上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28枚,包括球扩式支架21枚及自膨式支架7枚.并发症包括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靶血管开通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25例(83.3%)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42)个月,术后1年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0%(3/23).结论 腔内治疗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已成为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在开通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多技巧尝试、术后密切随访,可有助于改善腔内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腔内治疗 并发症 症状缓解 再狭窄
原文传递
复方黄芪袋泡饮改善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静息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观察(英文)
15
作者 陈跃 郑晓红 +1 位作者 乔晓芝 王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386-4387,共2页
背景: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coupledissoci-ation,QTcd)比健康老年人要长,有些中药制剂能对这种异常延长加以纠正。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冠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cd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有无显著差异及自主研制的复方黄芪袋... 背景: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coupledissoci-ation,QTcd)比健康老年人要长,有些中药制剂能对这种异常延长加以纠正。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冠脉缺血患者心电图QTcd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有无显著差异及自主研制的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否改善这种差异。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在杭州铁路分局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基础上,确定3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缺血组,另有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QTd;之后缺血组给予复方黄芪袋泡饮1袋代茶饮用,2次/d,连续4周干预,测定该组干预前后的QTd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老年人QTcd比较。②复方黄芪袋泡饮对缺血组治疗前后的QTcd比较。结果:缺血组QTcd值犤(46.2±11.1)ms犦显著大于对照组犤(28.1±9.8)ms犦(t=6.91,P<0.01),复方黄芪袋泡饮干预缺血组后,QTcd值有显著缩短(t=5.31,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有所下降(t=2.72,2.66,P<0.01)。冠状动脉缺血症状改善率达90%(28/31)。结论: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静息心电图QTcd值较健康老年人显著延长,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够改善这种异常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芪袋泡饮 老年 慢性冠状动脉缺血 心电图 QT间期离散度 诊断
下载PDF
动脉切开取栓后置管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广良 蒋玉柱 安志远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对治疗急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患者12例(急性血栓形成4例,慢性...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对治疗急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患者12例(急性血栓形成4例,慢性血栓形成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合并血栓3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慢性血栓形成2例),单纯急性下肢动脉血栓3例,单纯慢性下肢动脉血栓2例。年龄32~71岁,平均(50.15±0.20)岁。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先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留置导管10~14d。术中14例取栓成功,6例失败。但全部采用置管溶栓。术后跟踪结果:2例因术后未能戒烟、坚持治疗、血栓闭塞加重行截肢治疗。4例术后2~10个月复发,行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坚持治疗后未见明显复发。结论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治疗急慢性下肢缺血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疾病 动脉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 戒烟 坚持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诊治进展
17
作者 陈剑秋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7期583-58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18
作者 付一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321-321,共1页
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性在我国的发病率存在着逐年上升的状况,此病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有此病症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下肢动脉缺血性的发病因素往往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等病变导致患者下肢出现缺血... 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性在我国的发病率存在着逐年上升的状况,此病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有此病症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下肢动脉缺血性的发病因素往往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等病变导致患者下肢出现缺血性静息痛和组织损害不良状况,从而导致患者的下肢存在血液供应不足的现象,而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则会导致患者的下肢严重缺血,最终使得患者出现诸多病理生理反应。而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具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一例
19
作者 许春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问题解答
20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问题解答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 下肢缺血疾病 北京安贞医院 动脉硬化 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血管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