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叶小菊 胡兴越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80-283,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降低了诱发偏头痛的阈值,皮质扩散抑制活动触发先兆产生,然后三叉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再...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降低了诱发偏头痛的阈值,皮质扩散抑制活动触发先兆产生,然后三叉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再加上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头痛,而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性受损则可能是延长头痛发作时间,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血管活性肽类物质 导水管周围灰质 神经元兴奋性 三叉神经系统 原发性头痛 进行性受损 慢性偏头痛 血管扩张 功能异常 调节系统 发作时间 发作性 中枢
原文传递
慢性偏头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秦光成 陈力学 周冀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慢性偏头痛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还未见慢性偏头痛的相关综述,本文就慢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特征、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流行病学特征 动物模型建立 生活质量 诱发因素 综述
下载PDF
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及对血清5-HT、VEGF、CGRP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柯洪奎 涂韶恒 +1 位作者 沈玉杰 瞿群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穴取耳和髎、手三里、合谷、阳白、瞳子髎、足三里等,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46/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ACA、PCA、MCA、BA血流速度)及血清VEGF、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TH水平及MSQ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可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脑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CGRP、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 针刺疗法 5-羟色胺(5-H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原文传递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神经元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瑞华 张素平 谢永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求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病人脑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慢性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30例,针刺非经非穴。两组病人均在针刺治疗前后进行头痛程度评估、PAG区1H-MRS分析。结果:... 目的:探求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慢性偏头痛病人脑神经元代谢的影响。方法:慢性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30例,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照组30例,针刺非经非穴。两组病人均在针刺治疗前后进行头痛程度评估、PAG区1H-MRS分析。结果:经针刺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程度减轻,(P<0.05);针刺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AG区NAA/Cr升高,(P<0.05),两组病人针刺治疗前后PAG区Cho/Cr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偏头痛病人经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后PAG区存在神经元代谢活化,可能逆转PAG区异常减弱的疼痛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针刺 少阳经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
下载PDF
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飞飞 燕兰云 万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3 000/10万,我国约为9300/10万[1];是导致功能残疾的原因之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4];其中14%的偏头痛患者会逐渐转变成慢性偏头痛[5]。偏头痛的药物预防性治...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3 000/10万,我国约为9300/10万[1];是导致功能残疾的原因之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4];其中14%的偏头痛患者会逐渐转变成慢性偏头痛[5]。偏头痛的药物预防性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为减少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对急性期药物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障碍疾病 偏头痛患者 独立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 西方国家
下载PDF
BoNT-A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蒙 任占秀 +3 位作者 郝家涛 李宝荣 赵远 何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oNT-A)及其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共病焦虑抑郁病人的头痛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oNT-A)及其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共病焦虑抑郁病人的头痛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价标准,筛选慢性偏头痛共病焦虑或(和)抑郁状态的病人并排序。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3 组:单用文拉法辛组(A组)、单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组(B组)、文拉法辛联合A 型肉毒毒素注射组(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每月头痛天数、头痛发作期治疗次数、头痛影响测定-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the migraine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SAS及SDS量表评估病人治疗前及接受治疗12 周时的病情。结果:A组经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及部分头痛状况(每月头痛天数、每月头痛发作治疗次数和MIDAS)明显改善(P<0.05),而VAS及MIDAS评分未见差异;B组经治疗病人在头痛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0.05);C组经治疗后头痛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也都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其改善量在VAS、每月头痛天数及头痛对病人生活影响方面显示出了“1+1>2”的趋势,BoNT-A 与文拉法辛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分别单独使用的效果(P<0.05)。结论:慢性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病人,单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不仅可改善头痛情况,还可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状态;且联合文拉法辛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分别单独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焦虑 抑郁 A型肉毒毒素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慢性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鸽 张忠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特发性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其中慢性偏头痛是偏头痛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其中约有8%的患者由发作性偏头痛转化而来。慢性偏头痛患者中,约26%的患者病情可在两年得到缓解。其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下行... 偏头痛是常见的特发性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其中慢性偏头痛是偏头痛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其中约有8%的患者由发作性偏头痛转化而来。慢性偏头痛患者中,约26%的患者病情可在两年得到缓解。其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下行疼痛调节网的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丘脑对中枢敏化的影响、药物造成的中枢敏化和预防几方面论述了慢性偏头痛的基本发病机制,为缓解偏头痛慢性化进程、临床药物的靶向研发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晓白 刘璐 +4 位作者 赵洛鹏 曲正阳 朱玉璞 张雅杰 王麟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4-1140,共7页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对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认为慢性偏头痛的进展涉及神经可塑性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从电生理、分子生化和影像学3个方面论证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与神经敏化有关的神经可塑性;针刺亦通过其神经可塑性机制治疗和预防慢性偏头痛,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文献总结,阻碍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神经可塑性 针刺治疗 病理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宋金辉 丁旭东 +3 位作者 黄璨 洪艳 陈华先 张贵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彩超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慢性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共22例)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慢性偏头痛2个月;红外偏振光治疗组(B组,共22例)... 目的探讨彩超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慢性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共22例)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慢性偏头痛2个月;红外偏振光治疗组(B组,共22例)应用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共治疗50~60d;肉毒素治疗组(C组,共24例)应用彩超水囊引导下额肌、颞肌及枕肌等肌肉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联合治疗组(D组,共23例)同时应用彩超水囊引导下额肌、颞肌及枕肌等肌肉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红外偏振光治疗50—60d。研究时间持续6个月,调查每例慢性偏头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治疗后1、3和6个月头痛发作情况,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慢性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使用止痛药物情况及其慢性偏头痛恢复状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脱失11例,A组3例,B组2例,C组4例,D组2例。A组、B组与C组及D组治疗后1、3和6个月后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在治疗后1、3和6个月,MID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与A组、B组与C组治疗后1、3和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例出现头昏,未予任何处理均在2周后消失,21例患者注射后额纹、鱼尾纹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结论彩超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慢性偏头痛发作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慢性偏头痛 红外偏振光 肉毒毒素注射 光治疗 疗效观察 生活质量评价 偏头痛患者
原文传递
慢性偏头痛临床特征分析与国际诊断标准测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勇 姜花花 +4 位作者 孔雪莹 朱秋汶 范玉兰 王微珩 谭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试行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ICHD-Ⅲbeta)及专家共识版(Expert Opinion criteria,EOc)CM的... 目的:研究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试行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ICHD-Ⅲbeta)及专家共识版(Expert Opinion criteria,EOc)CM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测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CM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并对ICHD-Ⅲbeta及EOc版CM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测试分析。结果:共纳入236例CM患者,165例(69.9%)患者合并药物过度使用,仅2例(0.8%)患者使用曲普坦类,无患者使用麦角胺类。CM患者的偏头痛亚型中最常见的是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70.3%),其次为可能性偏头痛(probable migraine,PM;26.3%)和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3.4%)。236例患者均满足EOc版标准,仅167例(70.8%)满足ICHD-Ⅲbeta版CM标准。69例不符合ICHD-Ⅲbeta标准的患者中,62例为不典型偏头痛发作,符合PM,7例为有典型偏头痛发作但既往发作少于5次。结论:CM患者常合并药物过度使用,但偏头痛特异性止痛药曲普坦及麦角胺类使用较少。EOc版CM诊断标准更符合中国CM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利于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临床特征 ICHD-Ⅲbeta 专家共识 临床诊断测试
下载PDF
发作性偏头痛与慢性偏头痛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对外周血CGRP、S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励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3期3694-3697,共4页
目的了解发作性偏头痛(EM)与慢性偏头痛(CM)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不同中医证型对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发作性偏头痛病人(EM组)52例,慢性偏头痛病人(CM组)5... 目的了解发作性偏头痛(EM)与慢性偏头痛(CM)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不同中医证型对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发作性偏头痛病人(EM组)52例,慢性偏头痛病人(CM组)50例;选择5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检测3组的CGRP、S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性。分析EM组和CM组病人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及不同证型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的差异。结果CM组发作间期的CGRP、SP水平明显高于EM组发作间期的水平,且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分布比较,CM组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出现率明显高于EM组,痰浊内阻证出现率明显低于E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型与CGRP、SP水平分析,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GRP、SP水平升高可能是EM进展为CM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中医证型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下载PDF
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奎云 周冀英 +2 位作者 王运锋 谭戈 李冬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病史特征,寻找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国际头痛学会(IHS)2004年头痛最新分类标准和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偏头痛病例149例,其中发作性偏头痛96例,慢性偏头痛53例,首先对观察指标... 目的:比较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病史特征,寻找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国际头痛学会(IHS)2004年头痛最新分类标准和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偏头痛病例149例,其中发作性偏头痛96例,慢性偏头痛53例,首先对观察指标作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前向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α=0.05)。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病程(OR=1.067,95%CI 1.016~1.121)、初发头痛频率(OR=1.089,95%CI 1.001~1.185)、匹兹堡睡眠指数(OR=1.352,95%CI 1.169~1.563)、BM I值(OR=3.010,95%CI 1.172~7.730)、镇痛药物过度服用史(OR=3.156,95%CI 1.005~9.967)是影响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控制体重,合理用药等,有助于降低发作性偏头痛向慢性偏头痛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偏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运锋 周冀英 +2 位作者 谭戈 李冬梅 王奎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偏头痛(CM)和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66例CM和CTTH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CM46例,CTTH2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CM组与CTTH组患者间的发病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M组头痛...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偏头痛(CM)和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66例CM和CTTH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CM46例,CTTH2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CM组与CTTH组患者间的发病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M组头痛程度多为中到重度,过度服用止痛药物的情况在CM组也更常见(P<0.001);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没有差异。结论:CM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CTTH患者,同时CM患者的头痛严重程度以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情况均高于CTTH患者,CM患者应该与CTTH患者区别对待。在临床工作中,全面评估慢性头痛的临床特征,明确头痛的严重程度,正确诊断慢性头痛的类型,可以有效提高CD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天天头痛 慢性偏头痛 慢性紧张型头痛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久病入络”与慢性偏头痛辨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病理基础,涉及神经递质传递、受体平衡、细胞因子表达、激素代谢、活性物质转换链等。脑动脉系统四通八达,侧支循环丰富,脑神经网络通路复杂,共同与脑脊液循环通路等组成颅脑神经血液网络体系,与"络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出为孙"的经络层次和空间位置不谋而合。"久发、频发之恙必伤血络",慢性偏头痛核心在"邪伏络瘀",辨治应注重祛邪通络,根据络瘀伏邪性质,益气通络、活血通络、化瘀通络、化痰通络、搜风剔络等,各有侧重,辨证可相互交叉及组合;重用涤清伏邪、疏通脑络瘀滞、安神定痛、恢复神机清灵之品;虫类及通络药多有抗凝、镇痛、抗血栓、促纤溶、抗癫痫、抗肿瘤等作用,临证巧用僵蚕、全蝎、蜈蚣、九香虫、蜣螂虫、地龙等可提高疗效,用量宜少,多则耗气动血;疼痛顽固剧烈可伍少量马钱子、土鳖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久病入络 邪伏络瘀 益气通络 涤清伏邪 疏通脑络 活血通络 化瘀通络 化痰通络 搜风剔络 安神定痛 虫类药 通络药
下载PDF
天麻素腹腔注射对慢性偏头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维伟 陈金波 +4 位作者 张德福 郑海非 宋晓文 董晓梦 鲁文先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天麻素对慢性偏头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托吡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三组采用间歇性腹腔注射硝酸甘油(NTG)建立慢性偏...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天麻素对慢性偏头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托吡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三组采用间歇性腹腔注射硝酸甘油(NTG)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注射NTG前30 min,模型组、托吡酯组、天麻素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托吡酯30 mg/kg、天麻素200 mg/kg,每日1次,共干预11 d;空白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干预第3、5、7、9、11天,用Vonfery电子机械痛测试仪、BW-Plantar 390足底热测痛仪测试给予NTG前后大鼠后爪的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干预第11天处死大鼠,取大鼠三叉神经节(TG)及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TNC)。分别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TNC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基础机械痛阈、基础热痛阈、急性机械痛阈、急性热痛阈低,行为学评分高,模型组BDNF、CGR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托吡酯组、天麻素组不同时间点基础机械痛阈、基础热痛阈、急性机械痛阈、急性热痛阈高,行为学评分低,CGRP、BDN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天麻素组与托吡酯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初级感觉伤害感受器释放BDNF、CGRP,从而提高慢性偏头痛大鼠的痛阈,改善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天麻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大鼠
下载PDF
慢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怡尧 赵红如 +2 位作者 陆海锋 董万利 倪健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93-409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偏头痛(CM)患者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并探讨CM的相关因素与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8例CM和阵发性偏头痛(E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评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 目的观察慢性偏头痛(CM)患者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并探讨CM的相关因素与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8例CM和阵发性偏头痛(E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评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偏头痛慢性化的危险因素。从HIT-6评分、MIDAS评分出发,针对偏头痛慢性化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 CM患者HIT-6评分、MIDAS评分均高于EM患者(P <0.05)。双侧疼痛、抑郁、焦虑是偏头痛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抑郁和焦虑的CM患者HIT-6及MIDAS评分更高(P <0.05)。结论 CM患者的头痛影响更大,残疾程度更重。抑郁和焦虑与CM患者头痛影响和残疾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阵发性偏头痛 头痛影响 残疾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玉莲 易飞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阿米替林对于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42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给予普瑞巴林及阿米替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患者的头痛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阿米替林对于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42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给予普瑞巴林及阿米替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患者的头痛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焦虑抑郁)及治疗后药物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第4周P<0.05,第8、12周P<0.01);治疗后伴随有焦虑抑郁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改善(第4周P<0.05,第8、12周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阿米替林对于慢性偏头痛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阿米替林 慢性偏头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预防慢性偏头痛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澄 余年 +1 位作者 李峰 石静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预防慢性偏头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rTMS预防慢性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预防慢性偏头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rTMS预防慢性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是从建库开始至2016年7月,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项RCT研究,共有133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频rTMS预防治疗1个月后rTMS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改善情况(MD=7.55,95%CI:6.88~8.21,P<0.00001),偏头痛指数(发作频率&#215;头痛程度)改善情况(MD=23.31,95%CI:21.50~25.12,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低频rTMS刺激在预防慢性偏头痛方面疗效不显著。两项研究显示不良反应主要有易怒、肌震颤、嗜睡等,但这些症状在短时间内都可自行缓解。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高频rTMS能有效预防慢性偏头痛,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预防 慢性偏头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偏头痛的概念和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立伟 雷革胜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慢性偏头痛因其导致患者严重的生活、经济负担而备受关注。随着对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其诊断、治疗策略也得到更新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慢性偏头痛的概念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概念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滋补肝肾针刺法治疗慢性偏头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子靖 《四川中医》 2017年第7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针刺法对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针灸组采用滋补肝肾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西药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1次...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针刺法对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针灸组采用滋补肝肾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西药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1次,每次10mg),疗程为2周,并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疼痛评分以及随访期偏头痛发作天数。结果:治疗2周后,偏头痛发作疼痛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随访2个月内,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针灸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滋补肝肾针刺法对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针灸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