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新平 《临床研究》 2015年第6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4例)患...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4例)患者则给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测定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以及运动神经组织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等指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在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感觉、运动神经在麻醉维持时间上则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均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具有更加优化的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骨科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 感觉运动神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感觉及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阻滞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临床麻醉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感觉运动神经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整合诊治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梁晓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6-659,共4页
2020年发表在BMJ的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2.8%^([1])。而伴随而来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2020年发表在BMJ的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2.8%^([1])。而伴随而来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其病理特点为大、小神经纤维的进行性神经缺失,其中又以小纤维神经损伤为最多见^([2])。本病大多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而当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时,神经损害常常难以逆转,甚至会引起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早期发现DPN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并及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神经损害 成人糖尿病 感觉运动神经 神经损伤 糖尿病足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相关震颤 被引量:4
4
作者 邰宏飞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27,共4页
震颤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表现之一,临床上最易想到锥体外系病变,其实在周围神经病中震颤也并非少见。文献报道震颤可见于10.9%~40%的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近年来,获得性炎性神经病患者的震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IgM副蛋... 震颤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表现之一,临床上最易想到锥体外系病变,其实在周围神经病中震颤也并非少见。文献报道震颤可见于10.9%~40%的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近年来,获得性炎性神经病患者的震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IgM副蛋白血症性神经病(IgMPN)、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 震颤 多灶性运动神经 感觉运动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 副蛋白血症 锥体外系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邱莹 杨芳 胡海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4月拟行THR的11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用罗...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4月拟行THR的11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CSEA,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CSEA;比较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长,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早,阻滞至最高平面所需时间短(P<0.05);对照组T_(1)、T_(2)时HR、MAP均低于T_(0)时,研究组T_(0)、T_(1)、T_(2)时HR、MAP无明显变化,且T_(1)、T_(2)时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CSEA可提高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平稳血流动力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吉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3期416-418,共3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史大于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其中又以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多发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最多见。主要表现为双侧...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史大于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其中又以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多发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最多见。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疼痛、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减压 肢体末端 感觉运动神经 神经松解术 神经外膜 感觉缺失 神经电生理检查 胫后神经 手术切
下载PDF
GM1-IgM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临床、电生理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漆学良 郝洪军 +2 位作者 张巍 高枫 袁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GM1-IgM抗体阳性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纳入研究的4例患者,分别为2例男性和2例女性,发病年龄在12~64岁之间,发病到就诊时间... 目的探讨GM1-IgM抗体阳性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纳入研究的4例患者,分别为2例男性和2例女性,发病年龄在12~64岁之间,发病到就诊时间在6 m^2 y之间,3例出现非对称性下肢无力,1例表现为单侧上肢和对侧下肢无力。对4例患者进行血和脑脊液的GM1-IgM和IgG抗体检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结果 4例均出现血清GM1-IgM抗体阳性,电生理检查提示多个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诱发电位波幅降低,1例出现神经传导阻滞现象。病理检查发现腓肠神经的轻度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变性和髓鞘脱失。结论GM1-IgM抗体阳性CIDP多表现为以下肢无力为主的非对称性神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 GM-1抗体 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 多灶性运动神经
下载PDF
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彬彬 樊双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720-722,共3页
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明确诊断后,将毒性暴露因素降低或消除,患者病情多可好转或恢复。然而多数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尤其在早期,往往较难诊断。因此,该类疾病的确诊需要对相关疾病较高水平的了... 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明确诊断后,将毒性暴露因素降低或消除,患者病情多可好转或恢复。然而多数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尤其在早期,往往较难诊断。因此,该类疾病的确诊需要对相关疾病较高水平的了解和掌握。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拟总结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对不同形式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进行分类,以尽可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诊疗进展 周围神经 电生理特点 暴露因素 诊断流程 电生理检查 轴索 感觉运动神经 神经传导
下载PDF
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丽芳 刘若凡 +4 位作者 唐璐 马斌 韩笑 高颖 周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FOS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BM、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收录的FOSMN综合征病例报告及研究,结合1例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特点及治疗。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FOS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BM、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收录的FOSMN综合征病例报告及研究,结合1例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特点及治疗。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男42例,女25例,平均发病年龄(51.0±12.4)岁。临床特征上85.1%以面部或口腔内感觉麻木或异常为首发症状,53.7%面部肌肉无力,56.7%面部肌肉萎缩,50.7%角膜反射异常,超过80%延髓受累表现,超过50%屈颈或上肢无力,47.8%颈部或上肢肌肉萎缩,43.3%舌肌萎缩。病理改变有受累神经核团及脊髓神经元丢失、肌肉神经源性萎缩及TDP-43阳性包涵体。神经电生理检查上83.6%瞬目反射延长或消失,88.1%急性或慢性进行性失神经改变,55.2%上肢SNAP波幅下降。治疗上,30例经IVIg治疗仅1例明确改善;部分患者经IVIg、激素、血浆置换治疗后病情继续进展。结论FOSMN综合征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起病,病变在脑干内呈自上而下的蔓延方式,逐渐累及脑干、延髓的运动神经核团及脊髓前角,病理改变提示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性大,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瞬目反射异常、神经源性损害及SNAPs波幅下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感觉运动神经元病
下载PDF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旭升 何正卿 苏博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2-447,共6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反复发作的肢体麻木、无力为特征表现。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或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反复发作的肢体麻木、无力为特征表现。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或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 病因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3个家族13例患者,3例病理证实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维红 陈星宇 +1 位作者 毕敏 童绥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 3个台湾籍家系共 13例患者 ,对每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植物神经症状 ,如排尿障碍、胃肠症状和阳痿等 ,...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 3个台湾籍家系共 13例患者 ,对每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植物神经症状 ,如排尿障碍、胃肠症状和阳痿等 ,体格检查提示为严重的感觉运动神经病、体位性低血压和消瘦。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轴索损害及脱髓鞘改变。病理学检查发现 3例先证者均有刚果红染色阳性的淀粉样物沉积于神经束间质及神经内膜中。结论 对于进行性发展的伴突出植物神经症状的慢性周围神经病 ,若有多脏器功能受损及阳性家族史 ,应考虑本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感觉运动神经 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
12
作者 唐盛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89-92,共4页
癌症所致非转移性神经疾病又称“付肿瘤综合征”或癌对神经系统的“远隔作用”,有关报导甚多,而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CNNS)则最为常见和引人注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癌症非转移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其中50%病例的症状是在癌症确诊前出... 癌症所致非转移性神经疾病又称“付肿瘤综合征”或癌对神经系统的“远隔作用”,有关报导甚多,而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CNNS)则最为常见和引人注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癌症非转移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其中50%病例的症状是在癌症确诊前出现的。早在1888年 Oppenheim 氏首先报导了癌症与神经肌肉异常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948年 Denny-Brown 报告2例因癌症的远隔作用所致不能行走,并有严重感觉缺失的病人;1958年以后 Brain 等把伴有癌症的神经综合征称为“神经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癌症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综合病症 结缔组织疾病 转移性 感觉运动神经 癌性 生理异常 癌性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 神经肌肉疾病 肌强直 肺燕麦细胞癌
下载PDF
Lewis-Sumner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焱烽 陈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28,I0004,共3页
Lewis-Sumner综合征称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于2008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2006年春节前晚上洗澡时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以小腿明显,无麻木,不影... Lewis-Sumner综合征称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于2008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2006年春节前晚上洗澡时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以小腿明显,无麻木,不影响日常生活,未诊治。以后患者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愈加明显,伴无力,时有右下肢肉跳,来本院求诊。病程中患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下肢肌肉萎缩 感觉运动神经 临床资料 脱髓鞘性 患者 获得性 多灶性
下载PDF
秋水仙碱致可逆性轴索型感觉运动神经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 胡天芹 +2 位作者 卢岩 邸丽 笪宇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物导致周围神经损害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通过对秋水仙碱导致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病程、发病早期、恢复期肌电图、肌肉磁共振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对比分析秋水仙...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物导致周围神经损害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通过对秋水仙碱导致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病程、发病早期、恢复期肌电图、肌肉磁共振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对比分析秋水仙碱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严重性和可逆性。结果患者男性,31岁,主因“双手、双足麻木无力2月余”于2020年5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主要表现为服用秋水仙碱后四肢远端无力、感觉障碍,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患者有减肥、高尿酸血症病史。入院时阳性查体:四肢近端肌力4级,上肢远端3级,下肢远端1级,双上肢腱反射(+),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双踝以下音叉振动觉减弱。肌电图神经传导证实四肢严重的轴索型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入院后停用秋水仙碱,给予甲钴胺针0.5mg·d-1x7d、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d-1x7d治疗,患者无力症状改善,1个月后复查肌电图波幅较前好转,体征也较前好转。结论秋水仙碱对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及时停用可逆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轴索型 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
下载PDF
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妍 高丽华 张飞飞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5-76,共2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临床表现多样,在全身癌肿尚未被发现之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62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20d于2012-10-23入院。患...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临床表现多样,在全身癌肿尚未被发现之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62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20d于2012-10-23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d无明确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上肢尚可持物,下肢逐渐出现行走及蹲起费力,伴四肢末端麻木感,无饮水呛咳,无发热,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无二便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 食管癌 肺癌
下载PDF
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1例报告
16
作者 林志坚 陈国章 +1 位作者 龚建捷 季晓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81-381,384,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农民,未婚育,2010年9月13日入院。3年半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渐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半年后完全不能说话,饮水呛咳,无易怒、怕热,无咽喉部疼痛。电子喉镜检查为“右声带麻痹”,服中草药(不详)...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农民,未婚育,2010年9月13日入院。3年半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渐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半年后完全不能说话,饮水呛咳,无易怒、怕热,无咽喉部疼痛。电子喉镜检查为“右声带麻痹”,服中草药(不详)及言语功能锻炼,约2个月后饮水呛咳改善,声音渐洪大,稍呈卷舌音。3年前始渐右手无力、肌肉萎缩,渐向右前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ADSAM)
下载PDF
PMP22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家松 李俊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3-868,共6页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统称为Charcot-Marie-Tooth(CMT)病,它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2500。目前已知有超过53个染色体位点和35个特定基因与CMT有关,但是大部分CMT都是由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变异所引起...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统称为Charcot-Marie-Tooth(CMT)病,它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2500。目前已知有超过53个染色体位点和35个特定基因与CMT有关,但是大部分CMT都是由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变异所引起的。该文重点对PMP22的生物学及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P22 遗传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 CMT1A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疾病 施万细胞 髓鞘 轴突变性
原文传递
临床易漏诊的POEMS综合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成锋 骆肖群 方丽 《上海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165-166,共2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瘤相关的临床征候群[1].由于其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而常缺乏典型的皮肤改变,病例罕见,许多临床医生对该病不甚了解,因此易漏诊.1956年Crow等在<Bri...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瘤相关的临床征候群[1].由于其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而常缺乏典型的皮肤改变,病例罕见,许多临床医生对该病不甚了解,因此易漏诊.1956年Crow等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报道1例骨髓瘤伴周围神经炎后,1968年首先由日本学者Fukase等首先提出本综合征,以后日本学者称之为CrowFukase综合征,也称为Takasuki综合征,近几年来也有人称之为PASEDOO综合征,欧美文献都称之为POEMS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 浆细胞瘤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抗体阴性副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及亚急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一例
19
作者 刘倩 周官恩 赵文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4,共2页
本研究报道一例以慢性肌无力、腱反射减低及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其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相关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肺组织活检确定为小细胞肺癌,给予常规化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最终确诊为PNS。
关键词 副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 亚急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POEMS综合征一例
20
作者 陈俊伟 李小峰 +3 位作者 魏华 申明 王来远 秦秋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 多系统损害 浆细胞瘤 症候群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