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范围损毁感觉运动皮层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5-60,共6页
关于感觉运动皮层(SM)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以往有着不同的报导。上海生理所针麻组工作表明,切除兔SM后,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均无明显影响;韩湘文等在冷冻猴体感Ⅰ区后。
关键词 感觉运动皮层 电针 止痛
下载PDF
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束通路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挺 刘乡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9-32,共4页
感觉运动皮层可通过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进行控制。本实验证明大鼠感觉运动皮层也可通过锥体束对痛觉进行调制。锥体束切断后可明显增强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表明锥体束完整的情况下对电针的镇痛效应有拮抗作用。这可能是... 感觉运动皮层可通过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进行控制。本实验证明大鼠感觉运动皮层也可通过锥体束对痛觉进行调制。锥体束切断后可明显增强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表明锥体束完整的情况下对电针的镇痛效应有拮抗作用。这可能是患者情绪急躁全身肌肉紧张时,针刺疗效不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运动皮层 锥体外系 电针镇痛
下载PDF
睡眠剥夺中感觉运动皮层和视觉皮层神经活动及警觉水平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岱 左真涛 +1 位作者 饶衡毅 范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6,共18页
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如何受到影响,尤其是感觉运动和视觉系统,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 MRI)作为一种反... 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如何受到影响,尤其是感觉运动和视觉系统,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 MRI)作为一种反映人脑自发活动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在睡眠剥夺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9次重复rf MRI和心理运动警觉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以探索23名志愿者在整个36 h的睡眠剥夺过程中神经活动和警觉水平的变化.采用基于PVT的平均反应时间(mean reaction time,MRT)和失效率(lapses ratio,LR)评估警觉水平的变化;采用基于rf MRI的区域同质性(region homogeneity,Re Ho)和低频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评估大脑神经活动变化.结果表明,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MN)和视觉区域(visual network,VN)是受到睡眠剥夺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我们采用组独立成分分析(group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GICA)将视觉相关区域划分为视觉Ⅰ区、视觉Ⅱ区、视觉关联区,并从解剖自动标记(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模板中提取运动感觉相关区域,包括中央前/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和辅助运动区.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16~30 h脑神经活动及警惕性下降.采用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睡眠压力、昼夜节律及其交互作用对感觉运动相关和视觉相关脑区神经活动的影响.观察到睡眠压力与交互作用对感觉运动相关区域和视觉相关区域有显著影响.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估警觉水平变化与感觉运动相关和视觉相关脑区神经活动变化的关系.睡眠剥夺期间所有感觉运动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变化与警觉变化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睡眠剥夺从第一天24:00开始改变SMN和VN的警戒水平和神经活动,睡眠压力和昼夜节律在睡眠剥夺期间调节SMN和VN的神经活动.此外,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感觉运动皮层 视觉皮层 大脑神经活动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技术
4
作者 刘建芳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5期1201-1202,共2页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脑卒中 运动控制理论 感觉运动皮层 功能活动 力学机制 基底节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抽动症的情绪问题及治疗
5
作者 殷莉 《教育家》 2020年第48期36-37,共2页
抽动症是一种常常首发于儿童期的疾病,全球患病率在0.3%-0.8%。患病男女比例大概是在2-4:1。抽动症的患病高峰期是8-1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抽动症相关的发病相关机制有基因、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 抽动症是一种常常首发于儿童期的疾病,全球患病率在0.3%-0.8%。患病男女比例大概是在2-4:1。抽动症的患病高峰期是8-1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抽动症相关的发病相关机制有基因、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还有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异常,感觉运动皮层厚度降低,尾状和前额叶灰质体积减少,胼胝体体积增大等脑结构与功能异常。通过实时的核磁共振可以发现,抽动症患者原本活跃的脑区在抽动症发作的当时变得不那么活跃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症 免疫反应 核磁共振 儿童青少年 胼胝体 结构与功能 患病率 感觉运动皮层
下载PDF
脑表面重建磁共振影像定位中央区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程彦昊 张健 +3 位作者 张金山 高佩红 费昶 衡雪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表面重建影像墨卡托视图(Mercator View)在显示中央区结构及定位中央沟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导航手术的52例病例中选择出应用3D T1 MPR序列获取影像数据的患者资料43例。将患者的影像三维数据通过...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表面重建影像墨卡托视图(Mercator View)在显示中央区结构及定位中央沟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导航手术的52例病例中选择出应用3D T1 MPR序列获取影像数据的患者资料43例。将患者的影像三维数据通过磁共振工作站进行曲面重建得到墨卡托视图。由神经外科和影像科医师分别对该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中央沟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像特点定位中央沟。结果共得到正常的中央区资料73个,有病变的中央区资料13个。正常中央区均能够在墨卡托视图上得到清晰的显示和明确的定位,13例有病变的中央区中92.3%的中央沟能够得到准确的定位,而且不同人员对其定位结果均一致。结论中央区结构可以在单幅脑表面重建墨卡托视图上得到完整的显示,有助于更直观、更准确地判断中央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神经放射摄影术 感觉运动皮层 墨卡托视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