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健华 高昕妍 +8 位作者 徐婧 秦淑钏 陈玉婷 朱玉 邓间开 胡劭文 白万柱 许能贵 朱兵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面口合谷收"是上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指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如牙痛、面神经麻痹等).本研究采用单电极和阵列电极电生理技术探讨来自口面部和手部的... "面口合谷收"是上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指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如牙痛、面神经麻痹等).本研究采用单电极和阵列电极电生理技术探讨来自口面部和手部的传入在恒河猴感觉皮层神经元的位域关系,探讨"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在3b区可以记录到外周感受野分布在合谷穴区和口面部相互毗邻的神经元,也记录到合谷-下唇双感受野的会聚神经元.电生理学绘制3b皮层位域图的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确实是在3b皮层并不重合但相互接壤.结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3个月后3b皮层拇指-口面交接部神经元能够发生可塑性变化.口面部刺激引起反应皮层位域明显扩大深入到拇指的皮层1~2 mm处,表明拇指皮层位域发生了明显的功能重组.本研究表明,"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是相互间的接壤关系,并在神经损伤情况下会发生相互"入侵"的脑功能重组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 口面部 感觉皮层 功能重组
原文传递
对侧外周神经移位到损伤手臂引起的体感皮层功能动态重组(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娄莉 顾玉东 寿天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单侧肢体的外周神经损伤通常导致对侧体感皮层的功能重组. 然而,接受了对侧颈 7 (C7) 外周神经移位手术治疗单侧手臂臂丛全撕脱的病人,在术后早期当其患手被触摸时,只在其健手产生感觉. 在术后晚期,病人才逐渐恢复其患手和健手的正常、... 单侧肢体的外周神经损伤通常导致对侧体感皮层的功能重组. 然而,接受了对侧颈 7 (C7) 外周神经移位手术治疗单侧手臂臂丛全撕脱的病人,在术后早期当其患手被触摸时,只在其健手产生感觉. 在术后晚期,病人才逐渐恢复其患手和健手的正常、独立的功能. 我们在模拟对侧颈 7 (C7) 外周神经移位手术病例的大鼠模型上,用记录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了患手和健手的体感代表区. 患手的体感和运动功能由于 C7 神经的再生而逐渐恢复. 术后第 5 个月始, 13 只大鼠患手的体感代表区只出现在其同侧的皮层,同时患手和健手的代表区在该皮层内是高度重叠的 (除掉一个例外),虽然刺激它们产生的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反应幅度有很大的不同. 结果表明,移位到患手的对侧外周神经能够导致同侧体感皮层动态的功能重组,提示身体另侧感觉输入的介入激发了大脑显著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重组 神经可塑性 感觉皮层 外周神经 神经移位
下载PDF
电针对应激性心肌病小鼠心功能及感觉、运动皮层局部场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晟 苏航 +4 位作者 朱超 王文慧 吴生兵 崔帅 周美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9-389,共11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应激性心肌病(SC)小鼠心功能及感觉、运动皮层局部场电位(LFP)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S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模型组、电针组小鼠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4 ... 目的:观察电针对应激性心肌病(SC)小鼠心功能及感觉、运动皮层局部场电位(LFP)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S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模型组、电针组小鼠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4 d制备SC模型.造模同时,电针组予电针"内关""神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每次15 min,每日1次,干预14 d.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旷场实验5 min内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和中央格跨格次数;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左心室功能[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观察各组小鼠心电图ST段振幅和PR间期数据;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醇(COR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含量;应用Plexon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各组小鼠感觉、运动皮层LFP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中央格跨格次数减少(P<0.05);LVIDd、LVIDs、LVEDV、LVESV升高(P<0.05),EF、FS降低(P<0.05);心电图ST段振幅升高、PR间期延长(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清CORT、cTnT、BNP含量升高(P<0.05);感觉皮层delta、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升高(P<0.05),theta、beta频段最大能量谱升高(P<0.05),delta、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功率谱密度(PSD)升高(P<0.05);运动皮层delta、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均升高(P<0.05),delta、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最大能量谱和PSD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中央格跨格次数增加(P<0.05);LVIDd、LVIDs、LVEDV、LVESV降低(P<0.05),EF、FS升高(P<0.05);ST段振幅下降、PR间期缩短(P<0.05);心肌纤维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清C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电针 心功能 感觉皮层 运动皮层 场电位
原文传递
大脑新解:重构意识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盖伊尔吉·布萨基 董昱林(翻译) 顾勇(审校) 《环球科学》 2022年第13期22-29,共8页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讲师时,我会在为医学生开设的课程上忠实地按照教科书讲授神经生理学,并热情地解释大脑如何感知世界和控制身体。大脑会将来自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感觉刺激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电信号传输到相应的感觉皮层进行处理...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讲师时,我会在为医学生开设的课程上忠实地按照教科书讲授神经生理学,并热情地解释大脑如何感知世界和控制身体。大脑会将来自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感觉刺激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电信号传输到相应的感觉皮层进行处理,并产生感知。此外,要想做一个动作,来自运动皮层的神经冲动会向下传到脊髓,指示脊髓神经元产生肌肉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 神经冲动 感觉刺激 肌肉收缩 脊髓神经元 运动皮层 感觉皮层 大脑
原文传递
感觉输入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惠林 王剑桥 苏国栋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偏瘫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影响^([1])。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不光依赖运动神经元对于肌肉的支配,同时也需要不断地通过感觉信号反馈即时调节运动的精确性^([2])。神经发育... 偏瘫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影响^([1])。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不光依赖运动神经元对于肌肉的支配,同时也需要不断地通过感觉信号反馈即时调节运动的精确性^([2])。神经发育疗法提及感觉输入的治疗作用^([3]),但现有数据库中,讨论感觉输入对于偏瘫患者整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文献较少,故笔者检索现有数据库,综述感觉输入在偏瘫康复中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输入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偏瘫患者 感觉皮层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志宽 董为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 观察FNS后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 (FNS)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模型 ,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 ( 0h)、1、3、7、10d取感觉皮层及基底节所在脑组织 ,冰... 目的 观察FNS后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 (FNS)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模型 ,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 ( 0h)、1、3、7、10d取感觉皮层及基底节所在脑组织 ,冰冻切片 ,进行PKCγ和PKCδ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光密度值。并设立假刺激组及小脑顶核(DN)刺激组作为对照。结果 一侧FNS后即刻 ,对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 1d后PKCγ和PKCδ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1) ;3d后 ,其表达有所降低 ,7d后其表达水平仍高于假刺激组 (P <0 .0 5 ) ,10d后降至基础水平。同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在FNS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也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但其增高水平明显低于右侧 ,3d后其表达降至基础水平。假刺激组及DN刺激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FNS诱导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 神经保护 PKCΓ PKCΔ 电刺激 大鼠 感觉皮层 基底节 脑组织
下载PDF
电针太冲对大脑感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键澎 朱玉 +2 位作者 张芷晴 蒋丽 刘健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1);针后即刻,LSEP的潜伏期、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R-LSEP)波幅、PSEP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太冲 感觉皮层 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感觉皮层PKCγ和PKCδ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志宽 董为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后感觉皮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刺激FN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产生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电刺激小脑顶核模型,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Oh)、1d、3d、7d、10d取感觉皮层区脑组织,冰冻切片,分别进行PKCγ...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后感觉皮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刺激FN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产生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电刺激小脑顶核模型,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Oh)、1d、3d、7d、10d取感觉皮层区脑组织,冰冻切片,分别进行PKCγ和PKCδ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其平均光密度值。并设立假刺激组及小脑齿状核(DN)刺激组作为对照。结果 一侧电刺激FN后即刻,对侧感觉皮层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变化(P>O.05),而1d后PKCγ和PKCδ表达显著增高(P<0.01);3d后其表达有所降低,7d后降至基础水平。同侧感觉皮层在电刺激FN后1d,PKCγ和PKCδ表达也有显著增高(P<O.05),同样持续至第3天,7d后其表达亦降至基础水平,但其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刺激对侧(P<O.O5)。假刺激组及DN刺激后1d、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电刺激FN诱导的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产生与PKCγ和PKC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感觉皮层 小脑顶核 神经保护 PKCΓ PKCΔ 预置性神经保护
下载PDF
初级视皮层神经元非经典感受野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科 杨棹夕 +5 位作者 廖柏涛 侯博钧 杨吟 刘铁军 夏阳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6-392,共7页
感觉皮层神经元的非经典感受野(简称"外周")对经典感受野(简称"中心")的调节作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被认为是感觉皮层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以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为例,刺激其外周能有效地调节刺激其中心引起的反应,这... 感觉皮层神经元的非经典感受野(简称"外周")对经典感受野(简称"中心")的调节作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被认为是感觉皮层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以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为例,刺激其外周能有效地调节刺激其中心引起的反应,这种作用主要是抑制性的.理解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外周对中心的调节机制能够深入揭示哺乳动物的感觉皮层神经元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本文综述了引起初级视皮层神经元非经典感受野对经典感受野调节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和计算模型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皮层 初级视皮层 外周抑制 神经机制 计算模型 稀疏编码
下载PDF
脑发育的可塑性与早期社会体验对人脑的作用
10
作者 葛明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57-63,共7页
发现脑发育的可塑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神经生物学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神经生物学证明,脑的基本结构在出生以后已经出现,但其结构和功能的细节仍然是可塑的。早期的感觉体验本身给脑的细微结构留下自己的印痕,它可以使神经元和神经... 发现脑发育的可塑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神经生物学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神经生物学证明,脑的基本结构在出生以后已经出现,但其结构和功能的细节仍然是可塑的。早期的感觉体验本身给脑的细微结构留下自己的印痕,它可以使神经元和神经突起的调整朝着有利于功能上有效的神经通路的方向发展。一个最后完善的脑不仅受遗传因素支配,而且受早期体验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神经突起 社会体验 神经生物学 神经通路 遗传因素 感觉皮层 皮层神经元 感觉体验 神经丝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在感觉皮层神经网络对感觉信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笑尘 邱德来 +1 位作者 邴艳华 潘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8期1468-1469,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认知与学习记忆功能的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认知与学习记忆功能的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多,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更新,AD患者成逐年增加趋势,AD防治及相关基础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皮层 阿尔茨海默病 Β蛋白 感觉信息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脑感觉皮层重塑的MRI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万璐 陈楠 李坤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5-877,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高致残疾病,脊髓损伤后除运动障碍外,感觉功能的丧失及继发的异常(如神经性疼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尽管临床有许多针对脊髓受损节段及其远端神经连接的治疗方法如细胞移...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高致残疾病,脊髓损伤后除运动障碍外,感觉功能的丧失及继发的异常(如神经性疼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尽管临床有许多针对脊髓受损节段及其远端神经连接的治疗方法如细胞移植、生物学材料植入[1]等,但即使损伤局部结构恢复良好,患者仍难以获得完全和有效的感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感觉皮层 MRI 感觉功能恢复 大脑 神经性疼痛 运动障碍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内脏疼痛影像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袁耀宗 陶然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9,共2页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疼痛 感觉皮层 运动皮质 功能磁共振 疼痛感 中央前回 IBS 内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脑如何控制我们的语言功能
14
作者 生物谷 《医食参考》 2016年第11期12-13,共2页
当你开始阅读时,首先你会检查一下词汇,随后通过确定语境和意义来对词语进行解释,这项复杂的过程由大脑很多区域来参与;检测文字通常包括由视觉神经和其他神经束将来自眼部的信号运输到大脑后面的视觉皮质中。如果利用盲人点字法来... 当你开始阅读时,首先你会检查一下词汇,随后通过确定语境和意义来对词语进行解释,这项复杂的过程由大脑很多区域来参与;检测文字通常包括由视觉神经和其他神经束将来自眼部的信号运输到大脑后面的视觉皮质中。如果利用盲人点字法来进行阅读,你就会利用到大脑顶部的感觉皮层,如果你听别人在阅读,你就会用到距离耳朵不远的听觉皮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语言功能 视觉皮质 视觉神经 感觉皮层 听觉皮质 阅读 神经束
原文传递
赢家通吃:神经环路修剪的竞争机制
15
作者 边文杰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415-419,共5页
人类的大脑约由一千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位于树突棘结构上的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主宰着人们的感觉、运动、记忆与情感。这个神经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育早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迅速建立;而在个体经由青少年期向成... 人类的大脑约由一千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位于树突棘结构上的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主宰着人们的感觉、运动、记忆与情感。这个神经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育早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迅速建立;而在个体经由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多余的连接经由树突棘的修剪得到清除,神经环路得到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与储存效果。树突棘修剪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多种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发现了树突棘修剪的异常,但介导该过程的分子机制是基本未知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的工作发现,发育过程中小鼠感觉皮层的树突棘修剪和被保留树突棘的成熟同时受到感觉经验的双向调控,并协同变化。通过在单个树突棘的水平精细操控细胞黏附水平和神经电活动水平,于翔实验室进一步发现这种协同的成熟/修剪变化是由相邻树突棘间对一类细胞黏附分子——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竞争到更多此类复合物的树突棘变得稳定、成熟,而失败的一方则被修剪。这一"赢家通吃"的竞争模型为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的优化提供了分子机制的解释,拓展了人们对于大脑可塑性的理解,并可能代表了生物系统发育的普遍策略。鉴于树突棘修剪的异常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阐明其分子机制对解析上述疾病的致病机理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棘 神经环路 神经系统疾病 CADHERIN 发育性 感觉皮层 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科学研究所 CATENIN 突触前
原文传递
D-半乳糖对小鼠初级感觉皮层M1受体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朱庆丰 任雪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目的]对小型哺乳动物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可快速有效建立脑衰老的动物模型,本试验旨在探讨长期注射D-gal对小鼠感觉皮层中胆碱能M1受体表达的影响,以揭示D-gal致衰老的神经机制。[方法]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 [目的]对小型哺乳动物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可快速有效建立脑衰老的动物模型,本试验旨在探讨长期注射D-gal对小鼠感觉皮层中胆碱能M1受体表达的影响,以揭示D-gal致衰老的神经机制。[方法]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皮下注射D-gal(100 mg·m L-1),每天1次,连续8周。开颅,取初级感觉皮层制作组织切片,进行Nissl染色和M1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皮层中总神经元密度、M1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以及M1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总神经元比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小鼠皮层中神经元密度未有显著改变(P>0.05),而M1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P<0.05),尤其在第Ⅲ(47.62%)和第V(37.14%)层中。[结论]长期注射D-gal不影响皮层中神经元的数量,但能导致M1受体表达显著下降,特别发生在传出神经元层,这可能是D-gal致衰老动物感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感觉皮层 神经元 M1受体 小鼠
下载PDF
聚焦疼痛
17
作者 van Hecke O 乔梁 杜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87-488,493,共3页
2016年7月《Nature》推出疼痛专刊,分别从生理病理、诊治现状、发展前景、社会负担等多角度介绍了疼痛,我刊编译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 生理病理 诊治现状 发展前景 性别差异 安慰剂 单基因突变 雌鼠 电刺激 感觉皮层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恐惧的秘密
18
作者 王静波 《少年科学》 2007年第4期52-57,共6页
  冬日的一个深夜,四处一片漆黑.你一个人呆在家里,房间内寂静无声,你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让这深夜显得更加神秘.突然,房门"吱"的一声,慢慢打开,身后一阵冷风飘忽而来……一只野猫在窗外凄厉地叫了一声,哗然逃走…………
关键词 生理反应 杏仁核 感觉皮层 下丘脑 沙沙声
原文传递
音乐训练对人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栾天池 宋蓓 《教育家》 2021年第38期62-64,共3页
大脑是人类目前所知的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从结构上来讲,它拥有约100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约100万亿个神经突触相互连接,控制着个体的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情绪、思维、语言等各种初级和高级行为。大脑是个体产生一切行为... 大脑是人类目前所知的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从结构上来讲,它拥有约100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约100万亿个神经突触相互连接,控制着个体的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情绪、思维、语言等各种初级和高级行为。大脑是个体产生一切行为的根源,反过来,这些行为又对大脑进行塑造,其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以及化学物质诸多方面均能因学习、大脑发育及病变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重新建构,这被称为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训练 音乐家 颞上回 音乐表演者 感觉皮层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拇指时代”改变人类大脑
20
作者 治均 《齐鲁周刊》 2015年第4期22-23,共2页
智能手机改变大脑功能"其实,从脚趾到下颚,人体每一个部分都对应着大脑中的一块特殊区域,称之为‘躯体感觉皮层’。"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教授戈什告诉记者,传统观念通常认为成年后脑细胞发育趋于停止,近年研究则发... 智能手机改变大脑功能"其实,从脚趾到下颚,人体每一个部分都对应着大脑中的一块特殊区域,称之为‘躯体感觉皮层’。"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教授戈什告诉记者,传统观念通常认为成年后脑细胞发育趋于停止,近年研究则发现,感觉刺激及新技能学习促进大脑发展,也就说神经具备可塑性。据悉,从石器时代到农耕文明,从工业革命到电台、电视和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大脑 感觉皮层 脑功能 技能学习 瑞士苏黎世 细胞发育 神经学 信息学研究 社交网络 社交网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