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在贮藏期对麦蛾感虫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熳萍 王合英 吴荣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6-72,共7页
杂交稻在贮藏期受麦蛾为害常表现为感虫,其感虫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稻。杂交稻感虫的原因主要由于谷粒的裂颖率高,有利于初孵幼虫的入侵。裂颖率与成虫羽化率、稻谷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而与敏感度系数呈很显著的... 杂交稻在贮藏期受麦蛾为害常表现为感虫,其感虫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稻。杂交稻感虫的原因主要由于谷粒的裂颖率高,有利于初孵幼虫的入侵。裂颖率与成虫羽化率、稻谷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而与敏感度系数呈很显著的正相关(p<0.01)。换言之,裂颖率越高,感虫性越大;反之,抗性增强。不育系的感虫性可能是造成杂交稻感虫的主要原因。发展新的抗虫不育系和选用具有显性抗虫基因的恢复系作为抗源,可能会提高杂交稻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麦蛾
下载PDF
毛白杨抗虫、感虫无性系树皮内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代莉 李淑玲 孙红召 《贵州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对 14年生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树皮内过氧化物酶 (POD)和多酚氧化酶 (PPO)的酶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抗、感虫无性系间树皮内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差异显著 ,抗虫无性系大于感虫无性系 ;而感虫无性系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大... 对 14年生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树皮内过氧化物酶 (POD)和多酚氧化酶 (PPO)的酶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抗、感虫无性系间树皮内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差异显著 ,抗虫无性系大于感虫无性系 ;而感虫无性系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大于抗虫无性系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与抗虫性有一定的关系 ,是造成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树皮 酶活 育种
下载PDF
豆蚜胁迫对绿豆抗、感品种营养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洪宇 金永玲 +5 位作者 张海燕 刘瑞 孙宇佳 郭思敏 曾颖婷 王丽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7,共6页
为了明确豆蚜胁迫对抗、感绿豆品种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抗、感2个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前后营养物质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豆蚜危害后,抗、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抗虫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71.6... 为了明确豆蚜胁迫对抗、感绿豆品种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抗、感2个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前后营养物质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豆蚜危害后,抗、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抗虫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71.698%;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感品种分别上升400.000%、100.000%,且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其保护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PO(多酚氧化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其中POD和APX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66.886%、137.417%和21.367%、23.691%,但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CAT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均与未受害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上升236.515%、124.426%;PPO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359.674%、67.445%,受蚜害后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PO活性变化与绿豆品种的抗蚜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绿豆 营养物质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苗圃不同桉树品系袋苗的感虫性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家雄 林明生 邱焕秀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选择目前广东省推广面积较大的12种桉树品系袋苗,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感虫性的选择性测定和强迫性测定。结果表明DH201-2虫瘿数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桉树品系,广林9、32-29、W 5、雷林11、广州1号、184、186、雷林17、U6、石岭1号和邓恩桉桉... 选择目前广东省推广面积较大的12种桉树品系袋苗,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感虫性的选择性测定和强迫性测定。结果表明DH201-2虫瘿数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桉树品系,广林9、32-29、W 5、雷林11、广州1号、184、186、雷林17、U6、石岭1号和邓恩桉桉树品系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下载PDF
田间柑橘种质实生苗对柑橘木虱的感虫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菡青 林雄杰 +2 位作者 范国成 阮传清 蔡子坚 《东南园艺》 2014年第5期21-25,共5页
本研究以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和卵的发生指数和虫口密度为感虫性指标,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田间44份柑橘种质实生苗进行感虫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柑橘木虱对不同柑橘种质实生苗存在选择性差异,柑橘木虱不同虫态对同一柑橘种质实生... 本研究以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和卵的发生指数和虫口密度为感虫性指标,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田间44份柑橘种质实生苗进行感虫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柑橘木虱对不同柑橘种质实生苗存在选择性差异,柑橘木虱不同虫态对同一柑橘种质实生苗的选择性也不完全一致;(2)以发生指数作为指标,采用欧氏距离相似尺度和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44份柑橘种质实生苗归并为5大类型,高感种质9份,介于中感和高感之间种质2份,不感种质6份,低感种质12份和中感种质15份。由于田间自然鉴定法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干扰,为了保证抗性评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尚需室内开展柑橘木虱对柑橘不同种质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种质 实生苗 柑橘木虱
下载PDF
中国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上白背飞虱多发生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寒川一成 刘光杰 +2 位作者 卓军 韩翔 尤成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5-102,共8页
以汕优 6 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 11为材料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 6 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 6 3和常规粳稻春江 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 ,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 ,种群... 以汕优 6 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 11为材料 ,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 6 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 6 3和常规粳稻春江 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 ,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 ,种群的变化也一致。但汕优 6 3的卵孵化率较高 ,若虫种群密度也明显较高。从汕优 6 3及其亲本对白背飞虱的反应来看 ,汕优 6 3的恢复系明恢 6 3抑制白背飞虱的繁殖 ,但不育系珍汕 97A和保持系珍汕 97B对白背飞虱繁殖有促进作用。珍汕 97A和汕优 6 3的稻 飞虱间的干物质转化率基本相同 ,但汕优 6 3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可能使白背飞虱繁殖密度较高。日平均蜜露分泌量 ,以珍汕 97A和珍汕 97B最多 ,明恢 6 3最少 ,汕优 6 3居中。珍汕 97A的筛管液中大部分是主要氨基酸 ,浓度高于汕优 6 3和明恢 6 3。汕优 6 3与明恢 6 3的筛管液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基本相同 ,但微量氨基酸浓度高于明恢6 3。总的来看 ,汕优 6 3的白背飞虱繁殖率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珍汕 97A的高感虫性和杂种优势的高干物质转化能力产生的耐受性 ,而不是珍汕 97A的白背飞虱感虫性和细胞质不育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杂交水稻 生物产量
下载PDF
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自然感虫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润志 耿守光 +2 位作者 高真 赵永生 买买提江.麻木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1-119,共9页
在新疆伊犁地区1993 年和1994 年分别观察了195 个和36 个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Diuraphisnoxia ( Mordvilko) 的自然感虫性。36 个品种两年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感虫率级别相同的品种有18 ... 在新疆伊犁地区1993 年和1994 年分别观察了195 个和36 个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Diuraphisnoxia ( Mordvilko) 的自然感虫性。36 个品种两年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感虫率级别相同的品种有18 个, 占50 % ; 其中“一粒小麦”稳定地表现为不感虫性; 感虫率稳定地表现在20 % 以下的品种有13 个, 即“8624233”、“京772”、“M85189”、“T579”、“永良13 ”、“T494”、“浮纳尔”、“Mg4521”、“广引74”、“Mg5824”、“Mg8586”、“T1008”和“短芒黑边红”; 感虫率稳定在20 % ~40% 的品种2 个, 即“额敏黑芒”和“白长穗”; 感虫率稳定在40 % ~60 % 的品种2 个,即“黑芒红”和“勾毛白”。其余品种, 有14 个两年的感虫率相差一个级别(20 % ) ; “黑芒长穗”、“高原602”、“伊宁黄库尔班”和“82104211”等4 个品种感虫率相差二个或三个级别。另外,1996 年塔城引种试验的2 个品种“春麦雄性不育系901”和“啤酒大麦( 石引1 号)”均遭受麦双尾蚜的严重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双尾蚜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