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现代新诗审美品格辨析
- 1
-
-
作者
李夜平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6,共26页
-
文摘
中国现代新诗的总体诗美建构,是由各类审美品格共同参与而组成的。在这其间,各审美品格以自己的个性特长,弥补着其他品格的缺陷,不断提高着诗的审美境界,同时又由于自身的不足,而被别的审美品格所抑制,经历着不断衍化,创新的发展过程。因此,只有把每一具体的审美品格放入整个现代新诗系统中,通过与其他品格的比较和验证,考察其生成存在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其发展深化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获得确切而公正的认识。本文试图,在整体诗美品格的背景参照下,对感知、寓理、抒情、象征、整合等各类审美品格,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评估。
-
关键词
感知品格
审美品格
中国现代新诗
抒情品格
诗美品格
象征品格
象征诗
徐志摩
李金发
审美特征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象征品格诗歌和感知品格诗歌比较论
- 2
-
-
作者
邓福田
-
出处
《河池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
文摘
随着心理学对诗歌研究影响的加深,人们对诗的分类越来越趋于内向化。现在又有人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将诗歌分为写实品格、抒情品格、寓理品格和象征品格等四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诗歌分为象征品格和感知品格两大类,并从诗歌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取象途径和组象方法四个方面对这两种品格诗歌进行比较。
-
关键词
象征品格
感知品格
比较
诗歌
组象
表现方式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现代感知诗美品格的建构与衍革
- 3
-
-
作者
李掖平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120,共8页
-
文摘
中国现代新诗的总体诗美建构,是由各类审美品格共同参与而组成的。其中感知诗美品格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弥补其他诗美品格之缺陷、不断提高新诗审美境界的同时,又由于自身的不足而被别种诗美品格所抑制,经历了一个由五四初始质直单纯的感知品格到20世纪30年代深化变异的感知品格,再到40年代宏阔繁复的感知品格的历史发展过程。感知诗美品格的每一次发展衍化,都既打有时代风云的印记,又受控于内在诗美机制自身调节的规律,其经验和教训为新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
关键词
现代诗美
感知品格
现实主义
民族化
大众化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