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 被引量:55
1
作者 刘飞 罗晴瑜 梁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修复 负压吸引装置 促进创面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 治疗方法 感染性创面 创面敷料
原文传递
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4
2
作者 范启申 周祥吉 +6 位作者 郭德亮 李庆喜 魏海温 王剑利 张树明 王成琪 张开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 6 8例伴有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的感染创面 ,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 ,先进行彻底清创 ,切除感染与坏死的骨骼与皮肤 ,采用血运丰富的皮瓣覆盖全部创面 ,术后继续抗... 目的 探讨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 6 8例伴有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的感染创面 ,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 ,先进行彻底清创 ,切除感染与坏死的骨骼与皮肤 ,采用血运丰富的皮瓣覆盖全部创面 ,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使创面愈合 ;在创面感染彻底治愈与皮肤完全正常覆盖的基础上 ,行骨骼缺损的修复 ,用单腓骨移植修复 35例 ,双腓骨移植修复 2 8例。 结果  6 8例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 ,伤口覆盖的皮肤正常 ;移植的骨骼经 4~ 5年随访完全愈合 ,无因伤口感染或骨骼与皮肤缺损而截肢。 结论 在感染创面彻底清创的基础上 ,用血运丰富的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使伤口能正常愈合 ;在感染彻底治愈的基础上 ,行长段骨缺损的修复 ,能保住肢体 ,为功能修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骨骼 皮肤复合缺损 感染性创面 治疗
原文传递
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坤 丁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模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探讨复方黄柏液促感染性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先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被制备为全层皮肤缺损...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模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探讨复方黄柏液促感染性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先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被制备为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接种细菌形成感染性创面。将存活的66只创面接种细菌的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创面组(模型组,n=22)、复方黄柏液组(中药组,n=22)和盖扶组(西药组,n=22);观察各组别创面愈合情况,并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3 d,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的TNF-α和IL-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 d,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仍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造模后15 d,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均为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高于正常组(均为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创面愈合迟缓与TNF-α和IL-6过度表达有关,复方黄柏液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和IL-6的水平,从而改善创面病理性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 感染性创面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愈合
原文传递
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柴益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如癌症那样迅速致患者死亡,但是由于其治疗复杂、病程较长以及并发症较多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如癌症那样迅速致患者死亡,但是由于其治疗复杂、病程较长以及并发症较多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感染创面 应用 感染性创面 创面不愈合 骨科临床 工作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华军 余斌 +2 位作者 林庆荣 王博炜 陈辉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的抗炎与修复作用的效果。方法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h进行治疗,每天1次,9... 目的研究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的抗炎与修复作用的效果。方法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h进行治疗,每天1次,9d为1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3、6、9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抽取鼠尾静脉血检查白细胞计数,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各臭氧水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治疗组,其中10mg/L与20mg/L浓度组的优于5mg/L组,前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感染性创面 抗炎修复
下载PDF
中药外治法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机理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晓黎 程春生 《中医正骨》 2007年第4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创面愈合机理 感染性创面 中药外治法 创面愈合时间 “溃疡” 组织缺损 组织重塑
下载PDF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烧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兵 邹勇 余明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技术对于治疗烧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受的40例烧伤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治疗主要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进行系列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主要以负...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技术对于治疗烧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受的40例烧伤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治疗主要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进行系列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主要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高压氧技术作为辅助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感染几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烧伤患者的愈合疗效具有显著作用,再融合高压氧改善血氧张力、重组皮肤组织等作用,用以调整毛细血管的透气性,降低血液透渗几率和阻止菌类的再生长,能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愈合烧伤创面,其二者结合的功效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高压氧技术 感染性创面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战军 喻爱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77-82,共6页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长期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其治疗复杂、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能够引发多样的并发症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 复杂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是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面长期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其治疗复杂、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能够引发多样的并发症等特点,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感染性创面 机制 适应症 禁忌症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科委 朱勋兵 +3 位作者 袁伶俐 韩俊柱 张仲传 徐文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实验组采用VSD...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实验组采用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周后,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7.90±1.34)%,对照组为(89.58±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89.59±2.05)%,对照组为(76.02±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7±1.18)天,对照组为(22.33±2.0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科感染性创面,采用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效果满意,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银离子敷料 感染性创面
下载PDF
复方黄连液促进外伤性感染创面愈合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洪杰 蒋顺琬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3期55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液外敷用于外伤性感染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外伤性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液外敷用于外伤性感染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外伤性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治疗第3日、第7日、第14日后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分泌物无差别(P>0.05);治疗第7日、14日后,治疗组分泌物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无差别(P>0.05);治疗第7日、14日后,治疗组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日,第7日,第14日治疗组C反应蛋白检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连液能促进外伤性感染创面愈合,抑菌消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呋喃西林外敷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连液 感染性创面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占斌 曹广超 +1 位作者 李甲 石荣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对12例外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0 cm&...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对12例外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0 cm×8.0 cm^6.0 cm×15.0 cm,供区11例予以直接美容缝合,1例给予游离植皮。结果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端皮缘坏死,经扩创、换药后愈合,12例获随访2~15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供区线性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不牺牲主要血管,带腓肠肌的复合组织肌瓣填塞死腔,利于感染控制,是修复感染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感染性创面 穿支皮瓣
下载PDF
丹参粉针剂与聚维酮碘治疗压疮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似春 沈勤琴 黄立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9-1160,1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剂联合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压疮感染性创面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95例压疮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粉针剂...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剂联合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压疮感染性创面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8月95例压疮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33.85%、观察组为93.88%;对照组患者0-3周及4周以上愈合分别占44.69%及31.91%,观察组分别占75.51%及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原菌清除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渗液消失时间、病原菌消失时间、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联合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压疮感染性创面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粉针剂 聚维酮碘消毒液 压疮 感染性创面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江乐 应利君 吕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并根据患者的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并根据所有患者的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MODS和死亡发生率,确定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生存率的相关性,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存活组22例,死亡组42例,存活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27例,非MODS组37例,非MODS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MODS组,非MODS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24h后乳酸水平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乳酸清除率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负相关;感染患者60例共分离培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株占58.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主要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2株占2.5%。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以帮助评估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状况;对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提升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创面 脓毒休克 疗效 生存状况 评估价值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液温度对感染性压疮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甘雨霞 赵静 牟园芬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3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冲洗感染性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感染性压疮且行负压封闭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生理盐水温度为A组常温(22℃-24℃),B组28℃-32℃,C组36 ℃-37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d.观察干...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冲洗感染性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感染性压疮且行负压封闭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生理盐水温度为A组常温(22℃-24℃),B组28℃-32℃,C组36 ℃-37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d.观察干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创面细菌计数、创面评分及第7天创面细菌清除率.[结果]3组干预后第3天、第7天创面细菌计数、创面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天创面细菌清除率为A 组94.64%、B组97.37%、C组99.56%.[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感染性压疮创面时,冲洗液温度选择36℃-37 ℃可有效减少创面细菌计数,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性创面 生理盐水 温度 冲洗液
下载PDF
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刘毅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提出细菌生物膜与耐药菌、新材料与新型敷料、特殊类型感染性创面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与此同时,倡导充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感染性创面的诊治中,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生物膜 抗药 细菌 感染性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佳雯 陆金根 +1 位作者 曹永清 潘一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研究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背部感染性创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姜露散组、九一丹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姜露散、九一丹创面换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创面换药,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大... 目的:研究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背部感染性创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姜露散组、九一丹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姜露散、九一丹创面换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创面换药,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创面脓腐脱落时间。第3、7、14 d,记录创面分泌物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第7、14 d,酶法检测主要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脓腐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第3 d创面分泌物量计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3、7 d,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7、14 d,九一丹组血清BUN、CREA、ALT含量明显高于姜露散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姜露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及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来达到对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其用药安全性优于升丹制剂(九一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露散 感染性创面 提脓祛腐 创面修复 溶菌酶 IL-1Β 升丹制剂
下载PDF
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7
作者 唐玉莹 向丽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0株(65.5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15.30%)、铜绿假单胞菌(14.21%)为主;革兰氏阳性菌61株(33.3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13%)为主;真菌2株(1.09%),均为近平滑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粘菌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粘菌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奇异变形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粘菌素完全耐药(100%),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粪肠球菌对氨曲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而三者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均未产生耐药性(0%)。结论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尽相同,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合创面 感染性创面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
下载PDF
负压引流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辉 胡骁骅 +3 位作者 杜伟力 张琮 程琳 沈余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58-760,764,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3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创后应用负压引流封闭伤口,二期应用显微外...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3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创后应用负压引流封闭伤口,二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切取、修复。观察创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方式、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皮瓣与基底粘附情况,记录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43例皮瓣中,39例皮瓣完全存活;3例腓肠神经皮瓣远端表皮水泡,换药愈合;1例膝上外侧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过清创植皮后愈合。43例患者共培养出微生物59株,共27种,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37.2%(16/43)的患者存在双重致病菌。结论在创面彻底清创及全身抗感染的基础上,利用负压引流技术可以较快为复杂感染性创面准备基底床,二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对创面的修复和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复杂创面 感染性创面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吴志勇 张妙冉 +1 位作者 涂旭辉 包大禹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89-691,共3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2例外伤后感染性创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VSD+TOT)31例和对照组(VSD)31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2例外伤后感染性创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VSD+TOT)31例和对照组(VSD)31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10 d及15 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1.35±0.21、2.68±0.37、3.98±0.34)均优于对照组(0.87±0.12、2.16±0.27、3.3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和10 d的WBC水平[(13.51±1.25)×10^(9)/L、(10.21±0.98)×10^(9)/L]、ESR[(38.54±4.5) mm/h、(26.19±2.19) mm/h]水平及CRP水平[(8.24±0.91) mg/L、(6.21±0.87) mg/L]均低于对照组[(15.21±1.37)×10^(9)/L、(11.08±1.02)×10^(9)/L]、[(41.79±5.02) mm/h、(29.34±2.51) mm/h]及[(9.54±1.05) mg/L、(7.14±0.9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已愈创面百分率(47.54±5.54)%明显高于对照组(35.8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Ⅱ期手术前治疗天数(22.57±3.14) d明显短于对照组(27.17±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VSD+TOT在处理创伤后感染性创面方面的潜在优势,通过调节氧感受器、促进细胞增长和改善微循环,TOT在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以及降低全身炎症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局部氧疗 感染性创面 Ⅱ期手术
下载PDF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性创面换药临床研究
20
作者 龚国星 易荷花 桂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75-777,共3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第5d、第10d用药后细菌株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第10d起研究组创面肉芽面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伤续断方》桃红散对骨伤科感染性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创面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