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观百年文学镜像,感爱国忧民之情——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任务研习》品赏 |
孙胜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2
|
“公共性”与中国文学经验 |
李建军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3
|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洋意象嬗变 |
叶澜涛
|
《海洋世界》
|
2023 |
0 |
|
4
|
“感时忧国”与宗教视镜的角力——重探穆旦的“新的抒情” |
李章斌
|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郁达夫南洋时期的人格转变及南洋经历关系之考辨 |
金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6
|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
乔琦
邓艮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7
|
殖民与专制:中国现代文学的双重言说语境 |
妥佳宁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8
|
夏志清“感时忧国”说对内地学界的影响 |
张锦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3
|
|
9
|
“感时忧国”论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从夏志清到王德威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之比较 |
胡焕龙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0
|
新教伦理与感时忧国:晚清《鲁滨孙》自西徂东 |
姚达兑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1
|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想像力 |
刘永丽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2
|
确定性的显隐--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
刘大先
|
《新华文摘》
|
2022 |
0 |
|
13
|
寻找台静农先生的鲁迅塑像 |
梅家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试论白先勇的短篇小说 |
谢嘉齐
|
《今古文创》
|
2022 |
0 |
|
15
|
历史激荡中的家国情怀--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读解 |
曾攀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2 |
0 |
|
16
|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鲧禹原型阐释 |
孙胜杰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7
|
感时忧国夏志清 |
李怀宇
|
《书城》
|
2016 |
1
|
|
18
|
论十七年文学的忧患意识 |
张锦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9
|
张秀亚抗战时期诗歌创作 |
陈芝国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0
|
苏曼殊的感时忧国诗 |
王玉祥
|
《北方论丛》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