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性”之美:马克思语言观与翻译美学
1
作者 刘晓萍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7-72,共6页
哲学与翻译研究密不可分。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管马克思思想创立距今已有150余年,但是它依然闪烁着光辉,指引着后人前进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主客体有机地结合,为我们从事翻译美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 哲学与翻译研究密不可分。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管马克思思想创立距今已有150余年,但是它依然闪烁着光辉,指引着后人前进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把主客体有机地结合,为我们从事翻译美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他所提出的"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为我们理解翻译语言带来了启迪与反思。他对"美的规律"的思考为我们探寻翻译之美打开了智慧之门。翻译审美过程是一个感性的、动态的、积极的、创造的过程,是译者理解原文,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自在"存在到"自为"存在建构译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自然界 规律 意识 实践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观
2
作者 闫慧远 刘兴章 《唯实》 2009年第10期31-36,共6页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造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马克思把语言也导向生存之维来理解。与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语言乃是现实的、感性的意识;语言作为人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前概念、前逻辑地领悟和把握的凝结,它表明的是人的本己的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语言是历史的,因为语言根植于感性活动中人的存在的历史展开;说人生存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实际上就是说人生存于语言的世界中;语言之所以是人自己的存在,是因为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语言观 感性自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