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斯丁小说浪漫主义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宾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第4期60-67,共8页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苑林》、《爱玛》和《劝导》,从而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苑林》、《爱玛》和《劝导》,从而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奥斯丁以前的英国小说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是以菲尔丁为代表的侧重外部世界描绘的所谓写实主义,另一个是以理查逊为代表的侧重于人物内心世界探索的所谓感伤主义。菲尔丁猛烈抨击过理查逊,可是,到十八世纪末期,感伤主义却在小说领域里风靡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浪漫主义诗人 女主人公 古典主义 十八世纪 感伤小说 理查逊 感伤主义 英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倾向
下载PDF
试论英国的哥特式小说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继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18世纪末,简·奥斯丁写了两本小说,讽刺当时盛行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这两部小说经过作者修改出版时,感伤小说已经过时,哥特式小说也已接近尾声。这两类小说都是在启蒙主义崇尚理性的乐观主义逐渐丧失其魅力,工业革命进程中资... 18世纪末,简·奥斯丁写了两本小说,讽刺当时盛行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这两部小说经过作者修改出版时,感伤小说已经过时,哥特式小说也已接近尾声。这两类小说都是在启蒙主义崇尚理性的乐观主义逐渐丧失其魅力,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逐渐暴露的情况下,敏感的人们对时代作出的反应。它们一是用情感来对抗理性,一是用沉缅过去来回避现实。感伤主义由于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更直接(如墓畔诗人的感伤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弗兰肯斯坦 感伤小说 爱米丽 安布罗斯 浪漫主义 简·奥斯丁 刘易斯 文体风格 修道院长
下载PDF
印第安俘虏叙述文体的发生与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印第安俘虏叙述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美国殖民地时期,是欧洲移民记录自己或他人被印第安人俘获经历的传记性作品,其独特的主题、结构和叙述视角构成了美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俘虏叙述虽为自传,但包含了不少虚构、夸张的成分,是一种具有... 印第安俘虏叙述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美国殖民地时期,是欧洲移民记录自己或他人被印第安人俘获经历的传记性作品,其独特的主题、结构和叙述视角构成了美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俘虏叙述虽为自传,但包含了不少虚构、夸张的成分,是一种具有小说潜质的文体,因此到18世纪末俘虏叙述就与感伤小说自然融合在一起,到19世纪20年代又与历史小说融合在一起,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反映了美国文化遗产的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俘虏叙述 印第安人 感伤小说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晚清民初感伤小说的起因
4
作者 王军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晚清民初 感伤小说 白话小说 感伤 第一人称叙事 感伤主义 《玉梨魂》 感伤情绪 现实主义 小说
下载PDF
文华气韵:俯仰笔落,书之岁华
5
作者 韩冬伊 《中国青年》 2023年第20期76-79,共4页
鼓角:“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于1920年代的“文青生活”,“坐在草地上做新诗”最是风靡。长诗也乏,最好只做短诗。“今日办一个弥洒,明天办一个湖光;今日出一本繁星,明天出一本雪朝……”于是,善感的年轻人便乐做个浪漫的诗人,一如五四... 鼓角:“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于1920年代的“文青生活”,“坐在草地上做新诗”最是风靡。长诗也乏,最好只做短诗。“今日办一个弥洒,明天办一个湖光;今日出一本繁星,明天出一本雪朝……”于是,善感的年轻人便乐做个浪漫的诗人,一如五四感伤小说中漫步着的主人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小说 雪朝 弥洒 一本 繁星 长诗 五四
原文传递
18世纪英国感伤小说“重情者”渊源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牟玉涵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分析得出&qu...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分析得出"重情者"是18世纪的忧郁症患者,其根源在于没落贵族绅士阶级对于失去的社会身分挥之不去的依恋。感伤小说不妨可以称为无力应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贵族绅士阶级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小说 重情者 精神分析 忧郁症 贵族绅士阶级
下载PDF
略论郁达夫感伤小说的现代化内涵
7
作者 袁文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88-93,共6页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感伤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感伤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方位透视。小说艺术上表现出超越与重塑,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标志着“自叙传”伤情小说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感伤小说 现代化 内涵
下载PDF
三位法国文豪谈谈“何谓真实”
8
作者 Firing Moth 《中外文摘》 2020年第5期26-28,共3页
“骑士小说”这一名词听上去也许古旧,但最负盛名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诞生,拉开了世界文学中现代小说的序幕。“心理小说”“黑色小说”“感伤小说”,听起来颇为新潮。我们能下意识地想起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写... “骑士小说”这一名词听上去也许古旧,但最负盛名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诞生,拉开了世界文学中现代小说的序幕。“心理小说”“黑色小说”“感伤小说”,听起来颇为新潮。我们能下意识地想起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写《黑猫》的爱伦·坡和写《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歌德——三位鼎鼎大名的文豪分别活跃于20、19、18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少年维特的烦恼》 普鲁斯特 心理小说 爱伦·坡 《堂·吉诃德》 感伤小说 骑士小说
原文传递
市民主义文论《汉堡剧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在衡 《昆明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1-28,共8页
莱辛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提出塑造典型形象要从生活的具体环境出发来刻划人物的特定性格,目的是为本阶级服务。他继承并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和“净化”论,进一步地分析了文艺的共鸣现象,提出“净化”的效果在于教育... 莱辛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提出塑造典型形象要从生活的具体环境出发来刻划人物的特定性格,目的是为本阶级服务。他继承并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和“净化”论,进一步地分析了文艺的共鸣现象,提出“净化”的效果在于教育。他从古典文论来讨论18世纪的文艺问题,其理论带有浓厚的崇古思想和超阶级的人道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资产阶级 莱辛 汉堡剧评 人物性格 超阶级 古典文论 德国民族 莎士比亚悲剧 感伤小说 当代文学
下载PDF
郁达夫感伤小说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文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0-76,共7页
郁达夫的伤感小说是时代精神的扭曲折射,是觉醒之后新路难觅的迷茫,其内在题旨是与五四精神并行的。达夫小说的伤感情调,是他个人气质,不幸经历、美学情趣和社会现状交融的结果。作者在感伤的背后热望个性解放的实现,他以自己的声音加... 郁达夫的伤感小说是时代精神的扭曲折射,是觉醒之后新路难觅的迷茫,其内在题旨是与五四精神并行的。达夫小说的伤感情调,是他个人气质,不幸经历、美学情趣和社会现状交融的结果。作者在感伤的背后热望个性解放的实现,他以自己的声音加入了五四新文学的合唱。尽管他的作品有明显的局限,但对其影响与贡献应给予于科学评价。他的主情小说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弘扬情感的真诚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小说 五四精神 新文学
下载PDF
陈腐中的新变──晚清民初感伤小说中的情礼矛盾
11
作者 王军伟 王春元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感伤小说 情礼矛盾 小说研究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写出“我的独到的认识和把握”——评田本相著《曹禺传》
12
作者 朱栋霖 章俊弟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0-52,共3页
为名人作传难,为健在的名人作传,尤难。田本相却立志要写出自己所认识与理解的这位文学名人。他积劳五载,忧思苦虑,终于为文学界贡献出一部令人刮目的佳构。他深厚的戏剧理论修养、严谨的学风与正直的人品都促使这部传记深厚新颖、感受... 为名人作传难,为健在的名人作传,尤难。田本相却立志要写出自己所认识与理解的这位文学名人。他积劳五载,忧思苦虑,终于为文学界贡献出一部令人刮目的佳构。他深厚的戏剧理论修养、严谨的学风与正直的人品都促使这部传记深厚新颖、感受深刻、立论严谨、风格独特、行文流丽溢彩富有激情。他抓住了传主对人生、世界的思考与追求以及种种审美情趣、爱情婚姻等方面所流露的独特个性,展示了此种性格的背景、家庭、社会诸因素,还揭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在世界、中国的文学戏剧背景中和种种动因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作为剧作家出现在艺术王国里的典型意义。田本相决心写出“俄的独到的认识和把握”。他终于艰难而美好地实现了这一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本相 传记文学 创作个性 新视界 理论修养 作品研究 人物原型 《原野》 感伤小说 《北京人》
原文传递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 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任海燕 曹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英国文学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6至18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盛会,其中有张中载、郭继德...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英国文学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6至18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盛会,其中有张中载、郭继德、常耀信、欧鉷、杨仁敬等老一辈学者,也有何宁、金雯、欧荣、李成坚等新锐,他们围绕当下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宁 金雯 仁敬 文化批评 大学外国语 感伤小说 老一辈学者 成坚 奥斯瓦尔德 上海外国语大学
原文传递
茅盾文论的若干问题
14
作者 庄钟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S3期153-164,共12页
1985年暑期在全国茅盾研究讲习会上谈关于茅盾在文艺学方面的几个问题,本来打算全部整理出来,由于杂事太多,只整理其中的一部分,且是提纲式的,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批评论 感伤小说 作者思想感情 新写实主义 革命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三种人 中国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 生平事迹
下载PDF
斯托夫人与玛格丽特对废奴运动之态度比较
15
作者 刘筱媛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8,共2页
比切·斯托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飘》,同样是以近代美国的废奴运动为重要背景,为什么却对废奴运动的态度有鲜明的爱恨之别?本文从写作环境、政治倾向和写作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二者作简要的比... 比切·斯托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飘》,同样是以近代美国的废奴运动为重要背景,为什么却对废奴运动的态度有鲜明的爱恨之别?本文从写作环境、政治倾向和写作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二者作简要的比较。一、不同的写作环境斯托于1811年出生在美国北方的一个牧师家庭,而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00年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资家庭。写作环境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夫人 玛格丽特 废奴运动 蓄奴制 政治倾向 感伤小说 写作方式 写作环境 近代美国 奴隶主
原文传递
简·奥斯汀笔下的女性
16
作者 郑重 《华北电业》 2016年第2期89-89,共1页
推荐书目:《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出版日期:1813年内容简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 推荐书目:《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出版日期:1813年内容简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感伤小说 世态人情 爱情故事 推荐书目 写作方法 夏洛蒂 下午茶 旅游计划
下载PDF
评余华的一部感伤小说
17
作者 腊月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5-75,共1页
好象是和编者开玩笑,以所谓“零度感情”解剖着人性的严酷的余华,突然抛出了一篇地道的感伤小说。它就是发表在《北京文学》1988年12期上的中篇《古典爱情》。对比、反差,以及在对比、反差中的反复吟哦,叹喟,思绪的无限。
关键词 感伤小说 余华 北京文学 爱情 人性 对比 反差 古典式 解剖 零度
下载PDF
塔莎老奶奶的美好生活
18
作者 王天翔 《优品》 2010年第7期244-244,共1页
这个叫塔莎·杜朵的女人92岁,独自居住在一座英国十八世纪风格的农庄里。首先,来了解一下十八世纪的英国。那是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时代,那时候的女人要戴着碎花头巾在庄园里喂鸡养牛,她们穿长裙,吃粗面包,用自家院子里... 这个叫塔莎·杜朵的女人92岁,独自居住在一座英国十八世纪风格的农庄里。首先,来了解一下十八世纪的英国。那是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时代,那时候的女人要戴着碎花头巾在庄园里喂鸡养牛,她们穿长裙,吃粗面包,用自家院子里的莓果做果酱,等到太阳最好的光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小说 哥特小说 旧时代 下午茶 喂鸡 家院子 木偶剧团 人到中年 拍卖市场 日常起居
原文传递
《多情客游记》与感伤主义小说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卫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83,共11页
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的显著特点是着重情感表现,这是该类文学遭到后世读者批评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读者还认为以斯特恩作品为代表的后期感伤主义小说呈现出"非道德"的趋势。本文作者认为,这些批评从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对... 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的显著特点是着重情感表现,这是该类文学遭到后世读者批评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读者还认为以斯特恩作品为代表的后期感伤主义小说呈现出"非道德"的趋势。本文作者认为,这些批评从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对感伤主义小说的误读和曲解,造成了对它的价值的低估。评论一种文学不考察它所处的历史语境往往导致偏颇的观点,对感伤主义小说尤其如此。本文选取斯特恩的《多情客游记》为例,首先分析该作品的情感表现,然后揭示了感伤主义小说的道德情感哲学基础,说明在当代读者眼里怪异、做作的情感表现,完全契合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本文还论述了感伤主义小说的两种不同教诲方式,强调了感伤主义小说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斯特恩《多情客游记》 感伤主义小说 伦理价值
下载PDF
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
20
作者 朱研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3,113,共12页
巴赫金曾敏锐地指出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中出现的要求确定处所、确定时间的“处所崇拜”现象。本文认为,对具体时间、特定地点的凸显,只是感伤主义小说艺术追求的一面。在时间上,摒弃直线性、匀速化、可度量的客观时间,依据人物内心... 巴赫金曾敏锐地指出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中出现的要求确定处所、确定时间的“处所崇拜”现象。本文认为,对具体时间、特定地点的凸显,只是感伤主义小说艺术追求的一面。在时间上,摒弃直线性、匀速化、可度量的客观时间,依据人物内心感受对一些瞬间特别延长,通过不断重温过去或者随时离题打岔反映人物的创伤心理;在空间上,偏好远离城市,风景如画又弥漫感伤色彩的乡野田园、美丽湖区、废墟遗迹;感伤主义小说中的时空体验并非如巴赫金所言,像早期幼稚现实主义那样刻意营造真实感,而是浪漫主义的先声,是融情感、想象于其中的时空体验。打破线性时间的叙事手段赋予了感伤主义小说碎片化、废墟式的空间形式,深刻反映出18世纪中后期情感文化之崛起。感伤主义小说中的时空观不仅透露出浪漫主义运动的现代性批判方向,也隐含着意识流等现代主义小说致力探索内心时空的端倪,其碎片化的时空叙事亦是探索读者与作品关系的一种可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感伤主义小说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