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愙鼎与愙斋
1
作者 罗宏才 《收藏家》 2008年第7期70-72,共3页
1937年出版的《华云杂记》上卷,陕西近代学者党晴梵曾以《周愙鼎》为题,记述了如下一段饶有趣味的金石佳话。“清光绪二年(1876年),凤翔周氏以所藏鼎一,携之长安,装潢座、盖、木匣,将备陈设之具。时吴县吴清卿先生(大澂)督学... 1937年出版的《华云杂记》上卷,陕西近代学者党晴梵曾以《周愙鼎》为题,记述了如下一段饶有趣味的金石佳话。“清光绪二年(1876年),凤翔周氏以所藏鼎一,携之长安,装潢座、盖、木匣,将备陈设之具。时吴县吴清卿先生(大澂)督学陕西,见之,以为寰宝,周即以鼎赠。周盖昔年得于古董商者,其出土年月地址,均不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藏 金石学家
原文传递
新学问的崛起与旧审美的追溯——斋吴大古、籀书写的新风范及来源
2
作者 张啸东 《荣宝斋》 2022年第10期96-111,共16页
《尚书》乃经学史中古文经学研究之最关键,《篆文尚书》当即以古文篆法所抄,既具书法之经典师范,又是古篆体的渊薮的指示。师从之初,陈硕甫最初即转示吴清卿者——江艮庭先生《篆文尚书》者,如今可以明确,陈氏乃意在指点吴清卿,要避开... 《尚书》乃经学史中古文经学研究之最关键,《篆文尚书》当即以古文篆法所抄,既具书法之经典师范,又是古篆体的渊薮的指示。师从之初,陈硕甫最初即转示吴清卿者——江艮庭先生《篆文尚书》者,如今可以明确,陈氏乃意在指点吴清卿,要避开书法时流,习篆必以字书、款识集录所载“古文”“籀文”为楷模;核以《说文》。这也为吴氏以访古所得古、籀及陶文订补《说文》之未备,埋下伏线。苏州博物馆藏《吴愙愙斋籀篆精》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古籀款识 《说文古籀补》
原文传递
由"传古"而获新书风 由"释古"再得新学问——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光绪两次刊本学术意义的探寻(上)
3
作者 张啸东 《荣宝斋》 2022年第8期82-95,共14页
作为清代乾嘉之学由金、石研究,以“鉴古”“传古”为指归,继而绕开“碑学”的泛化,能转以款识“释古”而走向深、远,得成就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之专门学问,以此向现代学术转型,以及去金石学演化到“碑学”的泛化,深化摹古、籀文书法之精... 作为清代乾嘉之学由金、石研究,以“鉴古”“传古”为指归,继而绕开“碑学”的泛化,能转以款识“释古”而走向深、远,得成就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之专门学问,以此向现代学术转型,以及去金石学演化到“碑学”的泛化,深化摹古、籀文书法之精绝,寨斋吴氏实乃此两者开风气之先者,亦为此役之“殿军”。《尚书》巧经学史中古文经学研究之最关键,《篆文尚书》当即以古文篆法所钞,既具书法之经典师范,又是古:的渊薮的指示。师从之初,陈硕甫即转示吴清卿者——江艮庭先生《篆文尚书》,如今可以明确,陈氏乃音点吴清卿,要避开书法时流,习篆必以字书、款识集录所载“古文”“籀文”为措模;核以《说文》。这也为吴氏以访古所得古、籀陶文《说文》之未备,埋下伏线。《说文古籀补》初版,完成在光绪九年(一八八三)之夏六月,后交佛常济一手镌版,此系征自吴氏《自订年谱》巧为确证,当一改其他说法。而该书初版的抄写,应该是开始于光绪七年(一八八一)的初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说文古籀补》 《说文》
原文传递
望江楼上话愙斋
4
作者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02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望江楼 抱江楼 褒江楼 中国 黑龙江
下载PDF
吴大澂致翁同龢信札考释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翁同龢信札8通,此前从未对外发布。这8通信札从时间上看,多作于吴大澂任湖南巡抚期间;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湖南地区与中央的财政问题、翁曾桂的职场前景、碑帖书画鉴赏交流等;从文献价值上看,对研究甲午之前的湖... 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翁同龢信札8通,此前从未对外发布。这8通信札从时间上看,多作于吴大澂任湖南巡抚期间;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湖南地区与中央的财政问题、翁曾桂的职场前景、碑帖书画鉴赏交流等;从文献价值上看,对研究甲午之前的湖南社会状况、晚清官员的交往、补充《愙斋年谱》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翁同龢 故宫博物院 年谱》
下载PDF
读《吴愙斋尺牍》札记
6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6期7-8,共2页
《吴斋尺牍》第二册二五下——二七上是陈介祺针对第七册七、六下——九上吴氏陶文释文所做的批语,并非吴氏本人所写。
关键词 尺牍 陈介祺 陶文 批语
下载PDF
吴愙斋尺牍跋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国桢 《考古》 1937年第1期353-356,共4页
旧都为文物荟萃之薮,民间以还,故家典籍,往往散出。北平图书馆获有陈簠斋所藏金石文字墨本,琉璃厂帖友旋有持吴清卿先生致陈簠斋尺牍来者,约近百通,自同治十二年癸酉冬十二月,迄于光绪九年癸未十二月,盖光绪十年簠斋即归道山矣。未几续... 旧都为文物荟萃之薮,民间以还,故家典籍,往往散出。北平图书馆获有陈簠斋所藏金石文字墨本,琉璃厂帖友旋有持吴清卿先生致陈簠斋尺牍来者,约近百通,自同治十二年癸酉冬十二月,迄于光绪九年癸未十二月,盖光绪十年簠斋即归道山矣。未几续得清卿所撰金文考,读古陶文记,石门访碑记等篇,细窥诸文,均由尺牍中别出者,因排比其年月,整理其次序,汇为一帙;其篇幅较长,成为譔述者,若金文考,读古匋文记之属则附于尺牍之后。清卿先生所书尺牍,篆隶行楷,各体具备,纯朴高华,均臻极境,在昔先生之书,零圭片羽,亦视为奇珍,况此长篇巨帙,宁不尤加爱惜。清卿致簠斋书云『鄙性遇事专一,案牍未清,或有要函未复,或勾(?)册籍,有须详阅之处,即不分心旁鹜,每月黎明即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牍 吴清卿 北平图书馆 文考 金石文字 一帙 光绪十年 若金 性遇 篆隶
原文传递
金石善本过眼录·《秦汉瓦当四轴》吴大澂跋本 被引量:1
8
作者 仲威 《艺术品》 2015年第11期74-79,共6页
《秦汉瓦当》朱拓本,共四轴,出自吴大澂百二长生馆所藏瓦当,或为吴大澂亲拓,或为吴氏督工监拓,究其何人所拓?今已无从知晓,但件件是传世瓦当的铭心绝品。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官居陕甘学政、山东河... 《秦汉瓦当》朱拓本,共四轴,出自吴大澂百二长生馆所藏瓦当,或为吴大澂亲拓,或为吴氏督工监拓,究其何人所拓?今已无从知晓,但件件是传世瓦当的铭心绝品。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官居陕甘学政、山东河道总督、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在教育、治河、保疆、学术方面均有建树。中日甲午战争起,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郁郁而终。嗜金石,富收藏,精研古文字,尤好钟鼎彝器古玺砖瓦研究,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愙斋砖瓦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瓦当 吴大澂 集古录 中日甲午战争 湖南巡抚 彝器 古玺 广东巡抚 古籀 江苏吴县
原文传递
论《愙斋集古图》的文化意义
9
作者 龙红 黄中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期127-142,共16页
《愙斋集古图》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澂等人创作集合而成,具有图像、文字、艺术等多方面价值,本文试图从它的多种性质出发,论析《愙斋集古图》在文化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集古图》 吴大澂 文化艺术 意义
原文传递
《愙斋诗存》的“角色”分析
10
作者 侯海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33-38,共6页
吴大澂,晚清爱国将领。博学多才,擅长金石、古文字,精于书画,业余作诗。他的诗内容风格与其身份——学者、画家、循吏相互对应。对角色特点甚为明显的吴大澂之诗,研究时采用"角色分析法",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能够进一步印证&q... 吴大澂,晚清爱国将领。博学多才,擅长金石、古文字,精于书画,业余作诗。他的诗内容风格与其身份——学者、画家、循吏相互对应。对角色特点甚为明显的吴大澂之诗,研究时采用"角色分析法",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能够进一步印证"方法即在对象之中"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诗存》 身份 角色分析法
下载PDF
卢氏阴文石范辨伪
11
作者 徐达元 《中国钱币》 1987年第4期12-16,共5页
王献唐先生的《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简称《通考》)记载:“吴(笔者按指吴大澂)有卢氏空首布范(图一),至精(并见,顾起潜所编愙斋先生所藏古器目)。与其他各范曾归邓氏风雨楼,于沪上见之。卢氏范亦载古器物范图录,不见愙斋集古录,所得时地... 王献唐先生的《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简称《通考》)记载:“吴(笔者按指吴大澂)有卢氏空首布范(图一),至精(并见,顾起潜所编愙斋先生所藏古器目)。与其他各范曾归邓氏风雨楼,于沪上见之。卢氏范亦载古器物范图录,不见愙斋集古录,所得时地未详。合上著录,是吴藏共有四范。灵鹣阁刻愙斋藏器目,有币范四,当指此。其目编于光绪十三年六月,知卢氏币范,收在其前矣”。又载:“卢氏铲币范,罗(笔者按指罗振玉)云石膏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范 空首布 集古录 铲币 古代货币 辨伪 卢氏 光绪十三年 笔者按 王献
原文传递
晚清名臣吴大瀓及其金文书法
12
作者 谢权熠 《大众书法》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身为二品大员,在政治上却不会老谋深算。他不失文人本色,对金文的研究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吴县人。曾官至广东、湖南巡抚等。吴氏收藏古物甚丰,研究金石文字善于将实物与文献相对... 身为二品大员,在政治上却不会老谋深算。他不失文人本色,对金文的研究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吴县人。曾官至广东、湖南巡抚等。吴氏收藏古物甚丰,研究金石文字善于将实物与文献相对照。著有集录铜器铭文拓本的《愙斋集古录》,收录、考订古器物文字资料的《说文古籀补》,以及《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书法 吴大澂 《说文古籀补》 集古录
原文传递
天亡簋为武王灭商以前铜器——兼驳“先周无铜器论”
13
作者 于少特 《宝鸡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传世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无过于武王时期的天亡簋(旧称"大丰簋")。因此,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和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均将其排列于西周铜器的首页、首器。天亡簋原属陈介祺旧藏,解放前历尽沧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传世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无过于武王时期的天亡簋(旧称"大丰簋")。因此,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和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均将其排列于西周铜器的首页、首器。天亡簋原属陈介祺旧藏,解放前历尽沧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据《捃古录》3·12曰:"山东潍县陈氏藏,四耳方座,出关中。《愙斋集古录誊稿》曰:"与毛公鼎同时出土"。陈介祺毛公鼎拓本题记云:"道光(公元1821-1850年)末年出土于岐山。"我在岐山周原博物馆工作十余年,经多次调查,得知此天亡簋和毛公鼎同时出土于京当乡董家村西边一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旁。我认为天亡簋铭文所述为武王灭商以前,在滴池的灵台,即天室祭祀文王和上帝,祈祷尽殷王之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亡簋 武王 大丰簋 集古录 陈介祺 山东潍县 两周金文辞大系 于岐 毛公鼎 陈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