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迈思的意识工业理论及其局限
1
作者 李妮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3150-3157,共8页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达拉斯·斯迈思在其唯一的专著《依附之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和加拿大》中,提出了具有一定原创性的意识工业理论。意识工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冷战时期,作...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达拉斯·斯迈思在其唯一的专著《依附之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和加拿大》中,提出了具有一定原创性的意识工业理论。意识工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冷战时期,作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形式,一方面延续了传统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辩护或批判功能,另一面它深入到传统意识形态没触及的传播政治经济运行机制,由此提出了独创性的“受众力”这一范畴。与文化工业理论不同,意识工业理论深入分析文化意识背后的传播机制,进而揭示意识工业具有物质性、单向性和隐蔽性三个主要特征。它的物质性体现为受众力的商品性,它的单向性体现为大众媒体的传播途径通常是由中心国家指向边缘国家;它的隐蔽性体现为传播内化为受众的需求。但该理论未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工业,也难以解释新的世界进程,在数字媒介时代意识工业的受众与媒介呈现新特征,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As a founding figur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Dallas Smythe introduced the original theory of the consciousness industry in his sole monograph, “Dependency Road: Communications, Capitalism, Consciousness, and Canada”. This theory serves as one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ld War, the theory of the consciousness industry, as a new form of ideological theory, not only continues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s of legitimizing or criticizing ideology but also delve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that traditional ideology did not touch, thereby proposing the innovative category of “audience power”. Unlike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ory, the theory of the consciousness industry deeply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behi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revealing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工业 斯迈思 受众商品论 世界体系
下载PDF
读《依附之路》,谈中国道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经典的问题意识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月枝 丁远哲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7-54,共8页
达拉斯·斯迈思于1981年出版的《依附之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和加拿大》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之作,也是一部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传播实践作为其重要立论支撑的传播学经典著作。通过此书,我们能在理解加拿大及其意识工... 达拉斯·斯迈思于1981年出版的《依附之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和加拿大》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之作,也是一部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传播实践作为其重要立论支撑的传播学经典著作。通过此书,我们能在理解加拿大及其意识工业如何成为美国附庸的同时,更深刻地体悟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性意义,辨析当下愈演愈烈的全球传播权力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在汗牛充栋的西方传播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其中文版今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正在范式转型中的新时代中国传播学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之路 达拉斯·斯迈思 中国道路 意识工业 文化甄别
下载PDF
媒介的两个路径: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关于媒介理论的争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凯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自20世纪媒介技术迅猛发展以来,对于媒介的认识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传播学和媒介研究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前行。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媒介研究范式变革时期,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两位思想家就媒介理论的基本认识展开一场争论,秉持... 自20世纪媒介技术迅猛发展以来,对于媒介的认识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传播学和媒介研究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前行。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媒介研究范式变革时期,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两位思想家就媒介理论的基本认识展开一场争论,秉持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恩岑斯贝格在法国"五月风暴"的氤氲下推进本雅明的技术文化理论,发展出了意识工业概念,对于思考媒介理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鲍德里亚来说,媒介技术的"进化",实为一种拟真替代本真的社会交往,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传播活动中,最终将导致人的本真缺失,因而宣告传统媒介理论已失去解释力。本文认为,这两个看似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对话实则包含了媒介理论研究的两种路径,即作为生产工具的技术论与作为传播工具的文化论。当我们在回顾和梳理鲍德里亚和恩岑斯贝格的争论时,需要从媒介化社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媒介理论的技术论和文化论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恩岑斯贝格 象征交换 意识工业 媒介理论
原文传递
在资本介入的语境中审视中国地域美术的发展
4
作者 于静波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全球化时代的地域美术与历史上以地域为中心的地域美术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基础,地域美术的发展与地域社会的总体发展相协调。在全球范围内为谋求利润而进行的文化输出中,资本对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与传承造成冲击和破坏,这对地域美术是严... 全球化时代的地域美术与历史上以地域为中心的地域美术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基础,地域美术的发展与地域社会的总体发展相协调。在全球范围内为谋求利润而进行的文化输出中,资本对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与传承造成冲击和破坏,这对地域美术是严峻的挑战,但地域美术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和狭隘的地域观念,作为时代文化的积极建构而融入全球化进程,这也是地域美术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与总体 全球化 意识工业 地域美术 创造性
下载PDF
在暗夜中探索光明——论肖克凡的“工业乡土小说”
5
作者 俞春玲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2-3,共2页
工业文学的创作被认为是个难点,肖克凡则在这一领域耕耘了三十年且颇有收获。他的小说还原了工人的复杂性,在关注工业问题的同时也较早地体现了生态意识,以"工业乡土小说"的笔法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肖克凡的工业文学作品... 工业文学的创作被认为是个难点,肖克凡则在这一领域耕耘了三十年且颇有收获。他的小说还原了工人的复杂性,在关注工业问题的同时也较早地体现了生态意识,以"工业乡土小说"的笔法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肖克凡的工业文学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尤其是工业文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克凡 工人形象 生态意识工业乡土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