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隐喻意义的开放性——隐喻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
赵宗金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
|
实践交往:人类社会主体的群际功能互动 |
张一兵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3
|
神鬼信仰意义域在仪式实践中的凸显与强化--以辽宁岫岩“太平香”祭祖还愿仪式为例 |
邵媛媛
张登国
|
《民俗研究》
CSSCI
|
2010 |
2
|
|
4
|
转向意义域 重建稀缺性——丰裕社会下美的滥用与艺术的险途 |
林春田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5
|
“社会发展”概念的思考框架 |
景天魁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6
|
论家族相似性、原核意义论、原型范畴理论的语义学来源 |
李葆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7
|
另类传播和语言游戏:网络场域中的拼音缩写检视 |
郭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8
|
文本意义的生成——从互文性角度看《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
刘永良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2
|
|
9
|
“绮”的意义域树及其作为文学理论范畴的历史生成 |
刘竞飞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9 |
2
|
|
10
|
在政治与哲学之间:政治哲学的意义域及价值 |
张健
|
《岭南学刊》
|
2006 |
0 |
|
11
|
论从行动视角理解日常生活 |
丁东宇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2
|
政治哲学的建构形态及其意义域图景 |
胡锐军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法”的故事的另一种讲法 |
金敏
|
《中国法律评论》
|
2018 |
1
|
|
14
|
中国身体哲学中“气论”的符号学阐释:《黄帝内经》试解 |
陈东
|
《符号与传媒》
|
2020 |
1
|
|
15
|
无为有处有还无——谈谈古汉语中一种辩证的用词现象 |
彭望苏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1
|
|
16
|
非负数应用例说 |
陈国庆
|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纪录片的语境——浅析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 |
曲纪慧
单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论科学语言的意义域 |
张大松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
19
|
马克思哲学意义域中劳动概念的当代批判透视 |
夏巍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20
|
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之“意义域”开放性构成及其学理渊源 |
李天道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