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文本到意义主体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泓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是作者“人类学的人本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考察了历史民族志的社会文化本体研究和后殖民人类学历史文本的多声道反思;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主观建构和批判的属性;认为主体的意义的历史是历史人类学的本质,意义的主体及其能动应是历...
本文是作者“人类学的人本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考察了历史民族志的社会文化本体研究和后殖民人类学历史文本的多声道反思;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主观建构和批判的属性;认为主体的意义的历史是历史人类学的本质,意义的主体及其能动应是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历史文本
历史记忆
意义
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生行为问题”的意义主体:基于案例的分析与阐释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兴国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共5页
"学生行为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表达。然而,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一些教师往往模糊了问题的主体属性,没有在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之间作出应有区别。把握学生遇到的问题,需要在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前提下,准确地理...
"学生行为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表达。然而,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一些教师往往模糊了问题的主体属性,没有在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之间作出应有区别。把握学生遇到的问题,需要在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前提下,准确地理解学生行为的意图。当学生遇到特定的问题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有效的指导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而非空泛的言辞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主体
学生行为问题
教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
原文传递
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之追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表现”问题
3
作者
吴猛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128,共12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并拆解了黑格尔国家哲学中的“表现”机制,也即黑格尔何以可能将市民社会处理为由于无法通过自身获得意义因而必须被政治国家统摄在一个由“现实的观念”即绝对精神所推动并作为其“表现”的关系整...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并拆解了黑格尔国家哲学中的“表现”机制,也即黑格尔何以可能将市民社会处理为由于无法通过自身获得意义因而必须被政治国家统摄在一个由“现实的观念”即绝对精神所推动并作为其“表现”的关系整体中。马克思的讨论包括三个层面: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为何无法仅凭自身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市民社会本身究竟有无可能获得自身的意义。马克思在这一工作中开启了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的追问,其基本形式是对“事物与自身的关系”的分析也即意义分析,其基本成果是在传统的法权主体与道德主体框架之外发现了进行自我规定并获得自身特有的历史性存在方式的意义主体。这是马克思以意识形态批判的方式探讨历史性之建构问题的初次尝试,具有深远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表现
事物本身的逻辑
意义
主体
原文传递
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地洞》
叙事“前景”
组织叙事
意义
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表演”行为意义阐释的现象学透视
5
作者
周晴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8期50-53,共4页
从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儿童“表演”行为,分析儿童“表演”行为背后的成长期待,即成人对儿童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儿童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影响儿童自身的行为表现。通过呈现典型案例,倾听儿童内心独白,关注儿童在“表演”行为中的自...
从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儿童“表演”行为,分析儿童“表演”行为背后的成长期待,即成人对儿童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儿童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影响儿童自身的行为表现。通过呈现典型案例,倾听儿童内心独白,关注儿童在“表演”行为中的自我寻求。再转向成人角度,反思发现成人易忽视儿童“表演”的行为意义,过度外在化评价标准以及偏向满足“推断的需要”,人为遮蔽了儿童“表演”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在此基础上,探析儿童作为“表演”行为之意义主体的教育学意蕴,以幸福目的论为起点,从关注儿童行为的因果关系转向意义关系,从过度外在化评价标准转向理解为主的标准,有利于成人真正深入儿童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表演”行为
自我追寻
意义
主体
现象学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民主: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概念
被引量:
2
6
作者
郭丽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教育民主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主体性理论层面的意义。政治学意义上,教育民主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本质属性;社会学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消除社会不平等功能; 教育学意义上,它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判...
教育民主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主体性理论层面的意义。政治学意义上,教育民主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本质属性;社会学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消除社会不平等功能; 教育学意义上,它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判断教育理论科学性、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标准之一;主体性理论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一个内在属性即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主
政治学
意义
社会学
意义
教育学
意义
:
主体
性理论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义情境的营造:大学生种子教师生命教育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纬
马震越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9-31,共3页
本文通过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和情境教育模式,对如何创造一种教育情境,使大学生做为主体真正接受并认同生命教育的理念,获得自我成长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与最初的生命教育模式相比,在现阶段的情境意义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任务和方式...
本文通过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和情境教育模式,对如何创造一种教育情境,使大学生做为主体真正接受并认同生命教育的理念,获得自我成长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与最初的生命教育模式相比,在现阶段的情境意义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任务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能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连接的融入感,创造出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情境,也得到了学生良好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意义
情境
主体
性
陪伴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文本到意义主体
被引量:
11
1
作者
周泓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文摘
本文是作者“人类学的人本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考察了历史民族志的社会文化本体研究和后殖民人类学历史文本的多声道反思;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主观建构和批判的属性;认为主体的意义的历史是历史人类学的本质,意义的主体及其能动应是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本体。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历史文本
历史记忆
意义
主体
Keywords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historical text
historical memory
meaning subject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生行为问题”的意义主体:基于案例的分析与阐释
被引量:
10
2
作者
周兴国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共5页
文摘
"学生行为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表达。然而,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一些教师往往模糊了问题的主体属性,没有在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之间作出应有区别。把握学生遇到的问题,需要在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前提下,准确地理解学生行为的意图。当学生遇到特定的问题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有效的指导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而非空泛的言辞教训。
关键词
意义
主体
学生行为问题
教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
分类号
G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之追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表现”问题
3
作者
吴猛
机构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哲学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128,共12页
文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并拆解了黑格尔国家哲学中的“表现”机制,也即黑格尔何以可能将市民社会处理为由于无法通过自身获得意义因而必须被政治国家统摄在一个由“现实的观念”即绝对精神所推动并作为其“表现”的关系整体中。马克思的讨论包括三个层面: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为何无法仅凭自身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市民社会本身究竟有无可能获得自身的意义。马克思在这一工作中开启了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的追问,其基本形式是对“事物与自身的关系”的分析也即意义分析,其基本成果是在传统的法权主体与道德主体框架之外发现了进行自我规定并获得自身特有的历史性存在方式的意义主体。这是马克思以意识形态批判的方式探讨历史性之建构问题的初次尝试,具有深远理论意义。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表现
事物本身的逻辑
意义
主体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方英
机构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小说叙事空间化研究"(2015N038)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课题"小说空间叙事研究"(JDW1316)
文摘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地洞》
叙事“前景”
组织叙事
意义
主体
Keywords
spatial narrative
The Burrow
foreground of narrative
organization of narrative
main source of them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表演”行为意义阐释的现象学透视
5
作者
周晴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8期50-53,共4页
文摘
从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儿童“表演”行为,分析儿童“表演”行为背后的成长期待,即成人对儿童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儿童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影响儿童自身的行为表现。通过呈现典型案例,倾听儿童内心独白,关注儿童在“表演”行为中的自我寻求。再转向成人角度,反思发现成人易忽视儿童“表演”的行为意义,过度外在化评价标准以及偏向满足“推断的需要”,人为遮蔽了儿童“表演”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在此基础上,探析儿童作为“表演”行为之意义主体的教育学意蕴,以幸福目的论为起点,从关注儿童行为的因果关系转向意义关系,从过度外在化评价标准转向理解为主的标准,有利于成人真正深入儿童内心世界。
关键词
儿童“表演”行为
自我追寻
意义
主体
现象学视角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民主: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概念
被引量:
2
6
作者
郭丽英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摘
教育民主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主体性理论层面的意义。政治学意义上,教育民主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本质属性;社会学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消除社会不平等功能; 教育学意义上,它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判断教育理论科学性、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标准之一;主体性理论意义上,教育民主的一个内在属性即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
关键词
教育民主
政治学
意义
社会学
意义
教育学
意义
:
主体
性理论
意义
Keywords
educational democracy
political view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pedagogical value
subjective attribute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义情境的营造:大学生种子教师生命教育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纬
马震越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9-31,共3页
文摘
本文通过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和情境教育模式,对如何创造一种教育情境,使大学生做为主体真正接受并认同生命教育的理念,获得自我成长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与最初的生命教育模式相比,在现阶段的情境意义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任务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能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连接的融入感,创造出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情境,也得到了学生良好的反馈。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意义
情境
主体
性
陪伴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文本到意义主体
周泓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生行为问题”的意义主体:基于案例的分析与阐释
周兴国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0
原文传递
3
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之追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表现”问题
吴猛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儿童“表演”行为意义阐释的现象学透视
周晴
《教学与管理》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教育民主: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概念
郭丽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意义情境的营造:大学生种子教师生命教育模式的探讨
陈纬
马震越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