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15
1
作者 吕小星 陈绍宗 +3 位作者 李学拥 李望舟 胡昭华 曹大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干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水肿 血管通透性 创面 皮肤缺损 右耳 创周组织 愈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109
2
作者 胡伏莲 黄志烈 +3 位作者 王菊梅 贾博琦 刘新光 谢鹏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中的作用胡伏莲,黄志烈,王菊梅,贾博琦,刘新光,谢鹏雁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关系密切,然而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作用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不仅要观察...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中的作用胡伏莲,黄志烈,王菊梅,贾博琦,刘新光,谢鹏雁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关系密切,然而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作用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不仅要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愈合 复发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与头坏死 被引量:93
3
作者 胥少汀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94-597,共4页
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与头坏死胥少汀自1936年SmithPeterson发明用三翼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来,迄今已50多年,内固定的设计及治疗方法,有了不少改进。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仍较低,不愈合率在10%左右,股骨... 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与头坏死胥少汀自1936年SmithPeterson发明用三翼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来,迄今已50多年,内固定的设计及治疗方法,有了不少改进。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仍较低,不愈合率在10%左右,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仍在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愈合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01
4
作者 纪光伟 吴远志 +14 位作者 王旭 潘华雄 李娉 杜万英 祁志 黄安 张利伟 张丽 陈文 刘光华 徐晖 李佺 袁爱华 贺晓萍 梅国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只大鼠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 ,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 ,用生理盐水 (10°) ,以及 10 2 、10 5和10 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只大鼠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 ,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 ,用生理盐水 (10°) ,以及 10 2 、10 5和10 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 0 .2ml分别注入皮下 ,以观察电刀和冷刀在不同浓度细菌存在的条件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随机将2 2 0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的患者分为电刀组 (93例 )、电凝组 (5 5例 )、对照组 (72例 )。其中 ,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 ,并用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丝线打结止血。观察 3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实验显示除 10 0 组外 ,其他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10 2 组、10 5组和 10 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10 0 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观察发现 ,电刀组有 16例 (17.2 0 % ) ,电凝组有 9例 (16 .36 % ) ,而对照组 2例 (2 .86 % )切口愈合延迟。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8.5 7,P <0 .0 1) ,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6 6 ,P <0 .0 5 ) ,电刀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腹部切口 愈合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骨碎补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周铜水 刘晓东 周荣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9-250,258,共3页
用大鼠后腿股骨下端实验性骨损伤模型,研究了槲蕨、中华槲蕨以及槲蕨根茎主成分柚皮甙对骨损伤的影响。经Ridit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的愈合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骨碎补 槲蕨 柚皮甙 骨损伤 愈合
下载PDF
新型医用敷料的分类及特点 被引量:86
6
作者 李晶 薛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25-2232,共8页
背景:临床应用的多种新型创面敷料可加速创面修复,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目的:回顾传统医用敷料及新型医用敷料的优缺点,展望新型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PubMed... 背景:临床应用的多种新型创面敷料可加速创面修复,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目的:回顾传统医用敷料及新型医用敷料的优缺点,展望新型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PubMed数据库及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CNKI数据库有关医用敷料种类、特点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检索词为"Medical dressing,医用敷料"。结果与结论:医用新型敷料分为薄膜类、水凝胶类、藻酸盐类、泡沫类、水胶体类、药用类敷料。薄膜类敷料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减轻创面疼痛会,缺点为吸水性能欠佳。水凝胶类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粘合,减少细菌滋生,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水胶体类敷料比薄膜类敷料厚许多,胶层的厚度决定其吸收能力的大小,水胶体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不适用于渗出液多的创面。泡沫类敷料具有多孔性,表面张力低,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轻便,对渗出液的吸收力强,对氧气及二氧化碳几乎完全通透,可作为药物载体。新型藻酸盐类敷料比较柔软,容易折叠,敷贴方便,在创面上形成柔软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润环境,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移动。药用类敷料有保护创面、止痛、止血、消炎、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及上皮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医用敷料 薄膜类敷料 水凝胶类敷料 藻酸盐类敷料 泡沫类敷料 愈合 皮肤替代物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被引量:79
7
作者 王世岭 郭振荣 +4 位作者 周一平 刘锡麟 周亮 严霜 付小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国产rhEGF,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药物:1%磺胺嘧啶银霜),对61例慢性创面(烧伤残留肉芽创面37例,溃疡创面24例)进行局部治疗。以创面愈合为...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国产rhEGF,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药物:1%磺胺嘧啶银霜),对61例慢性创面(烧伤残留肉芽创面37例,溃疡创面24例)进行局部治疗。以创面愈合为指标,与对照组平行比较,判读创面愈合时间。结果rhEGF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肉芽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约15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亦有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面 愈合 RHEGF 治疗
原文传递
密闭湿润环境与创面愈合 被引量:83
8
作者 李东 张杰 +1 位作者 牛星焘 李建宁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关键词 密闭湿润环境 创面 愈合 感染 皮肤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考虑裂隙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1
9
作者 袁俊平 殷宗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81-1586,共6页
包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中的渗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采用常规试验测定非饱和膨胀土膨胀时程曲线,定量地描述了膨胀土中裂隙在入渗过程中逐渐愈合的特征, 建立了考虑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包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中的渗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采用常规试验测定非饱和膨胀土膨胀时程曲线,定量地描述了膨胀土中裂隙在入渗过程中逐渐愈合的特征, 建立了考虑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坡地形、裂隙位置、裂隙开展深度及裂隙渗透特性等对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 坡上位置的裂隙对边坡入渗影响较大;裂隙对边坡入渗的影响随裂隙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存在一最大的影响程度;裂隙的存在加快了膨胀土的入渗速率;考虑裂隙随入渗而愈合时, 入渗达到平衡的时间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 入渗模型 有限元法 愈合
下载PDF
中药续断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愈合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8
10
作者 纪顺心 吴雪琴 李崇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99,共2页
用自行设计的大鼠后腿膝盖骨骨损伤模型观察了中药续断对骨损伤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续断水煎液及其总皂甙粗提物均有明显的促进骨损伤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 续断 骨损伤 愈合
下载PDF
腹膜切口缝合与否对其愈合的影响——附60只动物实验对照分析 被引量:69
11
作者 董武 王敬云 +3 位作者 景士兵 叶丽平 何丽霞 曲陆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97-498,共2页
以往认为开腹手术后,尽量严密缝合腹膜,恢复解剖关系,利于腹膜愈合,可防止粘连的发生。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严密缝合腹膜可造成腹膜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增多,本实验初探腹膜损伤后缝合与否对其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术式的改良提供... 以往认为开腹手术后,尽量严密缝合腹膜,恢复解剖关系,利于腹膜愈合,可防止粘连的发生。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严密缝合腹膜可造成腹膜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增多,本实验初探腹膜损伤后缝合与否对其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术式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术 腹膜切口 缝合术 愈合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积极开展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68
12
作者 董天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积极开展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董天华据统计,约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1].其中有与局部解剖原因所致血供不良或固定不牢有关,有因严重创伤直接造成骨与软组织过度破坏与缺损所致,但亦有不少是治... 积极开展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董天华据统计,约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1].其中有与局部解剖原因所致血供不良或固定不牢有关,有因严重创伤直接造成骨与软组织过度破坏与缺损所致,但亦有不少是治疗中未能遵循骨折治疗基本原则,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愈合 植骨术 骨髓移植 骨传导法
原文传递
土鳖虫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13
作者 罗佩强 《中国骨伤》 CAS 1992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地鳖虫 骨折 愈合
下载PDF
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60
14
作者 贺建华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消化性溃疡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粘膜缺失的填充,更需要粘膜下组织结构的重建。一些与胃酸分泌,细胞移行、分化、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EGF、TGFα、TFFs、HGF主要与上皮... 消化性溃疡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粘膜缺失的填充,更需要粘膜下组织结构的重建。一些与胃酸分泌,细胞移行、分化、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EGF、TGFα、TFFs、HGF主要与上皮连接有关,PDGF、TGFβ、bFGF和 VEGF在组织重建、细胞外基质形成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消化性溃疡愈合过程中,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高。而在溃疡延迟愈合和难治性溃疡中发现存在某些生长因子且其受体减少或缺乏。一些生长因子已开始用于临床,为消化性溃疡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消化性溃疡 愈合 治疗
下载PDF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 被引量:56
15
作者 戴锦晖 陈冲达 +5 位作者 褚仁远 周行涛 瞿小妹 王晓瑛 于志强 张宝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上皮瓣,以Zeiss Mel-80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3~5 d,术后随访时间3...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上皮瓣,以Zeiss Mel-80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3~5 d,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研究术后症状、角膜上皮瓣愈合特点、视觉质量及Haze形成情况.结果共有30例(5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接受Epi-LASIK手术,其中病理性近视36只眼,单纯性高度近视16只眼.平均等效球镜为(-12.82±4.38)D.49只眼制作完好的上皮瓣,直径为8~9 mm,上皮瓣蒂均位于上方.1只眼上皮瓣包含部分基质组织,2只眼上皮瓣游离.术后1 d检查,上皮瓣基本透明36只眼,轻度水肿15只眼,1只眼角膜上皮瓣中度水肿.取角膜接触镜时,50只眼角膜上皮愈合完好.4只眼术后有中度刺激症状,其余患者有轻度刺激症状,持续2 d.术后3个月, 44只眼(84.61%)术后屈光度数在预期值的±1.00 D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0只眼(19.23%)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或2行.术后3个月,8只眼(15.38%)角膜Haze 0.5级,2只眼(3.84%)Haze 1级,其余患者角膜透明.随访6个月的28只眼,角膜Haze 0.5级3只眼,其余患者角膜透明.术后1个月对比敏感度下降,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结论 Epi-LASIK手术具有术后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好及Haze程度轻等优点,其远期临床疗效及对Haze的形成作用仍需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术后 角膜上皮 高度近视 患者 刺激症状 愈合 结论 矫治 转型
原文传递
湿性伤口愈合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杨晓静 范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8A期1490-1491,共2页
伤口愈合的理念分为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传统干性愈合理念认为伤口愈合需干燥环境 ,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利用需血红蛋白的氧和作用 ,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被伤口所利用的。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 ,不仅容易使伤口脱水... 伤口愈合的理念分为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传统干性愈合理念认为伤口愈合需干燥环境 ,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利用需血红蛋白的氧和作用 ,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被伤口所利用的。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 ,不仅容易使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而且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 ,造成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 ,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 ,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目前国际上最先进也是最流行愈合理念是湿性愈合。湿性愈合能调节创面氧张力 ,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因为上皮细胞和胶原纤维的生成与创面的氧张力密切相关 ,低氧张力有利于上皮细胞和胶原的生成 ,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湿性愈合能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因伤口必须清除坏死组织及其中沉淀的纤维蛋白后才能愈合 ,在湿性愈合时保留了渗出物中含有的组织蛋白溶解酶 ,促进了这些组织的溶解与吸收 ;湿性愈合能保持创面的恒温 ,利于组织生长 ;无结痂形成 ,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 ;湿性愈合保护了创面的神经末梢 ,减轻换药时的疼痛。因此湿性愈合为伤口提供了伤口愈合最适宜的环境。湿性敷料能清除坏死组织、防止细菌入侵伤口、不刺激伤口及周围组织、保持伤口 37℃为创面愈合提供最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伤口 愈合 护理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51
17
作者 付小兵 王亚平 +1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7年第4期217-219,共3页
为建立糖尿病状态下慢性难愈合创面动物模型,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背部人工造成圆形无菌创面(2.54cm2),并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结果,伤后第7天糖尿病大鼠创面仅愈合40%,而对照组动物已愈合70%。伤后第14天后者已完全... 为建立糖尿病状态下慢性难愈合创面动物模型,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背部人工造成圆形无菌创面(2.54cm2),并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结果,伤后第7天糖尿病大鼠创面仅愈合40%,而对照组动物已愈合70%。伤后第14天后者已完全愈合,而糖尿病大鼠仍有约0.4cm2的残余创面,直到伤后第30天仍有少数动物的创面未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溃疡 大鼠 愈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骨折愈合的一些新概念 被引量:53
18
作者 朱建民 金宗达 王萍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现已知,骨折和组织损伤时局部可释放化学趋化因子、血管形成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血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向损伤部位游走并产生某些生长因子。许多间叶细胞也有类似作用,如类胚胎细胞(embryon... 现已知,骨折和组织损伤时局部可释放化学趋化因子、血管形成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血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向损伤部位游走并产生某些生长因子。许多间叶细胞也有类似作用,如类胚胎细胞(embryonal-likecel)、原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愈合 骨痂 细胞学 骨形成蛋白
原文传递
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3 位作者 赖西南 高方 沈洁 谢翠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别对两组治疗20d内溃疡愈合速度、创面微循环改变及创面细菌清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1)SU组第20天平均创面愈合速率[(0.87±0.11)%]显著快于ST组[(0.65±0.14)%](P<0.05)。(2)SU组治疗后创面平均血流灌注量[(0.91±0.18)PU]及经皮氧分压[(34.66±6.08)mmHg]显著高于ST组[(0.80±0.19)PU和(32.83±6.97)mmHg](P均<0.05)。(3)SU组治疗后创面细菌量显著少于ST组(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可通过减轻伤口细菌负荷及促进创面微循环,而促进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糖尿病足 细菌清除 微循环 愈合
原文传递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谢晓繁 陈冬梅 +3 位作者 陈宇飞 邹晓防 蔡景宁 李宝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673-676,733,共5页
目的:比较邮票植皮、meek植皮以及自体微粒皮移植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科收治的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植皮方法分为微粒皮植皮组、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每... 目的:比较邮票植皮、meek植皮以及自体微粒皮移植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科收治的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植皮方法分为微粒皮植皮组、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再根据选择植皮方式的不同实施微粒皮植皮、Meek植皮和邮票皮植皮。对比三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创面一期愈合率、愈合时间、死亡率、1%烧伤面积(1%TBSA)治疗费用(元)以及康复效果(康复优良率)。结果:邮票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Meek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邮票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的创面一期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和邮票皮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微粒皮植皮组(P<0.05);meek植皮组的瘢痕最轻,关节功能恢复最好;微粒皮植皮组瘢痕最重,关节功能恢复最差。结论:不同植皮方式用于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邮票皮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但扩张比例低,创面愈合效果差;meek皮扩张比例高、康复效果好,但抗感染能力差;微粒皮扩张比例最高,但成活率低,治疗成本高。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植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票植皮 meek植皮 微粒皮 烧伤 修复 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