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美学的精神寄寓和想象重构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昭第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7期17-23,共7页
乡村美学是人类基于对城市经由从原始都市、城邦、大都市、超大都市、暴虐都市、废墟都市等阶段,从村庄到特大城市再到大墓地的盲目城市化,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日趋极端发展可能导致的世界性灾难的理性考量,以及被重新发现的美学理想的... 乡村美学是人类基于对城市经由从原始都市、城邦、大都市、超大都市、暴虐都市、废墟都市等阶段,从村庄到特大城市再到大墓地的盲目城市化,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日趋极端发展可能导致的世界性灾难的理性考量,以及被重新发现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作为人类生命幸福港湾及魂牵梦绕精神家园的乡村的想象重构。这种想象重构虽然多基于中老年人的童年记忆,很大程度上存在虚构乃至梦幻的成分,但无疑体现了渴求处处都像在家里舒坦一样的思乡情结,以及对自由的向往。理想的未来社会绝不是乡村的极度衰败与城市的极端繁荣,而是乡村与城市的均衡协调发展,使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环境既有乡村的宁静、和谐和纯真,同时也有城市的智力、交流、知识,更避免了乡村的落后、愚昧和闭塞,也避免了城市的吵闹、庸俗、伪善等。乡村美学对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的本真、恬淡、自在与城市的伪善、竞争、强制,反思人类商业化、工业化尤其城市化进程其实以牺牲人类的本真、恬淡、自在来换取伪善、竞争、强制的得不偿失行为,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学 精神寄寓 想象重构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刑法中想象重构解释的反思与重塑
2
作者 余昌安 《法律方法》 2024年第3期125-151,共27页
想象重构作为一种解释理论由来已久,但其在本土刑法语境下遭受了由受推崇到逐渐被冷落的命运。既有观点将想象重构定位为探究理性原意的解释方法存在疑问;就本质上而言,想象重构是一种探究最佳原意的解释态度,处于二阶理论层次。应当认... 想象重构作为一种解释理论由来已久,但其在本土刑法语境下遭受了由受推崇到逐渐被冷落的命运。既有观点将想象重构定位为探究理性原意的解释方法存在疑问;就本质上而言,想象重构是一种探究最佳原意的解释态度,处于二阶理论层次。应当认为,想象重构解释体现了对立法者的尊重以及主体间性,实现了对刑法解释方法的一种进阶与超越。就优化该理论而言,解释者应跨越文本—作者—读者的三元视角,通过视域融合来探求合理的刑法规范意旨;同时基于论题学导向重构视域融合的操作流程,其中文本视角处于优先性地位,作者视角及读者视角处于补强地位。对想象重构解释规则进行实例展开,可以发现,解释者宜对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进行实质理解,使其限定在具有类结婚属性、足以破坏军婚感情的“通奸”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重构 解释态度 视域融合 论题学 同居
原文传递
历史、想象与身份认同——影片《成吉思汗》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叙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华芬 《民族学刊》 2013年第6期82-86,121-123,共8页
围绕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已经形成了多重文本构成的语义丰富的话语场。对1986年詹相持执导的《成吉思汗》与1997年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两个电影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两部影片在影像风格、叙事选择、细节塑造等方面的... 围绕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已经形成了多重文本构成的语义丰富的话语场。对1986年詹相持执导的《成吉思汗》与1997年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两个电影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两部影片在影像风格、叙事选择、细节塑造等方面的不同,显示出作为创作主体的导演在构造过去时游走于史实与想象中的姿态,叙事策略的背后展现出的其实是创作者族群、文化身份的差异以及自我定位等深层次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文本对比分析既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有启示意义,也是文化人类学之于历史、想象、身份研究的重要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想象重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想象重构——以《流血的仕途》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迟媛方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8-72,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初,具有历史审美性与想象性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新历史小说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平铺刻板的编年体史书式笔调,开辟了中国文坛的新文体。其代表作如曹升的《流血的仕途》,以此通过比较借鉴和归纳提炼等方法,对新历... 20世纪90年代初,具有历史审美性与想象性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新历史小说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平铺刻板的编年体史书式笔调,开辟了中国文坛的新文体。其代表作如曹升的《流血的仕途》,以此通过比较借鉴和归纳提炼等方法,对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想象重构进行剖析并对审美价值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流血的仕途》 叙事策略 想象重构
下载PDF
《上海摩登》的现代性想象重构——李欧梵对都市物质空间与作家关系的创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奔奔 傅宗洪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2-66,共5页
李欧梵通过重构想象中声光化电的上海而编创了《上海摩登》,试图完成对上海都市文化的现代性追求。上海现代都市的物质文化为都市现代派作家拓展了文学想象的空间,推动了作家的职业化发展,而都市现代派作家通过文学创作,则为都市的现代... 李欧梵通过重构想象中声光化电的上海而编创了《上海摩登》,试图完成对上海都市文化的现代性追求。上海现代都市的物质文化为都市现代派作家拓展了文学想象的空间,推动了作家的职业化发展,而都市现代派作家通过文学创作,则为都市的现代性发展注入了人文内涵。李欧梵对两者的论述创建了现代都市物质文化与作家文学艺术想象中都市模型的互动链条,完善了都市的现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欧梵 《上海摩登》 现代性 想象重构 都市文化
下载PDF
试论法官决策的原则
6
作者 蒋洁 钮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172,共6页
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指出法官决策活动中主体的阶层性、过程与结果的倾向性和私利性,认为决策原则的确立应以消除法官群体性私利、个人倾向与各种偏见为价值取向。法官决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人文环境友好与诸因素和谐互动... 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指出法官决策活动中主体的阶层性、过程与结果的倾向性和私利性,认为决策原则的确立应以消除法官群体性私利、个人倾向与各种偏见为价值取向。法官决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人文环境友好与诸因素和谐互动,审理一般案件坚持克制守旧与节制审慎的决策原则,处理疑难案件采纳想象重构原则与逻辑务实原则,并在任何情境中严守及时审裁原则,逐步培养严守律法的风格、公正无私的禀性,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高效发挥法官群体在构筑个案公正绿色通道中的重要枢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决策 绿色通道 想象重构 决策原则
下载PDF
论艺术消费主体与艺术消费力 被引量:5
7
作者 顾兆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有益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揭示艺术消费主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提高艺术消费的层次和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消费主体 选择感受力 记忆联想力 情感体验力 想象重构 理解领悟力 品味评价力
下载PDF
论立法目的类型划分与适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铜铜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立法目的是一个灵活多变且颇具有争议的概念,看似清晰,实则不清。立法目的解释涉及法律适用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法官就立法目的无法达成一致,必然影响类案类判的裁判逻辑,消解法秩序的统一。立法目的可以类分为直接立法目的、隐藏立法目... 立法目的是一个灵活多变且颇具有争议的概念,看似清晰,实则不清。立法目的解释涉及法律适用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法官就立法目的无法达成一致,必然影响类案类判的裁判逻辑,消解法秩序的统一。立法目的可以类分为直接立法目的、隐藏立法目的与整体立法目三种类型。法律文本是获取立法目的最直接、最有效论据,规范主义下应当优先适用法律文本所体现的立法目的。法律文本的荒谬是隐藏立法目的运用的前提,隐藏立法目的是立法者的规范目的,具有纠正法律文本荒谬的功能,可借由法律体系推定与通过立法史查找,在缺乏相关论据时,法官可对立法目的想象性重构。立法目的条款是法定的立法目的,用来表明立法者制定整部法律的精神与目标,具有外在体系的形式特征,但本质上仍属于内在体系的范畴,具有抽象性、开放性与评价性特征,多用来价值宣示,缺乏规范的逻辑结构。立法目的条款司法适用可类型化为作为法律解释的“目的要素”、作为规范目的解释恰当与否的“判断标准”,以及作为法律漏洞的“填补工具”等场景,并且应当遵循目的层次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目的 立法目的条款 立法目的想象重构 荒谬原则 层次规则
原文传递
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云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7,共8页
法律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方法要求法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设想立法者若处在当下会如何回答法律问题。想象性重构解释方法来源于"制定法的衡平"理念,承认法律语言存在模糊性或者可能与当下语境并不契合,并主张司法者站在立法者... 法律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方法要求法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设想立法者若处在当下会如何回答法律问题。想象性重构解释方法来源于"制定法的衡平"理念,承认法律语言存在模糊性或者可能与当下语境并不契合,并主张司法者站在立法者的角度推断立法者的意图。想象性重构可以在适用意图、语义意图和目的性意图三种不同的概括程度上展开,这就要求法官综合考虑相关理由以得出融贯的结论。然而,想象性重构毕竟是一种实质评价性的漏洞填补方法,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解释者必须注意立法意图的参照系和概括程度的选择、重建历史条件的难题和价值选择三个难题。唯有同时借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法官才能够从想象性重构中获得妥当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重构 立法意图 制定法的衡平 漏洞填补
原文传递
对法律意图主义的另类思考——基于想象性重构条件之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可 《北方法学》 CSSCI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面对规则与例外之间相互纠缠的法律统一性难题,一些人提出以法律意图主义为方法论内核的"想象性重构"方案。但是其对立法者意图的"历史性再现"之企图遭遇客观情境、主体思维及目的希求殊异之挑战,故而在实践中极难... 面对规则与例外之间相互纠缠的法律统一性难题,一些人提出以法律意图主义为方法论内核的"想象性重构"方案。但是其对立法者意图的"历史性再现"之企图遭遇客观情境、主体思维及目的希求殊异之挑战,故而在实践中极难实现。如是,与其说"重构",不如说"续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统一性 法律意图主义 想象重构 法律续造
下载PDF
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兼评现代解释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可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28,共7页
本文讨论了解释客体的幅射范围!提出解释和认识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文章由此提出了解释客观性圆圈的概念。既批评了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西方怀疑主义解释学理论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又强调必须重视发挥解释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出想象... 本文讨论了解释客体的幅射范围!提出解释和认识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文章由此提出了解释客观性圆圈的概念。既批评了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西方怀疑主义解释学理论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又强调必须重视发挥解释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出想象和重构是解释者主观能动性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解释学客观性圆圈概念 解释客体的幅射范围 想象重构
下载PDF
新乡村政权与伦理秩序的想象与重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及其阐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树军 刘绍信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80,共6页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新人英雄 改造叙事 “改造”模式 想象重构
下载PDF
论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翀 龚廷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1-208,共8页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古典解释学为哲学基础,通过搭建制定法律时的背景平台来重新发现历史上颁布法律的立法者面对系争问题将会如何处理的具体意图。但是,想象性重构的哲学基础易受批判,其解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并且该方法忽视了功效性等其他解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解释 意图主义 立法者意图 想象重构
下载PDF
女性成长三重境遇的自我表达与想象性重构——评电视剧《三十而已》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1期212-214,共3页
电视剧《三十而已》讲述的是女性如何面对自身成长过程中三个关键环节的故事:女儿到女人、恋爱的幻境、家庭与事业的角力。并对这三重境遇以"三十而已"的表述进行了重新叙述和定义,是一种女性话语的自我表达与想象性重构。
关键词 女性成长 自我表达 想象重构
下载PDF
圣书、评注,诠释的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伯特.奥特 梁工 《圣经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20,共20页
圣经叙事和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是文本赖以建构之文学惯例和技巧的复杂背景。由于主要为了求得神学真理和道德教训的圣经阅读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开启这类惯例和技巧的钥匙。对于更充分地阅读圣经文本而言,所需要... 圣经叙事和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是文本赖以建构之文学惯例和技巧的复杂背景。由于主要为了求得神学真理和道德教训的圣经阅读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开启这类惯例和技巧的钥匙。对于更充分地阅读圣经文本而言,所需要的是一种文学考古学,类似于对古代以色列物质文化进行确凿发掘的考古学程序。借助于耐心的分析和细致的推理,有可能发现古代叙事和诗歌赖以构造成文学作品的诸多特定方式。继而,这种发现性工作能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圣经文本是如何运作的。它无法提供某种自动组装的诠释,因为诠释总会涉及想象行为,但它却能为诠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并帮助作为读者的我们体验古代文本的精微奥妙和错综复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文本 评注 诠释 文学考古学 想象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