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兴 吴倩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中国古代具有源远流长的政治协商传统,其历史实践具体表现为政权体制内的"咨询"、"朝议"和"谏议"以及体制外的"清议"和"乡议"。与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较能够突显出中国古代政... 中国古代具有源远流长的政治协商传统,其历史实践具体表现为政权体制内的"咨询"、"朝议"和"谏议"以及体制外的"清议"和"乡议"。与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较能够突显出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基本特征,其精华可归纳为"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以义为上、以情为基、以德为重"。面对现代民主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批判地继承和创造地转化中使其"与时偕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其历久而弥新的伟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协商 历史内涵 基本特征 民本 情理合一
原文传递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咏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8-56,共9页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李咏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大多数学者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就其创作成就而言,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格局中,学者的散文似乎显得清丽、... 学者散文的命脉──从余秋雨的散文说开去●李咏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大多数学者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就其创作成就而言,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格局中,学者的散文似乎显得清丽、典雅、厚重,精粹。尤其是遣词造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余秋雨散文 散文语言 学者的使命 情理合一 生命体验 散文创作 中国功夫 历史意识 中庸之道
下载PDF
情理合一与大学精神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丹申 《当代建筑》 2020年第7期28-32,共5页
本文从大学精神的视角出发,以大学校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分别对其教学理念、规划特性、运营模式等展开探讨研究。设计在建筑写意中编织"情"与"理",扎根于对人性的思考,寻求"合一"的动态平衡和多元平衡,希... 本文从大学精神的视角出发,以大学校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分别对其教学理念、规划特性、运营模式等展开探讨研究。设计在建筑写意中编织"情"与"理",扎根于对人性的思考,寻求"合一"的动态平衡和多元平衡,希冀对我国的大学建设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合一 大学精神 校园规划 平衡建筑
下载PDF
明传奇中的道尼形象——以《六十种曲》为例
4
作者 牛晓玲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4-148,共5页
在《六十种曲》所收录明传奇作品中展现了很多特殊的道姑、尼姑人设,其形象丰富饱满,或是守贞保节,亦或是寻觅真情。内容主要是旦角中途遭遇不幸,被迫投庵出家,最后还俗大团圆结局。剧作家们刻画这些半路出家的道尼形象,与作品本身的剧... 在《六十种曲》所收录明传奇作品中展现了很多特殊的道姑、尼姑人设,其形象丰富饱满,或是守贞保节,亦或是寻觅真情。内容主要是旦角中途遭遇不幸,被迫投庵出家,最后还俗大团圆结局。剧作家们刻画这些半路出家的道尼形象,与作品本身的剧情发展、当时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以及传奇创作传统有关。这种集体创作道尼形象的意义具有可观性,在社会思潮新变下,剧作家们对道尼形象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理性反思,不仅表现出同情妇女的生命观感,同时站在宗教反讽的角度来传达肯定人欲的主张。通过塑造这些半路投庵的道尼形象,也从侧面透露出女性个性解放新时代的到来,使得“道姑”“尼姑”这类词在明传奇中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种曲》 明传奇 道姑 尼姑 情理合一
下载PDF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华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9-60,共12页
“情理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儒家论情兼具事实与情感二义,故“情理合一”除了众所周知的情感向度以外,亦包含广泛而基础的事实向度。在此基础上,儒家言理乃兼天地万物之情而论其理。情理的开显包含反求诸己与格物穷理两条路径... “情理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儒家论情兼具事实与情感二义,故“情理合一”除了众所周知的情感向度以外,亦包含广泛而基础的事实向度。在此基础上,儒家言理乃兼天地万物之情而论其理。情理的开显包含反求诸己与格物穷理两条路径。儒家“情理合一”的本质是以德性成就来统摄心知求理的存在实现,由此彰显的人道原则对于克服当代现代性极端发展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情理合一 事实 情感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爱情婚姻剧情理合一思想意蕴论
6
作者 张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明末清初,个性解放思潮消歇,表现情理合一思想意蕴的传奇作品蔚然兴起。包含情理合一思想的剧作倡导情欲达于天理,认为情在理中,理包含情,是较明中叶以来鼓吹以情反理思想的传奇创作的退化。最能反映情理合一思想的剧作家首推李渔,其剧... 明末清初,个性解放思潮消歇,表现情理合一思想意蕴的传奇作品蔚然兴起。包含情理合一思想的剧作倡导情欲达于天理,认为情在理中,理包含情,是较明中叶以来鼓吹以情反理思想的传奇创作的退化。最能反映情理合一思想的剧作家首推李渔,其剧作《慎鸾交》、《巧团圆》包含了情理合一的思想意蕴。此种思想意蕴的出现是文学教化论影响的结果;是清政府文化政策的产物;是正统文人救世思想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爱情婚姻剧 情理合一
下载PDF
山海之间的时光穿梭——台州市大陈岛军事博物馆的设计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丹申 许耀铭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63-68,共6页
“情”与“理”是建筑设计中最本质的矛盾之一,但何为情、何为理以及情理关系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这些问题在当下的建筑创作中却是模糊的。以台州市大陈岛军事博物馆的设计实践为例,从建筑与设计主旨、建筑与自然和建筑与历史三个方面,... “情”与“理”是建筑设计中最本质的矛盾之一,但何为情、何为理以及情理关系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这些问题在当下的建筑创作中却是模糊的。以台州市大陈岛军事博物馆的设计实践为例,从建筑与设计主旨、建筑与自然和建筑与历史三个方面,对情与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情理关系在建筑实践中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情为源为本,以理为鹄和用,情理相生,方才达到“情理合一”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建筑 情理合一 海岛建筑
下载PDF
情理合一:中国文化抗疫的软实力——走向后疫情时代的“情理文明”
8
作者 刘悦笛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第4期74-84,共11页
中国人有着“情理合一”的生存智慧,这是建立在儒家的“情理结构”根基之上的,李泽厚先生晚年提出的“情本体”思想对此颇具启示。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 中国人有着“情理合一”的生存智慧,这是建立在儒家的“情理结构”根基之上的,李泽厚先生晚年提出的“情本体”思想对此颇具启示。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被社会化的,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要走一条“礼乐相济”之路,在此一种以“情理结构”为内核的“情本儒学”,就更凸显出其在未来中国文化格局当中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返本开新地来重建一种本土化的“情理文明”。这就意味着,今天的传统文化复兴,不能只复兴儒家理性化的一面,也就是强调礼之“理之不可易”,还要复兴儒家感性化的另一面,也就是乐之“情之不可变”,而这种“情理合一”的智慧也可以为世界文明提供出一种文明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合一 情本体 情理结构 情理文明
下载PDF
城市纽带,会展公园--超大型会展经济综合体设计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丹申 汤贤豪 +1 位作者 李宁 章嘉琛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5期132-134,共3页
会展经济综合体的复合化与巨型化趋势促进了其设计关注点的变革。从城市格局的理性出发,阐述了山西国际会展中心方案设计对城市空间衔接、会展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城市形象的思考,进而讨论了以公园式体验为核心的城市精神推动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综合体的复合化与巨型化趋势促进了其设计关注点的变革。从城市格局的理性出发,阐述了山西国际会展中心方案设计对城市空间衔接、会展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城市形象的思考,进而讨论了以公园式体验为核心的城市精神推动会展经济运维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及情理合一的价值导向在大尺度城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经济综合体 城市 纽带 平衡建筑 情理合一
下载PDF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观的流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路成 张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情与理是我国明清小说批评中占重要地位的一对批评用语。明代初期,瞿佑等批评们家的"情理"观念是"理"字当先,占绝对优势地位;明代中期至晚期,汤显祖、冯梦龙等主张以情反理,"情"至高无上;明末清初时期,... 情与理是我国明清小说批评中占重要地位的一对批评用语。明代初期,瞿佑等批评们家的"情理"观念是"理"字当先,占绝对优势地位;明代中期至晚期,汤显祖、冯梦龙等主张以情反理,"情"至高无上;明末清初时期,人们的"情理"观念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一部分批评家主张情理合一,二是出现了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三大评点家,赋予"情理"新涵义;清代前中期,脂砚斋等批评家们的"情理"观更加符合小说的艺术规律,达到了"青出于蓝"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小说批评 情理 以情反理 情理合一
下载PDF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丹申平衡建筑工作室
11
《当代建筑》 2021年第1期22-23,共2页
UAD董丹申平衡建筑工作室多年以来立足于平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践行平衡的建筑之道,其思想基础源自"知行合一"的传统哲学思辨。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知行合一,包括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等三个层面:... UAD董丹申平衡建筑工作室多年以来立足于平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践行平衡的建筑之道,其思想基础源自"知行合一"的传统哲学思辨。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知行合一,包括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等三个层面:在"道"的层面,倡导情感与学理相统一的"情理合一";在"法"的层面,追求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技艺合一";在"器"的层面,着重形态与品质相匹配的"形质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作室 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创作 技艺合一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知行合一 情理合一 艺术与技术
下载PDF
情理融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特质——兼论中国特色伦理话语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自慧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5期79-81,共3页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有着强烈的时代关照和实践特征,与人们的生活样态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21世纪的中国,如何建设的"新道德"?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话语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何谓中国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思...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有着强烈的时代关照和实践特征,与人们的生活样态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21世纪的中国,如何建设的"新道德"?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话语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何谓中国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多数学者认为西方伦理学关注理性,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关注情感,甚至有学者以情感伦理学为后者命名。这就使得情感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中国也因此被贴上了"人情"社会的标签。但人们忽视了"情感"一词在中国的多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情理合一 伦理话语
原文传递
自语·对话·共生
13
作者 朱铁麟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6期42-45,共4页
建筑是复杂的社会行为,既有因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求而生的现实意义,又因无法孤立存在而需对其所处的特定情境有所回应,在内化的自语与外向的对话之间,通过简洁、灵活的设计找寻内外平衡、情理合一,从而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生长、多元有机... 建筑是复杂的社会行为,既有因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求而生的现实意义,又因无法孤立存在而需对其所处的特定情境有所回应,在内化的自语与外向的对话之间,通过简洁、灵活的设计找寻内外平衡、情理合一,从而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生长、多元有机、和谐共生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情境 和谐共生 特定需求 内外平衡 情理合一 自语 对话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
14
作者 胡骄键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期14-16,共3页
传统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实际上存在两条进路。一条是熊十力开创的,由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继承与发扬的道德心性进路;另一条是冯友兰开创的,经蒙培元推阐,到黄玉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才取得集大成形态的"情理"进路。... 传统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实际上存在两条进路。一条是熊十力开创的,由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继承与发扬的道德心性进路;另一条是冯友兰开创的,经蒙培元推阐,到黄玉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才取得集大成形态的"情理"进路。对于前者,学术界大多无异议。但对于后者的认识,人们大多囿于冯友兰《新理学》之"理",而忽视了"新理学"思想体系里"情"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之仁 本源性 冯友兰 黄玉顺 现代转型 差等之爱 情理合一 情理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从“启蒙的理性”到“大启蒙的理性”——由“理性的启蒙”突围的人类理性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悦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0,254,共8页
由康德阐发启蒙而来的理性是“启蒙的理性”,而18世纪至今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则是“理性的启蒙”,前者是“为了启蒙的理性”,后者则是“由理性所塑造的启蒙”。从“启蒙的理性”到“理性的启蒙”,这种偏颇的历史转化,既有理性后来发展... 由康德阐发启蒙而来的理性是“启蒙的理性”,而18世纪至今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则是“理性的启蒙”,前者是“为了启蒙的理性”,后者则是“由理性所塑造的启蒙”。从“启蒙的理性”到“理性的启蒙”,这种偏颇的历史转化,既有理性后来发展的原因,也有理性自身规定的理由。然而,如今的启蒙拓展到大启蒙之后,需要塑造一种“大启蒙的理性”,伽达默尔确立了大启蒙理性的四个基本要点:第一,敢于应用理性,掌握理性;第二,认识到理性的界限;第三,批判地使用理性;第四,理性要终成为一种判断力。但这只是从理性内部来扩展理性结构,中国思想的世界价值则可以从理性外部来拓展理性,亦即以“情理合一”平衡人类理性之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的理性 大启蒙的理性 康德 伽达默尔 情理合一
下载PDF
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情”与“理”
16
作者 刘珊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9期52-56,共5页
情感与理性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传统中一直存在着"情理二分"与"情理合一"两种不同的看法情理之辨同样体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情与理一直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是教学主体本身... 情感与理性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传统中一直存在着"情理二分"与"情理合一"两种不同的看法情理之辨同样体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情与理一直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是教学主体本身情与理的纠结,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情理难题。要走出这种情与理的困境,一方面要以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为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形成情与理的合力,以情润理,以理育情,"通情"以"达理","穷理"以"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情感 理性 情理二分” 情理合一
下载PDF
情理合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追求
17
作者 陈晓冰 《江苏教育研究》 2010年第2期32-34,共3页
小学语文课堂要追求"情理合一"的境界,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情理教育思想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基于对当下语文课堂"重情轻理"现状反思后的一次传统复归,是对语文课堂本质的一次澄清与溯源。
关键词 情理课堂 情理合一 塑人追求
下载PDF
用中国之智擘画抗疫和谐图景——读《情理合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18
作者 刘小兵 《青春期健康》 2021年第18期60-61,共2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至今日,疫情所带来的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日渐凸显。面对后疫情时代这场变局,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悦笛的《情理合一:中国人的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至今日,疫情所带来的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日渐凸显。面对后疫情时代这场变局,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悦笛的《情理合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用中国人传统的“情理合一”思想正视疫情,以期帮助人们化解疫情带来的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合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不确定因素 博士生导师 人的生存 疫情 抗疫 哲学
下载PDF
爱国主义教育新解——情理合一模式的探寻与发展
19
作者 赵平 曹彩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核心路径。建国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激情释放式——运动义务式——无情斗争式——利益激发式——"义""爱"融合的曲折道路。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为我...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核心路径。建国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激情释放式——运动义务式——无情斗争式——利益激发式——"义""爱"融合的曲折道路。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为我们既要以感性的"爱"为基础,又要以理性"主义"为旨归的日趋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之“情” 爱国之“义” 情理合一 反思
下载PDF
情理互化 “意”为介体──论王夫之的情理合一论
20
作者 黄南珊 李倩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3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王夫之 情理合一 艺术意象 审美感兴 “意” 艺术情感 艺术理性 以意为主 《姜斋诗话》 本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