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与人情:解放区文艺下乡运动的情感实践 被引量:17
1
作者 路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17,共21页
1943年春,陕甘宁边区发起大规模的下乡运动。在丁玲、周立波、孔厥等很多文艺工作者的下乡经验中,工作的问题与创作的问题往往被归结为一种情感上的困境。丁玲的《在医院中》《三日杂记》以及韦君宜的《三个朋友》作为三个症候性的文本... 1943年春,陕甘宁边区发起大规模的下乡运动。在丁玲、周立波、孔厥等很多文艺工作者的下乡经验中,工作的问题与创作的问题往往被归结为一种情感上的困境。丁玲的《在医院中》《三日杂记》以及韦君宜的《三个朋友》作为三个症候性的文本,分别透露出情感改造的困难以及一种内在的转变机制发生的可能。无论是在个人情感的改造还是新型情感关系的建构上,下乡工作与共同劳动都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实践”,关联着中国乡土世界的日常经验与情感形式。以解放区知识分子的情感改造为切口,讨论乡村革命中的“人情冷热问题”,也将为中国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打开新的问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艺 下乡运动 情感改造 情感实践
原文传递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丁玲20世纪40年代的情感改造——基于对《三日杂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冬梅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丁玲在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创作进路。正是以《讲话》所要求的知识分子改造为基点,丁玲在有意识的下乡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机制,力求将个人的感觉结构内嵌到时代的精神结构之中,从《三... 丁玲在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创作进路。正是以《讲话》所要求的知识分子改造为基点,丁玲在有意识的下乡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机制,力求将个人的感觉结构内嵌到时代的精神结构之中,从《三日杂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体现了这一情感改造的过程。在不断地深入乡土社会的过程中,丁玲重建了自己与乡村世界的联结方式,并尝试着以自身的感知为中心,重塑自己的情感结构,最终完成了知识分子的主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文学 丁玲 情感改造 主体转化
下载PDF
“情感”何以成为一种改造方式——从《丽萍的烦恼》看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
3
作者 魏欣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8,共9页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命题,在于其正式宣告了革命知识分子立场的大众化转向。以“情感改造”为视角、以小说《丽萍的烦恼》为契机对这一过程进行爬梳,可以发现个体改造行为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命题,在于其正式宣告了革命知识分子立场的大众化转向。以“情感改造”为视角、以小说《丽萍的烦恼》为契机对这一过程进行爬梳,可以发现个体改造行为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呈现出的复杂张力与缝隙当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现实到来之际,无论是尚余留着五四情感特质的知识分子,抑或是已树立起主体身份意识的先锋的革命女性,都需要在实际语境之中通过渗透于日常的“情感改造”,以转换形成一套与延安建构性指向相符的新政治情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改造 知识分子 思想转型 《丽萍的烦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