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儒学:当代哲学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玉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学界称之为"情感儒学"。他提出了"人是情感的存在"、"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儒家哲学是情感哲学"等一系列重要命题。他的哲学思想有&qu... 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学界称之为"情感儒学"。他提出了"人是情感的存在"、"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儒家哲学是情感哲学"等一系列重要命题。他的哲学思想有"主体""心灵""超越""境界"与"自然"这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并由"情感"观念贯通起来。他有一个重要命题即"情感可以上下其说":往下说,情感与生理心理相联系,就是主体心灵的感性层面,即是一种形而下的自然经验;往上说,情感与实践理性相联系,乃是主体心灵的超越层面,即是一种形而上的超越体验。情感儒学实可谓两千年来儒家主流哲学之大翻转,即颠覆了以宋明儒学为代表的"性本情末""性体情用"的观念架构,回归孔孟的情感本源观念,由此引发了当代儒家哲学研究的"情感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儒学 主体 心灵 情感 超越 境界 自然
原文传递
存在·情感·境界——对蒙培元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玉顺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蒙培元思想被概括为"情感儒学",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如果说,熊十力—牟宗三一系可称为"心性派",那么,冯友兰-蒙培元一系就可称为"情理派"。后者的关键词是"存在、情感、境界",情感是其枢纽所... 蒙培元思想被概括为"情感儒学",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如果说,熊十力—牟宗三一系可称为"心性派",那么,冯友兰-蒙培元一系就可称为"情理派"。后者的关键词是"存在、情感、境界",情感是其枢纽所在。这意味着当代思想的"存在论转向"在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中体现为"生活情感论转向",黄玉顺的"生活儒学"就是因自觉地顺应这个转向而阐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冯友兰 蒙培元 情感儒学 生活儒学
下载PDF
“情感超越”对“内在超越”的超越——论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玉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50,127,128,共13页
蒙培元“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不同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观念,它是主体心灵境界的“自我超越”,即不是存有论的超越观,而是境界论的超越观。不仅如此,情感儒学通过反思而超越“内在超越”,其自我超越乃是“情感超越”,其中最为重要的... 蒙培元“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不同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观念,它是主体心灵境界的“自我超越”,即不是存有论的超越观,而是境界论的超越观。不仅如此,情感儒学通过反思而超越“内在超越”,其自我超越乃是“情感超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敬畏”的情感体验。当然“情感超越”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内在超越”,因此“内在超越”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情感超越”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大的问题是:“内在超越”或“情感超越”不能导向“神圣超越”,会导致“超越者”的神圣性丧失。为此,需要在“前主体性”的情感本源上重建超越观念,即建构现代性的“神圣超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 情感儒学 敬畏 情感超越 神圣超越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哲学的情理学派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骄键 《当代儒学》 2019年第2期159-184,共26页
随着传统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传统中国哲学也必然发生现代转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新儒家的哲学。现代新儒学最典型的两条转型进路是熊十力所开创的心性进路和冯友兰所开创的情理进路。冯友兰所开创的其实并非“理性”的进路,而是“... 随着传统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传统中国哲学也必然发生现代转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新儒家的哲学。现代新儒学最典型的两条转型进路是熊十力所开创的心性进路和冯友兰所开创的情理进路。冯友兰所开创的其实并非“理性”的进路,而是“情理”(情感-理性)的进路。从冯友兰的“新理学”,经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到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以及与黄玉顺同辈的蒙门弟子和若干黄门弟子,师徒四代一以贯之的致思中心乃是“情理”,由此形成了一个拥有相同致思中心的现代中国哲学的“情理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现代转型 情感 理性 情理学派 新理学 情感儒学 生活儒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的情感主体理论——以李泽厚、蒙培元为中心
5
作者 郭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7,238,共14页
以蒙培元、李泽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学者认为,道德理性主体不仅存在压制情感的现实弊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实质内容的抽象概念,因而存在着脱离现实世界的本体论缺陷。为此,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情感主体理论予以矫正。其中,李泽厚提出... 以蒙培元、李泽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学者认为,道德理性主体不仅存在压制情感的现实弊病,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实质内容的抽象概念,因而存在着脱离现实世界的本体论缺陷。为此,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情感主体理论予以矫正。其中,李泽厚提出的“情本体”立足“历史人类学本体论”,确立了情理调配的经验性心理情感的本体地位;蒙培元构建的“情感儒学”以弘扬儒家道德价值的实存意义为目的,确立了寓理于情的先验性真情实感的本体地位。然而,这两个思想进路不同的情感主体理论仍然是一种主体哲学的论说,因此,无法有效摆脱主体哲学的普遍困限。尽管如此,蒙培元、李泽厚的情感主体理论蕴含的生存论意味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可能,这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主体观念重建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儒学 情本体 道德情感 心理情感 主体哲学 生存论
原文传递
情理:“情感儒学”与“生活儒学”的核心概念——基于“新礼教”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骄键 《国际儒学论丛》 2023年第1期250-266,共17页
蒙培元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是“人是情感的存在”,但蒙先生重情并不废理,而是情理并重,并且指出“理”乃以“情”为基础的。然蒙先生所论集中于目的理性、价值理性,对认知的层面关注有所不足。这一不足在黄玉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里得... 蒙培元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是“人是情感的存在”,但蒙先生重情并不废理,而是情理并重,并且指出“理”乃以“情”为基础的。然蒙先生所论集中于目的理性、价值理性,对认知的层面关注有所不足。这一不足在黄玉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黄玉顺沿着其师蒙培元重视情感的思想道路,通过对“情感之思”到“意欲之思”再到“认识之思”的阐释,解决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架构的形成机制,回答了认识对象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黄玉顺并未就认知理性的内在生成机制做详细的阐释,也就是人的内在认知能力何以可能的问题。当然,黄玉顺“生活儒学”思想体系中内蕴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即人的内在认知能力还是渊源于生活,渊源于去生活、去行动这一人之存在的实情。事实上,黄先生的思路实际是摆出了“人是情理的存在”这样一个命题,而这正是儒家建构礼教的哲学基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儒学 生活儒学 情理
下载PDF
情感与自由——蒙培元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4
7
作者 蒙培元 郭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共4页
儒学与现代自由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儒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建构了"情感儒学"的蒙培元先生对这一问题也颇为关注。他基于"情感儒学"的立场,指出情感是一切价值之源,自由作为一种价值正是由情感决定的,而不是由认知... 儒学与现代自由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儒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建构了"情感儒学"的蒙培元先生对这一问题也颇为关注。他基于"情感儒学"的立场,指出情感是一切价值之源,自由作为一种价值正是由情感决定的,而不是由认知决定的。仁爱之情表现为知情合一之时,便是个体化的精神自由,而发挥到在社会政治层面便是政治自由。精神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当今社会需要弘扬精神自由,发展政治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儒学 仁爱情感 精神自由 政治自由
下载PDF
情感关切:德育质量的审美化构建
8
作者 成尚荣 《中国德育》 2023年第24期51-55,共5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德育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中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命题,要从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未来视域厘清德育质量的内涵。德育应当是美的、温暖的,应当用情感关切促进德育的审美化构建。德育的审美化构建...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德育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中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命题,要从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未来视域厘清德育质量的内涵。德育应当是美的、温暖的,应当用情感关切促进德育的审美化构建。德育的审美化构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情感哲学“情本体”等深刻的思想,也折射出德育美育相融合的美学理论。情感关切是情感素养和关怀性思维的体现。要用情感去关切儿童道德学习,返回儿童情绪劳动者本身,重塑师生关系,防止道德冷漠与“亲密饥荒”,切实提高德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质量 情感儒学 情感关切 审美化构建
原文传递
“情感儒学”评析--蒙培元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来 李存山 +9 位作者 张再林 王钧林 景海峰 丁为祥 梁枢 涂可国 何善蒙 宋大琦 王正 任蜜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9,191,共15页
蒙培元经历了从"性"到"心"到"情"的学术发展路向,最终归向主体性和主体思维,他的"情感儒学"具有强调"仁爱情感""理性情感"和具体性情感的特点。从"情感型儒学"... 蒙培元经历了从"性"到"心"到"情"的学术发展路向,最终归向主体性和主体思维,他的"情感儒学"具有强调"仁爱情感""理性情感"和具体性情感的特点。从"情感型儒学"到"心灵的超越与境界",再到"人与自然"即天人关系,既是蒙培元对中国哲学史的诠释,又体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特点。他主要有两大哲学贡献,一是从逻辑理性到情感理性的主体性转向以及由此转向所形成的两种逻辑如何融合的问题,二是在中西文化相互借鉴基础上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他的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哲学核心问题和中国哲学根本内容的回归,很好地指引或勾勒出了一种"回到原点"的理论思考形式。他是少数几个能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其研究是一个从"通古今之变"到"究天人之际"的过程,然后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一家之言"。蒙培元不是就范畴来讲范畴,而是想把理学的范畴作为一个系统的构建来探究,力图从哲学形态上做系统的梳理。"情感型儒学"主要出现了三种理论形态:第一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这是把情感看成是道德理性的心理基础;第二种是新儒学中的理学派,他们把情感看成是道德理性(即本体)的表现和作用;第三种是新儒学中的心学派,他们把情感本身看成是理性的。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精神向度是从情出发,凸显"情本位"和"情本体",情感与理性在一个人的生命、生活中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情感和理性各有各的存在和活动的边界。蒙培元创构了由"性–情"到"情–性"这样一个架构,实现了"两千年来儒家哲学之大翻转"。蒙培元提出价值是由情感决定的,把本原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情感问题,给了情感本体以合法性。情感哲学的转向,颠覆了理性的霸权、教条的霸权,重新设计出一种以个体性为基础、以感性的活泼泼的欲望为基础的公共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情感儒学 情感理性 情感本体 主体性转向 公共理性
原文传递
情感如何既“生成”又“见证”德性?——评王庆节的“道德感动”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海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王庆节教授提出的"道德感动"说,以"道德感动"为基础,将情感的道德生成作用与道德的见证作用统合在了一起,这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和情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王教授的"道德感动"说本身也存在理... 王庆节教授提出的"道德感动"说,以"道德感动"为基础,将情感的道德生成作用与道德的见证作用统合在了一起,这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和情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王教授的"道德感动"说本身也存在理论困境,即:道德感动如何既是优先的德性生成者,又是后发的德性见证者?事实上,发挥德性生成作用的情感与发挥德性见证作用的情感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情感。前者是自然的、未与以往道德经验相捆绑的道德情感(道德生成性情感),后者是理性化的、与以往道德经验相捆绑的道德情感(道德见证性情感)。只有对这两种情感作出明确的区分,"道德感动"说的内在困境才能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感动 道德生成性情感 道德见证性情感 情感主义伦理学 情感儒学
下载PDF
情本易学:《周易》的“情感儒学”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玉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共12页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情感儒学 诠释
原文传递
情感不是本体——情感儒学之本体论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3,共10页
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建构:本体不是绝对无限性的实体,而是一种潜存的可能性;它以主观心灵境界为存在方式,以情感理性为实质内容;本体的内容并不先天地存有,而是要通过“真情实感”来创发并在情感修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儒... 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建构:本体不是绝对无限性的实体,而是一种潜存的可能性;它以主观心灵境界为存在方式,以情感理性为实质内容;本体的内容并不先天地存有,而是要通过“真情实感”来创发并在情感修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儒学降格并消解了宋明理学本体观念的绝对无限性,在本体之外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种情感本源论,这对当代儒学反思和超越传统本体论的理论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儒学的情感本源论和本体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黄玉顺的生活儒学对此作了很大的修正和发展,但仍留有讨论和开拓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情感儒学 情本源论 情本体论
原文传递
情感·自由·理性——“情感儒学”的基础概念
13
作者 程志华 邓广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共9页
蒙培元先生提出了“情感儒学”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证。“情感儒学”的论证涉及“主体”“心灵”“超越”“境界”“自然”等诸多概念,其实,在这些概念背后的“情感”“自由”“理性”才是“情感儒学”的基础概念,因为它们在儒... 蒙培元先生提出了“情感儒学”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证。“情感儒学”的论证涉及“主体”“心灵”“超越”“境界”“自然”等诸多概念,其实,在这些概念背后的“情感”“自由”“理性”才是“情感儒学”的基础概念,因为它们在儒学语境下的各自含义、相互关系乃“情感儒学”之可能的基础。分析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可以揭示“情感儒学”建构的基本理路,即“情感”的本义及当代回归、“自由”之多义及儒家式理解、情感与自由之关系、情感与理性之关系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情感儒学 情感 自由 理性
原文传递
一个“情感儒学”的文本——评蒙培元《情感与理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发展 《当代儒学》 2011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引子 遍翻孔孟之后两千年的儒学发展史,不难获得这样一种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情感总是处境尴尬,表面上,它似乎从未脱离儒学之中心论域,而实质上,它却从未真正走入中心。或可说,在由儒学导演的一幕幕大戏中,情感始终是作为一个必要... 引子 遍翻孔孟之后两千年的儒学发展史,不难获得这样一种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情感总是处境尴尬,表面上,它似乎从未脱离儒学之中心论域,而实质上,它却从未真正走入中心。或可说,在由儒学导演的一幕幕大戏中,情感始终是作为一个必要的配角出场的。在《情感与理性》一书中,蒙培元先生虽说是将情感视为儒家哲学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人生观 主体性 科玄论战 冯先生 道德境界 情感儒学 哲学传统
下载PDF
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之赓续及其嬗变——现代中国哲学中的“清华传统”研究(一)
15
作者 杨生照 《当代儒学》 2012年第2期202-216,共15页
作为20世纪"清华学派"的代表人物,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先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范式意义。文章通过对冯友兰的"新理学"、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和黄玉顺的"生活儒学"的考察,以期展现现代中国哲学中的"清华传统"... 作为20世纪"清华学派"的代表人物,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先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建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范式意义。文章通过对冯友兰的"新理学"、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和黄玉顺的"生活儒学"的考察,以期展现现代中国哲学中的"清华传统"的某种赓续与嬗变。这种赓续与嬗变具体体现为:他们一方面有着"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即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后者又具体展开为中国哲学自身民族性的凸显和普遍性的发掘;另一方面由于各人所处之时代与思想视域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又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又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得以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力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派 冯友兰 新理学 蒙培元 情感儒学 黄玉顺 生活儒学
下载PDF
《蒙培元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启动
16
作者 郭萍 《当代儒学》 2021年第1期137-138,2,共3页
经过长期准备工作,《蒙培元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已于2020年正式启动。蒙培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其主要哲学思想被学界称为"情感儒学"。他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叙述与诠释而呈现出来的... 经过长期准备工作,《蒙培元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已于2020年正式启动。蒙培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其主要哲学思想被学界称为"情感儒学"。他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叙述与诠释而呈现出来的,凝聚于"主体""心灵""超越""境界""自然"等关键词,并由"情感"观念贯通起来,由此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情感儒学"哲学体系(他自己称之为"情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编辑出版工作 情感儒学 哲学史家 中国哲学史 情感哲学 主要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下载PDF
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蒙培元学术思想评介
17
作者 何晓 《当代儒学》 2016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蒙培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 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 尤其是宋明理学有独到的见解, 而其以“ 情感儒学”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更是涵盖了心灵哲学、 生态哲学等内容.他对“ 情感” 的重视, 既对其师冯友兰先生“ 重理轻情” ... 蒙培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 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 尤其是宋明理学有独到的见解, 而其以“ 情感儒学”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更是涵盖了心灵哲学、 生态哲学等内容.他对“ 情感” 的重视, 既对其师冯友兰先生“ 重理轻情” 思想进行了补偏救弊, 又启发了蒙门后学研究情感问题的新思路.而在蒙培元先生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 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心灵哲学 情感儒学 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从李泽厚“情本论”谈起
18
作者 黄玉顺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4-19,167,共7页
在情感问题上,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历史形态:先秦儒家哲学;宋明理学;转型时代儒家情感哲学的复兴。这种复兴伴随着中国社会和中国思想的“走向现代性”,大致可以分为三期:一是帝国后期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二是民... 在情感问题上,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历史形态:先秦儒家哲学;宋明理学;转型时代儒家情感哲学的复兴。这种复兴伴随着中国社会和中国思想的“走向现代性”,大致可以分为三期:一是帝国后期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二是民国时期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李泽厚和蒙培元是中国哲学情感进路当代复兴的先驱,而两者的差异是:李泽厚的思想是历史唯物论的,而蒙培元的思想则是儒学的。当前的情感哲学复兴存在着三个方面需要反思的问题:一是情感的存在者化问题;二是情感的价值中性问题;三是情感的超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情感进路 李泽厚“情本论” 蒙培元“情感儒学 反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