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吟咏情性”审视宋祁与北宋诗歌变革之关系
1
作者
薛丽娜
《中国诗歌研究》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宋祁作为“后西昆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延续了宋初诗歌“吟咏一己情性”的观念,以作诗为“娱情乐事”。他对“吟咏情性”内涵的开拓与革新派理念展现出了共同的方向,即要求“情”之“实”与“广”,尤其是对“怨情”的接纳。衰病、徙边、...
宋祁作为“后西昆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延续了宋初诗歌“吟咏一己情性”的观念,以作诗为“娱情乐事”。他对“吟咏情性”内涵的开拓与革新派理念展现出了共同的方向,即要求“情”之“实”与“广”,尤其是对“怨情”的接纳。衰病、徙边、毁谤构成了宋祁诗歌“牢骚”的主要内容,促使其走向“发愤抒情”,提出“穷踬其命”论。宋祁追求“中和雅正”的审美理想,在“吟咏情性”之外,他关注到了诗歌“内导情性”的作用,契合了北宋后期黄庭坚及理学诗派的诗歌“情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北宋诗学
诗歌革新
情性
观
原文传递
朱熹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龙
《嘉应大学学报》
1997年第5期49-54,共6页
作为理学家兼诗人的朱熹 ,以其理学心性论为哲学底蕴 ,主张创作主体内心情感体验与儒家心性义理相结合 ,保持道德人格空灵澄明的精神状态 ,追求自然平静、萧散冲澹的审美境界 ,建构了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并以此情性观作为透视诗歌...
作为理学家兼诗人的朱熹 ,以其理学心性论为哲学底蕴 ,主张创作主体内心情感体验与儒家心性义理相结合 ,保持道德人格空灵澄明的精神状态 ,追求自然平静、萧散冲澹的审美境界 ,建构了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并以此情性观作为透视诗歌作品的焦点 ,使他在《诗经》、《楚辞》及许多前代诗人的研究和品评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对中国古典诗学中诸如“缘情”、“言志”、“六义”等核心观念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新儒家
诗学思想
情性
观
诗歌创作
情感
体验
审美情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玲玲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体现在忠孝和情性两方面。其“乃人常情”之忠孝观,以百姓利益为重,将侍亲置于忠君之上。其情性观对男女之情欲予以肯定,将夫妇之人伦与“行吾孝”并提。李卓吾之“孝”与“情”皆发于“率性之真”,肯定...
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体现在忠孝和情性两方面。其“乃人常情”之忠孝观,以百姓利益为重,将侍亲置于忠君之上。其情性观对男女之情欲予以肯定,将夫妇之人伦与“行吾孝”并提。李卓吾之“孝”与“情”皆发于“率性之真”,肯定了晚明百姓对私欲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卓吾
《琵琶记》
忠孝
观
情性
观
百姓日用
率性之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缙书法及其影响(上)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小军
《艺术品》
2020年第1期58-65,共8页
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薦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江西吉水人(图1)。他是明初的著名才子和政治家,同时也是明初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春雨杂述》在书法理论史上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创作以楷、行、草多...
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薦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江西吉水人(图1)。他是明初的著名才子和政治家,同时也是明初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春雨杂述》在书法理论史上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创作以楷、行、草多见,见于著录的作品达百余件,存世也有二三十件。其小楷精绝,引领着明初台阁体书风的形成和发展;其行草豪放,对明中晚期行草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到明中晚期后,解缙书法命运急转直下,从明初一流书家沦为四流书家标格,其中原委及客观评价究竟如何?尚须回到历史语境中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
观
康里巎巎
原文传递
论阮籍的疏离感与情性观
5
作者
秦秋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6-90,共5页
在魏末的士林中,阮籍保持独有的疏离感。他以"恬其性"、"得其情"为其情性理想,借以剖解礼法世界的虚伪,而其文学作品实为作者内心痛苦与挣扎的隐曲反映。
关键词
阮籍
疏离感
情性
观
文学感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齐梁咏物诗的“本体”——兼论齐梁诗人的“情性”观
6
作者
钟志强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55-57,共3页
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
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文人对“情性”观念的演变和齐梁咏物诗创作实际的考察,则让我们更精确的理解齐梁诗人的情性观,并对齐梁咏物诗本体的认识更加接近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时期
“本体”
咏物诗
情性
观
诗人
诗歌创作
创作实际
王夫之
原文传递
论作为脱序人的嵇康及其情性观
7
作者
秦秋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嵇康是魏晋之际充满悲剧色彩的脱序人,其主动脱序祈向内在地决定于他的"自得"、"意足"的情性思想。浸润于嵇康作品中的个性化的情感,既是其情性观的外在显现,更是文化激变时代文人兼名士的复杂心声。
关键词
嵇康
脱序人
情性
观
文学情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类比、还原与谶纬之《诗》学——纬书的情性《诗》学观谫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曹建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董仲舒综合儒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以宇宙与社会相比附,将人与社会伦常都看作阴阳五行的推衍,从而将天人感应学说进一步理论化、精细化。董仲舒的学说中经翼奉,影响了谶纬诗学。谶纬诗学接受了翼奉的观念,以情性说《诗》。而其所谓性即五行...
董仲舒综合儒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以宇宙与社会相比附,将人与社会伦常都看作阴阳五行的推衍,从而将天人感应学说进一步理论化、精细化。董仲舒的学说中经翼奉,影响了谶纬诗学。谶纬诗学接受了翼奉的观念,以情性说《诗》。而其所谓性即五行,情即六情,以历律为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观念,以此来定位诗。如此,诗就成了阴阳五行的消长变化的产物。在具体的诗说中,《诗纬》也采用了类比与还原的方式,在《诗》与天地阴阳之间建立一种匹配关系。《诗纬》诗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阴阳
情性
观
汉代
情性
学说
谶讳学说
以
情性
说《诗》
《诗纬》
类比
还原
《诗》
天地阴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书谱》的"情性"观
9
作者
祁丽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4-94,共1页
孙过庭的《书谱》,书文兼妙,千余年来,对书法艺术实践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为书法艺术美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
《书谱》
“
情性
”
观
孙过庭
书法艺术
美学思想
思想感情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题名
由“吟咏情性”审视宋祁与北宋诗歌变革之关系
1
作者
薛丽娜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文摘
宋祁作为“后西昆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延续了宋初诗歌“吟咏一己情性”的观念,以作诗为“娱情乐事”。他对“吟咏情性”内涵的开拓与革新派理念展现出了共同的方向,即要求“情”之“实”与“广”,尤其是对“怨情”的接纳。衰病、徙边、毁谤构成了宋祁诗歌“牢骚”的主要内容,促使其走向“发愤抒情”,提出“穷踬其命”论。宋祁追求“中和雅正”的审美理想,在“吟咏情性”之外,他关注到了诗歌“内导情性”的作用,契合了北宋后期黄庭坚及理学诗派的诗歌“情性观”。
关键词
宋祁
北宋诗学
诗歌革新
情性
观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朱熹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龙
出处
《嘉应大学学报》
1997年第5期49-54,共6页
文摘
作为理学家兼诗人的朱熹 ,以其理学心性论为哲学底蕴 ,主张创作主体内心情感体验与儒家心性义理相结合 ,保持道德人格空灵澄明的精神状态 ,追求自然平静、萧散冲澹的审美境界 ,建构了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并以此情性观作为透视诗歌作品的焦点 ,使他在《诗经》、《楚辞》及许多前代诗人的研究和品评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对中国古典诗学中诸如“缘情”、“言志”、“六义”等核心观念作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朱熹
新儒家
诗学思想
情性
观
诗歌创作
情感
体验
审美情感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玲玲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文摘
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体现在忠孝和情性两方面。其“乃人常情”之忠孝观,以百姓利益为重,将侍亲置于忠君之上。其情性观对男女之情欲予以肯定,将夫妇之人伦与“行吾孝”并提。李卓吾之“孝”与“情”皆发于“率性之真”,肯定了晚明百姓对私欲的追求。
关键词
李卓吾
《琵琶记》
忠孝
观
情性
观
百姓日用
率性之真
Keywords
Li Zhuowu
The Tale of Pipa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affection and passion
daily life of common people
human nature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缙书法及其影响(上)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小军
机构
北京艺术博物馆
出处
《艺术品》
2020年第1期58-65,共8页
文摘
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薦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江西吉水人(图1)。他是明初的著名才子和政治家,同时也是明初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春雨杂述》在书法理论史上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创作以楷、行、草多见,见于著录的作品达百余件,存世也有二三十件。其小楷精绝,引领着明初台阁体书风的形成和发展;其行草豪放,对明中晚期行草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到明中晚期后,解缙书法命运急转直下,从明初一流书家沦为四流书家标格,其中原委及客观评价究竟如何?尚须回到历史语境中深入探讨。
关键词
情性
观
康里巎巎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阮籍的疏离感与情性观
5
作者
秦秋咀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6-90,共5页
文摘
在魏末的士林中,阮籍保持独有的疏离感。他以"恬其性"、"得其情"为其情性理想,借以剖解礼法世界的虚伪,而其文学作品实为作者内心痛苦与挣扎的隐曲反映。
关键词
阮籍
疏离感
情性
观
文学感情
Keywords
Ruan-Ji
sense of alienation
ideology about the natural instincts
literature feeling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齐梁咏物诗的“本体”——兼论齐梁诗人的“情性”观
6
作者
钟志强
机构
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55-57,共3页
基金
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NSBSJJ2014016)
文摘
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文人对“情性”观念的演变和齐梁咏物诗创作实际的考察,则让我们更精确的理解齐梁诗人的情性观,并对齐梁咏物诗本体的认识更加接近事实。
关键词
齐梁时期
“本体”
咏物诗
情性
观
诗人
诗歌创作
创作实际
王夫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作为脱序人的嵇康及其情性观
7
作者
秦秋咀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玄学本体论与六朝文学本体论相关性研究"(15YJA751022)
文摘
嵇康是魏晋之际充满悲剧色彩的脱序人,其主动脱序祈向内在地决定于他的"自得"、"意足"的情性思想。浸润于嵇康作品中的个性化的情感,既是其情性观的外在显现,更是文化激变时代文人兼名士的复杂心声。
关键词
嵇康
脱序人
情性
观
文学情感
Keywords
Ji-Kang
in anomy
ideology about the natural instincts
literary emotio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比、还原与谶纬之《诗》学——纬书的情性《诗》学观谫论
被引量:
3
8
作者
曹建国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视野中的纬书研究"(13BZW0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诗纬>整理与研究"(14YJA751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论概念史研究"(15JJD75004)
文摘
董仲舒综合儒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以宇宙与社会相比附,将人与社会伦常都看作阴阳五行的推衍,从而将天人感应学说进一步理论化、精细化。董仲舒的学说中经翼奉,影响了谶纬诗学。谶纬诗学接受了翼奉的观念,以情性说《诗》。而其所谓性即五行,情即六情,以历律为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观念,以此来定位诗。如此,诗就成了阴阳五行的消长变化的产物。在具体的诗说中,《诗纬》也采用了类比与还原的方式,在《诗》与天地阴阳之间建立一种匹配关系。《诗纬》诗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
董仲舒阴阳
情性
观
汉代
情性
学说
谶讳学说
以
情性
说《诗》
《诗纬》
类比
还原
《诗》
天地阴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书谱》的"情性"观
9
作者
祁丽
机构
湖北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4-94,共1页
文摘
孙过庭的《书谱》,书文兼妙,千余年来,对书法艺术实践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为书法艺术美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
《书谱》
“
情性
”
观
孙过庭
书法艺术
美学思想
思想感情
艺术形式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吟咏情性”审视宋祁与北宋诗歌变革之关系
薛丽娜
《中国诗歌研究》
2024
0
原文传递
2
朱熹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许龙
《嘉应大学学报》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
王玲玲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解缙书法及其影响(上)
杨小军
《艺术品》
2020
1
原文传递
5
论阮籍的疏离感与情性观
秦秋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齐梁咏物诗的“本体”——兼论齐梁诗人的“情性”观
钟志强
《文艺评论》
CSSCI
2015
0
原文传递
7
论作为脱序人的嵇康及其情性观
秦秋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类比、还原与谶纬之《诗》学——纬书的情性《诗》学观谫论
曹建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书谱》的"情性"观
祁丽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