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州学派与晚明文学的情性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泰州学派是阳明心学中思想最为殊异的一派,其学术思想在晚明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其主张"人欲是合理的,百姓日用即是天理"的思想,冲击了主张存理去欲的程朱理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对晚明文学形成表现自我和享乐人生的情... 泰州学派是阳明心学中思想最为殊异的一派,其学术思想在晚明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其主张"人欲是合理的,百姓日用即是天理"的思想,冲击了主张存理去欲的程朱理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对晚明文学形成表现自我和享乐人生的情性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晚明文学一改明初正统的诗文创作面貌,形成了更加自由的创作风气;同时,自然情性的完全释放,也导致此时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走向泛情化,真情、自我和滥情交织在一起,在极大兴盛的表象下,隐含着本然之性与合理之情的矛盾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晚明文学 情性思想
下载PDF
汉代儒家情性思想研究
2
作者 樊祯祯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3,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人的"情性"问题不同程度地被忽视,特别是对个体之"情性",更是缺乏应有的重视。承继先秦思想而来的汉代,从精神文化的整体倾向来看固然是经学的时代,个人的情感体验、品趣思绪不在主流话语的...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人的"情性"问题不同程度地被忽视,特别是对个体之"情性",更是缺乏应有的重视。承继先秦思想而来的汉代,从精神文化的整体倾向来看固然是经学的时代,个人的情感体验、品趣思绪不在主流话语的言说范围或者说不处于显性状态中,但在经学文本中,体现着个体情感的审美意识还是存在的,从汉代情性之辨和四家诗中即可窥见汉代儒家情性思想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情性思想 性情之辨 四家诗
原文传递
楚骚“发愤抒情”说对汉代“情性”思想的影响
3
作者 樊祯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深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在中国诗学发展的逻辑链上,屈原及其骚体诗创作实践以及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对于魏晋时...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深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在中国诗学发展的逻辑链上,屈原及其骚体诗创作实践以及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对于魏晋时才标举的"缘情"说,具有奠基和示范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骚文化 汉代儒家“情性思想 发愤抒情 发愤著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