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监测结果简报 被引量:47
1
作者 彭韬 杨涛 +3 位作者 王世杰 张信宝 陈波 汪进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在贵州普定岩溶地质与生态研究综合试验站陈旗小流域内,采用全坡面大型径流场的方法,对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径流场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进行了监测。2007年7月到2008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6个径流场土壤流失... 在贵州普定岩溶地质与生态研究综合试验站陈旗小流域内,采用全坡面大型径流场的方法,对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径流场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进行了监测。2007年7月到2008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6个径流场土壤流失量均非常小,年土壤流失量和年悬沙产沙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5~62.25t/km^2和0.03~8.68t/km^2,最大的为中度石漠化的稀疏灌丛径流场。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集中发生在降雨量超过60mm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类型坡地间次降雨土壤流失量差异显著,最主要控制因素为地表径流量,同时也受到降雨特征和植被状况的影响。此外,前期降雨对坡地产流和土壤流失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前期降雨丰沛的条件下,坡耕地、稀疏灌丛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次降雨土壤流失量相对复合植被、火烧迹地、灌草和幼林径流场均出现明显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土地利用类型 全坡面大型径流场 土壤流失 悬移质泥沙 监测
下载PDF
黄河中游支流悬移质粒度与含沙量、流量间的复杂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8,共10页
本文以黄河中游若干支流为例 ,研究了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 ,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粒度特征与含沙量、流量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就同一站点而言 ,随着含沙量和流量的增大 ,大于 0 .0 5mm的... 本文以黄河中游若干支流为例 ,研究了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 ,宽变幅水沙两相流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粒度特征与含沙量、流量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就同一站点而言 ,随着含沙量和流量的增大 ,大于 0 .0 5mm的粗颗粒泥沙的百分比迅速减小 ,并达到最小值 ;当含沙量和流量进一步增大时 ,其百分比又迅速增大 ,表现出明显的双值关系。对于小于 0 .0 1mm细泥沙而言 ,情形正好相反。黄河中游不同的支流之间 ,悬移质泥沙粒度特征与年均含沙量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悬移质泥沙 粒度特征 高含沙水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一阶迎风差分格式的精度问题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小峰 中川一 许全喜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41,共5页
通过对一维线性对流方程和一维非线性对流方程的数值求解 ,对一阶迎风差分格式的精度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当计算如悬移质泥沙、污染物等质量输移方程时 ,应避免用其离散其中的对流项 ;而当计算水流动量方程时 ,用其离散其中的对流项可以... 通过对一维线性对流方程和一维非线性对流方程的数值求解 ,对一阶迎风差分格式的精度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当计算如悬移质泥沙、污染物等质量输移方程时 ,应避免用其离散其中的对流项 ;而当计算水流动量方程时 ,用其离散其中的对流项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结论 .最后给出了算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格式 差分方法 数值模拟 悬移质泥沙 输移 水流
下载PDF
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义天 尚全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7,共7页
本文着重对求解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线性化方法与非线性迭代计算对圣维南方程进行求解,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很小,但线性化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量,且可取较大的时间步长进行计... 本文着重对求解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线性化方法与非线性迭代计算对圣维南方程进行求解,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很小,但线性化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量,且可取较大的时间步长进行计算。对悬移质泥沙运动方程式,相临时层之间用差分法求解,在同一时层上求其分析解,不仅可以避免含沙量计算结果的不合理现象,而且计算量也较小。用丹江口水库下游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验证计算同时表明,用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变形计算,计算时间不会比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增加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 恒定流 河床变形 悬移质泥沙 圣维南方程 实测资料 线性化方法
下载PDF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许炯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6,共9页
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长江上游干支流5个代表站即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乌江武隆站、嘉陵江武胜站和长江宜昌站的悬移质泥沙粒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近40年来长江上游不同的水沙来源区和干流控制站的悬沙粒径均呈现出明显... 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长江上游干支流5个代表站即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乌江武隆站、嘉陵江武胜站和长江宜昌站的悬移质泥沙粒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近40年来长江上游不同的水沙来源区和干流控制站的悬沙粒径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长江上游干支流悬沙粒径的细化趋势,与水库的修建有密切的关系。长江上游的水库均以蓄水发电和灌溉为目标,水库拦截了来自库上游流域的泥沙,其中粗颗粒部分淤积在库内,使得经水库下泄的泥沙显著变细。长江上游干支流绝大多数河流为沙卵石河床或基岩河床,已建水库下游河道均为沙卵石河床,通过水库下游的冲刷得到的细泥沙补给是很有限的。由于床沙中含细颗粒泥沙少,水库下泄的清水无法通过冲刷河床来得到大量泥沙的补给,故经过长距离的水流-河床相互作用后,因水库拦沙而显著变细的悬沙粒径不会因河床冲刷而明显增大。长江上游流域内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明显成效,使重点产沙区的产沙量减小。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拦截了较粗的泥沙,也会使进入河道的泥沙粒度变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沙来源区悬沙粒度的变化和两个重点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站悬沙粒度变化的影响。运用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泥沙粒径 水库拦沙 水土保持 长江上游
下载PDF
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著 邱秀云 +1 位作者 侯杰 王顺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8,共4页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 ,即“漏斗式全沙排沙术”。该项技术既可以排除粗颗粒的推移质泥沙 ,也可以排除细颗粒的悬移质泥沙。对 0 .5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10 0 % ,对 0 .5mm以下细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 90 % ,排沙耗水...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 ,即“漏斗式全沙排沙术”。该项技术既可以排除粗颗粒的推移质泥沙 ,也可以排除细颗粒的悬移质泥沙。对 0 .5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10 0 % ,对 0 .5mm以下细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 90 % ,排沙耗水量仅占渠道引水量的 2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螺旋流 推移质泥沙 悬移质泥沙
下载PDF
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晓青 李哲 +1 位作者 吕平毓 郭劲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6,共6页
就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从野外同步监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选取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共7个监测断面于2002年和2003进行野外同步监测,测试结果表明:水中的悬移质泥沙对水中各种覆存形态的磷污染... 就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从野外同步监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选取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共7个监测断面于2002年和2003进行野外同步监测,测试结果表明:水中的悬移质泥沙对水中各种覆存形态的磷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单位重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与水体总泥沙含量、泥沙粒径有密切关系。采集寸滩断面泥沙对磷酸盐吸附解吸特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根据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解吸过程进行了拟合,发现吸附速率常数k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变化,而磷酸盐初始浓度对k值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磷酸盐解吸量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变化,k值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变化,泥沙浓度对k值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总磷 磷酸盐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黄河中游植被恢复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治理前景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浩 梁广林 +3 位作者 周金星 蔡强国 陆中臣 黄建国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63,共12页
根据黄土高原不同自然带水环境和侵蚀环境的特点,研究了黄河中游不同自然带植被类型的变化、林、草的分布界线及植被的恢复能力.年降雨量530mm是黄河中游林、草分布的临界年降雨量.在影响流域产沙的地带性、非地带性环境要素中,悬移质... 根据黄土高原不同自然带水环境和侵蚀环境的特点,研究了黄河中游不同自然带植被类型的变化、林、草的分布界线及植被的恢复能力.年降雨量530mm是黄河中游林、草分布的临界年降雨量.在影响流域产沙的地带性、非地带性环境要素中,悬移质泥沙中径(D50,mm)、林木覆盖率(V,%)起主要作用,其中,林木覆盖率(V,%)对流域产沙的影响权重仅小于泥沙中径(D50,mm)作用的3.4%,近乎相等.要有效的控制半干旱区、尤其是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使输沙模数降到6000t/km2以下,仅靠林木自然恢复困难较大.在退耕还林草建设中,在坡面生物措施和沟壑工程措施治理基础上,因地制宜的选好树种与人工造林(草),重点县的流域林木覆盖率至少要达到30%以上.与60年代以前降雨标准期相比随各期年降雨量的减少,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生产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雨量的减少是多年来造林草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根据年降雨量与自然植被生产力的回归模型,可以分别得到目前或70年代以来任意时段,恢复到标准期时所需的流域自然植被生产力和生态用水量的估测值.从而为黄河中游林草恢复及治理前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治理 侵蚀产沙 植被恢复 前景 林木覆盖率 植被生产力 年降雨量 流域产沙 悬移质泥沙 丘陵沟壑区 植物生产力 生态用水量 侵蚀环境 黄土高原 植被类型 恢复能力 环境要素 非地带性 半干旱区 土壤侵蚀 输沙模数
原文传递
Crank-Nicolson格式精度的改进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小峰 张红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8,共6页
运用待定系数法 ,对 Crank- Nicolson格式进行了改进 ,得到一新的具有 3阶精度的 HAUC2格式。新格式有非保守型和保守型两种。对质量输移对流方程计算表明 ,HAUC2格式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良好 ,与原 Crank-
关键词 数值精度 数值格式 CRANK-NICOLSON 有限差分法 悬移质泥沙
下载PDF
二滩水库拦沙作用及其对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冯秀富 杨青远 +1 位作者 张欧阳 王协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2,共6页
金沙江流域的水沙变化对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滩上游水沙变化过程的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估算了二滩水库的拦沙量。结果表明:1998~2004年,二滩水库年均拦沙量约5000~6500×104t左右,水库年均淤积率大于0.66%... 金沙江流域的水沙变化对三峡入库水沙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滩上游水沙变化过程的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估算了二滩水库的拦沙量。结果表明:1998~2004年,二滩水库年均拦沙量约5000~6500×104t左右,水库年均淤积率大于0.66%。2001~2004年,上游来沙量减小,二滩水库拦沙量也相应减小,年均拦沙量4000~5000×104t,上游所来泥沙约有95%淤积在库区。2001~2004年二滩比1991~2000年新增拦沙量0.238×108t,占屏山站减沙量的21.25%。二滩上游梯级电站及金沙江干流梯级电站建成后,按照二滩的运用方式,可拦截流域90%左右的来沙,从目前的水沙条件看,可能使三峡水库的进库悬移质泥沙减小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淤积量 悬移质泥沙 二滩水库
下载PDF
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丽春 方红卫 府仁寿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在一维非恒定泥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进韩其为对恒定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考虑泥沙非均匀性的影响,对悬移质泥沙连续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非恒定非均匀条件下的悬移质含沙量计算公式。运用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 本文在一维非恒定泥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进韩其为对恒定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考虑泥沙非均匀性的影响,对悬移质泥沙连续方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非恒定非均匀条件下的悬移质含沙量计算公式。运用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离散水流方程,与泥沙连续方程非耦合求解,用此模型对白河堡水库淤积进行了验证计算,与实测淤积地形符合良好。在得到断面在任意时刻的含沙量的同时,还可得到断面在任意时刻的悬移质泥沙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 非恒定 悬移质泥沙 淤积 白河堡水库 含沙量 断面 一维 非均匀 离散
下载PDF
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方红卫 王光谦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研究了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 (悬移质泥沙和推移质泥沙 )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文中对比了国内外常用模型的特点 ,结合笔者在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数学模型中的计算经验 ,分析各自模型的差异 ,特别是针对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及湍流模型的... 研究了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 (悬移质泥沙和推移质泥沙 )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文中对比了国内外常用模型的特点 ,结合笔者在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数学模型中的计算经验 ,分析各自模型的差异 ,特别是针对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及湍流模型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全沙泥沙输移数学模型 SFST- 2 D.并将该模型分别应用于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泥沙计算、波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二维 泥沙输移 悬移质泥沙 推移质泥沙 淤积 坝区 冲刷 湍流模型 数值计算方法
下载PDF
剖面二维悬移质泥沙输移方程的分步解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军强 王光谦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空间概念上的分步法 ,对剖面二维悬移质泥沙输移方程 ,提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格式。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 :在对流项较弱时 ,可采用隐格式计算 ;在对流项占优时 ,为消除解的振荡 ,应采用显隐混合格式。另外 。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分步法 对流扩散 泥沙输移方程
下载PDF
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与流量、含沙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月英 彭立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大通站为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各年年内变化、多年平均的年内变化、还是历年变化,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均随流量增加而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特性具有明显的... 以大通站为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各年年内变化、多年平均的年内变化、还是历年变化,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均随流量增加而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随含沙量的变化多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少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增大,年内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历年变化则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减后增,这些变化行为与水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粒度特征 回归分析 大通站 长江
下载PDF
汊道悬移质分沙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秦文凯 府仁寿 韩其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9,共9页
本文在考虑了分汊河道分流时横向环流作用的基础上,求出了汊道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分汊口附近地形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应用该模型对荆江分流道以及长江上的一些分汊河道作了定性分析和验证计算,并与用其它模... 本文在考虑了分汊河道分流时横向环流作用的基础上,求出了汊道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分汊口附近地形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应用该模型对荆江分流道以及长江上的一些分汊河道作了定性分析和验证计算,并与用其它模型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级配 分汊河道 悬移质泥沙 全沙含沙量 分沙模型 分流比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随继 范小黎 赵晓坤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9-1888,共10页
通过对黄河宁蒙河段6个水文站1952~2003年间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输沙平衡方法,对划分的5个时段和5个区段的悬沙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黄河上游无大型水库的1952~1959年间和水库建成坝下... 通过对黄河宁蒙河段6个水文站1952~2003年间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输沙平衡方法,对划分的5个时段和5个区段的悬沙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宁蒙河段悬沙冲淤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黄河上游无大型水库的1952~1959年间和水库建成坝下河道充分调整后的1994~2003年间,宁蒙河段强烈淤积,年均悬沙淤积量分别为0.9588亿t/a和0.9503亿t/a;而期间的三个时段,年均悬沙分别为净侵蚀0.6127亿t/a、微淤0.0161亿t/a和较强淤积0.7475亿t/a。年均悬沙淤积量在宁蒙河段为0.345亿t/a;在宁夏河段为0.076亿t/a,其中下沿河~青铜峡区段微淤,青铜峡~石嘴山区段冲淤平衡;在内蒙古河段总和为0.269亿t/a,石嘴山~巴彦高乐、巴彦高乐~三湖河口、三湖河口~头道拐三个区段分别为0.0084亿t/a、0.113亿t/a和0.147亿t/a,沿程增大。悬沙淤积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受到区间支流来沙量变化和水库建设的双重影响,而空间变化主要受到青铜峡水库拦沙以及刘家峡、龙羊峡水库消减洪峰的影响。黄河宁蒙河段处于构造沉降区,淤积是总趋势,人类活动可以引起个别时段、区段发生侵蚀,但无法改变其沉积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冲淤量 时空变化 宁蒙河段 黄河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干支流及消落带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阎丹丹 鲍玉海 +3 位作者 贺秀斌 唐强 钟荣华 高进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2,329,共5页
采集长江干支流悬移质泥沙和长江干流典型消落带沉积剖面泥沙,通过分析其颗粒组成了解三峡水库水位变化下泥沙特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上从江津到忠县悬移质泥沙呈现沿程逐渐细化的趋势;时间上旱季高水位时期忠县石宝镇悬移质泥... 采集长江干支流悬移质泥沙和长江干流典型消落带沉积剖面泥沙,通过分析其颗粒组成了解三峡水库水位变化下泥沙特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上从江津到忠县悬移质泥沙呈现沿程逐渐细化的趋势;时间上旱季高水位时期忠县石宝镇悬移质泥沙较粗,而雨季低水位时期悬移质泥沙较细。2010-2011年消落带总沉积泥沙大致呈随采样点海拔的增加而逐渐变粗的趋势,而消落带多年净沉积泥沙粗细变化受海拔影响不大。悬移质和沉积泥沙在时空上的变异多数表现为:砂粒变异系数最大,粘粒次之,粉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沉积泥沙 粒径分布 消落带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平面二维河床纵向与横向变形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夏军强 王光谦 吴保生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1期165-174,共10页
在分析不同类型土质河岸冲刷机理的基础上,改进了现有三类土质河岸冲刷过程的力学模拟方法.然后将仅能模拟河床纵向变形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河岸冲刷模型结合,组合成平面二维河床纵向与横向变形数学模型.该模型... 在分析不同类型土质河岸冲刷机理的基础上,改进了现有三类土质河岸冲刷过程的力学模拟方法.然后将仅能模拟河床纵向变形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河岸冲刷模型结合,组合成平面二维河床纵向与横向变形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于模拟天然河道的洪水演进与河床纵向冲淤过程,而且还能模拟河床的横向变形过程,尤其能模拟黏性土河岸、非黏性土河岸及混合土河岸的冲刷与崩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河岸 河床纵向变形 河床横向变形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悬移质泥沙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连军 谈广鸣 +2 位作者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计算方法。将该成果引入黄河下游一维扩展泥沙数学模型中,采用黄河下游1977年高含沙洪水与1999年汛后至2002年汛前冲刷系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悬沙与床沙的交换过程,克服分组挟沙力方法的缺陷,使得非均匀沙计算理论上更加完善,应用上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床沙 泥沙交换 平衡冲淤物粒径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悬移质泥沙有限元模型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海涛 吉祖稳 胡春宏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7,共6页
本文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在求解以对流作用为主的泥沙运动方程时所遇到的困难 ,分别采用迎风有限元和特征有限元法进行耦合求解。通过数值实验证实两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对流项 ,其中尤以特征有限元法为最优。尽管目前该方法计算耗时稍... 本文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在求解以对流作用为主的泥沙运动方程时所遇到的困难 ,分别采用迎风有限元和特征有限元法进行耦合求解。通过数值实验证实两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对流项 ,其中尤以特征有限元法为最优。尽管目前该方法计算耗时稍多 ,但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 ,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作用 迎风有限元法 特征有限元法 泥沙运动方程 悬移质泥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