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守轩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8,共5页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悬浮态势' 价值迷失
下载PDF
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的悬浮特性
2
作者 吉芳英 范剑平 +4 位作者 王颖 许晓毅 徐璇 李东平 孙国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4-239,共6页
进入生化池的沙粒受粒径影响,或沉积或悬浮在生化池,粒径≤73μm的细微沙容易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导致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生物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下降.以粒径≤73μm的沙粒为对象,研究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ρ(MLVS... 进入生化池的沙粒受粒径影响,或沉积或悬浮在生化池,粒径≤73μm的细微沙容易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导致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生物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下降.以粒径≤73μm的沙粒为对象,研究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的影响,探讨细微沙的可悬浮性和悬浮态势,揭示细微沙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显微观察发现,粒径>33μm的细微沙不易被活性污泥卷捕,呈自由悬浮态势;粒径≤33μm的细微沙容易被活性污泥絮体卷捕,呈卷捕附着态势.细微沙粒径越小,悬浮比(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的细微沙占生化池进水中细微沙总量的比例)越大,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越低,悬浮比与细微沙粒径呈显著线性相关(y=0.996-0.010x),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与悬浮比相关性显著〔y=2.84/(12.27x+3.06)〕.研究显示,细微沙不影响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厂可结合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调控ρ(MLSS),保证ρ(MLVSS)的稳定,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细微沙 粒径 悬浮特性 悬浮 悬浮态势
下载PDF
生化池中细微泥沙悬浮时间对淤沙分离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范剑平 吉芳英 +3 位作者 许晓毅 徐璇 吴捷盈 汪玫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2-26,共5页
污泥淤沙分离器能够分离去除活性污泥中的细微泥沙,提高活性污泥的MLVSS/MLSS值,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向生化池污泥混合液中投加不同粒径的细微泥沙,研究了细微泥沙的悬浮时间对污泥淤沙分离性能及其悬浮态势的影响,为污... 污泥淤沙分离器能够分离去除活性污泥中的细微泥沙,提高活性污泥的MLVSS/MLSS值,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向生化池污泥混合液中投加不同粒径的细微泥沙,研究了细微泥沙的悬浮时间对污泥淤沙分离性能及其悬浮态势的影响,为污泥淤沙分离系统运行模式的设置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粒径>33μm的细微泥沙呈自由悬浮态势,不受悬浮时间的影响;14μm<粒径≤33μm的细微泥沙在初期呈自由悬浮态势,悬浮15 d后呈卷捕附着态势;粒径≤14μm的细微泥沙进入生化池后,快速被活性污泥絮体卷捕。粒径为33μm的细微泥沙被污泥絮体卷捕后,分离器的分离度、除沙效率分别降低了41.0%、30.4%,表明细微泥沙呈卷捕附着态势不利于污泥淤沙分离。由于细微泥沙主要由降雨径流带入,因此降雨期及降雨后的一段时间应运行污泥淤沙分离系统,避免14μm<粒径≤33μm的细微泥沙被活性污泥絮体卷捕,降低了淤沙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细微泥沙 粒径 悬浮时间 悬浮态势 污泥淤沙分离器
原文传递
我国教研员“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文彦 刘彦芝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8期53-55,共3页
我国教研员由于其专业能力的缺失与功能的异化而长期呈现"悬浮态势",具体表现在教研员的引领功能淡化为"上传下达"、服务职能异化为"检查评比"和科研效能弱化为"组织参与"等方面。这主要是由... 我国教研员由于其专业能力的缺失与功能的异化而长期呈现"悬浮态势",具体表现在教研员的引领功能淡化为"上传下达"、服务职能异化为"检查评比"和科研效能弱化为"组织参与"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教研员缺乏理论导致"不会做"、脱离实践导致"不能做"、曲解制度导致"不必做"和丧失动力导致"不愿做"等原因所致。可以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扎根教育教学场域、优化管理评价体系等途径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悬浮态势 理论学习 研究方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