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东海陆架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宏观格局 被引量:136
1
作者 杨作升 郭志刚 +2 位作者 王兆祥 徐景平 高文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90,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初夏黄、东海毗邻陆架到深海海域所观测到的悬浮体含量分布和水动力要素,结果表明在陆架与深海区之间存在一个与悬浮体一般分布规律不相符的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它犹如一道洁净的“水体障壁”横亘在陆架水与深海之间,阻挡着... 本文分析了初夏黄、东海毗邻陆架到深海海域所观测到的悬浮体含量分布和水动力要素,结果表明在陆架与深海区之间存在一个与悬浮体一般分布规律不相符的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它犹如一道洁净的“水体障壁”横亘在陆架水与深海之间,阻挡着悬浮体含量最高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的输送.不同的海洋要素分析表明,这一道“水障”系由入侵陆架的黑潮爬升水形成,它是影响悬浮体输送的重大动力因素,其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了陆架大部分悬浮体向深海的运移具有“夏贮冬输”的季节性格局.冬季风暴破坏了研究区水体的温盐跃层并影响黑潮爬升水的进退,是影响研究区悬浮体传输的另一重大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陆架 悬浮体 深海 输送
下载PDF
α-Al_2O_3悬浮体的流变性及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8
2
作者 杨金龙 谢志鹏 +1 位作者 汤强 黄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6,共6页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成型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将高分子化学单体聚合的思路引入到陶瓷的成型工艺中,可制备高强度、高均匀性的陶瓷坯体.本课题对氧化铝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的低粘度且高固相体积分数浓悬浮...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成型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将高分子化学单体聚合的思路引入到陶瓷的成型工艺中,可制备高强度、高均匀性的陶瓷坯体.本课题对氧化铝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的低粘度且高固相体积分数浓悬浮体的制备、浓悬浮体的固化、成型坯体的性能及其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出了多种形状复杂、致密的陶瓷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悬浮体 流变性 成型 陶瓷 氧化铝陶瓷
下载PDF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15
3
作者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1-587,共7页
利用NOAA卫星 1 995年 1月— 1 997年 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黄、东海悬浮体在 1 1— 3月份为向外海输运阶段 ,5... 利用NOAA卫星 1 995年 1月— 1 997年 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黄、东海悬浮体在 1 1— 3月份为向外海输运阶段 ,5— 9月份则退向近海为内储阶段 ,4月份为输变退的月份 ,1 0月份则是退变输的月份 ,其中 3月份黄、东海悬浮体向东海深海输运得最远 ,9月份则向岸退得最远 ;黄、东海表面悬浮体向东海的输运范围一般皆位于 1 0 0m等深线以内 ,并很难越过黑潮水系 ,而输向深海的悬浮体又大都在黄海暖流的作用下回输黄海 ,其大部输向韩国西南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 遥感 悬浮体 输运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被引量:93
4
作者 肖尚斌 李安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的DD2孔和悬浮体进行了陆源物质提取,应用激光粒度仪做了粒度分析,并分析了DD2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DD2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约 19和 130μm是...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的DD2孔和悬浮体进行了陆源物质提取,应用激光粒度仪做了粒度分析,并分析了DD2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DD2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约 19和 130μm是DD2孔所属区域对沉积环境敏感的粒级,分别对应于东海沿岸流和风暴流沉积动力过程。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分析表明,该孔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沿岸流,沉积环境相对稳定;而下段沉积环境变化大,是风暴流和沿岸流的混合作用沉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 沉积环境 沿岸流 东海 风暴 陆源物质 泥质沉积 环境敏感 受控 悬浮体
下载PDF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被引量:90
5
作者 秦蕴珊 李凡 +2 位作者 徐善民 J.Milliman R.Limeburner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海水中悬浮体样品的过滤、分析及结合海水透光度测量,得出了1983年11月和1984年7月海水中悬浮体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模式,即:水平分布有三个高含量区和两个低含量区,黄河及长江的现代输入物质对中部深水区基本上没有影响;垂... 本文通过对海水中悬浮体样品的过滤、分析及结合海水透光度测量,得出了1983年11月和1984年7月海水中悬浮体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模式,即:水平分布有三个高含量区和两个低含量区,黄河及长江的现代输入物质对中部深水区基本上没有影响;垂直分布出现明显的层化现象,11月份,在密度跃层下缘出现悬浮体跃层。本区悬浮体含量和成分,具有陆间海的过渡性特征。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是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其次是河流输入物和浮游生物。海浪是影响悬浮体分布的主要因素。潮流加强了海浪的作用,并与海流一起,将掀起的物质搬运他处。海底地形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了海浪作用的临界深度。黄海中部冷水团影响了悬浮体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悬浮体 悬浮体分布
下载PDF
冬、夏季东海北部悬浮体分布及海流对悬浮体输运的阻隔作用 被引量:85
6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张东奇 范德江 雷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0,共10页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体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悬浮体的分布及输运受到东海环流、风暴和潮流等的影响 ,其中东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受台湾暖流的阻隔 ,冬季和夏季长江入海泥沙在东海基本不能越过 1 2 4°0 0′E以东海域 .黄海沿岸流携带着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再悬浮沉积物向陆架东南扩散 ,其搬运的量和在中、外陆架区的扩散范围冬季显著大于夏季 .在黄海暖流的阻隔下 ,陆架悬浮体冬季和夏季在 32°N断面很少能扩散至 1 2 6°30′E以东海域 .台湾暖流和黑潮爬升水的阻隔作用使得冬季和夏季陆架悬浮体在P -N断面也基本不能扩散至陆架边缘 .冬季在东海北部可有部分陆架悬浮体输送到冲绳海槽 ,但有区域性 ,其输送的可能位置是在P -N断面以北、32°N断面以南之黄海沿岸流向东南延伸的陆架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阻隔作用 东海 悬浮体 季节性变化 冬季 夏季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 被引量:54
7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1 位作者 范德江 潘燕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1-597,共7页
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o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 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o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长江入海沉积物供应量、台湾暖流、浙江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致使长江口泥质区的沉积效应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沉积作用弱,夏季沉积作用强。该泥质区是长江入海沉积物的“汇聚区”,其中冬季的沉积物汇聚量显著小于夏季。长江口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沉积过程变化都具有季节性,但有其各自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沉积效应 季节性变化 长江口泥质区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9
8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雷坤 曲艳慧 范德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507-513,共7页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合,泥质区的形成需有物源的充沛供应和涡旋的动力效应相结合。泥质区沉积作用时空变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泥质区悬浮体供应充足,涡旋中心向泥质区东南扩展,是本区接受悬浮体沉积的关键季节。夏、秋二季泥质区的大部分区域缺少悬浮体物源,涡旋中心向北退缩,致使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降低,并且主要影响泥质区的西北区域。春季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大于夏、秋两季,但小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泥质区 悬浮体 沉积动力过程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陈西庆 陈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有机性颗粒 长江河口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南黄海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来自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被引量:40
10
作者 蔡德陵 石学法 +4 位作者 周卫健 刘卫国 张淑芳 曹蕴宁 韩贻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6-23,共8页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δ^(13)C值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了南黄海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格局.由此格局可以认定,在陆源物质向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输送过程中底层起着比表层更为重要的作用.黄海环流是决定南黄海沉积物搬运格局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由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号证实,山东水下三角洲高沉积速率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现代黄河物质.在南黄海深水区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废黄河物质和现代黄河物质,现代长江物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来自朝鲜半岛的陆源物质其数量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由悬浮体和碳稳定同位素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另一个独立的物源指示剂——多环芳烃的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悬浮体 物质来源 沉积物搬运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触变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科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3期31-33,38,共4页
对近年来触变性研究过程中触变性的影响因素及触变性理论解释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触变性 研究进展 流变学 悬浮体 网状结构 分散体系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被引量:37
12
作者 雷坤 杨作升 郭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5,共8页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组织、分泌物和粘膜等有机质可将矿物碎屑和生物骨屑粘结、吸附和捕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迅速沉积。在悬浮体含量较低、水化学环境相对稳定的东海陆架 ,絮凝作用是泥质区得以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东海陆架 泥质区 絮凝沉积作用 扫描电镜 粒度分布 底质
下载PDF
黄、东海毗邻海域悬浮体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作升 郭志刚 +2 位作者 王兆祥 徐景平 高文兵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55-69,共15页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潮次—中层混合爬升水及其混合水形成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横亘在陆架与深海之间,形成阻隔含有大部分悬浮体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输送的洁净“水障”,台湾暖流北上的顶托也起类似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的各种因素及有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海域 悬浮体 水团
下载PDF
长江口悬浮体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军 高抒 +1 位作者 曾志刚 贾建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10,共12页
1998年 1 1月和 1 999年 5月长江口悬浮体样品的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口悬浮体粒度较细 ,分选较差 ,偏态和峰态偏小 ,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 ;粘土含量次之 ,基本不含砂或砂含量很小 ,由陆向海平均粒径有由粗到细的变化趋势。粒度... 1998年 1 1月和 1 999年 5月长江口悬浮体样品的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口悬浮体粒度较细 ,分选较差 ,偏态和峰态偏小 ,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 ;粘土含量次之 ,基本不含砂或砂含量很小 ,由陆向海平均粒径有由粗到细的变化趋势。粒度分布呈典型的非正态分布 ,存在“双峰”和“三峰”两种形式 ,表层样品以“双峰”分布为主 ,底层“三峰”或“双峰”并存。标准偏差 -粒度曲线上多峰出现 ,反映了长江口悬浮体组成的复杂性。长江口悬浮体粒度特征有较大的季节变化。悬浮体粒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泥沙来源、底质再悬浮、生物作用和絮凝作用 ,粒度特征的季节差异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体 粒度分布 季节变化 激光粒度仪
下载PDF
纳米ZrO_2悬浮体的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汤枫秋 黄校先 +1 位作者 张玉峰 郭景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通过测定纳米ZrO2悬浮液粉体的Zeta电位和颗粒大小,探讨了引入不同的分散剂如聚甲基丙烯酸氨(DarvanC)、聚乙烯亚胺(PEI)及柠檬酸氨(DAC)对ZrO2粉体表面带电状况及颗粒分散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测定纳米ZrO2悬浮液粉体的Zeta电位和颗粒大小,探讨了引入不同的分散剂如聚甲基丙烯酸氨(DarvanC)、聚乙烯亚胺(PEI)及柠檬酸氨(DAC)对ZrO2粉体表面带电状况及颗粒分散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YTZP粉体的等电点在pH=6附近,没有分散剂的条件下,在碱性介质中ZrO2粉体容易与溶液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ZrO2颗粒互相连结而聚沉。在不同分散条件下的水溶液中,ZrO2表面的荷电会有非常显著的变化,ZrO2粉体的等电点会发生明显的偏移。在远离等电点处,ZrO2粉体呈单分散状态,在靠近等电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表面化学 分散剂 纳米 悬浮体 陶瓷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铭汉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0年第1期49-54,共6页
海水中的悬浮体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有机碎屑颗粒,例如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也有少量硅质生物骨骼。海水中无机颗粒物质能通过吸附作用,从海水中有效地富集有机溶解物质。海水中天然... 海水中的悬浮体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有机碎屑颗粒,例如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也有少量硅质生物骨骼。海水中无机颗粒物质能通过吸附作用,从海水中有效地富集有机溶解物质。海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分布、变化与浮游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物是某些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对海洋无机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地球化学转移过程都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胶州湾 季节变化 海底沉积物 平面分布 颗粒有机碳 悬浮 浮游生物 中国科学院 平均含量
原文传递
南黄海夏季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铁民 赵一阳 +2 位作者 李凡 秦蕴珊 J.D.米里曼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49-757,T001,共10页
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悬浮体的高值区出现在苏北近岸一带,测得的最高值为7.57mg/L,其次是长江口和调查区的北部.低值区大面积分布在调查区的中部和山东半岛以南,悬浮体含量小于0.5mg/L.远岸的悬浮体垂向分布中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层性.... 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悬浮体的高值区出现在苏北近岸一带,测得的最高值为7.57mg/L,其次是长江口和调查区的北部.低值区大面积分布在调查区的中部和山东半岛以南,悬浮体含量小于0.5mg/L.远岸的悬浮体垂向分布中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层性.在长江口外的悬浮体分布中可看到台湾暖流的影响,它的存在限制了长江入海物质的向东扩散.尽管7月是黄河和长江的丰水期,大量物质被携带入海,但还未能构成悬浮体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来源是沉积物的再悬浮,其次才是河流携入的物质,海水中的生物组分居三.现代河流入海物质的影响范围主要是调查区南北两端.在深水区,温度、盐度跃层的形成限制了底层悬浮体向上扩散.海水中物质的运移主要在海水底层进行,以悬浮—沉积—再悬浮—再沉积的方式进行着物质的运移和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悬浮体 南黄海
下载PDF
酶催化明胶原位凝固成型陶瓷坯体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谢志鹏 黄勇 +1 位作者 陈亚丽 杨金龙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7-532,共6页
采用天然高分子凝胶进行陶瓷原位凝固成型具有有机物加入量少、无毒等优点.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凝胶化工艺用以成型陶瓷坯体,其原理是利用尿素作为氢键阻断剂,阻止热明胶溶液冷却时的凝胶化转变. 待球磨、真空除泡等工艺操作完成后... 采用天然高分子凝胶进行陶瓷原位凝固成型具有有机物加入量少、无毒等优点.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凝胶化工艺用以成型陶瓷坯体,其原理是利用尿素作为氢键阻断剂,阻止热明胶溶液冷却时的凝胶化转变. 待球磨、真空除泡等工艺操作完成后,再加入尿酶使尿素分解,明胶大分子重新获得氢键结合能力,在室温下完成凝胶化转变,形成网络结构,实现原位凝固成型. 该成型方法可获得表面光洁,内部均匀的陶瓷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陶瓷 悬浮体 注模成型 酶催化 凝固成型
下载PDF
Si_3N_4陶瓷粉体中可溶性离子对悬浮体固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金龙 谢志鹏 +1 位作者 黄勇 冀静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9-687,共9页
应用离子色谱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Si3N4粉体中的可溶性离子种类和浓度。通过去除粉体中的高价阳离子Ca2+,Mg2+等,悬浮体固相体积分数可从38%提高至44%。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K=5.2mS·cm-1,获... 应用离子色谱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Si3N4粉体中的可溶性离子种类和浓度。通过去除粉体中的高价阳离子Ca2+,Mg2+等,悬浮体固相体积分数可从38%提高至44%。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K=5.2mS·cm-1,获得了体积分数为58%且粘度为1Pa·s的Si3N4浓悬浮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陶瓷粉体的可溶性高价反离子,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可显著地提高悬浮体固相含量,从而发明了一种获得低粘度且高固相含量陶瓷浓悬浮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离子浓度比常数 氮化硅陶瓷 固相
下载PDF
微悬浮体染色法在丝绸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邢建伟 徐成书 +2 位作者 周芬 熊玲俐 田慧敏 《印染》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4,共4页
采用Lanasol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方法(MSD)对丝绸进行无盐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和常规染色工艺的区别,并优化前者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SD工艺可防止织物表面擦伤,明显提高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百分率;其染品色光纯正、色泽... 采用Lanasol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方法(MSD)对丝绸进行无盐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和常规染色工艺的区别,并优化前者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SD工艺可防止织物表面擦伤,明显提高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百分率;其染品色光纯正、色泽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悬浮体 上染百分率 固色率 丝织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