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侯方域的“悔”与“忆”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春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2-25,共4页
侯方域分别以"壮悔堂"和"四忆堂"命名他的文集和诗集,有其深刻寓意。但对于"悔"与"忆"的真正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文字说明,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和评... 侯方域分别以"壮悔堂"和"四忆堂"命名他的文集和诗集,有其深刻寓意。但对于"悔"与"忆"的真正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文字说明,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和评定他的名节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成为后代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虽然前代研究者做了不少努力,但主要着力于侯方域名节的争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做的不够。通过对《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的文本解读,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侯方域故居的走访,从多元化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希望为这些问题找到一个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与忆的关系
下载PDF
从动词“用”“悔”“告”的配价特点看《易》的成书年代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芳 《阴山学刊》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于《易》的成书年代,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从配价结构的角度出发,考察《易》中"用"、"悔"、"告"三个动词用法之演变轨迹,《易》的成书年代当在殷末周初。
关键词 《易》 动词 “用” “告” 配价 成书年代
下载PDF
“憾”“恨”“怨”“悔”词义兴替的历时浅探
3
作者 郭外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向、语法搭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从先秦到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时期,"憾""恨""怨""悔"的基本义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各个词的基本义逐渐单一化和明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周易》断辞所蕴含的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新钦 白海溶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断辞的差异性存在外露着作《易》者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拈出断辞“悔”,透视其“悔亡”、“无悔”、“有悔(悔)”三种不同形态:以中、正、比、应等为切入点,玩观卦象,通过数理统计对各自的生成进行定量分析,于对比中彰显出《周易》之内... 断辞的差异性存在外露着作《易》者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拈出断辞“悔”,透视其“悔亡”、“无悔”、“有悔(悔)”三种不同形态:以中、正、比、应等为切入点,玩观卦象,通过数理统计对各自的生成进行定量分析,于对比中彰显出《周易》之内蕴:一、正不如中、应(比)之善;二、执中有应为事物发展最根本的条件:三、得位是事物发展不可低估的要素;四、中正之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辞 定量分析 内蕴
下载PDF
《天文气象杂占》注释献疑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海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6-88,92,共4页
201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所有文字资料,代表了该帛书研究的新成果。在研读其中《天文气象杂占》部分的基础上,对如下五处注释进行阐释:"合,且讲;不合,讲"之"合"... 201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所有文字资料,代表了该帛书研究的新成果。在研读其中《天文气象杂占》部分的基础上,对如下五处注释进行阐释:"合,且讲;不合,讲"之"合"当为"双方交锋"义、"军在外,有悔"之"悔"当为"灾祸"义、"矫燎"当为"弯曲"义、"赤云完之"或为"赤云贯日"义、"前后兑其行"断句当为"前后兑,其行……","兑"形容该流星的形状前后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气象杂占》 矫燎 前后兑其行
下载PDF
试析“怨”、“恨”、“悔”的词义关系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倩 《语文知识》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通过“怨”、“恨”、“悔”三词在《史记》、《汉书》中用例的具体考察和句法分析,试图证明“恨”不仅和“悔”具有同义关系,而且可以同“怨”构成同义词。进而可以看出,词义与其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词义对其句法功能具有... 通过“怨”、“恨”、“悔”三词在《史记》、《汉书》中用例的具体考察和句法分析,试图证明“恨”不仅和“悔”具有同义关系,而且可以同“怨”构成同义词。进而可以看出,词义与其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词义对其句法功能具有制约作用。并认为,词义考辨结合用法的分析和描写,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贞悔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贞”、“悔”与《周易》古筮法关系密切。古人“‘贞’者内卦 ,‘悔’者外卦”之说虽有理 ,但其确切意义及其中所隐含的上古筮法却未为人明确揭示。上古人以内卦 (或外卦 )为“用事”,即表问者所问事的类型 ,再以外卦(或内卦 )为“直... “贞”、“悔”与《周易》古筮法关系密切。古人“‘贞’者内卦 ,‘悔’者外卦”之说虽有理 ,但其确切意义及其中所隐含的上古筮法却未为人明确揭示。上古人以内卦 (或外卦 )为“用事”,即表问者所问事的类型 ,再以外卦(或内卦 )为“直事”,即占断祸福吉凶 ;以内卦“用事”的称为“贞”占 ,以外卦“用事”的称为“悔”占。据此 ,《左传》、《国语》中筮例的变爻的统计结果就能得到解释 ,前人不能说通的“之八”就能得到说明 ,考古材料中同一器物上的几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筮法 考释 爻辞 《周易》 六十四封 八封
下载PDF
《论语》“吾未尝无诲”句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远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论语》“吾未尝无诲”句原为“吾未尝无悔”,本章原本之主旨不是孔子“有教无类”之教育精神的自白,而是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之“谨饬砥砺”精神的自白。《论语》原用的是“束修”一词,而不是“束”;“束修”之本义,指十五岁成童束发... 《论语》“吾未尝无诲”句原为“吾未尝无悔”,本章原本之主旨不是孔子“有教无类”之教育精神的自白,而是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之“谨饬砥砺”精神的自白。《论语》原用的是“束修”一词,而不是“束”;“束修”之本义,指十五岁成童束发修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修
下载PDF
《周易》古经之“悔”的主体性内涵
9
作者 胡晓培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0,共9页
《周易》中与“悔”相关的断词有别于作为“自然之天”和“价值之天”的其他两类断词,强调了个体作为情感和价值主体的感性色彩,且更具阐释上的开放性。在以人文精神觉醒为时代思想特征的殷周之际,“悔”作为断词或许意在提醒周初统治... 《周易》中与“悔”相关的断词有别于作为“自然之天”和“价值之天”的其他两类断词,强调了个体作为情感和价值主体的感性色彩,且更具阐释上的开放性。在以人文精神觉醒为时代思想特征的殷周之际,“悔”作为断词或许意在提醒周初统治者们保持忧患意识,时刻自我检省;而“悔”在诠释中所指涉的自省、自我负责、自我决定、在实践中展开等意义,体现了以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性精神。“无悔”“悔亡”则是主体性意义的进一步展开。尤其是集中于下经的“悔亡”,突出了人在参赞化育中的主体自觉、自省,和通过实践把握自我生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断词 主体性
原文传递
悔·治悔·无悔——从儒家视角论道德悔过的意义与困境
10
作者 王硕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0,共8页
儒者既反对彻底地抑悔,也不支持过分地扬悔,他们将悔置于道德训练的有机网络中,在多种工夫的治疗与支撑下,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自我更新,从而不断接近“无悔”的理想境界。儒家的悔过观为我们重估悔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极... 儒者既反对彻底地抑悔,也不支持过分地扬悔,他们将悔置于道德训练的有机网络中,在多种工夫的治疗与支撑下,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自我更新,从而不断接近“无悔”的理想境界。儒家的悔过观为我们重估悔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视角。本文从儒家立场出发,直面现代“毋悔”观念的挑战,为悔过的意义作出辩护,同时对悔过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指出悔过并不是徒劳、退转、虚幻、无力、全然痛苦和可有可无的。悔所具有的独特意识结构,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并改正过恶。现实中工夫的歧出与断裂,并不根源于悔,而应归因于尚不完善的人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工夫论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11
作者 张洁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2009年第6期92-93,共2页
中秋的时候,你回来了。一声“姐”,带着被浸染了,藏掖了很久的熟稔。我会在无数个日子后的将来依然念着你此刻一声青涩的姐。
关键词 高中 作文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12
作者 张洁 刘生权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09年第2期85-86,共2页
中秋的时候,你回来了。一声“姐”,带着被浸染了,藏掖了很久的熟稔。我会在无数个日子后的将来依然念着你此刻一声青涩的“姐”。
关键词 高中 作文 语文教学 张洁
原文传递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文化阐释
13
作者 孙云宽 逄格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6-137,共2页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集中表现了牛鲜花的“爱”与帅红兵的“悔”。剧本用轻快幽默的台词和生动的知青生活细节再现了多才多艺的知青帅红兵和东北姑娘牛鲜花跨越20多年的爱情故事。它的创作基于现实.又充满了梦想的成分。它代表了一种...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集中表现了牛鲜花的“爱”与帅红兵的“悔”。剧本用轻快幽默的台词和生动的知青生活细节再现了多才多艺的知青帅红兵和东北姑娘牛鲜花跨越20多年的爱情故事。它的创作基于现实.又充满了梦想的成分。它代表了一种怀旧情结,这种怀旧情结又是一种文化策略,一种对精神空虚的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风那个吹》 梦想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游褒禅山记》中的“悔”与“悲”
14
作者 戴建伟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9年第5期56-57,共2页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选文《游褒禅山记》中的“悔”和“悲”的解读,是教学的重难点。王安石“悔”得深刻真切,“悲”得深沉通透,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深刻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下载PDF
灵感常钟有意人——说说漫画《悔》的创作经过
15
作者 赵雪峰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漫画作品 创作经过 灵感 中国新闻奖 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大自然 第九届
下载PDF
一种部分权重信息的灰色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孝新 刘思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3-846,共4页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探讨了决策方案的属性值为区间灰数及权重信息部分已知的灰色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根据区间灰数的本质,定义了两区间灰数的相离度。引入了个体理想最优方案向量、群体综合关联度等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构建了...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探讨了决策方案的属性值为区间灰数及权重信息部分已知的灰色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根据区间灰数的本质,定义了两区间灰数的相离度。引入了个体理想最优方案向量、群体综合关联度等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区间灰数相离度的灰色区间关联系数公式及灰色区间关联度。对于各方案的区间型群体综合关联度的比较和排序,给出了基于最小最大化悔值方法。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出的灰色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的合理性及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区间灰数 灰色关联系数 群体综合关联度 最小最大化值排序 群决策
下载PDF
论高启梅花诗的精神意蕴 被引量:9
17
作者 纪映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1,共4页
梅花是高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是诗人自我心象的绝好写照。高启梅花诗中抒写了各种不同的情志、心迹 ,把每一类不同的梅花形象同诗人的生命历程和特定的精神背景结合起来 ,可以从某些断面反映出诗人的精神世界。同时 。
关键词 花形象 隐士 世俗生活 传统儒家文人
下载PDF
基于最小期望投资悔值的柔性约束电网灵活规划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翟海保 程浩忠 +2 位作者 陈春霖 江峰青 房领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7-30,35,共5页
采用多场景方法处理未来电网规划中的电源建设及负荷发展等不确定性因素,以规划方案对未来各场景下最优方案的最小期望投资悔值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柔性约束,将N-1状态下的过负荷通过罚函数的形式加到目标函数中,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 采用多场景方法处理未来电网规划中的电源建设及负荷发展等不确定性因素,以规划方案对未来各场景下最优方案的最小期望投资悔值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柔性约束,将N-1状态下的过负荷通过罚函数的形式加到目标函数中,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对18节点算例系统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满足柔性约束的情况下能保证期望浪费最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规划 多场景法 最小期望投资 柔性约束
下载PDF
王世贞晚年“自悔”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宏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而对文学价值与意义产生怀疑和动摇。钱谦益极力鼓吹王世贞晚年"自悔",并夸大其骑墙难下、无力回天之尴尬,为此,遭到钱钟书先生等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钱谦益 钱钟书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内省”与西方美学的“忏悔”——中西审美意识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基于中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内在差异 ,中国美学的“内省”意识 ,导致中国美学实践中 ,不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与反映 ,还是对内心世界的表现与抒发 ,都要求通过内心体验和感悟的方式 ,来传达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理解。而... 基于中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内在差异 ,中国美学的“内省”意识 ,导致中国美学实践中 ,不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与反映 ,还是对内心世界的表现与抒发 ,都要求通过内心体验和感悟的方式 ,来传达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理解。而西方美学的“忏悔”意识 ,则注重通过以写实、反映、再现、模拟的方式 ,来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 ;面对主客体的分裂 ,“忏悔”审美意识提倡在灵魂的撞击震荡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最终获得精神升华与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内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