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被引量:290
1
作者 肖明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101,共12页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进而概括了哥特小说创作的一般性特征 ,即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 ,故事情节恐怖刺激 ,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 ,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 ,充满悬念 ,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本文进一步指出 ,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 ,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哥特小说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 ,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哥特小说 浪漫主义 超自然现象 持续发展 18世纪 小说创作 故事情节 文学传统 美学基础 心理基础 文化背景 哥特式 一般性 震撼力 恐惧感 作家 作品 恐怖 社会 人口
原文传递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93
2
作者 陈启山 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7,共6页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专业差异。(2)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抑郁和恐怖上存在性别差异。偏执因子的专业效应显著。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的交互作用显著。(3)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存在普遍关联。求助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高职 解决问题 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法 使用程度 专业差异 总体状况 强迫症状 交互作用 精神病性 合理化 求助 幻想 自责 因子 恐怖 抑郁
下载PDF
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 被引量:41
3
作者 罗选民 刘琦榕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是只有在统一的语境中 ,词汇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中的词汇在长语篇中经常形成词汇链 ,不同的词汇链在语篇中的纽带作用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词汇衔接的四种手段在艾伦·坡著名的短... 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是只有在统一的语境中 ,词汇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中的词汇在长语篇中经常形成词汇链 ,不同的词汇链在语篇中的纽带作用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词汇衔接的四种手段在艾伦·坡著名的短篇小说《红色死魔的假面舞会》中的使用 ,说明词汇衔接及其形成的词汇链对构成和渲染小说中的恐怖气氛的重要作用。此外 ,词汇衔接和词汇链也保证了小说语境的统一 ,从而达到语篇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衔接 语篇 连贯 词汇链 恐怖
下载PDF
哥特文学与爱伦·坡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色彩。最后具体分析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探讨爱伦.坡哥特小说所反映的心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小说 恐怖 心理世界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恐怖主义犯罪发展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雪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3,共13页
只有充分认识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策略预防和控制恐怖犯罪的发生。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1)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基于不同目的的恐怖主义类型呈多样... 只有充分认识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策略预防和控制恐怖犯罪的发生。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1)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基于不同目的的恐怖主义类型呈多样化发展。(2)犯罪主体构成趋复杂化。体现在参与恐怖活动的成员复杂、国家作为恐怖主义主体形态的存在以及恐怖组织网络化发展方面。(3)犯罪对象任意且结果恐怖。看似随意的攻击目标实际上是恐怖主义者精心选择的结果。(4)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系统性和现代性。恐怖分子除了采取爆炸等残忍手段实施恐怖活动外,还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施恐怖主义犯罪。(5)恐怖主义犯罪趋国际化发展。可以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国际社会所采取的反恐措施等方面追寻到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化发展的踪迹。针对这些特点,有必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法律的、技术的、政治的和外交的对策等,铲除恐怖主义犯罪滋生的根源,进行全球治理,实现全社会的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 犯罪 意识形态 系统性 国际犯罪
原文传递
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牧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罪对待,有关国际公约明确地把这种罪行列入可引渡罪,不作为政治犯罪,如不引渡,则必须起诉,反映了国际社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决心和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恐怖 犯罪
下载PDF
让小说永葆生命力:唐·德里罗访谈录(英文)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俊松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2007年《坠落的人》的出版,德里罗至今已发表14部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德里罗在作品中一直突出地关注历史、政治,和当代美国的文化危机。德里罗的作品也因此屡获大奖,其《白噪音》(198... 随着2007年《坠落的人》的出版,德里罗至今已发表14部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德里罗在作品中一直突出地关注历史、政治,和当代美国的文化危机。德里罗的作品也因此屡获大奖,其《白噪音》(1985年)获得美国图书奖、《毛二世》(1991年)获得福克纳/笔会奖、《地下世界》(1997年)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豪威尔斯奖。1999年,德里罗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耶路撒冷奖"的作家,该奖专门表彰那些在作品中表达个人自由主题的作家。本刊特约记者陈俊松于2009年3月对德里罗先生进行了采访。在访谈中,德里罗结合自己的主要小说作品,阐述了其美学思想和作品中一贯关注的主题。尽管评论界普遍认为德里罗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本人却视自己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与乔伊斯、福克纳、多斯帕·索斯等作家一脉相承。在创作中,他自称是受到语言的驱使,试图在文字中创造一种融视觉、听觉、意义为一体的多重效果。德里罗既寄身其中又置身其外,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他能敏锐地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恐怖无处不在。同时,作为一名社会批评家,德里罗将生活在社会边缘视为作家的一种特权。在他看来,一个作家越是边缘化,他的作品越显得重要,因为他最终的目标是让小说永葆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罗 小说 历史 恐怖 语言的美质
原文传递
追求效果的艺术家──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坍塌》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曼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1,共4页
爱伦·坡的作品描写超自然的恐怖、神秘和死亡、残忍和宿命,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善于营造恐怖气氛,注意调动读者的情绪。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他在《厄舍古屋的坍塌》中对场景、人物和超自然的描述,看他如何巧妙地运用绘画、诗... 爱伦·坡的作品描写超自然的恐怖、神秘和死亡、残忍和宿命,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善于营造恐怖气氛,注意调动读者的情绪。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他在《厄舍古屋的坍塌》中对场景、人物和超自然的描述,看他如何巧妙地运用绘画、诗歌、音乐和小说等艺术形式,运用声、光和色彩等艺术手段来达到恐怖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效果 超自然 恐怖 场景
下载PDF
恐怖主义本原辨析——基于事实的本体性认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绍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2,共10页
人们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与恐怖主义本身,是人类文明与发展面临的两个同等重要和危险的难题,克服现代性的局限有助于认识和应对恐怖主义。哲学上的普遍主义及与之对应的国际霸权和国内强权是恐怖主义产生的两个重要根源。同时,弄... 人们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与恐怖主义本身,是人类文明与发展面临的两个同等重要和危险的难题,克服现代性的局限有助于认识和应对恐怖主义。哲学上的普遍主义及与之对应的国际霸权和国内强权是恐怖主义产生的两个重要根源。同时,弄清恐怖和恐怖主义作为事实的界限,对于把握恐怖主义实质及制定恰当的对策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 恐怖主义 霸权主义
下载PDF
基于恐怖分子的恐怖主义心理学述评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凤翔 石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0-1667,共8页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文章中的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体、团体或组织为了达成某种政治、宗教或社会目的,而对无辜者非法使用暴力或其他胁迫性手段,企图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制造恐怖气氛的行为。其形成和发展可...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文章中的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体、团体或组织为了达成某种政治、宗教或社会目的,而对无辜者非法使用暴力或其他胁迫性手段,企图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制造恐怖气氛的行为。其形成和发展可以用综合症模型、自恋–攻击模型、挫折–攻击模型、工具模型、社会情境模型和其他综合性模型来解释。作者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恐怖主义的心理学策略。心理学界对于恐怖主义的实证研究较少,而且侧重于描述和解释,在预测和应用上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恐怖 恐怖主义 恐怖分子 反恐
下载PDF
简论恐怖、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犯罪 被引量:9
11
作者 卜安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9-94,共6页
简明地看,恐怖主义是为达一定目的而选择以恐怖行为为手段,其本质是以施行恐怖行为来制造部分人或全社会的恐怖,从而达到其个人、组织或国家的某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或情感的目的。战争具有恐怖性,但恐怖行为不一定是战争... 简明地看,恐怖主义是为达一定目的而选择以恐怖行为为手段,其本质是以施行恐怖行为来制造部分人或全社会的恐怖,从而达到其个人、组织或国家的某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或情感的目的。战争具有恐怖性,但恐怖行为不一定是战争,以战争为恐怖手段胁迫敌对国家屈服可称为战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战争则是由恐怖主义者发动的主要以恐怖行为为手段的战争。恐怖主义犯罪是为了实现恶意目的,采取恐怖手段,制造恐怖效果,给不特定的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并造成普遍的恐怖感的犯罪。“9·11事件”等恐怖主义行为是典型的恐怖主义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 恐怖主义 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
原文传递
论哥特电影造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0-45,共6页
哥特电影风格的确立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哥特文学又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紧密相连,而中世纪文化在人们心中标志印象就是禁欲与死亡。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便在于人类怎样以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扰,通过艺术的表现可以将... 哥特电影风格的确立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哥特文学又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紧密相连,而中世纪文化在人们心中标志印象就是禁欲与死亡。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便在于人类怎样以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扰,通过艺术的表现可以将死亡的恐怖转化为美感。哥特电影受这种文化巨大影响,艺术家利用电影的多种视觉造型语言,例如色彩、光影、结构、材质、道具等手段,表现出哥特式的,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唯美主义的追求,并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电影 黑暗 光影 恐怖 神秘
原文传递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龙颜 梁庆成 任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0-131,共2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assessed with SCL-90, SDS,HAMD and SAS,60 healthy adults matched in age an... Objective: To examin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assessed with SCL-90, SDS,HAMD and SAS,60 healthy adults matched in age and sex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 Results: Total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on the four rating scales.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lesions located in the left cerebral hemisphere were more evident than those in the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and those in cerebral cortex were more evident than in the sub-cortex; the multiple lesions in the cerebrum rendered more severe neuropsychological symptoms than those simple lesions did, the lesions of big size also rendered more sever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than those of small size,the nature wa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s.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extremely evident. Those symptoms we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size,and the degre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 抑郁 焦虑 恐怖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灾难新闻照片里的“身体恐怖”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顺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8,共3页
吃惊于一张新闻图片 2006年4月11日,我与平常一样,到暨南大学校园里唯一的报亭买报纸。当毫无准备的眼光落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头版时,猝不及防地吃了一惊。
关键词 新闻照片 《南方都市报》 恐怖 身体 灾难 新闻图片 大学校园 报纸 报亭 头版
下载PDF
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的恐怖美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恐怖人物等方面去塑造黑猫形象及刻画主人公内心的邪恶,从而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来自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恐怖。坡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他的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一种恐惧刺激的兴奋和快感。其哥特式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美的享受,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小说 黑猫 恐怖
下载PDF
哥特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演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晋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1-122,共2页
18世纪中期的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中的一支,它擅长用恐怖和怪诞离奇的写作风格来描写超自然现象及善恶之间的争斗。它的震撼力吸引了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家。本文通过对哥特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做了一个梳理,旨在表明哥特小说的产... 18世纪中期的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中的一支,它擅长用恐怖和怪诞离奇的写作风格来描写超自然现象及善恶之间的争斗。它的震撼力吸引了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家。本文通过对哥特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做了一个梳理,旨在表明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200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始终都没有偏离善恶冲突和道德探索的这一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恐怖 道德
下载PDF
颅脑疾病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莉 赵东涛 +1 位作者 覃仕英 王毓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 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应激状态做回顾性分析 ,为围术期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CL 90和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量表 (Catell 1 6PF) ,对患者入院当天、术前 1d及术后第 7天进行心理测... 目的 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应激状态做回顾性分析 ,为围术期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CL 90和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量表 (Catell 1 6PF) ,对患者入院当天、术前 1d及术后第 7天进行心理测试 ,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结果 患者在术前、术后SCL 90量表抑郁、焦虑、恐怖等因素分数明显高于刚入院时 ,且以术前为甚。结论 颅脑手术患者心理负担非常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疾病 围术期 心理应激 抑郁 焦虑 恐怖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实习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琴 俞杰 季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732-733,共2页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应激源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 [1] 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1] 对 167名实习护士进行测评 ,并以其 1年前在学校时的相关调查[2 ] 和高三女生常模[3] 作为对照。结...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应激源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 [1] 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1] 对 167名实习护士进行测评 ,并以其 1年前在学校时的相关调查[2 ] 和高三女生常模[3] 作为对照。结果 实习护士SCL - 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9个因子分均低于自我对照组和高三女生常模 (P <0 .0 5 ~0 .0 1)。ASLEC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 6个因子分、应激频度、总应激量与SCL - 90总分及 9个因子分成明显正相关 ,但与SCL - 90症状痛苦水平无关。结论 实习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好 ,遭受心理应激源刺激是产生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 ,但与症状痛苦水平并无关系 ,故应提倡积极的应对措施和适当的心理辅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士 心理健康 应激源 症状自评量表 焦虑 敌对 恐怖
下载PDF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佳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5-87,共3页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作家都成功借鉴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爱米莉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烘托主题,构造情节,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作家都成功借鉴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爱米莉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烘托主题,构造情节,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哥特式小说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恶棍英雄 神秘 恐怖
下载PDF
关于恐怖主义、恐怖行为和恐怖组织的若干研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传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学刊)》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甚多,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复杂尖锐,尤其是...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甚多,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复杂尖锐,尤其是“9·11”事件以后,反恐斗争已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恐怖行为?什么是恐怖主义?什么是恐怖组织?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和相互之间的区别以及与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等的区别?这些都需要从学术角度进行深入研讨,从而对恐怖犯罪与武装斗争,恐怖主义与恐怖活动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反恐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 恐怖主义 恐怖行为 恐怖组织 涵义 区别 研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