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隙进样氢化物还原体系-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砷(Ⅲ)、砷(Ⅴ)及总砷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凤宁 《云南环境科学》 2006年第B06期167-169,共3页
提出了测定水样中As(Ⅲ)、As(Ⅴ)、总As的原子荧光法:用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缓冲溶液控制pH5.5时测定As(Ⅲ);用抗坏血酸、碘化钾及硫脲预还原As(Ⅴ)后测定样品中的总As;用差减法求出As(Ⅴ)。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小,灵敏度、精密度... 提出了测定水样中As(Ⅲ)、As(Ⅴ)、总As的原子荧光法:用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缓冲溶液控制pH5.5时测定As(Ⅲ);用抗坏血酸、碘化钾及硫脲预还原As(Ⅴ)后测定样品中的总As;用差减法求出As(Ⅴ)。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小,灵敏度、精密度较高、干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法 水样监测 as(Ⅲ) as(Ⅴ) as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膨润土中总砷的研究
2
作者 李爱阳 符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71-3675,共5页
膨润土是由比例为2∶1的Si—O四面体和Al—O八面体交替组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天然黏土矿物,膨润土的多孔结构、化学组成、可交换离子类型以及较小的晶体尺寸,赋予了膨润土具有化学活性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容量大以及孔隙率高的独特... 膨润土是由比例为2∶1的Si—O四面体和Al—O八面体交替组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天然黏土矿物,膨润土的多孔结构、化学组成、可交换离子类型以及较小的晶体尺寸,赋予了膨润土具有化学活性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容量大以及孔隙率高的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食品、医药和环保等各个领域。在膨润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其所含元素As可能通过迁移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对膨润土进行微波消解,加入高氯酸在电热板上对消解溶液继续进行低温消解,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联用多模式样品引入系统(MSIS)测定膨润土中总As含量。采用25%(w/v)碘化钾为预还原溶液对As的形态进行预还原,将As(Ⅴ)还原为As(Ⅲ),利用硼氢化钠/氢氧化钠在MSIS中将As(Ⅲ)转变为气态氢化物(AsH_(3)),通过优化MP-AES的最佳观测位置和雾化气流量,获得最佳分析性能,选择188.979 nm为As的分析波长避开了谱线重叠干扰,使用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模型校正了背景干扰,选择261.542 nm为内标元素Lu的分析波长校正了基体效应。As的检出限(LOD)为0.41μg·L^(-1),通过测定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As的测定值与标准参考物质的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2.80%,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对来自中国不同产地的12个膨润土的分析显示,所有样品中总As的浓度相对较低(As的平均含量在3.51~12.6 mg·kg^(-1)之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膨润土中规定的总As浓度限量标准,所有膨润土样品中的As含量均没有超标。采用大气氮气为等离子体气的MP-AES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分析效率,为膨润土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具有运行安全稳定、操作简单快速、适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as 氢化物发生 快速线性干扰校正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黄磷尾气中的气态总砷 被引量:4
3
作者 袁信 田森林 +2 位作者 蒋明 周键 刘瞾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4-777,共4页
采用溴化硝酸溶液吸收黄磷尾气,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As含量。总As在质量浓度0.05~0.30 mg/L范围内进行实验,并对云南某黄磷厂尾气中气态总As含量进行了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2.4%,总As的平均回收率... 采用溴化硝酸溶液吸收黄磷尾气,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As含量。总As在质量浓度0.05~0.30 mg/L范围内进行实验,并对云南某黄磷厂尾气中气态总As含量进行了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2.4%,总As的平均回收率为96.2%~98.2%。方法适用于黄磷尾气中气态总As含量的测定,应用此法测得黄磷厂尾气中气态总A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901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黄磷尾气 气态as
原文传递
总状毛霉对20(S)-原人参二醇的微生物转化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广通 杨雪 +2 位作者 葛红娟 李建林 宋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38,共5页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构建20(S)-原人参二醇过氧衍生物的新合成途径,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过氧衍生物的产率。方法:选取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 AS 3.205为转化菌株,从接菌量,底物浓度,转化时间,加样时间,温度,转速等方面对...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构建20(S)-原人参二醇过氧衍生物的新合成途径,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过氧衍生物的产率。方法:选取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 AS 3.205为转化菌株,从接菌量,底物浓度,转化时间,加样时间,温度,转速等方面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获得2个20(S)-原人参二醇过氧衍生物,20(S)-原人参二醇为25,26-烯-24(R)过氧羟基-20(S)-原人参二醇和23,24-烯-25过氧羟基-20(S)-原人参二醇;获得了优化的转化工艺,即接种量为10%,底物浓度为0.25 mmol·L-1,加样时间为转种后48 h,培养温度为28℃,转化时间为5 d,摇床转速为150 r·min-1。结论:该方法能简便的获得20(S)-原人参二醇过氧衍生物,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25,26-烯-24(R)过氧羟基-20(S)-原人参二醇和23,24-烯-25过氧羟基-20(S)-原人参二醇的产率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 过氧衍生物 微生物转化 状毛霉as 3.20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