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发芽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鸰 姜淑娟 +1 位作者 贾振宝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264,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发芽过程中东农42、东农48、东农44、东农36号4种大豆的甲醇提取液对2,2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总酚和总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4种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显示出较为一致的总体趋势,在发芽的第1d和...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发芽过程中东农42、东农48、东农44、东农36号4种大豆的甲醇提取液对2,2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总酚和总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4种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显示出较为一致的总体趋势,在发芽的第1d和第4d,IC50出现两个极小值,平均为2.5mg/mL,抗氧化能力提高显著;总酚类物质含量出现两个极大值,其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正相关;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食用发芽1d或4d的大豆制品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发芽 抗氧化性 DPPH
下载PDF
合成樟脑中樟脑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振东 李冬梅 +3 位作者 毕良武 王婧 古研 刘先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合成樟脑中莰酮-2的含量,用化学法测定合成樟脑中总酮的含量,并对化学法和GC法测得樟脑含量的差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GC法测得的莰酮-2含量与化学法测得的总酮含量之间具有数值上的近似性,并且这种近似性在... 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合成樟脑中莰酮-2的含量,用化学法测定合成樟脑中总酮的含量,并对化学法和GC法测得樟脑含量的差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GC法测得的莰酮-2含量与化学法测得的总酮含量之间具有数值上的近似性,并且这种近似性在标准规定不同品质级别的合成樟脑中表现一致。GC法可缩短分析时间,结果准确和可靠,此法已被《合成樟脑》GB/T 4895-2007国家标准引用,作为樟脑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樟脑 -2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黄花倒水莲总口山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鄢紫红 郑可利 +2 位作者 王铮敏 吕梅桂 周淑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60-65,共6页
目的优选超声波法提取黄花倒水莲中总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花倒水莲中总酮提取量和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从黄花倒水莲中... 目的优选超声波法提取黄花倒水莲中总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花倒水莲中总酮提取量和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从黄花倒水莲中提取总酮的最佳工艺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超声作用时间为40min,超声提取温度为70℃,提取量可以达到11.746mg/g。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易行,提取率和提取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倒水莲 超声波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丹参总酮对体外模拟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旋 刘达恩 +5 位作者 欧增达 张国佑 牛占国 贾宇博 张奇 郭树忠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3,共2页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及深度烧伤后常见的病理性愈合现象。寻求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是创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中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历史悠久,其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轻微,但机制不明。丹参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胶原代谢疾病等...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及深度烧伤后常见的病理性愈合现象。寻求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是创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中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历史悠久,其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轻微,但机制不明。丹参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胶原代谢疾病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增生性瘢痕 体外模拟 丹参 创伤修复 心血管疾病 中药治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甘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3
5
作者 韩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甘草 甘草甜素 甘草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丹参不同组分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郭建利 张睦清 +3 位作者 韩雪 何英肖 路帅 张一昕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且总体疗效以丹参总酚酸为佳。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组分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丹参酚酸 丹参
下载PDF
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尚保华 韩淑英 +4 位作者 郑丽坤 朱丽莎 杨远明 米文生 魏洪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血脂和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肪乳灌胃联合低剂量四氧嘧啶注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血脂和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肪乳灌胃联合低剂量四氧嘧啶注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FL高、中、低治疗组,罗格列酮(RSG)治疗组。连续灌胃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糖耐量(OTG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GHb),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KITT。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OT-GG,FINS,TG,TC,FFA,GHb明显升高(P<0.05或P<0.01),ISI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荞麦花叶黄酮能使FBG,OTGG,FINS,TG,TC,FFA,GHb降低(P<0.05或P<0.01)而升高ISI(P<0.05或P<0.01),呈一定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罗格列酮相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胰腺及肾组织结构异常。不同剂量的TFBFL均能明显改善上述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TFBFL能够剂量依赖性的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大鼠各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花叶黄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丹参不同组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睦清 韩雪 +3 位作者 郭建利 郭秋红 刘连臣 张一昕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年第4期1-2,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的不同组分(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的不同组分(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或活性变化,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变化,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两种组分都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TC、TG、ALT、AST的含量或活性,降低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促进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中PPARα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酚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下载PDF
贮藏期对丹参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兴国 程方叙 +1 位作者 张稷 郭文杰 《特产研究》 2005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商品药材不同贮藏期的丹参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变化规律,为丹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草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总酮含量--乙醚索氏提取、UV法测定(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抑菌效力--纸片法(金黄色葡菌209P).结果丹参药材贮... 目的研究丹参商品药材不同贮藏期的丹参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变化规律,为丹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草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总酮含量--乙醚索氏提取、UV法测定(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抑菌效力--纸片法(金黄色葡菌209P).结果丹参药材贮藏1 095d的总酮T含量为28.31mg/g,抑菌效力L(mm)下降22.92%.研究贮藏期30~2 555d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为:T(mg/g)=49.4545-0.01731d(m=8,r=-0.9884***)、L(mm)=10.084-0.002278d(m=8,r=-0.9628***).结论丹参药材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与贮藏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建议适宜贮藏期不得超过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贮藏期 丹参 抑菌效力
下载PDF
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及丹参总酮对微波辐射后H9c2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雪岩 彭瑞云 +4 位作者 赵黎 高亚兵 董霁 张静 姚斌伟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8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及丹参总酮对微波辐射后H9c2心肌细胞活性氧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辐射对照组(R)、1mg/l给药组(L)、3 mg/L给药组(M)和9 mg/L给药组(H)。黄芪总苷、赤芍总苷...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及丹参总酮对微波辐射后H9c2心肌细胞活性氧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辐射对照组(R)、1mg/l给药组(L)、3 mg/L给药组(M)和9 mg/L给药组(H)。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及丹参总酮采用1 mg/L,3 mg/L,9 mg/L 3个剂量预处理48 h后,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30 m W/cm^2的微波辐射H9c2心肌细胞,于辐射后30 min检测细胞中ROS含量、培养基中CK及LDH活性。结果辐射对照组心肌细胞中ROS含量和培养基中CK及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和丹参总酮组对上述指标改变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中ROS含量,黄芪总苷3个剂量给药组、赤芍总苷低剂量、丹参总酮低和高剂量给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K及LDH活性于黄芪总苷中、高剂量组及丹参总酮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H9c2心肌细胞CK、LDH活性及ROS含量升高;黄芪总苷、赤芍总苷及丹参总酮对上述指标改变的改善效果良好,其中黄芪总苷改善效果最佳,最佳有效剂量为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赤芍 丹参 微波 H9C2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丹参总酮对大鼠在体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晓丹 赵秀丽 +2 位作者 高春凤 张皊皊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总酮在大鼠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以丹参酮ⅡA(TSIIA)为检测丹参总酮的指标性成分。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双波长法测定肠循环液中TSIIA及酚红的含量。结果丹参总酮吸收速率ka... 目的研究丹参总酮在大鼠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以丹参酮ⅡA(TSIIA)为检测丹参总酮的指标性成分。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双波长法测定肠循环液中TSIIA及酚红的含量。结果丹参总酮吸收速率ka随浓度的增加有显著下降趋势,吸收半衰期t1/2延长。结论丹参总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提示丹参总酮在机体内的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丹参总酮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IIA 紫外分光光度 双波长法 在体胃肠道吸收
下载PDF
中江丹参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兴国 王书林 程方叙 《特产研究》 1995年第4期17-18,25,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丹参生药总酮剂量与抑菌效力的实验函数模型、中江丹参品种资源和栽培品种类型的丹参总酮含量及体外抑菌效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和科学开发中江丹参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丹参 含量 抑菌力 中江 中草药
下载PDF
丹参总酮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赖春花 邱天健 +3 位作者 郑琴 肖瑛 胡鹏翼 潘俊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21,共4页
目的:制备丹参总酮缓释微丸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增溶技术及流化床上药技术制备载药丸芯,选取丙烯酸树脂NE30D(Eudragit NE30D)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抗黏剂、熟化时间... 目的:制备丹参总酮缓释微丸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增溶技术及流化床上药技术制备载药丸芯,选取丙烯酸树脂NE30D(Eudragit NE30D)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抗黏剂、熟化时间和温度对包衣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包衣工艺为Eudragit NE30D包衣增重5%,以20%乳糖为致孔剂,50%滑石粉为抗黏剂,熟化时间12 h,熟化温度40℃,包衣微丸呈良好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流化床上药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可用于制备丹参总酮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缓释微丸 EUDRAGIT NE30D 致孔剂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中药组分对慢性脑缺血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富华 刘剑刚 +4 位作者 孙林娟 李南南 官杰 詹敏 陈文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66-2470,2476,共6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组分(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酮酯、西红花总苷)对慢性脑缺血(CCI)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温控电流刺激C57BL/6J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CCI模型,随机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10 m...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组分(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酮酯、西红花总苷)对慢性脑缺血(CCI)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温控电流刺激C57BL/6J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CCI模型,随机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10 mg/kg)和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分,33 mg/kg),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6只。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小鼠灌胃水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8周。检测各组小鼠跳台潜伏期、跳台错误次数,观察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神经血管单元(NVU)超微形态结构,并检测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s)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和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跳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跳台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NVU超微形态结构异常明显改善,脑组织中VEGF、α7 nAChRs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VEGF、Ang1、bFGF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分能够改善CCI所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脑内NVU,恢复受损NVU的超微形态结构,调控脑内与NVU及记忆功能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中药组分 人参皂苷 银杏 西红花 慢性脑缺血 神经血管单元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小鼠
下载PDF
黄花獐牙菜中总酮的精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明莉莎 唐晓莹 +2 位作者 刘剑桥 郭坤 王晓玲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优化黄花獐牙菜总酮的精制工艺、评价总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D-101大孔树脂对黄花獐牙菜总酮的精制工艺,以及DPPH、FRAP、·OH法评价总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洗脱过程最佳工艺为:洗脱液体积分数50%乙醇,流... 为优化黄花獐牙菜总酮的精制工艺、评价总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D-101大孔树脂对黄花獐牙菜总酮的精制工艺,以及DPPH、FRAP、·OH法评价总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洗脱过程最佳工艺为:洗脱液体积分数50%乙醇,流速3.5 mL·min-1,用量11 BV。总酮清除DPPH·活性相对VC为46.34%,相对BHT为313.57%;反映总抗氧化能力的FRAP值为918±10 mg Trolox·g-1总酮;总酮清除·OH活性在质量<0.27 mg·mL-1时高于VC,高于此浓度则低于VC。表明采用D-101大孔树脂精制总酮工艺稳定性好、精制度高;黄花獐牙菜中总酮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獐牙菜 D-101大孔树脂 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姜总酮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本波 姜波 +2 位作者 李志坚 高尔 吕欣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姜总酮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高本波,姜波,李志坚,高尔,吕欣然(潍坊医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室,潍坊261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2不少资料表明,姜的提取成分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瀑布及血栓素形成,刺激前列腺环素产生... 姜总酮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高本波,姜波,李志坚,高尔,吕欣然(潍坊医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室,潍坊261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2不少资料表明,姜的提取成分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瀑布及血栓素形成,刺激前列腺环素产生,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1,2].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血小板功能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一枝蒿总黄酮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阿不都热依木 斯拉甫 哈木拉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枝蒿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EPR)分别检测一枝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 ,羟自由基 (·OH)的清除作用。结果 一枝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 目的 探讨一枝蒿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EPR)分别检测一枝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 ,羟自由基 (·OH)的清除作用。结果 一枝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 ,且存在明显的药物浓度—清除效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枝蒿 自由基 抗氧化 EPR 中药
下载PDF
藏茵陈总萜酮的人肠内细菌代谢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爽 田成旺 +3 位作者 吴帅 杨秀伟 王丽莉 张铁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43-3747,共5页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藏茵陈总萜酮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藏茵陈总萜酮在厌氧条件、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代谢,通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处理,HPLC-DAD进行分析检测,HPLC-MS进行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结果:藏茵陈总萜酮在...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藏茵陈总萜酮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藏茵陈总萜酮在厌氧条件、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代谢,通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处理,HPLC-DAD进行分析检测,HPLC-MS进行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结果:藏茵陈总萜酮在人肠内细菌调控下生成8个代谢产物,其中2个初步鉴定为龙胆宁碱和芒果苷元。结论:藏茵陈总萜酮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代谢,为藏茵陈总萜酮口服肠内菌代谢过程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茵陈 人肠内细菌 代谢
原文传递
五柱绞股蓝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世彪 严四华 +1 位作者 鲁云 郭家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1,共4页
目的测定五柱绞股蓝茎和叶中的总皂苷和总黄酮的量,并揭示其在不同季节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绞股蓝皂苷和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测定皂苷吸光度,在510nm处测定黄酮吸光度。结果五柱绞股蓝茎、叶中的总... 目的测定五柱绞股蓝茎和叶中的总皂苷和总黄酮的量,并揭示其在不同季节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绞股蓝皂苷和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测定皂苷吸光度,在510nm处测定黄酮吸光度。结果五柱绞股蓝茎、叶中的总皂苷和总黄酮的量在5月至11月的生长发育季节内,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以9月的量最高,且叶中的量高于茎中的量。结论五柱绞股蓝采收可安排在8~9月的花果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柱绞股蓝 皂苷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祖师麻总香酮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伟 康阿龙 张琳静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祖师麻总香酮镇痛抗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祖师麻总香酮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方法,研究祖师麻有效部位群总香酮的抗炎作用。结果:祖师麻总香酮对显著... 目的:研究祖师麻总香酮镇痛抗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祖师麻总香酮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方法,研究祖师麻有效部位群总香酮的抗炎作用。结果:祖师麻总香酮对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显著提高光电引起的痛阈值;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肢的时间。结论:祖师麻总香酮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 (DPH) 镇痛 抗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