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魏文帝怨毒杀人减死制度初探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彬
-
机构
海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78-82,共5页
-
文摘
黄初元年十月(公元220年),魏文帝首次以"令"的形式颁布"怨毒杀人减死"制度。该制度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刘朱"案的发生则直接促使了该制度的产生。因"怨毒杀人"的理解不同,认定构成该制度应具备的条件也不同。对于违反该制度者,将被判处到指定地点服输作刑。与现代刑法相比,该制度将"怨毒"行为作为重要的量刑情节。
-
关键词
文帝
怨毒
怨毒杀人
减死
-
Keywords
Emperor Weiwen
Hatred
Cruel murder
Reducing deaths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的心学解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浩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
文摘
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性的阐发,能否至诚地展现孝弟天性是金圣叹品评人物高下的重要尺度。朝廷奸佞的迫害使梁山好汉心中积聚了"怨毒",遂迷失了本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人物群像的批改,展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这一主题反映了金圣叹思想保守落后的性质。
-
关键词
金圣叹
心性论
孝弟
怨毒
-
Keywords
JIN Sheng-tan
human nature
filial piety
resentment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欲望的纠葛——虎妞、小福子及其文化制约性
- 3
-
-
作者
杨旸
-
机构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管理系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1年第3期94-96,共3页
-
文摘
该文通过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虎妞和小福子两个人物在个人意志和文化指令的挤压下的悲剧命运,揭示小福子在文化指令和现实生活夹缝中的压抑和无奈,及虎妞在同样的传统文化规范下的反抗和失败,并指出老舍通过这样两位人物营造了角色反讽的效果和道德吊诡的氛围。
-
关键词
欲望
怨毒
文化制约性
-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怨毒心态与唐末落第士子的人生选择
- 4
-
-
作者
徐乐军
-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
文摘
怨毒心态是怨恨心理的极端表现,以付诸实际报复行动为最终目的。唐末落第士子的怨毒心态主要产生原因在于科举失利。怨毒心态造成了士子们的人性裂变,影响他们在改朝换代中的人生选择;而他们基于怨毒心态作出的人生选择往往使他们自身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关键词
怨毒心态
落第士子
人生选择
-
Keywords
mindest of cruety
the scholars in Tangdynasty
the choice of life
-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
-
题名金本《水浒传》的悲剧意蕴与金圣叹的“怨毒著书”说
- 5
-
-
作者
朱丽霞
郭俊
-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8期54-55,共2页
-
文摘
《水浒传》的悲剧在于逼上梁山,金圣叹批本将“逼上梁山”的悲剧发挥得更加彻底,这正是他悲剧意识的体现。这种悲剧意识又是金圣叹“怨毒著书”说创作思想提出的基础,二者关系密切。
-
关键词
逼上梁山
悲剧
怨毒著适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三国魏文帝时期“怨毒杀人减死”的刑法精神
- 6
-
-
作者
陈可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4-79,96,共6页
-
文摘
三国魏文帝时期颁布的"怨毒杀人减死"法令,沈家本先生的《历代刑法考》从该法令的起源"刘朱案"讲起,分析了"怨毒杀人"的基本概念以及对遭受苦毒者杀死施加苦毒者的情况。"怨毒杀人减死之令",可谓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大创举,体现了三国魏时期立法者对于刑法的谦抑、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初步探究,"怨毒杀人减死"本身体现的刑法精神对我国现行法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怨毒杀人减死
《历代刑法考》
刑法精神
罪刑相适应
主观恶性
被害人过错
-
Keywords
Reducing Deaths for Cruel Killing
Criminal Laws in History
spirit of criminal law
suiting punishment to the crime
subjective malignant
victim's fault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李卓吾、金圣叹对《水浒》的评点
- 7
-
-
作者
葛成民
-
机构
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96-100,共5页
-
文摘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来源于儒家经典的注、解、疏、证等方式。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间批等方式,就是在经学评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批评方式到宋代发展成熟。当时与朱熹齐名的是吕祖谦,他的《古文关键》就是用评点方式解释古文,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到南宋,又出现了一位评点大家谢枋得,他的标准方式,人称“叠山法”。其《文章规范》,虽为应举而选,但其批点却颇为中肯。其中对韩愈文章的评析,细致入微、透辟通神,成为后人评点的典范。进入明代,以评点谈诗论文者不可胜数,特别是李卓吾、金圣叹重视了小说、戏曲的评点,为提高通俗文学在文坛上的地位,推动其蓬勃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突出的贡献在于他们先后评点了《水浒》,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们各自在评点《水浒》中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思想和改革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所暴露出来的缺点问题也应给予正视。
-
关键词
李卓吾
金圣叹
《水浒》
评点
古代文学
"忠义"说
童心说
尽性说
"发愤工作"说
"怨毒之作"说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