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元而非二元的理学“性”论--论“气质之性”非“气质的性”
1
作者 毕明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出来的具体状态,“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是体用关系,而非并列的二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气质之 天地之
下载PDF
德勒兹与间性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间性论(interology/interalogy/metaxology)来自"间性"(interality)这一新词,它对应于本体论。(2)彻底的间性论即便不会归并本体论,也有望吸纳或涵盖它;尽管我们对后者有意识形态上的留恋。归根结蒂,所谓的"实体"... 间性论(interology/interalogy/metaxology)来自"间性"(interality)这一新词,它对应于本体论。(2)彻底的间性论即便不会归并本体论,也有望吸纳或涵盖它;尽管我们对后者有意识形态上的留恋。归根结蒂,所谓的"实体"无非是在块茎式的关系场中生灭的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缘在(或者说"相")、亚稳定的节点或者德勒兹意义上的事件。嫌恶流变、爱好稳定的心智视其为"万物"。如果我们足够切近地去审视本体论,我们就会看到间性论,正如仔细看时"佛陀之树会成为块茎"一样。(3)本体论之于间性论犹如树之于块茎(或许有人会提议,犹如基督教之于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本体 亚稳定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考——朱子性论精神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士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8-29,62,共3页
朱熹关于性的论述相当深广,超越了以往人性论的范畴。其性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不但看重人类社会本身,而且强调人性的正向之理:仁义礼智。朱熹性论的第二个层次内容是广义的人物之性:性即理。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第一层次内容虽然... 朱熹关于性的论述相当深广,超越了以往人性论的范畴。其性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不但看重人类社会本身,而且强调人性的正向之理:仁义礼智。朱熹性论的第二个层次内容是广义的人物之性:性即理。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第一层次内容虽然是核心,但只有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使天人之理贯通,才能使人类的德性在更深刻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弘扬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正向之理 即理
下载PDF
从性论到心性论--朱子《明道论性说》对明道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4
作者 吴冬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3-78,共6页
《明道论性说》是朱子对明道性论的代表性段落的阐释。从朱子对明道性论的诠释,可以看出他对明道性论的继承与发展,将“性论”发展为“心性论”。朱子借用明道以水之“清”与“浊”来比喻人性之“善”与“恶”的论证方法,以明道论证时... 《明道论性说》是朱子对明道性论的代表性段落的阐释。从朱子对明道性论的诠释,可以看出他对明道性论的继承与发展,将“性论”发展为“心性论”。朱子借用明道以水之“清”与“浊”来比喻人性之“善”与“恶”的论证方法,以明道论证时所用的范畴和用典为基础,特地增加了范畴“心”与“情”,以“善”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论证性本善和通过“学以胜气”的心性修养复归于善性。与此同时,朱子将明道的“性可以善”发展为“性本善”,将“教”发展为“学”,将“我”发展为“圣人”。其关键之处是:朱子完善了明道性论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其可疑之处,消弭了其矛盾之处,回答了“性本善,而恶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构建了其系统的心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明道 《明道说》
下载PDF
试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文金 韩冰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2-42,67,共2页
简单介绍董仲舒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及教育政策,设立学校、兴办选举、统一学术。
关键词 董仲舒 教育 伦理
下载PDF
黄宗羲与陈确的性论比较——析《与陈乾初论学书》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就黄宗羲与陈确在性论上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针对两者在人性本体的善恶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就两者在天理人欲上的意见与分歧,作了具体的阐述,剖析了各自的理论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 黄宗羲 陈确 天理人欲
下载PDF
《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从“性朴论”的内在紧张谈起 被引量:1
7
作者 方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4,166,共13页
"性朴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 "性朴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文本整体性上的内在紧张感。实际上,通过对《性恶》文本展开结构的划分,认真分疏其对"性善"的诘辩方式,可以发现荀、孟"性论"内涵并不一致。荀子的"性论"在"涂人成圣"的理论框架下,并不具备孟子"性论"的价值根据内涵,而是分别对应着"材性资朴"的"知仁义法正之质",与"情之所欲"的"能仁义法正之具"。其中,前者正是从《荀子》文本中得出"性朴论"的文献依据,以及进行相应解释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性恶》开篇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理由,以及此篇与《荀子》全书并不冲突的内在根由。由此,荀子"性论"的真实内涵不仅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荀子"成圣"即是"王道"的整体思想框架也将得以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下载PDF
论罗钦顺的心性观
8
作者 王武龙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9,共6页
心和性是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中一对最核心的范畴,对心与性及心性关系的深入分析构成了罗钦顺哲学的心性观。罗钦顺在其积几十年之心力反复推敲潜玩而成的主要哲学著作《困知记》中开宗明义说的就是心、性关系,心性观是其整个哲学逻辑结... 心和性是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中一对最核心的范畴,对心与性及心性关系的深入分析构成了罗钦顺哲学的心性观。罗钦顺在其积几十年之心力反复推敲潜玩而成的主要哲学著作《困知记》中开宗明义说的就是心、性关系,心性观是其整个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和论证主题。罗钦顺的心性观继承和发扬了程朱理学,在禅学泛滥、心学崛起的明代中叶首开批驳阳明心学和禅宗佛学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道心 关系
下载PDF
张载“性”论散析
9
作者 范新兰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6期22-25,共4页
张载的“性”论最不易了解,但又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张载“性”论的内涵,“性”的道德实践层次的考查,以及“性”与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如“太虚”、“神”、“命”、“心”的关系的分析,试图对张载“性”论内容进行合理地... 张载的“性”论最不易了解,但又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张载“性”论的内涵,“性”的道德实践层次的考查,以及“性”与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如“太虚”、“神”、“命”、“心”的关系的分析,试图对张载“性”论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把握,从而揭示出“性”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认识其思想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 气质之
下载PDF
二程的“道学”与道统观——以二程对孟子性论的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耀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92,共5页
二程的"道学"核心在于揭示"圣人之道"。二程通过对孟子性论的诠释,凸显了性的两重维度,即性一方面具有超越性,其与天道、天理为一,是一形上本体,另一方面又具有内在性,它必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事而存在,因而必须在... 二程的"道学"核心在于揭示"圣人之道"。二程通过对孟子性论的诠释,凸显了性的两重维度,即性一方面具有超越性,其与天道、天理为一,是一形上本体,另一方面又具有内在性,它必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事而存在,因而必须在道德行事上去体证性体,由此揭示了"圣人之道"的内涵和特征。二程以此审视汉唐至宋初儒者,认为他们或者对"圣人之道"全无认识,或者把握出现偏差,因此都没能有效传承道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二程才宣称他们在孟子之后重新发现了"圣人之道",接续了已经中断一千四百年的"道统"。这并非是一种狂妄的自负,而是基于其特有的义理系统而形成的道统观所做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道学 道统观
原文传递
焦哲学思想匡廓析述
11
作者 张克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1-45,共5页
焦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兼考据学家。他是耿定向的门人,师事罗汝芳,可以说是泰州王门学派的后起之秀。他既博学且重视内在心性修养,加上其在学说理论上有批判和创新精神,这使他将笃实严肃的治学态度用之于世。明朝末年... 焦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兼考据学家。他是耿定向的门人,师事罗汝芳,可以说是泰州王门学派的后起之秀。他既博学且重视内在心性修养,加上其在学说理论上有批判和创新精神,这使他将笃实严肃的治学态度用之于世。明朝末年,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开始在士大夫中泛滥起来。焦以“学道者当尽扫古人之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的强烈主体意识和自信自重的广阔胸襟来迎接这个大时代的来临。本文只就其思想特征具批判精神方面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王门学派 经世思想 三教合一
下载PDF
胡安国理学地位探析
12
作者 王雷松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2-24,34,共4页
胡安国是宋明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 胡安国是宋明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理学
下载PDF
论陈确对宋儒性论的批判
13
作者 刘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尽管陈确的性论及其对宋儒性论的批判有继承自明代心学的面向,但是"成性说"的提出标志着陈确对人性的言说与宋明理学体用论的论性模式分道扬镳。言性模式的转变使得陈确对宋儒的性论有所误读;同时,在抛弃掉体用论的言性模式之... 尽管陈确的性论及其对宋儒性论的批判有继承自明代心学的面向,但是"成性说"的提出标志着陈确对人性的言说与宋明理学体用论的论性模式分道扬镳。言性模式的转变使得陈确对宋儒的性论有所误读;同时,在抛弃掉体用论的言性模式之后,陈确以生成论的模式建构起来的"成性说"却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境。然而,陈确之学仍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体现了对治晚明虚荡学风的努力。从明清之际的学术演变来看,陈确之学开启了清代学术转型的先河,乃是宋明理学向清代新义理学转移的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确 理学 体用
下载PDF
薛瑄“心性论”的美学思想
14
作者 樊淑敏 《运城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9-21,37,共4页
薛瑄的"心性论"以"性"、"心"为美的本体、本源,强调性的差异性,心的物质性,提出了"复性"的美育思想,涉猎到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诸多问题,是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美学思想。
关键词
下载PDF
贺麟王安石研究中的心学思想
15
作者 张学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6-22,共7页
文章从心论和性论二个方面,说明贺麟对王安石心学思想的抉发。心论方面,以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着力阐发王安石"建立自我"的思想。性论方面,认为王安石先主性善恶混,然后过渡到性善论。性善恶混可以强调后天人为努力的重要性... 文章从心论和性论二个方面,说明贺麟对王安石心学思想的抉发。心论方面,以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着力阐发王安石"建立自我"的思想。性论方面,认为王安石先主性善恶混,然后过渡到性善论。性善恶混可以强调后天人为努力的重要性。而最后归本性善论,是为了高扬精神的能动力量,心的将价值理想和深厚的文化蕴积融摄为一,以价值带动文化蓄蕴这种功能。以上诠释,是他新心学哲学理论的鲜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新心学 王安石
下载PDF
以“情”代“性”:欧阳修“人情”内涵及对儒家性情论的影响
16
作者 孔令伟 《天府新论》 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
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普适理则,成为阐... 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普适理则,成为阐释经典和审视制度的观念基础。欧阳修对"人情"的看重与其对儒家传统"性"论的批评密切相关。将"性"进行分类和价值判定的同时直接诉诸现实经验支撑的传统论述模式存在内在矛盾,并减损了"人生而静"之"性"的本体意义,流于玄远空洞。因此,欧阳修试图以"人情"代替"性"论,以恢复先秦儒家"易明可行"的学说特征,增强儒家思想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欧阳修"以情代性"的观念尽管不够完善,但对宋代"性"论的发展仍有诸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人情 质实 人生而静 以情代
下载PDF
兼祧思孟告荀:二程性论的多维面相
17
作者 张恒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作为理学的主要开拓者,程颢、程颐兄弟通过引入新概念、新范式创发的新性论,是中国性论史上极具典范意义的重要形态。由于二程对孟子性论的推崇以及朱熹对二程直承孟子系谱的强化,学界向来多以孟子哲学为二程性论的不二源头。事实上,深... 作为理学的主要开拓者,程颢、程颐兄弟通过引入新概念、新范式创发的新性论,是中国性论史上极具典范意义的重要形态。由于二程对孟子性论的推崇以及朱熹对二程直承孟子系谱的强化,学界向来多以孟子哲学为二程性论的不二源头。事实上,深入考察二程性论及其对先秦人性思潮的扬弃即可发现,这种"一线单传"的系谱构建方式有待省思。二程论性不仅承继孟子学派,亦兼容涵摄子思、告子、荀子等多家学派,堪称多源;在多源背景下,二程性论展现出了实质之辩(情性德性)、价值之辩(性善性恶)、人物之辩(性同性异)等多重面相,堪称多维。多源、多维审视有助于对二程性论及整个理学性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多维面相 思孟告荀 理学
原文传递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编文学史对于所论述对象并无细致研究
18
作者 朱锐 李士金 +2 位作者 陈婷婷 全庭玉 王敏娟 《好家长》 2019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现实人性则复杂无穷。朱熹曾经对性论作过精神分析。袁编云: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与《东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现实人性则复杂无穷。朱熹曾经对性论作过精神分析。袁编云: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与《东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把人带进另一个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国 表现对象 课堂教学 编云 学术 生态 文学史
下载PDF
先秦法家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19
作者 王玥 《学园》 2012年第11期65-66,共2页
法家的人性论从商鞅的“好利”开始,发展到了韩非的“欲利”“自为”,都是从现实的角度来阐述了人性恶的一面,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为后世所批判。通过对先秦法家教育思想的人... 法家的人性论从商鞅的“好利”开始,发展到了韩非的“欲利”“自为”,都是从现实的角度来阐述了人性恶的一面,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为后世所批判。通过对先秦法家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的探析,从中获取一些经验或教训,反思今天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教育思想人
原文传递
“仁义之根”与“万善之原”——关于李二曲“性论”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常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4,共9页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之思想表述内容丰富,既有道德本体之义,又有宇宙论事实叙述。作为道德本体之"性",未发之时它无善无恶,湛然虚明;已发之时便产生情。为保证性情同一,李二曲提出"以性约情"之说。关于"性"之宇宙论事实叙述较张载之"气本论"大为逊色,但他仍然强调"性"与"气"相即不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道德本体 仁义之根 万善之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