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位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钟章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87年第3期7-12,共6页
种间差异已成为分类学家注意的焦点,生物有机体的形态和大小差异必然导致有机体生活方式的不同。种间差异越大或者生活在一定地区的那些生物越是不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物种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达尔文(1859)把这种现象称为性状趋异原理... 种间差异已成为分类学家注意的焦点,生物有机体的形态和大小差异必然导致有机体生活方式的不同。种间差异越大或者生活在一定地区的那些生物越是不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物种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达尔文(1859)把这种现象称为性状趋异原理。关于竞争排斥原理或高斯(Gause,1934)假说,在近代生态学中还是一个争论得十分热烈的问题,Hutchinson和Deevey(1949)认为它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性状趋异 竞争排斥原理 种间差异 Hutchinson 群落生态 生物有机体 分类学家 环境因子 演替系列
下载PDF
刈割与施肥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的构建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吕美强 朱志红 +3 位作者 李英年 姚天华 潘石玉 孔彬彬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6-928,共13页
针对目前关于植物群落功能性状构建模式及其驱动因素存在的争议,研究了33个物种10个功能性状的构建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在刈割-施肥复合梯度上,这些功能性状主要表现为随机构建模式,发生随机性和确定性构建的样方比例分别为82.7%和17... 针对目前关于植物群落功能性状构建模式及其驱动因素存在的争议,研究了33个物种10个功能性状的构建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在刈割-施肥复合梯度上,这些功能性状主要表现为随机构建模式,发生随机性和确定性构建的样方比例分别为82.7%和17.3%;(2)在10个功能性状中,生长型、生活周期、单株地上干质量、叶面积和叶干质量5个功能性状为随机构建模式,不受试验处理和群落特征(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刈割生物量损失、群落高度)变化的影响。植物倾斜度、繁殖方式、固氮性、株高和比叶面积5个功能性状的构建模式与试验处理或群落特征变化有关,表现出趋同或趋异构建响应。其中,植物倾斜度和比叶面积的构建模式仅受群落特征影响,而固氮性、繁殖方式和株高3个性状的构建模式同时还受刈割或施肥处理的影响,其构建模式因功能性状而异;(3)群落的生物量损失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是解释植物功能性状构建模式变化较理想的群落特征;(4)刈割和施肥处理对株高的构建模式具有相反效应,而刈割和施肥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该研究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构建存在不同模式,以随机构建模式为主,确定性构建模式居次要地位。确定性构建模式与试验处理和群落特征变化有关,而且是性状依赖的。相反选择力对趋同和趋异构建模式的平衡效应能引起功能性状发生随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生态筛 功能多样性 性状趋同 性状趋异
原文传递
珍珠菜属植物功能性状的趋异分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延松 李玲玲 +1 位作者 周守标 欧祖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3-1661,共9页
明确珍珠菜属植物关键功能性状的种间差异性,有助于揭示珍珠菜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植物功能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同质园栽培实验,量化了同质环境条件下9种珍珠菜属植物根、茎、叶功能性状间的变异及协变关系。结果表明:1)... 明确珍珠菜属植物关键功能性状的种间差异性,有助于揭示珍珠菜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植物功能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同质园栽培实验,量化了同质环境条件下9种珍珠菜属植物根、茎、叶功能性状间的变异及协变关系。结果表明:1)在属级水平上,该属植物10个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是比根长,第三是比茎长,最小的是叶碳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75.0%、60.7%、46.5%、3.6%,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近21倍。2)黄连花亚属与珍珠菜亚属植物功能性状趋异分化(P<0.05),前者形成了比根长、比茎长与比叶面积占优势的功能性状组合,而后者则具有较高的比根密度与叶面积。3) 9种珍珠菜属植物功能性状具有物种特异性,它们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量、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碳氮比、比根长、比根密度、比茎长和比茎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4) 9种珍珠菜属植物的根、茎、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植株整体协同性。叶面积与比茎长(R^2=0.484,P<0.01)和比根长(R^2=0.149,P <0.01)、比茎长与比根长(R^2=0.348,P<0.01)相关关系最密切。9种珍珠菜属植物既存在叶经济谱又存在植株经济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趋异 珍珠菜属 系统发育 植物功能性状
原文传递
同域培养下大肠杆菌氮、磷含量的进化趋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琳 倪川 +1 位作者 张全国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9株具有不同进化背景的大肠杆菌构成5个短期可竞争共存的祖先配对,在限制氮、磷资源的环境下,对5个进化组下6个重复家系进行了约1 100世代的选择实验,考察了这些细菌在进化前后菌体氮、磷质量分数w的变化,并评估了这些性状的趋异程... 利用9株具有不同进化背景的大肠杆菌构成5个短期可竞争共存的祖先配对,在限制氮、磷资源的环境下,对5个进化组下6个重复家系进行了约1 100世代的选择实验,考察了这些细菌在进化前后菌体氮、磷质量分数w的变化,并评估了这些性状的趋异程度.研究发现:后代细菌w(氮)的变动范围在13.1%~14.2%,而w(磷)为1.70%~1.95%;不同进化组内,细菌氮、磷含量改变的模式不同;同域后代细菌的趋异模式也并不相同.推测细菌进化本身可能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性状,连同生态相互作用一起,增加了结果的复杂性,需要在更精细的水平上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进化 氮、磷含量 进化改变 性状趋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