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道德的描摹与建构——张资平性爱小说新探 |
徐仲佳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2
|
张资平论 |
李存煜
徐荣街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6 |
6
|
|
3
|
人类思想主题的生命解读——张资平小说性爱主题论之二 |
张福贵
马丽玲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4
|
女人的亲情与男人的畏惧——贾平凹早期性爱小说性爱心理分析 |
皇甫风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5
|
论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
张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6
|
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 |
张全之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7
|
“欲望化写作”的三个问题 |
李运抟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郁达夫性爱小说文体构成与“才子佳人”模式 |
徐安辉
|
《固原师专学报》
|
2001 |
3
|
|
9
|
悲悯与救赎:女性性别自我指认的呐喊——王安忆、铁凝性爱小说合论 |
雷鸣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0
|
悲哀即美──论川端康成后期“性爱小说”的审美意识 |
肖四新
|
《日本研究》
CSSCI
|
1996 |
1
|
|
11
|
“象牙之塔的浪漫文字”——读叶灵凤的性爱小说 |
古远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3
|
|
12
|
王安忆小说风格的流变 |
郭济访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3
|
存在状态下的无奈与回归——新时期婚恋小说中的两种情绪 |
旷丽贞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2
|
|
14
|
小说非道德现象漫谈 |
张春生
|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5
|
由情爱到性爱──当代爱情小说透视 |
斯城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6
|
贾平凹性爱小说的心理分析 |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1
|
|
17
|
叶灵凤小说简论 |
胡景战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0 |
2
|
|
18
|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构建女性话语的尝试 |
梁旭东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9
|
联邦德国对通俗文学的研究 |
袁志英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20
|
从性的暗孔探视生命和社会——李昂性爱小说片面观① |
何龙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