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 被引量:27
1
作者 万建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2-85,共4页
“哭嫁”习俗历经各种婚姻形态,其文化意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哭嫁”习俗作了详细论述,清晰梳理了其意蕴的发展轨迹,从而揭示了其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 哭嫁 婚礼 掠夺婚 性爱 性别意识
下载PDF
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绯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3期99-104,共6页
如果说王安忆“雯雯的世界”使人看到的是一种纯净文雅的少女的眼光,《小鲍庄》使人看到的是一种成熟的人老练地穿透人生的眼光。那么“三恋”使人看到的却是经过受戒后深谙世情的妇女的眼光。王安忆笔下的男人和女人正是在这样的眼光... 如果说王安忆“雯雯的世界”使人看到的是一种纯净文雅的少女的眼光,《小鲍庄》使人看到的是一种成熟的人老练地穿透人生的眼光。那么“三恋”使人看到的却是经过受戒后深谙世情的妇女的眼光。王安忆笔下的男人和女人正是在这样的眼光观照下,被神秘巨大的性爱力推入新的生命情境,在《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经受爱的炼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性爱 女性 新生命 母性 男人 社会文化 神秘 人生 两性合一
下载PDF
“旋转舞台”的神奇效应——《红楼梦》的宴会描写及其文化蕴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梅新林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5,共24页
关键词 《红楼梦》 小说 独特 描写 本位 家族文化 性爱 旋转舞台 群体性 表现
原文传递
婚姻·性爱·女性愉悦——劳伦斯《玫瑰园中的影子》与曼斯菲尔德《幸福》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须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劳伦斯与曼斯菲尔德是 2 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两颗耀眼的新星。他们的作品有很多的可比性 ,《玫瑰园中的影子》与《幸福》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两个短篇都以婚姻与性爱作为主题 ,以女性主体感受作为小说的叙事焦点 ,充分地展示了女性对于性... 劳伦斯与曼斯菲尔德是 2 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两颗耀眼的新星。他们的作品有很多的可比性 ,《玫瑰园中的影子》与《幸福》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两个短篇都以婚姻与性爱作为主题 ,以女性主体感受作为小说的叙事焦点 ,充分地展示了女性对于性爱的渴望和女性愉悦的心理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性爱 女性愉悦 幻想破灭
下载PDF
爱情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怀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0-65,共6页
爱情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倾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它包括性爱、理想和情爱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性行为的道德基础,爱情作为性行为的人类特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文明发展、道德进步的产物,爱... 爱情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倾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它包括性爱、理想和情爱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性行为的道德基础,爱情作为性行为的人类特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文明发展、道德进步的产物,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及其专一性、排他性,但它们并非存在的状况,而是社会的规范,爱情不仅把人类的性生活提升到一个高尚的境界,而且有利于人的本质的确证、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性爱 理想 情爱 道德要求 人类完善
下载PDF
性爱、家庭与民族:潘光旦新家制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17
6
作者 杭苏红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216,共23页
潘光旦对家庭研究的重视,既是为了回应民国家庭变革所带来的离婚增多、家内关系紧张等诸多家庭问题,更是为了以自然性与伦理性的平衡为基础,重建在个体与社会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新家制。一方面,通过探讨两性关系中自然性冲动与社会性情感... 潘光旦对家庭研究的重视,既是为了回应民国家庭变革所带来的离婚增多、家内关系紧张等诸多家庭问题,更是为了以自然性与伦理性的平衡为基础,重建在个体与社会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新家制。一方面,通过探讨两性关系中自然性冲动与社会性情感的共存关系,以及在处理家内关系时综合考量家庭成员之间自然性差异与德行、才智差异,潘光旦论证了维持自然性与伦理性的平衡,是克服家庭变革中激进或保守倾向、进而促进两性关系与家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潘光旦进一步论证了现代个体在维持家庭稳定的同时走出家庭,将家内培养的同情心与责任心扩展到社会、民族的可能性。这一思想是坚持从改革家制出发,而非从其他替代性团体入手,推动个体发展与民族进步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性爱 家内关系 折中家制 民族
原文传递
凤凰·鳄鱼·吸血鬼——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思和 《南方文坛》 2001年第3期56-64,共9页
关键词 吸血鬼 洪凌 鳄鱼 意象 性爱 文学创作 文艺创作 小说集 凤凰 台湾
原文传递
政治与性爱:公众视角与私人情境——米兰·昆德拉小说题材的历史内涵与存在意味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凤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65-73,共9页
 政治与性爱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基本题材,也是昆德拉作品屡遭误读和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对政治与性爱在昆德拉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内涵以及昆德拉这一题材选择的"存在"动机作出分析和阐释。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为:...  政治与性爱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基本题材,也是昆德拉作品屡遭误读和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对政治与性爱在昆德拉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内涵以及昆德拉这一题材选择的"存在"动机作出分析和阐释。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为:一、昆德拉为何选取政治与性爱题材作为进入历史之域、探索人性与存在的门径;二、政治、性爱题材表现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结合,成为昆德拉反映特定历史情境中人类生态与心态的可靠手段;三、昆德拉对政治与性爱的不同处理,植根于更深刻地揭示"存在"的艺术动机;四、昆德拉借助于描写政治异化环境中的性爱,以反映极权制度下生活的荒谬本质;五、通过分析拉伯雷、卡夫卡对昆德拉艺术观念的影响,探讨昆德拉题材选择的历史渊源与存在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小说 题材 政治 性爱 存在 人物形象 历史内涵
下载PDF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哲学层面的思考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达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2,共4页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虽因过多的性爱描写成了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 ,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劳伦斯的哲学观点。劳伦斯用性爱的描写诠释了他的“血性意识”和“极性”理论。小说充分表现了劳伦斯这样的观点 :热血的性爱能使男女之间取得极性 ...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虽因过多的性爱描写成了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 ,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劳伦斯的哲学观点。劳伦斯用性爱的描写诠释了他的“血性意识”和“极性”理论。小说充分表现了劳伦斯这样的观点 :热血的性爱能使男女之间取得极性 ,进而使人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极性 血性意识 性爱
原文传递
用身体与世界对话——娄烨电影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志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分析娄烨的电影时,笔者发现,"身体"在娄烨的电影中始终得到彰显。娄烨通过其精准的视听语言及艺术感受力将人物的身体烘托出来,捕捉到角色身体与外部世界存在的张力,这种张力归根结底来源于角色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鸿沟... 在分析娄烨的电影时,笔者发现,"身体"在娄烨的电影中始终得到彰显。娄烨通过其精准的视听语言及艺术感受力将人物的身体烘托出来,捕捉到角色身体与外部世界存在的张力,这种张力归根结底来源于角色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鸿沟。本文将分析娄烨在对角色的塑造中表现出来的这一倾向,以期提供一种解析娄烨电影的有效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性爱 娄烨电影 福柯
下载PDF
人妖之恋的文化渊源及其心理分析——关于《聊斋志异》的两个话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怡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61,共10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具体表现 文化渊源 性爱 暗示 心理分析 学者 主动
下载PDF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述评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国华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7-42,共6页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洛姆 人类 生存 能力 人道主义伦理学 本质 形式 博爱 母爱 性爱 自爱 神爱
下载PDF
个人生活的自然——论吉登斯生活政治的本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华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52,共9页
文章分析了吉登斯对性、爱、民主关系的思想 ,吉登斯批评了赖希、马尔库塞、福柯关于消除性压抑的思想 ,认为应当恢复男女之间的“纯粹关系” ,这种“纯粹关系”经由“浪漫之爱”而成为稳固的、自觉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亲密关系才是与自... 文章分析了吉登斯对性、爱、民主关系的思想 ,吉登斯批评了赖希、马尔库塞、福柯关于消除性压抑的思想 ,认为应当恢复男女之间的“纯粹关系” ,这种“纯粹关系”经由“浪漫之爱”而成为稳固的、自觉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亲密关系才是与自治的、自觉参与的、和平的民主同构的。因此 ,民主根植于个人生活的自然性———性、爱、纯粹关系中 ,生活政治的基础和目的正在于个人生活的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爱 纯粹关系 亲密关系 民主
下载PDF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车晓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阐释的是有关人类生命欲望不可阻扼而又需要自觉控制才能焕发生命魅力的思想。把思想通过小说模本生产出来是现代派实验小说的特征。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性爱 意识流 实验小说
下载PDF
《蝴蝶梦》与中国戏剧中有关性与道德话语的女性重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95,共15页
女性在性方面的独立自主日益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女性解放的前沿问题之一,而在舞台上建构和再现这种主体性的努力也悄然出现。通过将越剧《蝴蝶梦》(2001年出品)放在庄周梦蝶故事的历史发展及其各种形式的当代舞台演绎之纵横当中来解读,... 女性在性方面的独立自主日益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女性解放的前沿问题之一,而在舞台上建构和再现这种主体性的努力也悄然出现。通过将越剧《蝴蝶梦》(2001年出品)放在庄周梦蝶故事的历史发展及其各种形式的当代舞台演绎之纵横当中来解读,我们可以考察戏剧中对性与道德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表述,以及当代女艺术家对这一传统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女性 性爱 道德
原文传递
分裂不可弥合——读《万物花开》 被引量:6
16
作者 南帆 《南方文坛》 CSSCI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万物花开》 小说 性爱 林白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论明清小说中商人的价值观念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俊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52-55,共4页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经济,忽视商品生产和流通,商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明清小说作家则在展示商业繁荣、商人活跃时代背景中肯定商人的价值,讴歌了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开拓冒险精神,也对他们的道德、性爱作了合乎人性的观...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经济,忽视商品生产和流通,商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明清小说作家则在展示商业繁荣、商人活跃时代背景中肯定商人的价值,讴歌了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开拓冒险精神,也对他们的道德、性爱作了合乎人性的观照。商人的价值觉醒,正反映了明清市民阶级的普遍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商人价值 金钱 道德 性爱
下载PDF
《夜》及《夜》的阴影──丁玲小说《夜》的重读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绍信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夜》 小说 延安时期 老妻 清子 性爱 丁玲 赵培基 叙述者
下载PDF
性爱音乐活动研究(下)——以海南黎族为实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91,共9页
(三)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是黎族社会与音乐文化经历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分界期。在这之前,黎族传统社会和文化只是随着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衍变,变化过程是缓慢的、在短时期内不易察觉的。自汉武帝遣兵入琼至中华人民... (三)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是黎族社会与音乐文化经历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分界期。在这之前,黎族传统社会和文化只是随着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衍变,变化过程是缓慢的、在短时期内不易察觉的。自汉武帝遣兵入琼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两千年间,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衍变以及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与措施以“治黎”或“化黎”,海南黎族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程度不等的汉化与其他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些变化都是衍化性渐变而非革命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黎族 音乐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例 性爱 社会生活 音乐文化 政策与措施
原文传递
性爱拯救中的“现代性”追求 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性爱意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自20世纪30年代始,沈从文(1902—1988)小说中的“性爱”文字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争论,“性爱”问题因此成为沈从文小说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以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所表现的生命的“神性”为切入点,解读这类小说中所展现出的性... 自20世纪30年代始,沈从文(1902—1988)小说中的“性爱”文字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争论,“性爱”问题因此成为沈从文小说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以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所表现的生命的“神性”为切入点,解读这类小说中所展现出的性爱形态、生命形态,进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沈从文在对文化与人性的“寻根”过程中尝试建构“另一种启蒙”,并通过对性爱的拯救开出一条引导民族走向“现代性”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题材小说 “现代性” 沈从文 性爱 意识研究 追求 生命形态 30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