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桂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11页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q...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性—伪—积"的性朴说,其理论结构是:材是性的基础,性是材的机能,性即材的性能,材朴则性朴,人为则习积,"材—性"关系若"结构—功能"关系。原始材性若天赋,后天之"伪"(人为)基于原始材性且后天成善、恶之习性或德性皆是可能。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形神并生的"血气心知","血气心知"下生命皆趋利,朴性乃可化,故治世须教化与管治并行。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派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结构 功能 儒学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性朴、性恶与心之伪——试论荀子人性论之逻辑架构及理路 被引量:19
2
作者 路德斌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0-70,2,共11页
荀子的人性论并非只是一个"性恶论",其完整架构乃由三部分组成,即性朴论、性恶论和心伪论。具体内容可作如是表述:性者,本始材朴也;恶者,顺性无节也;善者,化性起伪也。由三者构成之体系,明允笃实,圆融无碍,逻辑之严谨,思想之... 荀子的人性论并非只是一个"性恶论",其完整架构乃由三部分组成,即性朴论、性恶论和心伪论。具体内容可作如是表述:性者,本始材朴也;恶者,顺性无节也;善者,化性起伪也。由三者构成之体系,明允笃实,圆融无碍,逻辑之严谨,思想之深邃,体系之恢弘,在先秦无出其右,出秦汉亦无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伪
下载PDF
性朴与性恶:荀子言“性”之维度与理路——由“性朴”与“性恶”争论的反思说起 被引量:18
3
作者 路德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9,共8页
传统观点认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其实荀子言"性"有两个维度:在"人生而静"层面,"性"乃"朴"也;在"感于物而动"层面,"性"趋"恶"也。"性朴"与... 传统观点认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其实荀子言"性"有两个维度:在"人生而静"层面,"性"乃"朴"也;在"感于物而动"层面,"性"趋"恶"也。"性朴"与"性恶",在荀学的观念体系里既无主次、核心非核心之别,更无矛盾和不兼容之状况存在,二者实乃同一逻辑链条上前后紧密相扣的两环,皆为荀学理论不可或缺之有机组成部分,苟失其一,则荀学即不复为荀学矣。故既不可以"性恶"论遮蔽"性朴"论,亦不可以"性朴"论否定"性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而静 感于物而动
原文传递
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桂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134,共12页
今本《荀子》既说"性恶"也说"性朴",且"性恶"说仅出自《性恶》篇。该"性恶"说与同篇及他篇的"性朴"说相冲突,与同篇中反对抽象化、价值化、无符验化地论人本性的立场相矛盾,且"... 今本《荀子》既说"性恶"也说"性朴",且"性恶"说仅出自《性恶》篇。该"性恶"说与同篇及他篇的"性朴"说相冲突,与同篇中反对抽象化、价值化、无符验化地论人本性的立场相矛盾,且"性恶"结论前的论证文字实不能有效证明"性恶"而只能证明"性不善"以辩驳性地反对孟子"性善"说。荀子是"性朴"论者,他在驳斥孟子性善说时所建构的是"材—性—伪"及伪性有别、伪材有关、化性起伪、积伪成圣的学说,并强调治世必须依人性、人情而教化与管治并行。《性恶》篇的"性恶"系"性不善"之讹,始讹时间约在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以"性不善"校勘之,可厘正荀子文本、廓清荀子思想、恢复荀子声誉而揭开此二千年的学术谜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不善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性朴欲趋恶论--荀子人性论新说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友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基于回应和解决荀子人性论这一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关于荀子人性论所提出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量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心”“性”范畴,以老庄道家和孟子思想作为重要参照,重点研究《荀子》文本所呈... 基于回应和解决荀子人性论这一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关于荀子人性论所提出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量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心”“性”范畴,以老庄道家和孟子思想作为重要参照,重点研究《荀子》文本所呈现的心、性及其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朴欲趋恶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论 恶心善说 欲趋恶
下载PDF
性恶、性善抑或性朴:荀子人性论重探 被引量:8
6
作者 廖晓炜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5,52,共8页
以性伪之分为逻辑前提,荀子认为在没有伪的作用与干预的自然状态下,人性与恶之间具有必然性的关联,这可说是荀子言性恶的确切意涵。此说既是荀子驳斥孟子性善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其论证礼义之必要性与国家起源诸说的理论前提,因而最能突... 以性伪之分为逻辑前提,荀子认为在没有伪的作用与干预的自然状态下,人性与恶之间具有必然性的关联,这可说是荀子言性恶的确切意涵。此说既是荀子驳斥孟子性善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其论证礼义之必要性与国家起源诸说的理论前提,因而最能突出荀子人性论的理论特色。荀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弱性善说、性朴说与其性恶论分属不同的理论层次,相互之间更无任何矛盾可言。本文认为,在明确荀子性恶论之真实意涵的前提下,以性恶论定位荀子的人性论仍是最合理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原文传递
荀子性朴论的理论结构及思想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桂榛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2-41,共10页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q...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性——伪——积"的性朴说,其理论结构是:材是性的基础,性是材的机能,性即材的性能,材朴则性朴,人为则习积,"材——性"关系若"结构——功能"关系。原始材性若天赋,后天之"伪"(人为)基于原始材性且后天成善、恶之习性或德性皆是可能。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形神并生的"血气心知",血气心知下生命皆趋利,朴性乃可化,故治世须教化与管治并行。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派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结构 功能 儒学
下载PDF
我为什么不接受“性朴说”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泽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破除传统观念,将荀子之“性恶”重新界定为“性朴”,业已成为近年来荀子研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这种做法在材料是不是足够、向善是不是可能、孟子是不是擅作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此外,它还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性究竟是不... 破除传统观念,将荀子之“性恶”重新界定为“性朴”,业已成为近年来荀子研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这种做法在材料是不是足够、向善是不是可能、孟子是不是擅作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此外,它还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性究竟是不是为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来自天生,固然有不严格之处,但“固有”这一说法包含着道德根据是先在的意思,有重要理论意义,而孟子论性善必讲善之“才”和善之“端”,其学理价值更不容低估。荀子则认为人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不了解道德根据的先在性和逆觉性,在学理上有重大缺失。我敬佩相关学者的探索精神,尊重他们的努力,但仍坚持传统的“性恶论”,不接受“性朴”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下载PDF
应重视荀子思想的历时性发展之维
9
作者 梁涛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目前荀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忽视荀子思想历时性发展的问题,学者往往把《荀子》三十二篇看作一个整体,用某一篇或几篇的观点去解读其他各篇,结果得出不同的观点,造成不必要的争论,或者指责荀子思想存在内在矛盾。荀子一生经历居赵、游齐、... 目前荀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忽视荀子思想历时性发展的问题,学者往往把《荀子》三十二篇看作一个整体,用某一篇或几篇的观点去解读其他各篇,结果得出不同的观点,造成不必要的争论,或者指责荀子思想存在内在矛盾。荀子一生经历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分别受到赵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荀子》为议论体,其各篇是荀子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存在观点的变化是正常现象。荀子的人性论是情性一知性说,既认为放纵情性会导致争夺、混乱,又主张依据知性可以明确规范,建立秩序,只不过对情性、知性的具体理解存在前后的变化,因而存在不同的表达。性恶心善说是《性恶》篇的人性论主张,是对情性-知性说的具体表达,不适合运用到其他各篇。荀子没有提出性朴说,而是主张朴-伪说或性朴-伪盛说,它同样只适用于《礼论》篇,不可推及到其他各篇。荀学研究者应当借鉴西方学者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行历时性研究已经是普遍性做法,完成从系统-统一论范式到历史-发生论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学 历时 -知 恶心善
原文传递
“性朴”即“性恶”——由《庄》观《荀》的新辩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巍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共10页
荀子以“本始材朴”言性,实际是因袭了道家的修辞传统,因为以“朴”喻性主要是道家文本特别是《庄子》中的典范譬喻。但道家对人性之“朴”抱有美好想象,因此推崇性朴、贬低教化,这又是荀子不能接受的立场。所以他对人性的论述,虽然名... 荀子以“本始材朴”言性,实际是因袭了道家的修辞传统,因为以“朴”喻性主要是道家文本特别是《庄子》中的典范譬喻。但道家对人性之“朴”抱有美好想象,因此推崇性朴、贬低教化,这又是荀子不能接受的立场。所以他对人性的论述,虽然名义上针对孟子,却在思想的客观呈现上与道家的性朴观念尖锐对立。尤其是,荀子对人性恶的主张可被视为对“本始材朴”之性做出了与道家截然相反的判断。因此在荀子眼中,性朴并非中性,而是本能地趋向于恶,也即性朴与性恶是可兼容的。那么将荀子刻画为性朴论者,以瓦解其作为性恶论者的传统形象,这种名为“性朴论”的流行解释就很难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庄子》 道家
下载PDF
性朴欲恶心虑论——荀子人性论思想再辨
11
作者 李福龙 《理论界》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前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性”与“心”之间的关系、“性”与“恶”之间的联系、“性”与“善”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朴”是荀子对“人性”总的定义和说明,其内容主要包括“天官”和“天情... 目前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性”与“心”之间的关系、“性”与“恶”之间的联系、“性”与“善”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朴”是荀子对“人性”总的定义和说明,其内容主要包括“天官”和“天情”。由于“官能”生而带有“欲望”,而且“欲望”必然导致“恶”的结果,所以起初人类面临“争夺”“暴乱”和“相亡”的局面。“心”不仅具有“好利”的本能,而且它还具有“思虑”的能力,“思虑”必然有“思虑”的材料,“争夺”“暴乱”和“相亡”就是“思虑”的材料。“圣人”通过“积思虑”和“习伪故”的方式扭转了“争夺”“暴乱”和“相亡”的局面,并且制作“礼乐”和“刑法”来规范人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欲恶 心虑
原文传递
“性朴说”商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荀子研究中一个流行观点的批评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泽波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0-57,127,共9页
近年来,"性朴说"在荀子研究中颇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将荀子人性论界定为"性恶"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荀子真正要表达的是"性朴"之主张。荀子论性确有"朴"的含义,以"性朴"作解亦有其合... 近年来,"性朴说"在荀子研究中颇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将荀子人性论界定为"性恶"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荀子真正要表达的是"性朴"之主张。荀子论性确有"朴"的含义,以"性朴"作解亦有其合理性,但"朴"不是荀子反驳孟子"性善论"的着力点,"性朴说"对于把握荀子思想主旨缺少直接帮助。尤其重要的是,"性朴说"的目的是为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划线,认定荀子属于前者且更接近真理,孟子属于后者且走偏了方向,从而"扬荀抑孟"。受此影响,持"性朴说"的学者往往不能正视孟子"性善论"的内在价值,不了解人的先在性对成德成善的重要意义,其思维方式有待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原文传递
荀子对先秦人性论重“心”重“生”之争的总结
13
作者 张腾宇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苟子作为先秦哲学集大成者,其“性恶”“性朴”相统一的人性论是对诸子论性重“心”与重“生”之争,特别是孟子性善论与庄子性朴说争鸣的总结,既回应了新形势下如何教化民众、平治天下的时代之问,也为其王霸统一、礼法兼施的政治主张提... 苟子作为先秦哲学集大成者,其“性恶”“性朴”相统一的人性论是对诸子论性重“心”与重“生”之争,特别是孟子性善论与庄子性朴说争鸣的总结,既回应了新形势下如何教化民众、平治天下的时代之问,也为其王霸统一、礼法兼施的政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性朴”旨在说明塑造人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意味着没有民众不可以被教化;“性恶”旨在说明塑造人性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意味着没有民众不需要被教化。故在重“心”重“生”之间,苟子选择前者;而对“心”之维的“知”与“情”,他皆有所重而尤重“知”。这既是对儒家人性论重理性原则和人道原则的辩护,也是对孔门后学特别是法家人性论的借鉴,体现了其人性论儒法并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子 时代之间
原文传递
关于荀子“性朴”论的再证明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桂榛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9-49,共31页
荀子死至宋国子监雕印《荀子》的1300年间,唯汉刘向与唐杨倞整理、注释过《荀子》,期间"编简烂脱,传写谬误"甚多且致"未知者谓异端不览,览者以脱误不终"。《荀子》之外于荀子持"性恶"论的记载,战国秦汉... 荀子死至宋国子监雕印《荀子》的1300年间,唯汉刘向与唐杨倞整理、注释过《荀子》,期间"编简烂脱,传写谬误"甚多且致"未知者谓异端不览,览者以脱误不终"。《荀子》之外于荀子持"性恶"论的记载,战国秦汉唯见刘向、王充、荀悦的著述,刘向前的秦汉学者皆不言荀子持"性恶"论。在当今学者周炽成质疑荀子"性恶"论之前,清末薛炳、民初刘念亲皆专书或专文据《荀子·礼论》篇言"性者本始材朴也"等推定荀子持"性朴"论,推定《荀子·性恶》篇非荀子所作。质疑荀子持"性恶"论的还有蔡元培、梁启超、傅斯年、郭沫若、王恩洋、陈登元、唐君毅等及日本学者金谷治、兒玉六郎等。林桂榛《〈荀子〉"性恶"校正议》等文已据《荀子》文字推定《性恶》篇"性恶"字眼系刘向因汉代流行"善—恶"对说而改《性恶》中"善—不善"对说之"不善"字眼为"恶"所致,且《性恶》篇末尾仍有不直接"善—不善"对说的"不善"字眼未遭改夺。再来可靠地证明《荀子》本不持"性恶"论而持"性朴"论的内证是:(1)《性恶》篇等对"性—恶"概念有严密而统一的界定,其"性"范畴没有任何玄想与歧义;(2)《礼论》篇论"性—伪—圣人"的"性者本始材朴也"片段与上下文完全不合,反与《性恶》篇论"性—伪—圣人"的片段紧密相合,其属错简自《性恶》篇无疑,原始《性恶》篇正深论"材—性—伪—圣人(礼义法度)"问题;(3)《性恶》篇谈"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朴资)"及"目明而耳聪也"的文字,实是荀子在驳斥孟子"性善"说的"离善"论时言"材—性"关系及原始"材性"本"资朴"(人性起点无善恶乃素朴状)。荀子《性恶》篇驳孟子"性善"论而言"性不善"时反复讲材性本"朴",且讲透了"材—性—伪"的关系,故《性恶》篇实主张"性朴"(以纵顺人性情或有恶果来证明材性属"恶"实大谬),且且《性恶》篇约20处"性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刘向 不善 圣人
下载PDF
性朴、性恶与向善:荀子人性学说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荀子将人性定义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欲望、情感、材质和能力等内容。荀子的人性学说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性朴是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这是对"生之谓性"古义的继承;其二,性恶是荀子人性学说的独特贡献,这是关注人... 荀子将人性定义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欲望、情感、材质和能力等内容。荀子的人性学说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性朴是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这是对"生之谓性"古义的继承;其二,性恶是荀子人性学说的独特贡献,这是关注人性消极的层面(欲)的结果;其三,人性向善是荀子对儒家基本立场的坚守,包括人性应该向善、愿意向善、能够向善等内容,并给出了礼义、师法与乐等向善的途径。荀子的人性学说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诠释荀子的人性学说时,首先要注重其层次性,其次要处理好文本上的"矛盾",再次要跳出以孟判荀的窠臼,最后要掌握好诠释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向善 诠释方法
下载PDF
兩類禀賦:《荀子》“性僞之分”考論——對“性朴論”的回應
16
作者 吴劍修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124-137,共14页
在有關荀子人性論的研究上,“性朴論”的呼聲越來越高。“性朴論”者認爲,性之資朴狀態既含惡質,亦含善質;性中之善質即個體後天爲善的基礎,以此彌合“性惡論”的缺陷。但“性朴論”的提出其實是對《荀子》“性僞之分”的誤讀。受到《... 在有關荀子人性論的研究上,“性朴論”的呼聲越來越高。“性朴論”者認爲,性之資朴狀態既含惡質,亦含善質;性中之善質即個體後天爲善的基礎,以此彌合“性惡論”的缺陷。但“性朴論”的提出其實是對《荀子》“性僞之分”的誤讀。受到《中庸》“天命之謂性”觀點的影響,學界一般將個體禀賦直接等同於“性”。但在荀子的思想中,個體禀賦其實分爲兩類:那些不學而能的個體禀賦歸屬於“性”的範疇,如耳聰目明等自然能力、個體的自然欲望等;那些需要通過“知”的介入才能被唤醒的天賦潜力則屬於“僞”的範疇,如“辨”“群”“義”等,是個體爲善的先天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僞之分 荀子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的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0,共6页
学界对荀子人性论的考察有很多,但多是利用共时性的方法来研究。虽然当前的研究已改变了荀子主性恶这种简单的叙述,如提出荀子是性朴论、《性恶》非荀子作品等,但这些观点并未取得普遍认同,而新说旧说看似都言之成理,以致争论不休。如... 学界对荀子人性论的考察有很多,但多是利用共时性的方法来研究。虽然当前的研究已改变了荀子主性恶这种简单的叙述,如提出荀子是性朴论、《性恶》非荀子作品等,但这些观点并未取得普遍认同,而新说旧说看似都言之成理,以致争论不休。如果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将会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是思想家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看法,是历时性的观点,并无矛盾。以荀子的人性论为例,说明对其人性论思想进行历时性研究是可行的,将使我们对先秦人性论的研究有很大的改观,或使日后类似的专题研究多运用历时性研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历时
下载PDF
韩非子人性说探微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彤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6,128,共12页
韩非子对人性的理解,比通常所说的性恶论要复杂得多。他承认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并且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它足以让人类处于和平状态。但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人类朴素的善心失效,利害计算成为人行动的主要驱动力。绝大多数人只能对眼前的... 韩非子对人性的理解,比通常所说的性恶论要复杂得多。他承认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并且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它足以让人类处于和平状态。但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人类朴素的善心失效,利害计算成为人行动的主要驱动力。绝大多数人只能对眼前的物质利益进行计算,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进行长远物质利益计算。除了理性能力外,人类还有其独有的虚荣,这构成了人类行动的次要驱动力。韩非子承认,极少数人可以发自内心地超越利害、追求道德,但他们是国家制度的破坏者,不应推崇。在趋利与避害之间,韩非子认为避害比趋利更具有驱动力,这是他推崇重罚少赏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 荣辱 重罚少赏
原文传递
《荀子·性恶》的论辩逻辑新探——兼论性朴的相较合理性
19
作者 邓国坤 《邯郸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31,共9页
《荀子·性恶》篇运用了三种逻辑论证性恶,但是这三种逻辑都是可以商榷的。“顺是为恶”认为任由人性发展会导致恶,因此人性为恶。但是“生而有好利”等不必然导致恶;而且“果”为恶不能必然地推出“因”为恶。“伪反为恶”认为礼... 《荀子·性恶》篇运用了三种逻辑论证性恶,但是这三种逻辑都是可以商榷的。“顺是为恶”认为任由人性发展会导致恶,因此人性为恶。但是“生而有好利”等不必然导致恶;而且“果”为恶不能必然地推出“因”为恶。“伪反为恶”认为礼仪是伪的、善的;而性与伪悖反,因此人性是恶的。但是礼仪“反于性而悖于情”,不能就此断定人性为恶的,因为人性有恶性,善性,以及“非善非恶之性”。况且礼仪与性不一定悖反,因为礼仪也可渊源于仁义礼智之善性端。“相较为恶”认为与善的礼仪比较,人性是恶的。但是“非正理平治”不一定就是恶,因为也可能是“非正理平治非偏险悖乱”的中性或朴性。而且圣王使用礼仪也可以是由于人性有善端或者朴性。倘若性恶论的理论依据不成立,性朴论似乎更具有合理性,也更适合阐释荀子人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下载PDF
《荀子》“性朴”论的提出及评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桂榛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5-30,2,共6页
系统提出《性恶》篇为后荀子者所作的,非今人周炽成乃1923年刘念亲。蔡元培1894年又谓"性恶"说非荀子所有及《性恶》为后荀子者所作,1896年更言高步瀛著书谓荀子以天生自然、本始材朴等言性恰证明"性恶之诬不攻自破"... 系统提出《性恶》篇为后荀子者所作的,非今人周炽成乃1923年刘念亲。蔡元培1894年又谓"性恶"说非荀子所有及《性恶》为后荀子者所作,1896年更言高步瀛著书谓荀子以天生自然、本始材朴等言性恰证明"性恶之诬不攻自破"及"性恶论非荀子所作",后梁启超等也认为荀子未必持性恶论,1950年代日本学者金谷治、丰岛睦等认为《性恶》非荀子作品。林桂榛自2008年起撰文对《性恶》进行校勘研究,谓此"(性)恶"乃"(性)不善"之改夺,谓《性恶》《礼论》言"朴性"正相同且《性恶》确为荀子作品。周炽成、林桂榛所揭彰的"性朴"论促进了荀子人性论的研究,路德斌正视《荀子》言"朴"的探讨与周炽成、林桂榛又有不同。以情欲恶或情欲结果有恶、常恶、多恶来证明"性恶"似是而非,余开亮、路德斌等以"未发——已发"的哲学解释来调和"性朴——性恶"亦非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刘念亲 蔡元培 金谷治 丰岛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