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善论”对中国法治的若干消极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郝铁川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4,共5页
中国传统的“性善论”导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崇拜权力而忽视权力制约 ,使以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为宗旨的现代公法无以健全 ;性善论导致中国人重视内心体验和直觉感悟 ,从而不利于现代程序法、证据法的建立与健全 ;性善论把人视为“义务... 中国传统的“性善论”导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崇拜权力而忽视权力制约 ,使以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为宗旨的现代公法无以健全 ;性善论导致中国人重视内心体验和直觉感悟 ,从而不利于现代程序法、证据法的建立与健全 ;性善论把人视为“义务人”而非“权利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论 中国 法治 权力约束 "义务人" 民法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托马斯·品钦《性本恶》中的历史书写
2
作者 闫学诗 曾艳兵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托马斯·品钦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性本恶》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历史图景。品钦指涉了被遮蔽的阴谋史实,揭示了具有类似性质的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中呈现的循环特征,由此质疑官方历史叙述的“进步”观念,同时也隐约表达了对现... 托马斯·品钦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性本恶》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历史图景。品钦指涉了被遮蔽的阴谋史实,揭示了具有类似性质的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中呈现的循环特征,由此质疑官方历史叙述的“进步”观念,同时也隐约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虽然品钦揭露了部分史实,却有意融入虚构成分,生产出令人迷惑的历史话语,消解了历史书写所谓的真实与客观性。此外,品钦的历史观又体现出明显的阴谋论倾向,将阴谋表述为历史发展的动因,这实质上是以边缘视角想象与探寻历史秩序,以此作为抗争的认知武器。品钦《性本恶》历史书写呈现的诸多侧面均可被视为对官方历史叙事的颠覆,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品钦 颠覆 后现代历史观 阴谋史观
原文传递
人性角度上的犯罪心理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华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最初的时候,研究者把犯罪者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异质”的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天生的犯罪者,愚蠢者,性格异常者之辈,主张抛弃他们。近一百年来,出现了所谓“我们是否都是犯罪者”的想法,进而提出人是否生来就具有犯罪心理这一命题... 最初的时候,研究者把犯罪者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异质”的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天生的犯罪者,愚蠢者,性格异常者之辈,主张抛弃他们。近一百年来,出现了所谓“我们是否都是犯罪者”的想法,进而提出人是否生来就具有犯罪心理这一命题。本文引进自然科学中的“张力场”概念否认人性本善或本恶之说的片面性,认为在人性中同时存在善恶两极,二者在社会化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在这里犯罪被理解为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张力场
下载PDF
洛杉矶、黑色小说和60年代:论品钦《性本恶》中的城市空间和历史叙事 被引量:5
4
作者 但汉松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8,共15页
《性本恶》是品钦第三部以加利福尼亚为背景的城市小说,它继承了以钱德勒、凯恩为代表的"黑色小说"对于洛杉矶神话的转写和城市空间的追寻传统,但同时又反映了60年代这个后现代城市特有的空间语法。在这部"元历史罗曼司&... 《性本恶》是品钦第三部以加利福尼亚为背景的城市小说,它继承了以钱德勒、凯恩为代表的"黑色小说"对于洛杉矶神话的转写和城市空间的追寻传统,但同时又反映了60年代这个后现代城市特有的空间语法。在这部"元历史罗曼司"中,品钦借私家侦探的"隐秘之眼"对60年代末的洛杉矶进行了一种臆想症式的"认知绘图"。这种"绘图"最后指向基于南加州地缘政治的"反历史",构成了品钦对60年代美国历史政治的一种复调式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杉矶 空间 黑色小说 60年代
原文传递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爱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霍桑的《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和《教长的黑面纱》这三部代表作品,执着于宗教意义上“恶”的观念,一方面他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认为解决“恶”的途径是行善和自忏。
关键词 霍桑 心灵拯救
下载PDF
何种观念?怎样的制度?——不同人性观视域下的制度演进与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京希 Zhu Yuan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1期28-37,130-139,共20页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性意义和规训作用。既往,“性善论”和“性恶论”牢牢占据人性观的...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性意义和规训作用。既往,“性善论”和“性恶论”牢牢占据人性观的两大制高点,因此,一直以来,涉及“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人性观及各自与制度演进或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外学界用力甚笃。实则,人性并非“性善”和“性恶”之间简单机械的对极性存在,而是复杂多元的结构性实存。在此复杂多元结构体系之中,“性本私”和相应的“性私论”人性观,更加趋近于人性的本真或本质,由此而引申出的人性的自利属性与制度演进或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大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开掘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演进 制度建构
下载PDF
《蝇王》中“性本恶”问题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佳音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分析了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最著名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认为其证实了人性邪恶的本质。
关键词 蝇王 人心黑暗 野兽
下载PDF
法治的人性基础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实强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14期123-124,共2页
人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人的本性。自古以来对人性的本质的争论一直延续,有的支持人性本善,有的支持人性本恶,文章认为人性的本质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性与法治是有密切联系的,人性恶是法治的基本预设,... 人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人的本性。自古以来对人性的本质的争论一直延续,有的支持人性本善,有的支持人性本恶,文章认为人性的本质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性与法治是有密切联系的,人性恶是法治的基本预设,人性善是法治的深层动力。在建设法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理解人性善恶与法治的内在联系,充分尊重人性,发挥人性善对民主发展的作用和人性恶对法治促进的作用。在充分尊重人性,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是立法的人性化,第二是执法的文明化,第三是司法的人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下载PDF
城市空间认知图绘——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对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改写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荣睿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3,159,共10页
本文从认知图绘的角度分析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对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改写。一方面,通过比较《性本恶》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故事空间的性质,以及这部小说对社会总体性的关注和与之对应的空间形式,以证明这部小说才是真正的以认知图绘为... 本文从认知图绘的角度分析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对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改写。一方面,通过比较《性本恶》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故事空间的性质,以及这部小说对社会总体性的关注和与之对应的空间形式,以证明这部小说才是真正的以认知图绘为目的的侦探小说;另一方面分析认知图绘的主体位置,其中所隐含的个体局限性思想,及《性本恶》对社群的重要性的强调,以此阐明这部小说的城市的不可知问题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世界不确定性的本质区别,由此也揭示硬汉派侦探小说不能成为以认知图绘为目的的侦探小说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汉派侦探小说 认知图绘
原文传递
论霍桑笔下的“自然人”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娄素琴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0,共4页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多部长篇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自然人"的形象。霍桑笔下的"自然人"形象,都生活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世界里,他们蔑视清规戒律,热情地追求自由,与道德沦丧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罪恶...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多部长篇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自然人"的形象。霍桑笔下的"自然人"形象,都生活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世界里,他们蔑视清规戒律,热情地追求自由,与道德沦丧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罪恶格格不入,代表了和谐的精神和力量。他们虽有统一的性格特点,但其命运却不尽相同,而从这种差异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作家关于"自然人"的思想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自然人
下载PDF
做品钦门下走狗——《性本恶》译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但汉松 《书城》 2011年第12期87-91,共5页
一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简直就是译者的关塔那摩、阿布格莱布!签下一纸合同,译者锒铛入狱,从此暗无天日地忍受他的各种文学酷刑。若换了普通读者,碰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匆匆扫过,实在被折磨得不行。
关键词 品钦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侦探小说 译者 万有引力 洛杉矶 七十年 嬉皮士
原文传递
《性本恶》:光怪陆离的70年代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东尼·雷恩 陈薇薇 《电影世界》 2015年第1期88-89,共2页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新作《性本恶》改编自托马斯·品饮的同名小说。光是改编这个决定就已经勇气可嘉了。此前,从没有人将品钦的作品搬上大银幕,就如同没有人能将整个纽约爱乐乐团塞进一辆福特福克斯中一样。
关键词 70年代 爱乐乐团 托马斯 安德森 福克斯 改编
下载PDF
《蝇王》的主题意义简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鄢文娟 高建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9-101,98,共4页
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 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法制缺失后所出现的混乱以及小说人物的兽性,从而揭示了性本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蝇王》的主题,一方面肯定并阐释了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的人性恶的主题,另一方面提出该作品中隐含了救赎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威廉·戈尔丁 主题 救赎
下载PDF
《性本恶》的人道主义精神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线宏力 韩晓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晚年力作《性本恶》被认为是该作家繁复的叙事风格中最好读的一部小说,2014年首次搬上银屏。这部作品再现了这位一生遁世隐居的作家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品钦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晚年力作《性本恶》被认为是该作家繁复的叙事风格中最好读的一部小说,2014年首次搬上银屏。这部作品再现了这位一生遁世隐居的作家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品钦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即担当介入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倡导博爱和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博爱 救赎
下载PDF
警督的偏见与邪恶——《性本恶》的悖论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秋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2-75,共4页
《性本恶》是美国后现代大师托马斯·品钦的作品,被称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好读的自我解构之作,是品钦众多实验作品之一,其写作风格依然独树一帜。文章将从悖论性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比格福特这一警督形象,着重分析他不同于传统警察形... 《性本恶》是美国后现代大师托马斯·品钦的作品,被称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好读的自我解构之作,是品钦众多实验作品之一,其写作风格依然独树一帜。文章将从悖论性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比格福特这一警督形象,着重分析他不同于传统警察形象的偏见与邪恶,并试图证明品钦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读者对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福特 偏见 悖论
下载PDF
人之初,性本恶——试透过英语文化解读电影《冒牌天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与中国的性恶论遥相呼应,基督教经典《圣经》所讲述的原罪论是渗透在西方社会文学、艺术、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主要试从《圣经》所主张的原罪论来解读美国电影《冒牌天神》,指出真正的能力源于心中的真爱,人应该约束自... 与中国的性恶论遥相呼应,基督教经典《圣经》所讲述的原罪论是渗透在西方社会文学、艺术、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主要试从《圣经》所主张的原罪论来解读美国电影《冒牌天神》,指出真正的能力源于心中的真爱,人应该约束自己的心,学会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以感恩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而不能像电影的主人公一样,对凡事都不满、抱怨,一味从环境对自己的不顺心找借口,把自己当作世上最倒霉的人,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原罪
下载PDF
品钦黑色小说 重现美国六十年代最后喧哗 被引量:1
17
作者 但汉松 《全国新书目》 2012年第3期23-24,共2页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以神秘的荒诞文学与科学的交叉结合为特色,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性本恶》是品钦近年来的最新作品。
关键词 品钦 后现代 读者 小说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原文传递
擦出人性美的火花 把孩子的心灵照亮
18
作者 陈小红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1期70-71,共2页
一、概说“人性” 孔子曰:“性相近”,显见他认为有人性,且有共性:孟子云:“性本善”,几千年来,帝王们大概都以此说来进行人治。苟子以为“性本恶”,但他的学术没被董仲舒列为“正宗”,倒被蛮夷借鉴去法治了,以抑人类“恶之... 一、概说“人性” 孔子曰:“性相近”,显见他认为有人性,且有共性:孟子云:“性本善”,几千年来,帝王们大概都以此说来进行人治。苟子以为“性本恶”,但他的学术没被董仲舒列为“正宗”,倒被蛮夷借鉴去法治了,以抑人类“恶之本性”。又有先贤搞平衡曰“食色皆性也”,并无善恶。左思主张“人有异同之性”。梁实秋和鲁迅也曾为此“恶”语相加:梁以为“人生的态度是歧义的.但人性的素质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而鲁迅先生以“香汗”、“臭汗”来两难,好在梁并不以为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 心灵 孩子 “人 董仲舒
下载PDF
善与人性的颂歌——小小说《幸存者》赏读
19
作者 魏永雅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7年第11期12-13,共2页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善与恶并存于心中,因此"性本善"与"性本恶"也常常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 性善、性恶临界于一念,一念临界于人们的意识,意识源于平时的修炼.
关键词 颂歌 小小说 意识 临界 善与 普通人
下载PDF
由伊甸园到人间炼狱——《蝇王》主题解读
20
作者 尹迪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与传统荒岛文学作品不同,戈尔丁在小说《蝇王》的创作上另辟蹊径,采取截然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反映当代思想和潮流。本文从“性本恶”和人性黑暗的根源这两部分分析,试图对《蝇王》的主题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涵。
关键词 战争 权力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