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辞所见商代早期性命学说 被引量:1
1
作者 连劭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4,共5页
商代已有性命学说。卜辞中有“拜生”的记载,“生”即“性”。又有“王生”指商王的性命,《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的话:“我生不有命在天。”卜辞中又有“令”,命、令古通,当指天命。卜辞中又有“不既盈”.如同《老子》中... 商代已有性命学说。卜辞中有“拜生”的记载,“生”即“性”。又有“王生”指商王的性命,《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的话:“我生不有命在天。”卜辞中又有“令”,命、令古通,当指天命。卜辞中又有“不既盈”.如同《老子》中的“大盈”,是天之休命。卜辞中又有“自鱼”,读为“自悟”,指反还于人的本性而自我明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商代 性命 天命 性命学说
下载PDF
魏晋玄学养生初探
2
作者 罗时铭 李克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整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静养 返朴归真 性命学说
下载PDF
试论儒家“性命学说”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
3
作者 顾玉林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14,55,共3页
以先秦诸子的生命观和哲学思想为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了儒家关于人的形体和精神的相关学说,指出儒家性命学说与道教养生学形神兼养的融通性。
关键词 儒家学说 性命学说 道教 养生学
下载PDF
魏晋玄学养生初探
4
作者 罗时铭 李克夏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6期91-95,共5页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着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鼓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相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静养 返朴归真 性命学说
下载PDF
浅论性命学说的科学性
5
作者 甘明蔚 《人天科学研究》 1997年第5期36-38,共3页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着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对立的统一规律。通过揭示天地阴阳衍生律,对应人体遗传信息密码,来验证性命学说的科学性。
关键词 性命学说 科学性 遗传密码 衍生律 核糖体
下载PDF
《道教哲学》出版发行
6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道教哲学 神道设教 方仙道 社科基金项目 性命学说 文化涵蕴 人文精神 中国道教 新思路 内丹道
原文传递
论王安石的庄学思想
7
作者 肖海燕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王安石的庄子研究对宋代庄学的繁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融会百家的基础上,王安石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的矛盾,并从性命道德学说和政治的角度阐发庄子的思想,反映了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王安石 庄子 性命道德学说 有为 无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