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被引量:
19
1
作者
周小李
杜时忠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38,共6页
我国当代教育的教育传统有性别化教育和性别中立教育两种,前者重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后者忽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同样的人。这两种教育传统均需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而实现这种批判性继承与创...
我国当代教育的教育传统有性别化教育和性别中立教育两种,前者重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后者忽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同样的人。这两种教育传统均需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而实现这种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在于通过两种教育传统的融合,生成超越于这两种教育传统的性别敏感教育。性别敏感教育的基本立场包括:重视性别差异但不为其束缚,赋予女性以发声的权力,采取灵活的教育组织形式,引导男女两性成长为"完整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化
教育
性别
中立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原文传递
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
6
2
作者
龙安邦
黄甫全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5,共6页
性别平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中对性别因素的处理存在性别盲视教育、性别中立教育、性别分化教育和性别敏感教育。以性别事实为重要前提,以性别平等为最高准绳,着重关注教育中的性别权力运作,追求自由解放的终极理想,性别敏感...
性别平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中对性别因素的处理存在性别盲视教育、性别中立教育、性别分化教育和性别敏感教育。以性别事实为重要前提,以性别平等为最高准绳,着重关注教育中的性别权力运作,追求自由解放的终极理想,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重视性别差异而不为其所缚"的精神,从而超越性别盲视教育、性别中立教育和性别分化教育,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对教师来说,实践性别敏感教育,应消除自身性别刻板印象,干预性别权力的不正当运作,引导和支持学生超越性别规制实现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教育
性别
平等
性别
差异
性别
权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
被引量:
5
3
作者
龙安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1,共10页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性施教
因材施教
性别
敏感
教育
性别
平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向性别敏感教育——马丁的观点及其批评
被引量:
4
4
作者
丁学玲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2,共7页
性别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马丁在批判柏拉图的"性别中立教育"和卢梭的"性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性别敏感教育"。认为教育者应该敏于关注性别的自然差异以及社会意义...
性别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马丁在批判柏拉图的"性别中立教育"和卢梭的"性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性别敏感教育"。认为教育者应该敏于关注性别的自然差异以及社会意义,把握既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根源和后果,并采取在性别上更具包容性的措施。这一思想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一定质疑,认为其走向了本质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深渊。在中国语境下,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性别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马丁
女性主义
教育
公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平教育:打破教育与战争的隐性结盟
被引量:
2
5
作者
程红艳
Jing Lin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和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是通向和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和平的主题并不彰显,教育与战争之间的隐性结盟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暴力商业化和暴力娱乐化驱使大众传媒中暴力泛滥。和平教育的核心部分是...
和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是通向和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和平的主题并不彰显,教育与战争之间的隐性结盟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暴力商业化和暴力娱乐化驱使大众传媒中暴力泛滥。和平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防止战争和暴力的教育,中国和平教育包括人权教育、发展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教育等多个主题。倡导和平教育要求改变教育范式,反思和警惕现行学校教育中竞争主导、国家利益主导、人类中心主义主导的范式;从具体实施手段来看,冲突化解教育、性别敏感教育、文化敏感性教育等是学校和平教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教育
冲突化解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人权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角色冲突视域下我国女性教育的迷茫与出路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玉香
王丽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我国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与选择困惑,面对这一问题,教育作为控塑女性的重要手段也陷入了迷茫状态而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教育有利于培养女性特质,男女都一样的教育有助于女性的自立自强,但却都不能满足女性自...
我国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与选择困惑,面对这一问题,教育作为控塑女性的重要手段也陷入了迷茫状态而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教育有利于培养女性特质,男女都一样的教育有助于女性的自立自强,但却都不能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当今教育应如何选择发展方向?角色冲突的产生,与公私两大领域的性别化区分存在重要关联。因此,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融合,实施性别敏感教育,培养双性共生的"完整人"是当前以及未来女性教育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冲突
女性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完整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性别敏感教育
被引量:
1
7
作者
汪路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5-71,共7页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性因素,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诉求,重视教育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完整性。实现性别敏感教育,需要教师打破性别陈规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性别敏感教育思想;利用课程载体,丰富性别敏感思想实践化的素材;赋权于女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传统
性别
教育
社会
性别
性别
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亲密与疏离:男性气质视角下中小学男生校园同性人际交往的深层结构
8
作者
韩葳巍
赵翠兰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19-28,共10页
透过“男性气质”的视角审视中小学男生围绕“做男生”所进行的校园同性人际交往活动,发现男生们通过“猛男沉溺”“异性恋标榜”和“英雄崇拜”来加强自己与男生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团结,通过“娘炮羞辱”“同性恋恐惧”和“懦夫蔑视...
透过“男性气质”的视角审视中小学男生围绕“做男生”所进行的校园同性人际交往活动,发现男生们通过“猛男沉溺”“异性恋标榜”和“英雄崇拜”来加强自己与男生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团结,通过“娘炮羞辱”“同性恋恐惧”和“懦夫蔑视”来将“不合格”的男生驱逐出男生群体。“内”与“外”是动态变化的,在亲密与疏离之间“游走”是中小学男生校园同性人际交往的常态。未来,学校教育应建立有利于男生性别文化内部各“子文化”平等沟通的校园环境,并以“现实革命者”的姿态寻求超越性别关系结构设计的途径,推动男性气质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气质
同性人际交往
性别
敏感
教育
中小学男生
校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丁性别敏感教育理念的回顾与思考
9
作者
刘晓艳
朱平
闫妍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2期97-97,共1页
我们通过对马丁性别敏感教育思想从提出到发展流传的回顾,提出应该在教育理念中融入性别敏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性别敏感教育的方法,在教育评价上考虑到性别敏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性别
化
性别
中立
性别
差异
教育
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被引量:
19
1
作者
周小李
杜时忠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38,共6页
文摘
我国当代教育的教育传统有性别化教育和性别中立教育两种,前者重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后者忽视性别差异,主张将男女两性培养成同样的人。这两种教育传统均需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而实现这种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在于通过两种教育传统的融合,生成超越于这两种教育传统的性别敏感教育。性别敏感教育的基本立场包括:重视性别差异但不为其束缚,赋予女性以发声的权力,采取灵活的教育组织形式,引导男女两性成长为"完整的人"。
关键词
性别
化
教育
性别
中立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Keywords
gendered education, gender-neutral education, gender-sensitive education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20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
6
2
作者
龙安邦
黄甫全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5,共6页
文摘
性别平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中对性别因素的处理存在性别盲视教育、性别中立教育、性别分化教育和性别敏感教育。以性别事实为重要前提,以性别平等为最高准绳,着重关注教育中的性别权力运作,追求自由解放的终极理想,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重视性别差异而不为其所缚"的精神,从而超越性别盲视教育、性别中立教育和性别分化教育,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对教师来说,实践性别敏感教育,应消除自身性别刻板印象,干预性别权力的不正当运作,引导和支持学生超越性别规制实现自由发展。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教育
性别
平等
性别
差异
性别
权力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
被引量:
5
3
作者
龙安邦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研究"(BIA150106)
文摘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因性施教
因材施教
性别
敏感
教育
性别
平等
Keywords
teaching in accordance of student's gender
teaching in accordance of student's aptitude
gender sensitive education
gender equality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向性别敏感教育——马丁的观点及其批评
被引量:
4
4
作者
丁学玲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现代性背景下普通民众童年观念变迁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批准号:CAA150125)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性别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马丁在批判柏拉图的"性别中立教育"和卢梭的"性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性别敏感教育"。认为教育者应该敏于关注性别的自然差异以及社会意义,把握既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根源和后果,并采取在性别上更具包容性的措施。这一思想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一定质疑,认为其走向了本质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深渊。在中国语境下,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性别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马丁
女性主义
教育
公正
Keywords
gender-sensitive education
Martins feminism
education justice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平教育:打破教育与战争的隐性结盟
被引量:
2
5
作者
程红艳
Jing Lin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JZD002)研究成果
文摘
和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是通向和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和平的主题并不彰显,教育与战争之间的隐性结盟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暴力商业化和暴力娱乐化驱使大众传媒中暴力泛滥。和平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防止战争和暴力的教育,中国和平教育包括人权教育、发展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教育等多个主题。倡导和平教育要求改变教育范式,反思和警惕现行学校教育中竞争主导、国家利益主导、人类中心主义主导的范式;从具体实施手段来看,冲突化解教育、性别敏感教育、文化敏感性教育等是学校和平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和平
教育
冲突化解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人权
教育
Keywords
peace educ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education
gender-sensitive educatio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分类号
G417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色冲突视域下我国女性教育的迷茫与出路
被引量:
2
6
作者
姚玉香
王丽娟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文摘
我国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与选择困惑,面对这一问题,教育作为控塑女性的重要手段也陷入了迷茫状态而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教育有利于培养女性特质,男女都一样的教育有助于女性的自立自强,但却都不能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当今教育应如何选择发展方向?角色冲突的产生,与公私两大领域的性别化区分存在重要关联。因此,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融合,实施性别敏感教育,培养双性共生的"完整人"是当前以及未来女性教育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角色冲突
女性
教育
性别
敏感
教育
完整人
Keywords
role conflict
female education
gender sensitive education
whole man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性别敏感教育
被引量:
1
7
作者
汪路艳
机构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5-71,共7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2017ZDZB12)
2018年度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6JA010)。
文摘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性因素,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诉求,重视教育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完整性。实现性别敏感教育,需要教师打破性别陈规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性别敏感教育思想;利用课程载体,丰富性别敏感思想实践化的素材;赋权于女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传统
性别
教育
社会
性别
性别
差异
Keywords
gender-sensitive education
traditional gender education
gender
gender differences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亲密与疏离:男性气质视角下中小学男生校园同性人际交往的深层结构
8
作者
韩葳巍
赵翠兰
机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19-28,共10页
文摘
透过“男性气质”的视角审视中小学男生围绕“做男生”所进行的校园同性人际交往活动,发现男生们通过“猛男沉溺”“异性恋标榜”和“英雄崇拜”来加强自己与男生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团结,通过“娘炮羞辱”“同性恋恐惧”和“懦夫蔑视”来将“不合格”的男生驱逐出男生群体。“内”与“外”是动态变化的,在亲密与疏离之间“游走”是中小学男生校园同性人际交往的常态。未来,学校教育应建立有利于男生性别文化内部各“子文化”平等沟通的校园环境,并以“现实革命者”的姿态寻求超越性别关系结构设计的途径,推动男性气质的变革。
关键词
男性气质
同性人际交往
性别
敏感
教育
中小学男生
校园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丁性别敏感教育理念的回顾与思考
9
作者
刘晓艳
朱平
闫妍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考试院
出处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2期97-97,共1页
文摘
我们通过对马丁性别敏感教育思想从提出到发展流传的回顾,提出应该在教育理念中融入性别敏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性别敏感教育的方法,在教育评价上考虑到性别敏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性别
敏感
教育
性别
化
性别
中立
性别
差异
教育
评价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周小李
杜时忠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9
原文传递
2
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
龙安邦
黄甫全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
龙安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走向性别敏感教育——马丁的观点及其批评
丁学玲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和平教育:打破教育与战争的隐性结盟
程红艳
Jing Lin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角色冲突视域下我国女性教育的迷茫与出路
姚玉香
王丽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性别敏感教育
汪路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亲密与疏离:男性气质视角下中小学男生校园同性人际交往的深层结构
韩葳巍
赵翠兰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马丁性别敏感教育理念的回顾与思考
刘晓艳
朱平
闫妍
《中国农村教育》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