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04
1
作者 谭深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在概要描述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性别差异的一般状况后,着重讨论了婚烟对外出女性和外出男性在发展上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外出劳动力 女性 劳动力市场 人口普查 性别差异 珠江三角 受教育程度 性别分工 外出务工
原文传递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 被引量:71
2
作者 高小贤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3-171,共19页
本文选择5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竞赛———“银花赛”,通过大量的口述访谈和文献档案分析这场社会动员背后的多种因素,呈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与妇女解放的策略交织在一起,如何在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的同时... 本文选择5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竞赛———“银花赛”,通过大量的口述访谈和文献档案分析这场社会动员背后的多种因素,呈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与妇女解放的策略交织在一起,如何在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的同时制造并维持了社会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性别分工 20世纪50年代 劳动竞赛 “银花赛” 陕西 关中地区
原文传递
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75
3
作者 杨菊华 李红娟 朱格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6,共9页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观念 性别分工 文化规制 性别关系 性别观念指数
原文传递
打工妹的内部话题——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谭深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75,共11页
本文归纳了打工妹们书信中的五个主要话题,并通过这些话题分析了工厂打工妹的交往圈子的活动和功能,她们工作流动的原因和策略,她们与出生家庭的关系,她们的感情和婚姻,她们对打工生活的评价。分析特别注重了性别的角度,指出了打... 本文归纳了打工妹们书信中的五个主要话题,并通过这些话题分析了工厂打工妹的交往圈子的活动和功能,她们工作流动的原因和策略,她们与出生家庭的关系,她们的感情和婚姻,她们对打工生活的评价。分析特别注重了性别的角度,指出了打工妹们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妹 珠江三角 玩具厂 社会学研究 性别分工 女性 外来女工 劳动力流动 男朋友 外来工
原文传递
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23
5
作者 佟新 龙彦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4期211-216,共6页
本文从国家性质对于劳动性别分工的意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家庭劳动分工与社会劳动分工的互动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性别分工变化的多种形态三个方面入手 ,对中国近 2 0年来的妇女劳动或劳动性别分工研究进行了反思性的考察。在强调用... 本文从国家性质对于劳动性别分工的意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家庭劳动分工与社会劳动分工的互动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性别分工变化的多种形态三个方面入手 ,对中国近 2 0年来的妇女劳动或劳动性别分工研究进行了反思性的考察。在强调用劳动的性别分工代替原有的单纯对妇女劳动的研究 ,以及发展本土化的劳动性别研究的基础上 ,力图在中国特定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中国 劳动 性别分工 研究 劳动力结构
下载PDF
有儿子的母亲更传统吗?--儿子和女儿对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晓冬 赖凯声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6,共23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和性别意识形态逐渐受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据显示,孩子也能够影响父母的社会观念与社会态度。本研究以CGSS2013数据为样本,...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的兴起,社会性别和性别意识形态逐渐受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据显示,孩子也能够影响父母的社会观念与社会态度。本研究以CGSS2013数据为样本,探讨子女及其性别是否能对父母的性别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结果发现,子女数量能够显著影响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性别意识形态;是否有儿子对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受到母亲身份的调节,并且有儿子能显著增强母亲对传统主义性别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中国父权制度文化影响下的子女性别与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直接、具体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形态 子女性别 男孩偏好 性别分工 儒家文化
原文传递
承前启后:1929-1933年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建构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向贤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188,共24页
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劳动力市场与家庭生活的枢纽,中国现代母职和父职生成于清末以来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时代主旋律所界定的女性双重任务,1929-1933年间国共两党的劳动法搭建出了现代职业妇女的母职基本模式:以... 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劳动力市场与家庭生活的枢纽,中国现代母职和父职生成于清末以来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时代主旋律所界定的女性双重任务,1929-1933年间国共两党的劳动法搭建出了现代职业妇女的母职基本模式:以无酬照顾为主、赚钱为辅的母亲。顺应中国早期现代工业的性别特征,国共劳动法通过自身的性别逻辑和对新型父职标准的小步探索,隐晦地勾勒出了与现代母职二元对立和二元互补的现代父职模式:以赚钱为主、很少照顾子女的缺席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 父职 劳动法 性别分工
原文传递
基于性别的家庭内部分工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玮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3,共9页
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外出工作并未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定式,现代女性仍要负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庭劳动。新家庭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理论将以性别为基础的家庭分工解释为个体理性选... 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外出工作并未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定式,现代女性仍要负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庭劳动。新家庭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理论将以性别为基础的家庭分工解释为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由此要求国家(法律)置身事外。女权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持质疑态度,认为此种分工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对女性极为不利,国家(法律)应承认家务劳动价值。中国家庭现状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前提,宜采纳女权主义法学家的观点,完善离婚补偿制度,承认女性家务劳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工 比较优势 社会建构 家务劳动价值 离婚补偿
下载PDF
家庭收入水平、性别观念与再生育意愿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晓蕾 钟如雨 《财经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目前,生育率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提升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家庭收入水平和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再生育意... 目前,生育率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提升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家庭收入水平和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再生育意愿更高;性别平等观念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观念越平等,再生育意愿越低;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性别异质性检验,发现男性群体的再生育意愿主要受到个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女性群体受到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城乡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育龄群体的收入、职业地位对再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并未在农村得到相同体现。为此,应从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消除性别平等观念与性别分工实践之间两个方面提高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生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育意愿 家庭收入水平 性别观念 性别分工
原文传递
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戴雪红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91-94,共4页
在充分肯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经典论述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重点考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针对《起源》中性别压迫根源观点提出的两点质疑。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再生产 性别分工
下载PDF
何谓“农业女性化”:讨论与反思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弘 黄鹂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5期652-659,共8页
文献回顾看到,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趋势以及农村妇女生产角色演绎情况是目前学界考察农业女性化的两个方面,核心在于农村妇女是否掌握农业生产的决策权、主导权和管理权。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中农业各部门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 文献回顾看到,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趋势以及农村妇女生产角色演绎情况是目前学界考察农业女性化的两个方面,核心在于农村妇女是否掌握农业生产的决策权、主导权和管理权。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中农业各部门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以及安徽省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情况,明确农业女性化主要是指种植业部门劳动力的女性化,也看到"生产参与、决策边缘、技术无缘"是当前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依然是"男人的农业"。女性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价值存在背离,需要在数据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农业女性化这一议题。农业女性化只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的缩影,未来需要对"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两个问题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女性化 种植业劳动力女性化 性别分工 农业劳动力可持续
下载PDF
家庭负担、性别分工与贫困劳动力就业——基于湖北J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翠娥 陈子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9,175,176,共10页
基于湖北省J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影响不同,其中,赡养负担对贫困劳动力... 基于湖北省J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影响不同,其中,赡养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疾病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有阻碍作用;分性别来看,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家庭负担的阻碍。据此,应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减轻家庭负担对就业的阻碍;增加居家就业机会,减轻就业与家庭的冲突,以此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负担 性别分工 贫困劳动力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
下载PDF
妇女劳动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佟新 《国外社会学》 CSSCI 2001年第1期48-55,16,共9页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动和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劳动理论 性别分工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父权制 世界体系 社会性别 家务劳动 价值
原文传递
藏族农村家庭的现状与演变——西藏拉萨郊区农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志扬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拉萨市开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郊区农民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所呈现的适应性改变,反映了国家对农村政策和西藏政策的调整方向。核心家庭的增多和扩大型家庭的减少是西藏农...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拉萨市开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郊区农民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所呈现的适应性改变,反映了国家对农村政策和西藏政策的调整方向。核心家庭的增多和扩大型家庭的减少是西藏农村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缩影。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外出务工导致的谋生手段的多样化扩大了通婚地域和婚配对象的选择范围。家庭内部职业角色呈现出多样化和兼业化的特征,男性强化了在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妇女在家内私人领域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两性间社会角色的分化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家庭 婚姻 性别分工
下载PDF
“贫困女性化”的形成与治理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仲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50,183,184,共10页
“贫困女性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新命题。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分配-作用领域-历史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尝试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考察家庭、市场、国家和社会四个资源分配领域中的性别差异的产生和互动,进而提炼“贫... “贫困女性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新命题。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分配-作用领域-历史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尝试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考察家庭、市场、国家和社会四个资源分配领域中的性别差异的产生和互动,进而提炼“贫困女性化”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贫困女性化”的形成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生物性别差异-性别分工-社会性别差异”是“贫困女性化”形成的基本机制,时代因素作用下的“社会性别差异扩大化”则是“贫困女性化”形成的催化剂。较之复杂的形成机理,“贫困女性化”治理空间相对狭窄且面临内生性矛盾。由于生物性别差异不可抗拒、性别分工难以打破以及女性就业与贫困治理存在逻辑悖论,“贫困女性化”治理重心应当从市场转向国家和社会领域。探索性别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强化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的社会支持,同时构建家庭、市场、国家和社会的联动机制,形成“贫困女性化”的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女性化 女性贫困 性别分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后现代女权主义视野中的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 被引量:9
16
作者 章立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8,42,共4页
是什么原因使性别分工从生育分工变成等级分工,从而造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围绕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相关性,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xist-Feminism)、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in ism)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 是什么原因使性别分工从生育分工变成等级分工,从而造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围绕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相关性,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xist-Feminism)、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in ism)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Feminism)做出了各不相同的理论阐释。后现代女权主义(Postmodern ism-Feminism)通过否定所有宏大叙述、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和性别的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为实现妇女解放寻求多样性途径,从而超越了传统女权主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女权主义 性别分工 妇女解放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欣欣 《求索》 CSSCI 200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但其主要的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质疑、修正和补充。本文以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对阶级分析的批判、性别分工、家务劳动和异化等关键词为主阐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妇女受压迫的原因 对阶级分析的批判 性别分工 家务劳动 异化
下载PDF
论农村妇女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挑战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晔 王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妇女开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寻求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出现的“男工女耕”的性别分工格局对传统的挑战。
关键词 农村 妇女 性别分工 从业行为 非农化转移
下载PDF
知青运动与文化冲撞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一虹 《学海》 1998年第5期70-74,共5页
一、知青运动———一次悲壮然而是失败的迁移1967-1979年间,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有过一次规模空前的上山下乡远动,大约有1647万名中学生(含回乡知识青年),被卷席入这一浪潮之中。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移民浪潮。说它空... 一、知青运动———一次悲壮然而是失败的迁移1967-1979年间,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有过一次规模空前的上山下乡远动,大约有1647万名中学生(含回乡知识青年),被卷席入这一浪潮之中。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移民浪潮。说它空前,不仅仅因为是它的数量巨大,也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运动 女知青 家族文化 血缘家庭 知青情结 农村 文化误解 文化冲撞 边缘人 性别分工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关于“妇女回家”的论争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红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2,共5页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五次"妇女回家"的论争,前两次在三四十年代,"妇女回家"论的提出主要是政治原因,围绕妇女与家庭、国家的关系展开,论争的实质是国共两党不同妇女运动方针的冲突。后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主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五次"妇女回家"的论争,前两次在三四十年代,"妇女回家"论的提出主要是政治原因,围绕妇女与家庭、国家的关系展开,论争的实质是国共两党不同妇女运动方针的冲突。后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主要是经济原因,是从解决就业和资源优化配置等角度提出的。五次"妇女回家"的主张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即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干家务、照顾孩子,男女社会分工不同。"妇女回家"论的出现,尽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观念、"贤妻良母"观念和男权思想作祟。另外,虽然妇女的真正解放是妇女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中国不论从生产力发展、国人文化素质、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都不具备"妇女回家"的条件,"妇女回家"不是妇女解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回家 性别分工 妇女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