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目的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床旁交班SBAR报告表,规范E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及改进前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改进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明显少于现况组(P<0.05),改进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中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的评分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运用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后不仅规范了床旁交接流程,保证交接班信息的全面准确性,并且增进了护士行为监控和团队合作,帮助定位责任,值得长期推广,同时,也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质量改进以促进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可持续性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床旁交班SBAR报告表,规范E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及改进前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改进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明显少于现况组(P<0.05),改进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中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的评分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运用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后不仅规范了床旁交接流程,保证交接班信息的全面准确性,并且增进了护士行为监控和团队合作,帮助定位责任,值得长期推广,同时,也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质量改进以促进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可持续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