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与影像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凯 贾建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临床表现 症状性 影像 脑血管造影技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闭塞性疾病 卒中患者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机械取栓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柏丽娟 叶晓燕 苏稳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39...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39)和预后不良组(n=5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患者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位置将其分为Ⅰa型、Ⅰb型、L型及T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NIHSS)量表评分、房颤史、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情况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发病至取栓治疗时间、手术时间和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史和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T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房颤史和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和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预后有关,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青 金征宇 +10 位作者 黄一宁 徐蔚海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刘巍 潘杰 崔丽英 高山 叶健 戴建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49,I002,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0例发病在6h内的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对其中2例辅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临床结果评价...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0例发病在6h内的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对其中2例辅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ModifiedRankinScale(MRS)分类。结果溶栓前10例患者均为TIMI0~1,溶栓后8例部分/完全再通,其中7例结果良好(MRS0~3)。发生症状性脑出血2例(10%)。结论症状发作6h内的动脉溶栓可明显改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动脉内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天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521-1522,共2页
目的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6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使用动脉溶栓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正常,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进... 目的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6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使用动脉溶栓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正常,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急诊DSA检查和颈内动脉溶栓,3例患者溶栓成功,成功率为50%,且在溶栓处理之后,2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1月后NIHSS评分下降,溶栓成功者NIHSS评分下降明显。未通与再通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溶栓治疗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受到患者血管发育、操作人员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动脉溶栓将成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防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动脉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21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覃浩强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 2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单侧严重偏瘫,2例四肢全瘫,11例伴严重意识障...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 2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单侧严重偏瘫,2例四肢全瘫,11例伴严重意识障碍,19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2例双侧大脑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死亡13例。8例未死亡者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结论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死亡率高、预后差、颈内动脉成形与支架植入术及口服华法令可降低颈内动脉闭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脑血管造影 预后
下载PDF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朱宁 何彩莲 张润宁 于嘉 韩建峰 刘福德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对于血管闭塞时间超过24 h的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SNA-ICAO)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EVT)开通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中... 目的探讨对于血管闭塞时间超过24 h的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SNA-ICAO)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EVT)开通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住院,并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的SNA-ICAO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预后与随访结果等,对上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综合评价该技术对于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者30例(93.8%,30/32);术中发生血栓逃逸者1例(3.1%,1/32)、血管夹层者3例(9.4%,3/32),未发生任何血管穿孔出血事件;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者4例(12.5%,4/32),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24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完成术后12个月影像学随访者26例,其中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4例(15.4%,4/26);90 d良好预后者28例(93.3%,28/30)。Ⅰ型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型)和Ⅱ型闭塞(后交通动脉开放型)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血管成功再通率(90.9%vs 95.2%)及良好预后率(90 d良好预后:81.8%vs 90.5%;12个月良好预后:72.7%vs 90.5%)。结论对于SNA-ICAO(颅内段)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途技术 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远端球囊封堵技术在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中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黄艺生 乔宏宇 +4 位作者 易泳鑫 方嘉阳 尹鹭峰 梁琛 张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球囊封堵技术(BEPT)在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NICAO)开通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采用BEPT治疗症状性NICAO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 目的探讨远端球囊封堵技术(BEPT)在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NICAO)开通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采用BEPT治疗症状性NICAO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使用支架的枚数;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例颅内大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1例为多发性颈动脉狭窄术中植入2枚支架;10例术中植入1枚支架。2例血管夹层性闭塞患者术中均使用1枚支架。术后血管再通率92.3%,并发症发生率15.4%。术后14 d的NIHSS评分为3(2,5)分,低于术前的5(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PT对于长段颈内动脉闭塞合并管腔内高负荷血栓病变,具有较好的血管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开通 远端球囊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影 李凤 +1 位作者 陈慧娟 陈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 目的 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与颅内血供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1—2022-10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108例,根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41例)和不良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其用于早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机械取栓操作时间、合并房颤情况、末端闭塞类型及Willis环变异均与机械取栓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和Willis环变异情况均是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χ^(2)=1.069,P>0.05)。利用Logistic预测概率、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类型、Willis环变异情况对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早期预后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3.56%、25.09%、29.23%。结论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早期预后与颅内血供情况关系密切,其中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型闭塞和Willis环变异者预后更差,同时上述两种因素联合可准确预测患者早期预后的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机械取栓 预后 Willis环变异 颅内血供
下载PDF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倪华夫 王锦华 方兴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3期286-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WIM)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患者13例,均行SWIM技术取栓再通治疗,观察临... 目的观察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WIM)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患者13例,均行SWIM技术取栓再通治疗,观察临床结局。结果术后颈内动脉成功再通12例(92.3%);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0级1例,2a级2例,2b级1例,3级9例;术后24 h并发脑实质出血3例,最终均因脑疝形成而死亡;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0,5)分,较术前18(14,1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3例,1分5例,3分2例,6分3例。结论SWIM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脑梗死相对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脑梗死 Solitaire FR取栓支架 颅内支撑导管 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急性闭塞的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田洪 臧巧利 +2 位作者 宋川 张玉波 刘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251-251,共1页
急性颈内动脉(ICA)闭塞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死亡率可高达55%,治疗难度大。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重建血流并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血供,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被认为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最有效的方法。... 急性颈内动脉(ICA)闭塞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死亡率可高达55%,治疗难度大。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重建血流并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血供,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被认为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最有效的方法。但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了溶栓疗效的提高。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3月的17例患者的病历,就动脉溶栓、溶栓后颅内出血的临床救治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闭塞 超早期溶栓治疗 再灌注损伤 缺血半暗带区 高死亡率 颅内出血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丁桂兵 吴岩峰 +1 位作者 陈亮 吴晋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预后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6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预后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6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6×30mm)支架,大脑前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4×20mm)支架。结果 5例(5/6)例取栓后再通成功,mTICI达到3级;1例血栓负荷太大向远端前移未成功,mTICI 1级。穿刺到再通时间为58~126min,中位时间90min;术中新发远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死亡2例,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期间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及死亡等事件,无再次闭塞发生。结论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安全可行,能够取得较高的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双支架取栓技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