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蓝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对两... 目的 :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护,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优质护理 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0期101-102,共2页
目的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资料当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将3... 目的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资料当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将30例接受院前急诊急救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并将没有接受院前急诊急救治疗的30例患者称之为对照组,然后分别针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住院时间、病症缓解实践、后遗症以及疾病致死率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院前急诊急救治疗的情况下其住院时间、病症缓解实践、后遗症以及疾病致死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能够提高后续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院前急诊急救 效果 对比 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价与康复治疗研究
3
作者 徐洁淼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3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编号法划入参照组与试验组(n=36)。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编号法划入参照组与试验组(n=36)。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97.22%,参照组的症状改善率是83.33%,试验组的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1例出现不良情况,参照组7例出现不良情况,参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吞咽困难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4
作者 刘淑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36期98-99,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症、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 率较高,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但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78例患者并...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症、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 率较高,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但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78例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宋永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分析在治疗患者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70例,以患者住院号单双号的不同来划分组别,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 分析在治疗患者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70例,以患者住院号单双号的不同来划分组别,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前者给予静脉溶栓,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了血管内介入疗法。比较单纯静脉溶栓与联合疗法对于该疾病的功能和作用。结果 在患者入组时,对其神经功能、凝血指标、脑血管血流状态等进行了测量,发现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对比中,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而在进行了分别的治疗后,尽管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中都得到改善,不过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5。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的疗法相较于单一溶栓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疗效,联合疗法对于神经功能、脑血管血流状态有着更好的改善,且其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静脉溶栓治疗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脑血管血流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