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张溶液复苏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肺组织I-κB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良成 王宏梗 +2 位作者 周琳瑛 袁世荧 曾邦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张溶液复苏大鼠THS对肺组织I-κBα水平及该作用对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假创伤失血性休克(Sham)组、大容量等张乳酸钠林格氏液+6%羟乙基淀粉液(RLH)复苏组和小容量高张(7·5%氯化钠)液+6%羟乙基淀粉溶... 目的探讨高张溶液复苏大鼠THS对肺组织I-κBα水平及该作用对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假创伤失血性休克(Sham)组、大容量等张乳酸钠林格氏液+6%羟乙基淀粉液(RLH)复苏组和小容量高张(7·5%氯化钠)液+6%羟乙基淀粉溶液(HTH)复苏组。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I-κBα蛋白含量;以RT-PCR检测ICAM-1mRNA表达水平;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组织MPO活性;光镜下评估肺炎症损伤程度;以干/湿重比代表肺组织水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I-κBα含量RLH组明显降低(P<0·01),HTH组轻微降低且明显高于RLH组(P<0·01);而ICAM-1mRNA表达水平RLH组明显增高,HTH组仅轻度增高,低于RLH组(P<0·05);RLH组MPO活性和炎症损伤评分也均明显高于HTH和Sham两组(P<0·01),HTH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含量在RLH组也有所增高。结论HTH可明显抑制大鼠THS复苏后肺组织I-κBα的降低,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HS后ICAM-1表达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大量聚集、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创伤失血性 高渗溶液 ICAM-1 Ⅰ-κBα 急性 损伤
下载PDF
26例急性肺栓塞的误漏诊分析
2
作者 常云仙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期86-86,8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在诊断肺栓塞当中出现的误诊、漏诊现象。方法抽取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26例患有肺栓塞的患者出现的漏诊、误诊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肺栓塞出现的漏诊、误诊因素大部分是因为主治医师对肺栓塞这种疾病了解... 目的分析研究在诊断肺栓塞当中出现的误诊、漏诊现象。方法抽取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26例患有肺栓塞的患者出现的漏诊、误诊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肺栓塞出现的漏诊、误诊因素大部分是因为主治医师对肺栓塞这种疾病了解不够或者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的;因为肺栓塞这种疾病具有隐藏性,临床病症多样化、没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特征;心血管、肺的慢性疾病和其病症有些地方非常相同,才会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发生。结论主治医师应该对这种疾病加以了解以及认识,对于疑似的患有肺栓塞的病人,尤其是在对患有肺栓塞的高发人群,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免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以及能够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栓塞 误诊 漏诊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 被引量:629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11,共15页
急性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近年来,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不规范的情况.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 急性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近年来,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不规范的情况.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撰写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肺栓塞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急性栓塞 栓塞诊断 诊断治疗 专家组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急性血栓栓塞症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被引量:612
4
作者 马晓春 王辰 +5 位作者 方强 刘大为 邱海波 秦英智 席修明 黎毅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6-710,共5页
Objective In 2006, Chinese critical care experts drafte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at would be of practical use for the c... Objective In 2006, Chinese critical care experts drafte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at would be of practical use for the clinician, and this effort may serve to increase nationwide awareness an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result of ALI/ARDS. Methods The process included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 a consensus conference, several subsequent smaller meetings of subgroups and key individuals, teleconferences, and electronic based discussion among subgroups and among the entire committee.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ology used for grading recommendations was derived from a 2001 publication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psis Foru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undertook, and the reported results were graded into five levels to create recommendation grading from A to E, with a being the highest grade. Results 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the primary disease in ALI/ARDS. Rol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LI/ARDS is undefined.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coma, shock and damage of airway clearance. Limitation of end-inspiratory plateau pressure is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RDS and may be facilitated by permissive hypercapnia. Recruitment maneuver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open collapsed lung and improve oxygenation. A minimum amou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should be set to prevent atelectasis at end expiration in ARDS. If it is possible, setting the level of PEEP may be guided by measurement of static pulmonary pressure-volume curve . Unless contraindicated, patients with ARDS should be maintained semi-recumbent. Prone positio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st ARDS. Seda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used. Paralysis is not recommended . The limited fluid management strategy is beneficial for ARDS. Corticosteroid is not recommended for ARDS. The role of other drugs is uncertain in ARDS.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病死率 氧合 死亡率 ARDS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小潮气量通气 俯卧位通气 机械通气患者 治疗指南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2
5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1,共8页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五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高。鉴于临床实...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五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高。鉴于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治疗过程中,也存在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国内心血管内科医师缺乏有指导意义的临床规范性文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邀请国内本领域专家,根据困际最新APTE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我国专家临床经验和国内部分文献,起草了本共识。该共识旨在规范我国APT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APTE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栓塞症 中国医师协会 诊断治疗 专家 心血管系统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APTE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被引量:312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349,共7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共识,以期对成人Au/ARDs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后还将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ALI/ARDS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征诊断 急性损伤 治疗指南 ALI/ARDS 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 危重症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 被引量:237
7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0-435,共6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与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与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成人ALI/ARDS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旨在对成人ALI/ARDS诊断与治疗进行规范。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还将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的进展及新的共识对ALI/ARDS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更新。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指南中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见附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征诊断 治疗指南 急性损伤 ALI/ARDS 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 Delphi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被引量:203
8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征诊断 急性损伤 治疗指南 ALI/ARDS 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7
9
作者 李澎涛 张娜 +6 位作者 朱晓磊 徐雅 谢利军 王冰 庞春红 贾旭 王旭丹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180-220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清开灵注射液组、痰热清注射液小剂量组、痰热清注射液大剂量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180-220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清开灵注射液组、痰热清注射液小剂量组、痰热清注射液大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制作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05585)6mg·kg-1致急性肺损伤。观察腹腔注射给药1次8h后的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蛋白与细胞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并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诸项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痰热清、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能够有效阻抑LPS导致的肺含水量及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增加,痰热清还能够显著减少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数量和TNF-α含量,阻抑肺损伤导致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下降。其减轻肺泡壁结构损伤、肺间质水肿,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状态的作用显著优于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够在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的同时,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血流状态,是其有效减轻急性肺损伤,阻止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急性损伤 低氧血症 炎症级联反应 痰热清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8
10
作者 钱桂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 ,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和规范 ,对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和...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 ,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和规范 ,对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和综合治疗措施。随着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从炎症失控、调控着手去认识发病机制 ,采取针对性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2010年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 被引量:118
11
作者 荆志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62-81,共20页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力增高,伴或不伴有小肺动脉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引起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PH已成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2]。
关键词 PAH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运动耐量 右心衰竭 高血压 伊洛前列素 亚罗普斯特 急性血管扩张试验 诊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0
下载PDF
中药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2
12
作者 何黎黎 龚普阳 +3 位作者 封玥 邹微 王恩龙 顾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5-1385,共11页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爆发,截止2020年2月23日已感染超7万人,感染者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过度...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爆发,截止2020年2月23日已感染超7万人,感染者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过度激化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是重症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采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遏制重症患者的免疫激化反应,但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感染、病程延长等不良预后,且存在严重后遗症风险。而中药在整体免疫调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在COVID-19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从免疫调控作用入手,分析了单味中药及中药方剂在遏制COVID-19引起的免疫过度激化及细胞因子风暴、抗急性肺损伤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医药 细胞因子风暴 急性损伤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近年来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3
作者 刘又宁 解立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研究进展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管饲喂养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88
14
作者 秦环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关键词 管饲喂养 误吸 危险因素 吸入性 并发症 弥漫性急性损害 鼻胃管
下载PDF
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7
15
作者 隋宏 菅向东 +4 位作者 楚中华 张政伟 阚宝甜 张玲 张海艇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的动态变化,同时作病理检查。结果染毒大鼠于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8、247、2 h各剂量组所监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24与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染毒后8 h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24 h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粒细胞浸润更加明显,有大量渗出液;72 h出现广泛弥漫的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细胞因子 急性损伤 纤维化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6
作者 马李杰 李王平 金发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非心源性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吸人有害气体、中毒等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曹钰 董玉龙 +3 位作者 姚尧 胡海 周毅武 余海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03-305,i001,共4页
目的从病理学改变、酶学指标、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20 mg/kg,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5 mg/mL的溶液,一次性染毒.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 目的从病理学改变、酶学指标、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20 mg/kg,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5 mg/mL的溶液,一次性染毒.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在6个不同时间点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肺组织匀浆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程度不等的肺泡炎,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匀浆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力下降(P<0.01);肺组织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第2~4 d明显,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82.91±28.68和55.42±29.6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可能与联吡啶阳离子产生反应态氧、胞内钙稳态失衡有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损伤 病理学 组织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防护机制探讨 被引量:62
18
作者 黄翠萍 杨和平 张珍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ALI 急性损伤 脂多糖 参麦注射液 LPS 诱导 防护机制 观察 复制
原文传递
2014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4
19
作者 熊长明 郑亚国 +2 位作者 何建国 柳志红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推出第1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推广和规范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ESC对第1版指南进行了一些更新,更新了危险分层、诊断... 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推出第1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推广和规范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ESC对第1版指南进行了一些更新,更新了危险分层、诊断策略及流程、溶栓和抗凝治疗等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急性肺栓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一些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此,2014年ESC年会上发布了第3版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新版指南与前两版相比,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分层的概念;首次推荐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同时明确地提出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该版指南较前两版更为实用,操作性更强,认真解读和推广该版指南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肺栓塞的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栓塞症 指南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70
20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例,ARDS 63例),其中HFOV+PS组45例,CMV+PS组53例,CMV组38例,前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70~100 mg/kg)。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 h、12 h、24 h、48 h、72 h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机械通气12 h、24 h、48 h时HFOV+PS组的Pa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Pa CO_2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 h、24 h、48 h、72 h时HFOV+PS组Pa O_2/Fi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OI、RI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HFOV+PS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CMV以及CMV联合PS治疗相比,HFOV联合PS更可改善ALI/ARDS新生儿的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表面活性剂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