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7
1
作者 胡荣东 肖爱军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功能锻炼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被引量:53
2
作者 黄如训 林健雯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文章阐述了降纤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总结了临床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 应用与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降纤治疗 降纤制剂 动物实验 药理作用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3
作者 赵启媛 金平 +1 位作者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下载PDF
重视和加强深层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培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9-87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再灌注时间窗 梗死
原文传递
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佳 马淑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 目的旨在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疾病的检出情况及不同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共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为脑梗死。整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可知,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CT平扫检查在其临床症状相对应脑区均未显示明显异常;CTP检查示患者临床症状相对应病变区域TTP较正常区域显著延长,而在CTA检查中示出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和一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以及完全闭塞2例。38例脑梗死患者在CT平扫检查中32例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仅6例表现稍低密度灶;在CTP检查中,38例脑梗死患者均显示存在灌注异常区,有32例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中24例中发病8h内者23例,而发病8-24h的14例患者中出现影像学异常者9例,且在35例脑梗死患者中,脑梗死病灶和缺血半暗带区域其TTP均显著长于正常区域,而CBF和CBV均较正常组织小;在CTA检查中,38例脑梗死患者CTA检查显示异常有2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8例以及颈内动脉狭窄8例和大脑后动脉闭塞2例,余10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可更好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进行鉴别,且可更为清晰的显示脑部病变情况,预测其是否存在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情况,为临床上及时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季杰 刘慧林 +1 位作者 程金莲 王麟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观察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三通组采用三通法治疗,手足针组采用针刺手足穴位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治疗前和... 目的观察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三通组采用三通法治疗,手足针组采用针刺手足穴位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和28天TNF-α、IL-1β含量,同时观察比较针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三通组、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 1β含量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28天三通组与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接近健康人组水平;三通组与手足针组比较,TNF-α、IL-1β含量水平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手足针组比较,三通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三通组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手足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7
作者 饶子龙 郑华光 +17 位作者 王菲 王安心 刘丽萍 董可辉 曲辉 龚浠平 张倩 赵性泉 陆菁菁 鞠奕 方瑞乐 王文娟 杨中华 温淼 魏娜 濮月华 王伊龙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进行TEG检测。根据TEG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组和高血小板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分析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与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与正常血小板反应性组(287例)患者相比,高血小板反应性组(87例)患者血凝块成形时间水平低(P=0.047),血凝块形成速率(P=0.026)、最大振幅水平高(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OR 1.723,95%CI 1.037~2.863,P=0.036)、血凝块形成速率(OR 1.090,95%CI 1.008~1.180,P=0.032)与高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共有35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有47例发生复发缺血事件,复发缺血事件组(47例)与无复发缺血事件组(308例)相比,在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有助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但在预测复发缺血事件方面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小板反应性 复发缺血事件
下载PDF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边祥兵 张德康 +2 位作者 吕晋浩 刘新峰 娄昕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运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状态、缺血半暗带、血管基础病变和侧支循环状况,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手术风险,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 目的:研究运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状态、缺血半暗带、血管基础病变和侧支循环状况,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手术风险,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例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均在9 h内行多模式弥散加权成像(DWI)核心序列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2加权成像(T2WI)、T1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成像、MR脑动脉血管造影(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全序列MRI影像检查。分别记录患者影像中的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部位,引流静脉等情况,观察分析影像中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区域及其与对侧不同的灌注参数值。结果: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中,DWI核心序列与全序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低灌注面积中,3D ASL的脑血流量(CBF)图像的低灌注面积大于DSC的低灌注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A图像与SWI图像结果显示一致,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与动脉血栓的血管磁敏感征阳性患者具有相关性(r=0.633,P<0.05)。梗死区周围在SWI图像上可见增多增粗的细小静脉,与急性脑缺血时的灌注状态一致。结论:多模式MRI的核心序列成像可以准确判定9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灌注,血管的基础状况及侧枝循环,能够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灌注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多模式MRI
下载PDF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于淑芬 钟卫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 目的探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7.05%,高于对照组的3.28%(P<0.01)。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生率为73.77%。观察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35.25%,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对照组中未见心脏并发症。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83%)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的患者(67.21%)(P<0.01)。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发现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电生理发生的改变,从而给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2363-2367,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苷肌肽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NIHSS评分 mRS评分 血清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孟庆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69-71,128,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HI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改良Rankin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能够促进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健龙 于沛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给予阿司匹林与氯...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14例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3.8%(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TC、TG、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
下载PDF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玉和 余昌胤 +1 位作者 张骏 雷显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对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12例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中符合方案分析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A组102例,用脑苷肌肤注射液1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7 d后改用丁苯酞软胶... 目的对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212例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中符合方案分析集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A组102例,用脑苷肌肤注射液1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7 d后改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qid,po;联合消栓通络胶囊2.1 g,tid,po至14 d。对照B组104例,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1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至14 d。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2%、95.2%和4.7%、7.5%,以临床总有效率计C/E分别为129.1和178.5;△C/△E为1697.7。结论 2组临床疗效相近但治疗成本有显著性差异,序贯治疗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序贯治疗 苷肌肽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消栓通络胶囊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法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玉红 王耀华 +1 位作者 罗盛 关景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 ,随机开放性对 2 0 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 79% ,总有效率 ...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 ,随机开放性对 2 0 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 79% ,总有效率 93% ;对照组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 5 9% ,总有效率 76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 ,副作用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新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54-55,共2页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生存者大多有严重后遗症。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CVD)的70%,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在我国致死率为10%,致残率〉50%,...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生存者大多有严重后遗症。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CVD)的70%,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在我国致死率为10%,致残率〉50%,存活者40%以上会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常伴有高血压,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500μm以上的动脉,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多分布于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系统不稳定性斑块形成、脱落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科对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检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超声 斑块形成 二级预防
下载PDF
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贺亚龙 高焱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应用DSA进行检查。观察DSA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应用DSA进行检查。观察DSA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在DSA检查下,血管正常的有11例,占16.67%。有55例为血管异常患者,其中患有大脑动脉狭窄比例最多占54.55%,患有交通动脉瘤比例最少为6.06%。在治疗后,患者血管面积的狭窄程度、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的长度及最小直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DSA进行检查,能够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得到提高,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许春立 徐敉 顾育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及对内皮素-1(ET-1)、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及对内皮素-1(ET-1)、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ET-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HOMA-I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ET-1、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ET-1表达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依达拉奉 灯盏花素注射液 内皮素-1 血液流变学 胰岛素抵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干预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冀瑞俊 贾建平 +1 位作者 马欣 楚长彪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89-91,97,共4页
目的:分析“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提出新型溶栓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释“时间窗指导下溶栓治疗”的局限性,进而... 目的:分析“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提出新型溶栓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释“时间窗指导下溶栓治疗”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新型急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模式的设想。结果:“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于那些发病虽然在经典溶栓干预时间窗内。但已经无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其二,对于那些发病虽然超过经典时间窗,但仍然有可挽救脑组织存在的患者却放弃了溶栓治疗,降低了患者从溶栓治疗中受益的机会。结论:“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倡导根据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溶栓决策,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溶栓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溶栓治疗 时间窗 局限性 理生理窗 干预模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亮 李陈渝 唐瑞龙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6期2948-2950,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紧急,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预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西药药物治...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紧急,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预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西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及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但起效慢,西药治疗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多,手术治疗创伤性大,患者禁忌证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治疗概况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松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57-2858,共2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管成像(CTA)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较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1〕。本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管成像(CTA)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较具有明显优势,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1〕。本文旨在探讨CTPI与CTA在AICVD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可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61~72〔平均(66.2±5.9)〕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头颈部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